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解析一元二次方程中系数的作用为例,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需把大纲、教材、学生学情、电子白板的运用进行全面、系统融合,在头脑中勾勒出实现目标清晰的路线图,需设计好对电子白板功能的使用安排。只有对整个交互过程进行细致规划,才能让学生理解清楚、操作准确、验证无误。
关键词 电子白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095-03
1 引言
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方系数作用的解析教学时,如何引领学生对方程中系数所起的作用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对不少教师来说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传统的教学多采用黑板演示的办法,常常会因烦琐的推导、滞后的绘图影响学生的理解程度。如果借助电子白板,就可以使运算的推导、图象的变化有机协调起来,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印象。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
2 教前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鲁教版四年制初四第一学期第二章,属于“二次函数”中“二次函数y=ax2 bx c的图象与性质”的内容。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概念、y=ax2函数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 bx c的图象和部分性质,对于二次函数已经有所认识。
2)学情分析:初四的学生对图形变化的规律已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图形探究对他们来说仍属于难点,对数形结合等许多问题还需放在小组内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
3)白板分析:本节课对于a、b、c的性质的探索,是建立在图象的动态变化上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所附带的功能,为“教”与“学”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能为化解难点提供帮助。因此,电子白板是展开教与学活动的首选媒体。
3 目标及重难点
1)学习目标:掌握a(或b、c)的变化对于二次函数y=ax2 bx c的图象变化产生影响的规律;感悟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深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探究、分析、归纳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性解题方法和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图象思维能力,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对数与形的理解和认识水平。
2)学习的重难点:掌握a(或b、c)的变化对于二次函数y=ax2 bx c的图象(顶点坐标、对称轴、开口方向、开口大小等问题)变化产生影响的规律。
4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教师利用白板出示具体问题,让学生进行人机互动,最后出示答案。二次函数y=3(x-1)2 5开口向( ),
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 )。当x>l时,y随x的增大而( );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 )。因为a=3>0,所以y有最( )值;当x=( )时,y最( ),
值是( )。
2)指导学生操作二次函数图象,利用电子白板,教师示范后学生操作,让学生初步了解改变二次函数y=ax2 bx c中a、b、c的值,函数图象随之变化的现象。
【探究活动1】师生利用白板互动,通过电子白板改变a,观察图象的开口大小和方向随a的变化规律。
①设二次函数y=ax2:a(先假设b=0,c=0)为离散型数字,探究a的值与抛物线开口方向的关系,记录白板上动态数据,通过观察发现图象间断性变化的现象。
使a=1、2、3、4、5、6,观察图象的变化,记录每次的结果,分析a对图象的影响,用文字表达二次函数y=ax2 bx c中a的值与抛物线开口大小的关系,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a的值越大,开口越小。
使a=-1、-2、-3、-4、-5、-6,观察图象的变化,记录每次的结果,分析a对图象的影响,用文字表达二次函数y=ax2 bx c中a的值与抛物線开口大小的关系,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a|的值越小,开口越小。
②a(先假设b=0,c=0)为连续型数字,使a自0开始逐渐增大(如1≤a≤10),观察图象的变化,并记录结果,分析a对图象的影响,用文字表达二次函数y=ax2 bx c中
a的值与抛物线开口大小的关系,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a的值越大,开口越小。
③使a自0开始逐渐减小(如:-10≤a≤-1),观察图象的变化,并记录结果。分析a对图象的影响,用文字表达二次函数y=ax2 bx c中a的值与抛物线开口大小的关系,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a|的值越大,开口越小。
归纳结论:二次函数y=ax2 bx c中a的值与抛物线开口大小的关系是|a|的值越大,开口越小。
【探究活动2】改变c的值,教师在白板上利用电子白板实施c的变化,师生利用白板互动,观察c沿着对称轴上下移动的规律。
