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阅读课中,如何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有效学习,而不是要教师一概从头到尾,每篇课文都细细给学生“梳理一回”呢?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就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强化语段训练,突出篇章重点
语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句和篇的桥梁。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语文阅读课的特点,尝试以重点语段为中心,精心设计训练步骤,抓住重点语段组织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总是先寻找能紧扣目标的语段,然后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法,从而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例如,《窃读记》的训练重点是“围绕中心选材”,课文当中的小女孩儿,在书店里得到了“窃读”的乐趣;作者巧妙地选择特定的时间来表现小女孩痴心阅读、热爱书籍这一中心。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细节描写小女孩“窃读”的这一段,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段写了小女孩在干什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从小女孩的心理、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你坐在书香四溢的书店里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巧妙设疑,层层深入,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本段对表现中心的作用,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吃透文本,寻找在全文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语段、找出对表现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语段、找出对塑造人物起重要作用的段落等,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语段为中心组织阅读教学并非是说脱离课文情景而断章取义,而是应恰当处理语段和篇章的关系,使语段教学和篇章教学以及单元教学目标相一致,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语段。
二、一篇带动多篇,课内带动课外
“大语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让学生发现课外的世界。单元主题教学就是实现一篇带动多篇、课内品读向课外阅读自由跨越的好方法。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主题为 “作家笔下的动物”,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以教学《白鹅》“步态”一段为例,课中我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比较的方法来突出鹅与鸭不同的步态特点;接着我节选另一篇课文《白公鹅》中同写鹅步态的段落,学生感悟到同写鹅步态的课文《白公鹅》却是运用对比、拟人及具体事例的表达方法来凸显特点。这样学生明了两篇文章同写“步态”,但作者运用的方法不一样,同时也习得了写动物的要点所在。就这样品一篇,读几篇,再延伸到读课内,展课外,既减轻了上课的负担,使学生和老师在品读课上更加有滋有味,又让学生学会了表达的方法,学会了如何锤炼语言。
三、师生皆为主体,教学互动融合
“师生互动,皆为主体”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素质,通过师生的交流、教学互动,形成教师、学生、课本、环境等方面的相互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学生作为教学认知的主体,是处于不断成长、发展过程的主体,学生的主体结构还处于不断建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能力需要提高。教师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实施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当学生还难以独立地充当教学认知的主体时,就需要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完成学习活动。只有师生双边活动有机结合,在教学全过程中成为统一的主体,课堂才能扎实有效。
四、落实语文双基,形成语文素养
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教学应充分重视双基,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言文字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点和核心,这是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础。一是要强化字词教学。加强字词句训练,从听、说、写着手,听说、听写并行。对课内字词的教学主要采取强化预习和检查、强化运用训练的方式进行。二要重视好词佳句的积累。日积月累中使学生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基础知识的迁移训练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助推力,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关键点,但训练并非搞题海战术。基础知识的迁移训练一要精心选题,选择与课内知识相联系的题目,题量适中,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即可;二要注重讲评,讲评不是只讲答案,而是点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三要注重单元达标训练,及时巩固,适时提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翅膀。首先注重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就已经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其次要培养及时整理归纳的习惯。学习达到一定阶段,对知识及时地整理归纳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消化和整合的过程。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知识抢答赛、阅读主题汇报会等活动来完成这一工作。
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和途径很多,我们要在教材和学生上下狠工夫,提高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鸿铭小学)
一、强化语段训练,突出篇章重点
语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句和篇的桥梁。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语文阅读课的特点,尝试以重点语段为中心,精心设计训练步骤,抓住重点语段组织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总是先寻找能紧扣目标的语段,然后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法,从而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例如,《窃读记》的训练重点是“围绕中心选材”,课文当中的小女孩儿,在书店里得到了“窃读”的乐趣;作者巧妙地选择特定的时间来表现小女孩痴心阅读、热爱书籍这一中心。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细节描写小女孩“窃读”的这一段,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段写了小女孩在干什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从小女孩的心理、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你坐在书香四溢的书店里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巧妙设疑,层层深入,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本段对表现中心的作用,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吃透文本,寻找在全文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语段、找出对表现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语段、找出对塑造人物起重要作用的段落等,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语段为中心组织阅读教学并非是说脱离课文情景而断章取义,而是应恰当处理语段和篇章的关系,使语段教学和篇章教学以及单元教学目标相一致,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语段。
二、一篇带动多篇,课内带动课外
“大语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让学生发现课外的世界。单元主题教学就是实现一篇带动多篇、课内品读向课外阅读自由跨越的好方法。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主题为 “作家笔下的动物”,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以教学《白鹅》“步态”一段为例,课中我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比较的方法来突出鹅与鸭不同的步态特点;接着我节选另一篇课文《白公鹅》中同写鹅步态的段落,学生感悟到同写鹅步态的课文《白公鹅》却是运用对比、拟人及具体事例的表达方法来凸显特点。这样学生明了两篇文章同写“步态”,但作者运用的方法不一样,同时也习得了写动物的要点所在。就这样品一篇,读几篇,再延伸到读课内,展课外,既减轻了上课的负担,使学生和老师在品读课上更加有滋有味,又让学生学会了表达的方法,学会了如何锤炼语言。
三、师生皆为主体,教学互动融合
“师生互动,皆为主体”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素质,通过师生的交流、教学互动,形成教师、学生、课本、环境等方面的相互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学生作为教学认知的主体,是处于不断成长、发展过程的主体,学生的主体结构还处于不断建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能力需要提高。教师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实施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当学生还难以独立地充当教学认知的主体时,就需要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完成学习活动。只有师生双边活动有机结合,在教学全过程中成为统一的主体,课堂才能扎实有效。
四、落实语文双基,形成语文素养
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教学应充分重视双基,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言文字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点和核心,这是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础。一是要强化字词教学。加强字词句训练,从听、说、写着手,听说、听写并行。对课内字词的教学主要采取强化预习和检查、强化运用训练的方式进行。二要重视好词佳句的积累。日积月累中使学生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基础知识的迁移训练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助推力,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关键点,但训练并非搞题海战术。基础知识的迁移训练一要精心选题,选择与课内知识相联系的题目,题量适中,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即可;二要注重讲评,讲评不是只讲答案,而是点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三要注重单元达标训练,及时巩固,适时提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翅膀。首先注重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就已经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其次要培养及时整理归纳的习惯。学习达到一定阶段,对知识及时地整理归纳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消化和整合的过程。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知识抢答赛、阅读主题汇报会等活动来完成这一工作。
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和途径很多,我们要在教材和学生上下狠工夫,提高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鸿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