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之教 等2则

来源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angt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最没用的三件事就是:发脾气、说教、刻意感动。作为父母,你可以制怒,也可以不虚伪地感化孩子,但你可以不唠叨吗?
  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人意识到自己的啰嗦:当你忽然意识到自己正滔滔不绝地讲一番大道理,苦口婆心地现身说法,反复宣讲达两次以上……你可以歇了,孩子肯定听腻了。
  回想你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多半来自于父母、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人师表”,正是从为师之道谈对学生的巨大影响。作为父母,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怎样说话行事,就会传递怎样的价值观,深刻地影响孩子。
  不言之教,指不通过言语而起到教化的作用。中国哲学家老子在表达其“无为”思想时谈道:“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不言为何仍然能够有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圣人”提供了顺其自然的正面榜样,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在心理学上,榜样作用被称作观察学习或者说是示范观察学习。不言之教和观察学习说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不言之教讲的是示范,没有言语的示范;而观察学习讲的是模仿,有样学样的模仿。
  中国匠人间流行“偷艺”(偷着学手艺)说,讲的就是一种高水平的观察学习,善于“偷艺”的人就是观察学习能力强的人。
  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人的学习分为几大类,一是通过个人自身的体验去获得知识,比如孩子通过摔跤学会走路,通过与小伙伴的交往学会合作分享或者自私自利;第二类学习是父母和教师的直接教导,是由专人讲授而获得知识与行为准则;第三类就是个人的观察学习,通过观察身边的人而获得知识和行为准则,孩子通过观察父母老师以及同伴而学习做人做事,看到他人做某事受到批评或制裁,孩子就会抑制自己不去做那件事,看到他人做某事受到称赞或奖励,孩子就会去模仿并做出同样的行为。
  1962年至1972年,在长达10年的时间中,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和同事以及其后继者韩瑞悌,曾做过一系列实验(被称之为“芭比娃娃实验”),证实儿童在观看成人的侵犯行为后会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其中以真人为榜样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电影榜样,第三是卡通片中的榜样。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每个人都既是示范者也是观察学习者,与此同时,每个人在做示范者和做观察学习者时都可以作出自己自由的选择。
  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知道还是不知道,大人每天都在向孩子呈现不言之教,因此,你今天的举止是你父母昨日行为的翻版,而你孩子明天的行为则是你今天举止的翻版。
  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知道还是不知道,每个人每天都在做观察学习,因此,你选取的观察对象是谁,你被什么样的行为所吸引,你以什么样的行为为榜样,既是判断你品位的标准,又是评估你未来发展的依据。
  摘自《中国青年报》
  给孩子好的教养,从好好说话开始
  养孩子是门技术活,尤其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稍不留意,可能把孩子养成了“玻璃心”,或者是“熊孩子”。事实上,养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重新审视自身、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父母的说话方式,有时直接决定了事情的发展走向,甚至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改变说话语气,能让孩子更好地地听从教导,事半功倍。
  少说“别”,正面讲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做过一个试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这就是“白熊效应”,体现了一种心理暗示。同样的,家长越是告诉孩子“不要打翻”,越会在孩子的脑海中勾起“打翻东西”的场景,以及爸爸妈妈暴跳如雷的画面。心中一紧张,不该打翻的东西不由自主真的被打翻了。家长不如一开始就用“保持安静”代替“不要吵闹”,用“慢慢走”代替“不要跑”,用“离开那里”代替“别靠近”。簡言之,“警告”太难理解,“直接鼓励”效果更好。
  少质问,多引导