①假设b=0,任意取定a的值,使c=±1、±2、±3等离散数值,观察图象的变化,记录每次的结果,并且算出此时图象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表1),分析c对图象的影响,用文字表达二次函数y=ax2 c中,c的值与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二次函数y=ax2 c中,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坐标是(0,c)。
②假设b=0,任意取定a的值,使c取某一范围内的连续数值(如:-10≤c≤10),观察图象的变化,分析c对图象的影响,用文字表达二次函数y=ax2 c中,c的值与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结论:当a、b确定时,决定了函数图象的顶点,c的变化决定图象的上下平移。
③任意取定a、b的值,使c=±1、±2、±3等离散数值,观察图象的变化,并记录每次的结果,并且算出此时图象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表2),分析c对图象的影响,用文字表达二次函数y=ax2 bx c中,c的值与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结论:当a、b确定时,决定了函数图象的顶点,c的变化决定图象的上下平移。
【探究活动3】改变b的值,观察b在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左右移动的变化规律。
①当a取大于0的值时,假设c=0,使b=±1、±2、±3等离散数值,记录每次的结果,画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分析b对图象的影响,如图1所示。
引导学生总结,用文字表达二次函数y=ax2 bx中a、b的值与抛物线对称轴的关系。
②当a取小于0的值时,假设c=0,改变b的值,使b=±1、±2、±3,观察图象的变化,记录每次的结果,并画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分析b对图象的影响,如图2所示。
结论:对称轴为x=,当a不变时,对称轴随b的变化而变化,可化为*b。
③当a取大于0或小于0的值时,任意取定c的值,使b取得某范围内的连续数值(如:-10≤b≤10),记录每次的结果,画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分析b对图象的影响。
结论:对称轴为x=,当a不变时,对称轴随b的变化而变化,可化为*b。
3)归纳总结:教师利用白板现场与学生互动,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总结,形成本节课的知识树,强调本节课知识重难点。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换意见,分析归纳其特点,完成表3。
4)练习反馈:出示问题,让学生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
5 结语
在本节教学中,a、b、c是不断变化的,需要不断地画图进行比较。为了弥补常规教学不能展示图形连续变化的不足,通过利用电子白板,直接有效地展示图形变化,帮助学生建立深刻的感性认识,有助于理解、学习、掌握数形变化的规律。
关键词 电子白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095-03
1 引言
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方系数作用的解析教学时,如何引领学生对方程中系数所起的作用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对不少教师来说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传统的教学多采用黑板演示的办法,常常会因烦琐的推导、滞后的绘图影响学生的理解程度。如果借助电子白板,就可以使运算的推导、图象的变化有机协调起来,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印象。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
2 教前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鲁教版四年制初四第一学期第二章,属于“二次函数”中“二次函数y=ax2 bx c的图象与性质”的内容。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概念、y=ax2函数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 bx c的图象和部分性质,对于二次函数已经有所认识。
2)学情分析:初四的学生对图形变化的规律已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图形探究对他们来说仍属于难点,对数形结合等许多问题还需放在小组内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
3)白板分析:本节课对于a、b、c的性质的探索,是建立在图象的动态变化上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所附带的功能,为“教”与“学”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能为化解难点提供帮助。因此,电子白板是展开教与学活动的首选媒体。
3 目标及重难点
1)学习目标:掌握a(或b、c)的变化对于二次函数y=ax2 bx c的图象变化产生影响的规律;感悟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深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探究、分析、归纳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性解题方法和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图象思维能力,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对数与形的理解和认识水平。
