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旧说唱

来源 :少年博览·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xy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渔鼓简板,是生命的伴奏;雅俗唱词,是历史的韵脚。
  江湖路远,风雨兼程,一曲道情,百态人生。他们的步伐坚定有力,他们的内心充满共情。
  他们是唱道情(一种传统曲艺)的人。
  旧忆:唱道情的歌者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
  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潇潇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
  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斜阳里,田垄上。一个精瘦的背影,把道情送给村庄。那歌声宁静悠远,驱散了村庄的疲惫。小所背着书包,亦步亦趋跟在唱道情的人身后,感觉鸟虫都噤了声,世界只留下道情歌声。
  奶奶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厨艺好,无论哪家办酒席都要请她。小所常常跟在奶奶身边,看村庄的仪式,吃乡土的美食。每当唱道情的人来,小所的目光总会被一个身材颀长、眉清目秀的青年所吸引。
  青年常常经过这个村庄,有时只身一人,有时与朋友同行。婚丧嫁娶时,红白喜事里,他斜背渔鼓,手捏简板,来到主人家演唱。他年轻,在整体年龄都偏大的道情艺人里,太过醒目。“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修长的手指在渔鼓底部轻拍,前奏毕,简板“嗒、嗒”两声响,唱腔起。青年声音如泉,说说唱唱,神色自若。一曲唱毕,众人拍手叫好。主家拿出红包,他谢过主家,不用手接,用简板夹起,放入鼓筒中。
  每年大年初二,唱道情的人和舞狮舞龙的、敲碗儿的人一样,在家家户户门前表演,歌颂新年新气象。村里人图好彩头,捏一两块年前准备好的铅角子(硬币),送入他们口袋。这些人一天下来能挣不少钱,青年就是其中之一。村民见他年富力强,往往给得不多。他并不计较,接过铅角子,微微一笑,道一句新年祝福语,再从这家挪步到那家。
  歌曲唱闭,青年停住脚,小所也停住脚。
  青年转过身,对小所说:“小朋友,我记得你。你是村东烧饭阿婆的小孙子。”
  小所上前几步,腼腆地点头。
  青年拍一记渔鼓,说:“我攒够了路费,打算去山西。你知道山西吗?那里有专业的道情戏剧团。”小所睁大眼睛摇摇头,他以为唱道情的人只是身怀技艺的叫花子而已。
  青年像看穿小所的心思,揉揉小所的圆脑袋,说:“你以为唱道情的人都是乞丐吧?”小所点头,又尴尬地摇头。青年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水果糖,应是办喜事的主人家给的。他把糖果塞给小所,朗声大笑,大步向前走去。
  从此,小所再也没有见过这个青年。
  二十年过去,小所考取了村里的大学生村官。他参与并见证了乡村变迁:泥瓦房变成楼房,家宴流水席变成酒店宴请,新年挨家上门表演变成社区大舞台……
  那些唱道情的人好像随着时间停留在了过去。但是每逢过年,在村委会的值班室里,小所还是会想起那个唱道情的青年。小所相信,不管身在何处,作为唱道情的歌者,青年对道情艺术一定会热爱不变,痴心不改。
  行当:中国旧说唱
  作为“中国旧说唱”,道情艺术在产生、发展、传播的过程中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在唐代,道情艺术已经能在宫廷上演;到了宋代,道情艺术开始流行;作为通俗艺术的元杂剧和明清小说,也收录了部分道情曲目;清代著名画家、诗人郑板桥还创作了《道情十首》,文学性极高。那时候,道情艺术流传甚广,雅俗共赏。
  道情艺术也在近代史中留下痕迹,它针砭时弊,诉说民心。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政府要求,承认“二十一条”,有爱国人士创作《国耻新道情》诉说心中愤慨;抗日战争时期,为鼓舞士气,激發国人爱国热情,冯玉祥创作《抗战道情三首》。
  在历史长河中,道情的种子飘啊飘,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形式,如太康道情、陕北道情、湖北渔鼓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西建立了专业的道情剧团,对完善和提升道情的演唱艺术作出很多贡献。但随着时代发展,各种艺术形式和娱乐形式进入大众视野,人们的选择更加多元,专业剧团的生存陷入困境,道情也受到了很大冲击,渐渐成为只鲜活在老一辈人记忆里的声音。
其他文献
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扇窗,若有光芒照进来,就能滋养心灵,温暖人生。我心中的那道光来自书,它凝聚着世界上最璀璨的智慧之光、思想之光。  我喜欢读书,喜欢那沁人心脾的书香和字里行间浸润的知识与智慧。在一个人有限的生命里,只有读书才能将生命的体验不断延伸、扩展。  读书让我感受到,星空的壮阔无边;读书让我了解到,人类的进化历程;读书让我探索到,自然的神奇美丽……书本中的世界包罗万象,知识的海洋无穷无尽。当