  质问会让孩子害怕,选择说“谎话”。其实,让孩子思考“怎么做”,比质问更好。比如,孩子不小心做错事,家长应该正向引导:“你看这个该怎么做才好呢?我们一起看看还有什么办法。”家长心平气和的语气、建设性的态度,能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念,今后遇事不会火冒三丈,更不会用撒谎来逃避责任,从而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少画×,多画√
  家长正确的做法是指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而不是人身攻击。只有纠正行为而不否定人格,孩子才知道错在哪里,才会进步。我们建议家长批评对事不对人,孩子就像幼小的植物一样,受到光照才会成长得更好。幼儿园之所以会用“小红花”来鼓励孩子,是因为针对幼儿的正向刺激往往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家长也要多给孩子画勾,少打叉。
  摘编自《生命时报》
其他文献
蓝儿兔解下工作服,伸伸腰,看了看绿油油的胡萝卜菜地,高兴地笑了。  金灿灿的阳光爬上蓝儿兔的胡萝卜小屋,格外迷人。  蓝儿兔又来到屋前的草坡上晒太阳。  “阳光有点胡萝卜的甜味,嗯,还带有青草的芬芳。”蓝儿兔手枕着后脑,眯缝着眼睛享受着。  嘟噜虎往蓝儿兔这边跑来。“嘟噜虎,来晒晒太阳吧。”蓝儿兔打招呼。  “不,不,我要赶去山的那一头,听说有另一只老虎来抢占山头。”蓝儿兔看着嘟噜虎一溜烟地消失在
孩子的“购物欲”,从家长的角度看,是一个“要不要买”“买多少”“怎么买”的消费问题;而从孩子的角度看,是一个与心理需求和自我控制有关的自我发展问题。这些问题既不能过于放任与忽略,也不能过于限制与压抑,并且与孩子未来的成就密切相关,需要得到家长的关注和重视。  “购物”体现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具有显著的“自我中心化”特征,具体表现为一切言行都从自身出发,做自己想做的事,
池塘小伙伴
小狗在不停打转儿,玩自己的尾巴。   聪头:我终于明白狗尾巴的作用了,原来是个玩具。  記录人:北京 聪头妈
儿子腾腾从小就很独立,这也许跟我的“放养”方式有关。  从4岁起,腾腾就能独自在小区内的广场上玩了。我们小区是封闭式小区,相对安全。但是小区内还是有车辆来往,从我家到广场需要过一条不太宽的马路。这条马路对我们大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独自过马路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每次儿子出去玩,别的我不担心,唯独担心他过这条马路。不过既然能放养,我还是心大。担心归担心,但最多也是嘱咐他一句:“过马
清晨,小草的每一片叶子上都凝结着好多露珠儿。为了让露珠儿们快乐,小草随着轻风舞动着,露珠儿就像坐在一架架滑梯上,又像在摇篮里,也像在蹦床上,玩得可高兴呢。  可是很快,他们就玩够了,而且也不高兴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看见旁边有枝花,一朵粉红色的花正盛开着,花瓣上也有许多他们的伙伴儿。  “看看花瓣上的露珠儿,多漂亮啊!”  “是啊,他们简直就是一颗一颗的水晶。”  “要是咱们也在花瓣上多好哇,可偏
孩子的消费观  吴芊阅妈妈  可能因为从孩子出生起,我们为她准备的东西较充足,如丰富的玩具、书籍等,所以孩子对物质的欲望反而不是很强烈,有时我们拒绝了她的购买要求,她也不会特别吵闹。  福星爸爸  购物是一件能让人开心的事情,对于孩子也一样。我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购物欲会逐渐趋于理性。  昕昕妈妈  现在孩子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家中的书籍、玩具很多是父母主动添置的,像我的孩子似乎就没有表
冉冉  妈妈    3分钟沙漏  5岁的女儿有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只是刷牙时间太短,刷不干净。为了让她能刷牙刷3分钟,我给她买了一个漂亮又有趣的沙漏,每次开始刷牙的时候,就把沙漏倒过来——刷牙倒计时开始。  女儿一边用牙刷给她的牙洗泡泡浴,一边看着沙一点点往下跑,不知不觉就刷了3分钟。沙漏完了,牙也刷干净了。  泽泽  妈妈  卡通小黑板  儿子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可常常不是画在干净的墙面上,就是画
早晨,鸡妈妈带着鸡娃娃们在房子前面的草地上散步。邻居黑狗大哥走过来,对鸡妈妈说:“今天我要出去,晚上才能回家。我走后你要格外小心啊!”  鸡妈妈送别了黑狗大哥,把鸡娃娃们带回了家。鸡妈妈刚刚关好门窗,灰狼和狐狸就来到房前。狐狸一边敲着大门一边大声说:“今天是我和灰狼的生日,我们是来请你和孩子们一起去吃生日蛋糕的。快开门吧!”  鸡妈妈知道狐狸和灰狼不怀好意,灵机一动,对着门外说:“今天也是我的生日
我的名字叫“朵朵”,从小就在外婆家长大,外婆啊!她是最疼爱我的人,也是我最爱的人。我和外婆在一起的日子可开心了,几乎每天都有故事发生,这不,就来说说我和我最喜欢的小鸟——“灰身体”的故事吧。  一年前,外公去旅游时给我带来两只可爱的小鸟,我就给它们取了好听的名字——“灰身体”和“红嘴巴”。这两只小鸟既聪明又听话,只要一看到我就会唧唧喳喳地歌唱,还会张开翅膀跳舞。每天我从幼儿园回到外婆家的第一件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