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与评价体制之间的矛盾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fly5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每年的中考成绩尘埃落定后,评比成了惯例,但思想品德课成绩始终不尽如人意,中考政史合卷总分为150分,其中思品80分,历史70分。
  然而,思品考试结果显示,平均成绩还不如只占37%的历史分数,全县13所初中九年级思品平均成绩都在40上下,而历史却达到58分以上。面对这样的成绩,每一位思品教师都会思考,因为150分的总分,思品要占80分,思品成绩往往会拖后腿。这种境遇使本人很是尴尬,也对课改后的考试充满了恐慌。
  课改带来了全新的教学变化,这种变化使我们在思考成绩和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思品的教学过程和结果与当下只用考试成绩来评价的方式是否也存在不足?或者单一?甚至矛盾?不是我们推卸成绩差的责任,十三年的思品教学中,我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以下是本人对这种矛盾的一些归纳和总结。
  首先,应该正确认识思品这门课程的实际作用。
  新课标“教学建议”中要求老师拓宽视野,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行为,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改进学习方法,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繁”“难”“偏”“旧”的问题。然而,目前我们大部分老师使用的教学方式几乎全是“旧式”的,所有教学方式和方法都要围绕一个终极目的——考试(分数)。因为,没有很高的成绩支撑,你的教学效果就无法用其他的方式来评价。
  在现有评价体制下,事实证明这种旧的教学方法还比较凑效。也就是说它能出成绩,有些老师干脆把考试内容作为课堂主要攻克的目标,反复让学生记忆,甚至背诵,老师的工作就成了检查背诵和画勾。
  在一次外出听课学习中,我听了别人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据说她教出来的成绩很好),没有讨论,没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只见同学们上课时就准备了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笔,(那时候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还没有见过这种笔)把老师要求的内容用不同的颜色勾画,以便归类记忆。
  不可否认,在应试教育下这种教学的确能考出高分。那么在以创新为先导的当下,这种教学方法适不适合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当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或者不必要再去关心这门课的考试成绩的时候,这门课还对我们的学生有多大的影响?那时候我们还会不会具备当初思想品德课中要求的那些素质:爱国、责任、集体主义、尊老爱幼等等。这些问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那么重视思想品德课的实际作用,突出这门课的德育地位便成了关键。
  其次,应注重视学生实际素质的提高。
  在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中,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国情国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全册书始终没有脱离“爱国主义”这个主线和核心。如果把这样的一门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课程只用刻板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考试来评价,那本身就是一种失败。这种教学与评价的不对称,使思想品德课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那么,要突出实际作用就要用鲜活的实例。比如,我在讲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给学生讲述我在某个景区街道见到的一幕:一位外国人和几个中国人在照相馆窗口等相片,很多中国人都在窗口挤,(尽管都知道挤是没有用的,因为里边的相片是按照交进去的次序往外出的)唯独这个外国人在凳子上悠然的抽着香烟,然而,最让我着迷的是他抽烟的细节,他脖子上挂一个小罐,把烟灰都投在小罐里,最后还把烟蒂也放进去,盖好盖。等照相馆里的人叫他时他才起身取相。整个过程看上去很优雅,也很自然。然而中国人的拥挤习惯和随地扔烟蒂的习惯也是那样的自然。
  学生们每每听到这个故事,都会目瞪口呆。当然,在讲这些与外国人有关的实例时我肯定会注意导向问题,避免学生脑海里形成“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错觉,类似这些反复强调的养成教育却很难用试题来量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素质,我会及时联系社会上的一些热点。比如,在景区屡见不鲜的“到此一游”。我反复强调我的学生,在我讲过类似问题以后不要再犯这些低级错误,哪怕类似问题不会出现在考试中。有时候,那些出现在学生身上的不文明行为也不尽然是学生的过错,恰恰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最后,应把教学生如何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作为基点。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考试制度改革也被提上日程,很欣慰我们赶上了又一波改革的春风,改变当前考试评价体系存在的“三个相对单一”(评价标准相对单一,选拔方式相对单一,入学通道相对单一)。要想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必须鼓励个性,做到减轻课业负担,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学业水平不再是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有望形成的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水平的合理评价体系能够很好的避免分分必争的刻板局面。而综合素质(指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经历和艺术修养等等)的考评一定会使我们的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解决这些矛盾,可以试点多考模式。即就是一学期多次考试,重点考察学生在试题中反应出的思想品德意识;可以将参加过的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经历纪录在案,适当加分;可以试点命题或不命题小论文考试,将社会服务和责任意识等内容融入文章要求,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考察,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采用灵活多样的爱国主义活动,将每个学生的表现纪录在案,加入综合考察的范围。总之,我们要改变刻板的考试,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以及与社会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全面考察体系,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引领时代潮流。
