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北河间阜城人,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大臣、学者。由于博学多识,被称为“书库”,隋文帝杨坚仰慕其贤,七十七岁时授予其刺史之职。
公孙景茂很注意抚恤百姓,以自己的德政感化州民。为了治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把办公地点搬到了百姓的炕头上,这个“搬”字文章很大。路途崎岖,交通不便,一个耄耋老人,又是“上仪同三司”的高级别(从一品),不是八抬大轿、三班衙役、前呼后拥,而是“好单骑巡人”,就是单人独骑,轻车简从,不声不响地骑着马,家常便饭似地来到百姓家里,并且还特别“好”这一口。公孙景茂就是要亲眼看看他们生活得怎样,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诉求?有什么困难?做到心里有数,施政时有针对性地予以考虑,如果当时能解决的就现场拍板了。当中,发现德行出众、知书达理的正人君子和勤俭治家、和睦乡邻的农户,他就在集会上予以表扬。如果遇到犯有过错的人,就严肃地进行教育,既教他们如何守法,又教他们如何做人,晓之以至理,动之以真情,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弟一样。之后,却不会将其公之于众,“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
公孙景茂深信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块良善的沃土,没有不能教育好的“刁民”,只是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教育才丛生了各种杂草和荆棘,只要精诚所至,哪怕就是块顽石也有悔悟开窍的那一天,要用爱心、耐心唤醒他们内心的自尊和良知,从而使其走上人生的正道。至于不教而惩、不教而诛,他是断不会出此愚蠢下策的。倘若发现鳏寡孤独、老弱病残,公孙景茂则会拿出自己全部俸祿买来牛犊、鸡、猪分送给他们。
公孙景茂杜鹃啼血般的苦心教化和博大爱心的感化,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孝悌仁义、敦信守睦、诚敬礼让蔚然成风,俨然一个安居乐业的真实版“世外桃源”。他也因德高望重、才能卓异、爱心如海,被人们由衷地尊称为“良牧”。
公孙景茂八十七岁时在淄州刺史的任上去世。朝廷自皇帝以下诸官员无不大恸,百姓闻知奔走哀号,各州为他奔丧的吏民达数千人,没有赶上殡葬的就望着他的坟墓痛哭,在野外祭奠后方才迟迟离去。
“化”,是润物无声,是自然而然,是不知不觉。公孙景茂的教而化之、感而化之,化掉了一座座“冰山”,化掉了一颗颗“炸弹”,化出了心悦诚服,化出了感激涕零,化出了其乐融融,化出了淳朴民风。公孙景茂的“化境”不啻为一个可触可感的人间“圣境”。
责任编辑:高 斌
公孙景茂很注意抚恤百姓,以自己的德政感化州民。为了治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把办公地点搬到了百姓的炕头上,这个“搬”字文章很大。路途崎岖,交通不便,一个耄耋老人,又是“上仪同三司”的高级别(从一品),不是八抬大轿、三班衙役、前呼后拥,而是“好单骑巡人”,就是单人独骑,轻车简从,不声不响地骑着马,家常便饭似地来到百姓家里,并且还特别“好”这一口。公孙景茂就是要亲眼看看他们生活得怎样,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诉求?有什么困难?做到心里有数,施政时有针对性地予以考虑,如果当时能解决的就现场拍板了。当中,发现德行出众、知书达理的正人君子和勤俭治家、和睦乡邻的农户,他就在集会上予以表扬。如果遇到犯有过错的人,就严肃地进行教育,既教他们如何守法,又教他们如何做人,晓之以至理,动之以真情,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弟一样。之后,却不会将其公之于众,“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
公孙景茂深信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块良善的沃土,没有不能教育好的“刁民”,只是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教育才丛生了各种杂草和荆棘,只要精诚所至,哪怕就是块顽石也有悔悟开窍的那一天,要用爱心、耐心唤醒他们内心的自尊和良知,从而使其走上人生的正道。至于不教而惩、不教而诛,他是断不会出此愚蠢下策的。倘若发现鳏寡孤独、老弱病残,公孙景茂则会拿出自己全部俸祿买来牛犊、鸡、猪分送给他们。
公孙景茂杜鹃啼血般的苦心教化和博大爱心的感化,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孝悌仁义、敦信守睦、诚敬礼让蔚然成风,俨然一个安居乐业的真实版“世外桃源”。他也因德高望重、才能卓异、爱心如海,被人们由衷地尊称为“良牧”。
公孙景茂八十七岁时在淄州刺史的任上去世。朝廷自皇帝以下诸官员无不大恸,百姓闻知奔走哀号,各州为他奔丧的吏民达数千人,没有赶上殡葬的就望着他的坟墓痛哭,在野外祭奠后方才迟迟离去。
“化”,是润物无声,是自然而然,是不知不觉。公孙景茂的教而化之、感而化之,化掉了一座座“冰山”,化掉了一颗颗“炸弹”,化出了心悦诚服,化出了感激涕零,化出了其乐融融,化出了淳朴民风。公孙景茂的“化境”不啻为一个可触可感的人间“圣境”。
责任编辑: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