期刊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起于点滴,始于跬步。只有日拱一卒,锲而不舍,才有可能水滴石穿,开花结果。  但在此期间,必定有艰辛、有困苦、有惆怅、有失落。还记得刚踏入初一时,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内心也因此沾沾自喜。可后来因为懈怠,成绩一落千丈,我开始惶恐、害怕,担心自己摔倒了就永远爬不起来。我后悔、自责、反省,最终决定收拾心情,重新出发。  我认真对待与学习有关的每一件事,细心地为笔记做了目录,归纳老师
期刊
我的朋友小A是一个胖女孩,弯弯的眼睛,卷卷的头发,像洋娃娃一样可爱。我很喜欢这样的小A,但我又很担心她,因为她太爱吃零食了,直接导致体重的“放飞”。每次体检,医生都忍不住劝诫她,让她管住嘴、迈开腿。  可小A的每一个运动计划都在迈开腿前的“最后一次大餐”里夭折,按她的话说:“发可断,钱可散,万千脂肪不能换,都是我寒冬里的暖宝宝!”  看着她笑嘻嘻的样子,我也忍不住笑了,“强迫”她运动的计划便不了了
期刊
亲爱的同学,你是不是从小就期待红旗一角的光荣,向往党旗下庄严的誓言?从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再到共产党员,红色基因一路传递,信仰的力量薪火相传。也许,现在的我们就可以丰富自己对那段红色岁月、光荣历史的了解,为未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说到巾帼英雄,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古代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其实,在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中,也有一位“花木兰”——她女扮男
期刊
如果少先队员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树苗,那红色教育就是树苗最不可或缺的养料。这不,阜阳市和蚌埠市的少先队组织已经行动起来了——  红色故事我来讲  2021年9月2日,阜阳市颍上县耿棚中学开展了“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旨在通过对红色精神的深刻解读,让少先队员的成长拥有更加浓厚的红色氛围。  活动一开始,队员们便争先恐后地走上讲台,用饱满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讲述红色故事。在队员们声情并茂的讲述中,王二小、杨
期刊
写字楼里的上班族对于市井的感受似乎总是在傍晚。暮云慵懒,晚风细细吹过,有人卖菜,有人卖花。走在路上,会遇到就地而卧的菜摊,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一一摆着,有田园野气。我蹲下来挑拣了一把,卖菜的老人接过,拿起一杆秤。  “很久没看到有人用杆秤了。”看到儿时记忆里的老物件,我不由得感慨一句。  “是哦,这个带着方便。”老人一提秤杆,拨了下秤砣,眯眼定睛一看,“喏,姑娘,你看下。”  “我看不懂啊。” 
期刊
说起古老时光中的体育运动,人们多会想起希腊人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却很少与中国古人联系起来。仿佛有着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华民族,永远文质彬彬,永远温和儒雅。  其实,中国古人也极爱运动,诗书风华下,也有一身热血豪情。他们在蹴鞠场上奔跑,来往穿梭,翩若游龙;他们在碧色浪花中游动,翻转回旋,轻松自如;他们也在马球场上飞驰,迅如风雷,光耀九州。  小小的马球,从黄金般的盛唐旋转着、翻滚着,飞过元明,飞到现代
期刊
人类文明如同奔流的浪潮,浩浩汤汤,波澜壮阔。其中,有的支流与浪潮并存,有的支流逐渐干涸,搁浅在奔流的路上。  这些文明也曾盛极一时,但终究凋零枯萎,只余惊鸿一瞥的余温。这捧余温中,楼兰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一抹。这个仅仅存在几百年的国度,曾是丝绸之路上耀眼的明珠,孔雀河的波光、太阳墓的神秘,牵动了大漠黄沙中多少驼铃的声响。  从生到灭,从兴到衰,楼兰的起落变成史册中的印记、诗歌里的意象,以及你我心间的一
期刊
1  2021年7月2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承办的“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全国总决赛 (以下简称“大赛”)圆满落幕。安徽省代表队从全国三十支代表队中杀出重围,成功拿下大赛二等奖。  安徽省“风能利用项目”代表队的两名队员均来自安徽省含山县第一中学,这是他们首次登上全国科普创新大赛的舞台。
期刊
开学后,从清晨到日暮,我们都在校园里学习、生活——美丽的校园早已成为我们另一个家。  应急救援我培训  为了确保校园生活的安全性,增强少先队员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意识,提高队员们的自救能力,2021年9月2日,安庆市望江中学邀请红十字会走进校园,举办校园卫生健康教育暨应急救援培训讲座。  讲座刚开始,红十字会的医师就用轻松活泼的方式讲述了校园卫生健康的重要性;然后,医师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术与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