其他文献
摘 要:打击乐活动作为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爱敲敲打打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大都喜欢动态、有声响的东西,而打击乐活动恰恰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通过打击乐活动,可以调动幼儿手、眼、脑、心等众感官并用,让头脑变得灵敏、聪慧,同时能使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那么,如何发挥打击乐教学活动的最大优势,使我们的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呢?结合本班幼
期刊
摘 要:基于信息技术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改革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学成为能够凸现语文课程特点、具备深厚人文内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师生互动的过程,让教师的教学机智得以彰显,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充实丰富。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 教学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较差,提高成绩难度很大,要改变目前阅读教学现状,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需要扩大阅读范围,传授阅读方法,拟定阅读计划,立足课堂教学,养成良好习惯,努力挖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是学生最觉头疼的一点。阅读教学质量差,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难度大,这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语文教师
期刊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搞好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职责。班主任是学校班级活动的主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影响着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影响着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兴衰,其重要性由此可见。那么,如何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呢?以下就我个人经验,谈几点粗浅
期刊
摘 要: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众多教师都注意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本文主要从“创设多元环境”等四个方面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多元环境 多元手段 多元作业 多元评价  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众多教师都注意到了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经过实践和探索
期刊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骨干力量,对学校教学的实施,协调任课教师在本班的教学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 初中 班主任 情感 热忱  新时期的初中学生个性强、思想活跃,与社会接触多,受社会影响大,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弱,主要是受网络游戏影响,迷恋网络。很多教师都
期刊
一个班集体人数众多,学生智力不同,身体素质不同,学习成绩就有所不同。优等的、中等的、差等的,“学困生”占一定的比例,对于这一群体,班主任千万不能歧视,因为,班主任若是歧视他们,学生就更会看不起他们了。对于“学困生”班主任要多多鼓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如有些同学有一定特长,那么就要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能画画的可让他们出板报;擅长体育的,可参加运动会、体育项目;音乐好的,可在每周班会上唱几首歌或大型活动
期刊
摘 要:当前,思想品德学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是必须解决的核心性课题。本文从备课、讲课、教学艺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改革 备课讲课 学生参与 教学艺术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加强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改革思想品德课的教法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教师
期刊
摘 要: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是一段生命历程,它建立在敬重生命、珍爱生命的基础之上。关怀生命的教育离不开老师的爱、学生的爱和全社会的爱。  关键词:生命关怀 生命历程 生命意识 生命潜能 生命活力  几天前,到一个学校听课,屏幕上赫然写着一行鲜红的大字:“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精心思考,是啊,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一段教育历程,便是一段生命历程。教育应建立在敬重生命、珍爱生命的基础之上,唤醒学生的
期刊
人类是地球的主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塑造、改变着世界,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变的进程和力度还在不断地加大、加深,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尤其是在地震、海啸、台风等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仍然渺小而脆弱,这些灾难甚至能在瞬间吞噬人类的生命。因此,通过地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感悟生命的珍贵,唤起对生命的重视、热爱,同时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加深对人地共融共生关系的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