2)学习的重难点:掌握a(或b、c)的变化对于二次函数y=ax2 bx c的图象(顶点坐标、对称轴、开口方向、开口大小等问题)变化产生影响的规律。
4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教师利用白板出示具体问题,让学生进行人机互动,最后出示答案。二次函数y=3(x-1)2 5开口向( ),
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 )。当x>l时,y随x的增大而( );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 )。因为a=3>0,所以y有最( )值;当x=( )时,y最( ),
值是( )。
2)指导学生操作二次函数图象,利用电子白板,教师示范后学生操作,让学生初步了解改变二次函数y=ax2 bx c中a、b、c的值,函数图象随之变化的现象。
【探究活动1】师生利用白板互动,通过电子白板改变a,观察图象的开口大小和方向随a的变化规律。
①设二次函数y=ax2:a(先假设b=0,c=0)为离散型数字,探究a的值与抛物线开口方向的关系,记录白板上动态数据,通过观察发现图象间断性变化的现象。
使a=1、2、3、4、5、6,观察图象的变化,记录每次的结果,分析a对图象的影响,用文字表达二次函数y=ax2 bx c中a的值与抛物线开口大小的关系,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a的值越大,开口越小。
使a=-1、-2、-3、-4、-5、-6,观察图象的变化,记录每次的结果,分析a对图象的影响,用文字表达二次函数y=ax2 bx c中a的值与抛物線开口大小的关系,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a|的值越小,开口越小。
②a(先假设b=0,c=0)为连续型数字,使a自0开始逐渐增大(如1≤a≤10),观察图象的变化,并记录结果,分析a对图象的影响,用文字表达二次函数y=ax2 bx c中
a的值与抛物线开口大小的关系,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a的值越大,开口越小。
③使a自0开始逐渐减小(如:-10≤a≤-1),观察图象的变化,并记录结果。分析a对图象的影响,用文字表达二次函数y=ax2 bx c中a的值与抛物线开口大小的关系,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a|的值越大,开口越小。
归纳结论:二次函数y=ax2 bx c中a的值与抛物线开口大小的关系是|a|的值越大,开口越小。
【探究活动2】改变c的值,教师在白板上利用电子白板实施c的变化,师生利用白板互动,观察c沿着对称轴上下移动的规律。
①假设b=0,任意取定a的值,使c=±1、±2、±3等离散数值,观察图象的变化,记录每次的结果,并且算出此时图象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表1),分析c对图象的影响,用文字表达二次函数y=ax2 c中,c的值与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二次函数y=ax2 c中,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坐标是(0,c)。
②假设b=0,任意取定a的值,使c取某一范围内的连续数值(如:-10≤c≤10),观察图象的变化,分析c对图象的影响,用文字表达二次函数y=ax2 c中,c的值与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结论:当a、b确定时,决定了函数图象的顶点,c的变化决定图象的上下平移。
③任意取定a、b的值,使c=±1、±2、±3等离散数值,观察图象的变化,并记录每次的结果,并且算出此时图象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表2),分析c对图象的影响,用文字表达二次函数y=ax2 bx c中,c的值与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结论:当a、b确定时,决定了函数图象的顶点,c的变化决定图象的上下平移。
【探究活动3】改变b的值,观察b在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左右移动的变化规律。
①当a取大于0的值时,假设c=0,使b=±1、±2、±3等离散数值,记录每次的结果,画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分析b对图象的影响,如图1所示。
引导学生总结,用文字表达二次函数y=ax2 bx中a、b的值与抛物线对称轴的关系。
②当a取小于0的值时,假设c=0,改变b的值,使b=±1、±2、±3,观察图象的变化,记录每次的结果,并画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分析b对图象的影响,如图2所示。
结论:对称轴为x=,当a不变时,对称轴随b的变化而变化,可化为*b。
③当a取大于0或小于0的值时,任意取定c的值,使b取得某范围内的连续数值(如:-10≤b≤10),记录每次的结果,画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分析b对图象的影响。
结论:对称轴为x=,当a不变时,对称轴随b的变化而变化,可化为*b。
3)归纳总结:教师利用白板现场与学生互动,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总结,形成本节课的知识树,强调本节课知识重难点。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换意见,分析归纳其特点,完成表3。
4)练习反馈:出示问题,让学生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
5 结语
在本节教学中,a、b、c是不断变化的,需要不断地画图进行比较。为了弥补常规教学不能展示图形连续变化的不足,通过利用电子白板,直接有效地展示图形变化,帮助学生建立深刻的感性认识,有助于理解、学习、掌握数形变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