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育人,人人有责”。全面实施小学心理教育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只有全体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科教师都能担负起小学心理教育的重担,才能把小学心理教育落到实处,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因此,在小学心理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在心理教育专家指导下的,以校长、德育管理人员、班主任和心理教育专职教师为骨干的,以学科教师为主力军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小学心理教育的格局。只有这样,广大小学生需要心理服务的要求才能真正得到满足,小学心理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下面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的背景和内容,谈一谈我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有关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
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途径、方法及基本原则做出了规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师资队伍、条件保障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要求。2002年8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内容、途径、方法及组织实施等都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许多地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大胆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行政推动不够,科研指导力度缺乏,机制不健全,心理专兼职教师无职称系列可走,心理老师师资队伍出现了这边培训那边流失的严重问题等。
二、有关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加强全面素质教育、坚持“健康第一”,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的首要职责。随着社会发展和升学竞争的加剧,广大小学生的心理负荷不断加重,心理問题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在小学心理教育活动中,多数教师在实施心理教育时,凭借的是教师自己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主观判断,很少把心理学界所界定的心理健康标准与其结合起来加以考虑。这种主观判断的依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学习为主的在校行为,如学习用功、乐于学习、遵守纪律、求知欲强等;二是以品行为主的处事行为,如乐于助人、不损人利己、与教师相处融洽等;三是以心理特征为主的个体行为,包括少有逆反心理和乐于交往、不固执己见等。由于理论界对何为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心理健康应包括哪些内容等,至今为止还没有统一说法,再加上小学教师缺乏对心理学界所界定的各种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深刻认识,小学教师自己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主观判断与心理学界所界定的标准比较起来,往往表现出许多差异,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制定科学的心理发展特征标准,能够判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是解决小学教师实施心理教育的依据问题的关键,而制定科学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标准应注意:(1)体现发展性。在不同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又会发生一些变化,表现出新的特征。心理学界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研究,制定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标准,要及时地体现发展了的小学生的心理特征。(2)富有阶段性。人的心理发展特征是有阶段性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时期的人的心理发展的特征也是有差异的。(3)具有全面性。制定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标准在内容上要全面,能够反映出小学生心理的各个维度的发展特征。
三、当前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些年来,小学心理教育逐步深化,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许多小学校在开展心理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认为心理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不少学校把心理测验作为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参加心理测验。这种片面的做法,不仅没有解决学生已有的心理问题,而且有时有意无意地制造了学生新的心理障碍,甚至引发新的心理疾患,从而使心理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2)认为心理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许多学校根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要求心理咨询教师向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来是对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视,实质上是把实施学校心理教育的责任推卸到个别心理咨询教师身上,致使广大学生需要心理服务的要求得不到满足。(3)认为心理教育就是开设心理教育课。不少学校每周安排固定的课时开展心理教育课堂教学。这种做法,不仅很难深入解决特殊的、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不能灵活、及时地顾及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问题。因此,解决好实施小学心理教育的策略问题是获得心理教育最佳效果的必要前提。从学校这个角度来讲,为了实现心理教育的目标,小学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注重实施两个策略:一是全面动员,多渠道、全方位地将心理教育贯穿于小学各项工作之中,形成专门与非专门渠道;二是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变学校“孤军奋战”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大合唱”。只有形成小学心理教育网络,才能促进心理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总之,当今社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重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建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成了当前业内工作者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教师只有掌握科学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标准,才能准确、深刻地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教师只有准确、深刻地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2]江海燕.中小学心理教育基本原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1-2.
[3]李建平,金志明.《认清功能明确目的》,《中国教育报》.
[4]林建华.《中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5]陶西平.拓展学校心理教育的空间[J].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0,(10).
[6]《中国教育报》李建平《发展性评价与引领教师发展》.
一、有关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
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途径、方法及基本原则做出了规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师资队伍、条件保障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要求。2002年8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内容、途径、方法及组织实施等都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许多地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大胆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行政推动不够,科研指导力度缺乏,机制不健全,心理专兼职教师无职称系列可走,心理老师师资队伍出现了这边培训那边流失的严重问题等。
二、有关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加强全面素质教育、坚持“健康第一”,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的首要职责。随着社会发展和升学竞争的加剧,广大小学生的心理负荷不断加重,心理問题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在小学心理教育活动中,多数教师在实施心理教育时,凭借的是教师自己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主观判断,很少把心理学界所界定的心理健康标准与其结合起来加以考虑。这种主观判断的依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学习为主的在校行为,如学习用功、乐于学习、遵守纪律、求知欲强等;二是以品行为主的处事行为,如乐于助人、不损人利己、与教师相处融洽等;三是以心理特征为主的个体行为,包括少有逆反心理和乐于交往、不固执己见等。由于理论界对何为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心理健康应包括哪些内容等,至今为止还没有统一说法,再加上小学教师缺乏对心理学界所界定的各种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深刻认识,小学教师自己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主观判断与心理学界所界定的标准比较起来,往往表现出许多差异,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制定科学的心理发展特征标准,能够判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是解决小学教师实施心理教育的依据问题的关键,而制定科学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标准应注意:(1)体现发展性。在不同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又会发生一些变化,表现出新的特征。心理学界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研究,制定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标准,要及时地体现发展了的小学生的心理特征。(2)富有阶段性。人的心理发展特征是有阶段性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时期的人的心理发展的特征也是有差异的。(3)具有全面性。制定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标准在内容上要全面,能够反映出小学生心理的各个维度的发展特征。
三、当前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些年来,小学心理教育逐步深化,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许多小学校在开展心理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认为心理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不少学校把心理测验作为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参加心理测验。这种片面的做法,不仅没有解决学生已有的心理问题,而且有时有意无意地制造了学生新的心理障碍,甚至引发新的心理疾患,从而使心理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2)认为心理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许多学校根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要求心理咨询教师向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来是对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视,实质上是把实施学校心理教育的责任推卸到个别心理咨询教师身上,致使广大学生需要心理服务的要求得不到满足。(3)认为心理教育就是开设心理教育课。不少学校每周安排固定的课时开展心理教育课堂教学。这种做法,不仅很难深入解决特殊的、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不能灵活、及时地顾及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问题。因此,解决好实施小学心理教育的策略问题是获得心理教育最佳效果的必要前提。从学校这个角度来讲,为了实现心理教育的目标,小学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注重实施两个策略:一是全面动员,多渠道、全方位地将心理教育贯穿于小学各项工作之中,形成专门与非专门渠道;二是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变学校“孤军奋战”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大合唱”。只有形成小学心理教育网络,才能促进心理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总之,当今社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重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建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成了当前业内工作者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教师只有掌握科学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标准,才能准确、深刻地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教师只有准确、深刻地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2]江海燕.中小学心理教育基本原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1-2.
[3]李建平,金志明.《认清功能明确目的》,《中国教育报》.
[4]林建华.《中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5]陶西平.拓展学校心理教育的空间[J].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0,(10).
[6]《中国教育报》李建平《发展性评价与引领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