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各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更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于是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粽香之中的端午节,了解端午的由来及各种民风民俗,感受浓郁的端午文化,参与相关活动,积累各种知识。
同学们,在中国民间,端午节起源说法众多,对此你有何了解?请快快说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李 梅:我听说端午节的产生和屈原有关。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一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张苹苹:也有人说,端午节的产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原为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伍子胥遭人陷害,被赐死。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的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说完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后来人们在这一天纪念伍子胥,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
虽然端午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千百年来,端午的粽香一直在中国人的心头飘荡。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这是唐代诗人张建封的描写端午佳节宜人天气和竞赛龙舟的诗句。事实上,古代描写端午习俗的诗词还有许多,你能选择恰当的选项将下列古诗句补充完整吗?
[备填诗句]A.艾束著危冠 B.明朝端午浴芳兰
C.屈子冤魂终古在 D.榴花三日迎端午
①轻汗微微透碧纨, 。(苏轼《浣溪沙·端午》)
② ,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③粽包分两髻, 。(陆游《乙卯重五诗》)
④ ,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这里有一些各地端午习俗,同学们可以从中看出端午节有哪些具有特殊含义的民俗?
习俗一:端午这天,家家户户必食黄豆芽、黄鱼、黄鳝、黄瓜、雄黄酒,可消病强身。许多人家还用大红纸剪成蜈蚣、蝎子、壁虎、蜘蛛、毒蛇的形状,贴于屋内镇压……
习俗二:五月,乡间农夫挑着成捆的菖蒲、艾草入城出售。民间艺人用菖蒲编成蚂蚱、青蛙、乌龟、螟蛉等各式草虫,小贩竹竿上挑着各式精心绣制的香包在市井售卖。香料是雄黄、艾叶和薰草,有辟邪的作用。
习俗三: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除了民俗,古代诗词歌赋中也蕴含了不少端午节的习俗,比如欧阳修的这首《渔家傲》: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习俗一”中,黄豆芽、黄鱼、黄鳝、黄瓜、雄黄酒被称为“五黄”,蜈蚣、蝎子、壁虎、蜘蛛、毒蛇被称为“五毒”,“习俗二”中的菖蒲、艾草都是药草。古代,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这种习惯。食五黄、贴五毒,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弘扬和传承的。
“习俗三”描写的场景是龙舟赛,这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龙舟竞渡是一项水上竞技活动,至今仍是民族体育的重要内容。香港龙舟传圣火的创意就来自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的文化互渗与交融。端午赛舟,水上竞技与对抗激烈非凡,不仅需要勇气与力量,同时强调团体协作精神。在龙舟赛中,参赛者精神昂扬、齐心协力,观赏者夹岸欢腾,船桨声、舵手叫号声、观众欢呼声,击浪拍岸,这是一年一度的振奋民众精神的良机,民族的勇武、坚韧、团结精神在端午节龙舟竞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在竞技与观赏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
在中国,传统节日往往都会与饮食联系在一起,端午也不例外,好吃好喝的东西不少。
1.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但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全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多种多样,璀璨纷呈,什么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应有尽有,光看这名字,就令人口舌生津。
2.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在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各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更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于是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粽香之中的端午节,了解端午的由来及各种民风民俗,感受浓郁的端午文化,参与相关活动,积累各种知识。
同学们,在中国民间,端午节起源说法众多,对此你有何了解?请快快说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李 梅:我听说端午节的产生和屈原有关。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一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张苹苹:也有人说,端午节的产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原为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伍子胥遭人陷害,被赐死。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的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说完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后来人们在这一天纪念伍子胥,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
虽然端午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千百年来,端午的粽香一直在中国人的心头飘荡。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这是唐代诗人张建封的描写端午佳节宜人天气和竞赛龙舟的诗句。事实上,古代描写端午习俗的诗词还有许多,你能选择恰当的选项将下列古诗句补充完整吗?
[备填诗句]A.艾束著危冠 B.明朝端午浴芳兰
C.屈子冤魂终古在 D.榴花三日迎端午
①轻汗微微透碧纨, 。(苏轼《浣溪沙·端午》)
② ,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③粽包分两髻, 。(陆游《乙卯重五诗》)
④ ,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这里有一些各地端午习俗,同学们可以从中看出端午节有哪些具有特殊含义的民俗?
习俗一:端午这天,家家户户必食黄豆芽、黄鱼、黄鳝、黄瓜、雄黄酒,可消病强身。许多人家还用大红纸剪成蜈蚣、蝎子、壁虎、蜘蛛、毒蛇的形状,贴于屋内镇压……
习俗二:五月,乡间农夫挑着成捆的菖蒲、艾草入城出售。民间艺人用菖蒲编成蚂蚱、青蛙、乌龟、螟蛉等各式草虫,小贩竹竿上挑着各式精心绣制的香包在市井售卖。香料是雄黄、艾叶和薰草,有辟邪的作用。
习俗三: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除了民俗,古代诗词歌赋中也蕴含了不少端午节的习俗,比如欧阳修的这首《渔家傲》: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习俗一”中,黄豆芽、黄鱼、黄鳝、黄瓜、雄黄酒被称为“五黄”,蜈蚣、蝎子、壁虎、蜘蛛、毒蛇被称为“五毒”,“习俗二”中的菖蒲、艾草都是药草。古代,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这种习惯。食五黄、贴五毒,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弘扬和传承的。
“习俗三”描写的场景是龙舟赛,这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龙舟竞渡是一项水上竞技活动,至今仍是民族体育的重要内容。香港龙舟传圣火的创意就来自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的文化互渗与交融。端午赛舟,水上竞技与对抗激烈非凡,不仅需要勇气与力量,同时强调团体协作精神。在龙舟赛中,参赛者精神昂扬、齐心协力,观赏者夹岸欢腾,船桨声、舵手叫号声、观众欢呼声,击浪拍岸,这是一年一度的振奋民众精神的良机,民族的勇武、坚韧、团结精神在端午节龙舟竞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在竞技与观赏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
在中国,传统节日往往都会与饮食联系在一起,端午也不例外,好吃好喝的东西不少。
1.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但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全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多种多样,璀璨纷呈,什么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应有尽有,光看这名字,就令人口舌生津。
2.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在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