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教育必须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高屋建瓴地指导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真理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和创新精神。因此,文章以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改革和转变为例,以期推动大学教学改革,转变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图书馆服务模式
[作者简介]邓红一(1960-),女,重庆人,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图书情报中心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管理与应用。(江苏 镇江 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信息服务与知识管理之于教育创新的图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JKTY200907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30-0180-02
一、引言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其中高等教育的改革迫切性尤为突出,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大学还没有能够有效地承担起传承、创造和丰富人类文明的使命,高校体制和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改革进程。因此,大学教育必须在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高屋建瓴指导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真理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和创新精神。
为此,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图书资料中心,依托政治理论教育优质资源,利用国内外“知识管理”先进理念和有益经验,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图书资料服务方式,拓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调动了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二、具体做法与措施
(一)转变服务理念,改变服务方式
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文献,尽管有先进的检索设备,但如何更迅速更省力地查询到符合自己要求的资料也不是件易事,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改革图书馆系统的服务方式,首先要改变管理理念,那种仅仅依据学科类别进行文献与信息的服务方式说到底还是一种被动的服务,能不能查找到资料、能查找何种资料主要依靠用户本身,而知识管理的理念则是以知识管理为核心,文献、信息和知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管理方式,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向广大师生提供专业化的有序的信息和知识。知识不能完全与信息等同。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来讲,他们的工作目标就是为那些获取知识的师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检索服务,这种服务就是一种贴近教育、科研的主动的服务,是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为师生提供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最大程度上满足师生需要的服务体系。检索查询信息资料不仅依靠读者用户经验和常识,更要依赖图书馆服务系统提供的产品——有序化的信息和知识的质量、数量和水平。
(二)开发馆藏与网络资源,构建特色化、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网络知识平台和资源库
1 向师生提供有序化的知识。我院图书情报中心首先把馆藏纸质书刊及大量的网络信息,如论文集、中外前沿研究成果的介绍、专题报告、趋势预测、精彩一课等内容,按照一般图书馆文献与网络管理的模式分门别类地进行数字化排序处理。其次,图书情报中心组织专人负责对这些文献信息进行整理和重组,保留相对重要的书籍、文章,介绍其内容,提炼核心观点及创新成分,通过深加工和重组,将大量分散庞杂无序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有序可用的知识,最后依托网络课堂,运用信息技术软件,创建各种类型知识平台,最大限度地帮助读者取其所需。
2 创建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网络课堂网页中囊括了人文社科学院所有主干精品课程及部分选修课程的课件库,以及由本院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组成的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工程设计团队的实践课程,还包括部分优秀影视节目、师生互动环节,如“热点论坛”“互动教学”“网络课程”等栏目。
3 创建以教师完成课题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根据每年申报被批准的国家教委、省、厅及校级课题,有选择地构建一批具有个性化的特色网页。这些网页主要是为完成特定的课题项目而设立的,包括论文的方向、选题的范围、参考资料、研究成果以及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在课题完成后,这些网页部分资料将保留在院图书情报中心专题数据库中。
4 创建以“知识导航”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这类网页主要职责是履行网上的咨询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在上网查询时遇到的常见疑难问题,指引信息源地址,反馈读者的要求,介绍电子数据库的使用指南等。
(三)组建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知识管理”团队
1 以人为本,挖掘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的知识、经验与才能,共同参与“知识管理”。从理想层面上讲,将馆藏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有序化,创造出有价值的知识,必须通过图书管理人员艰苦的劳动。图书管理人员的文化层次、价值观、经验、技能等认知结构就是隐性的知识资源。强化每个图书管理人员隐性知识资源的发挥,充分释放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就一支道德高尚、专业化、技术化知识管理队伍,才能帮助广大师生实现知识获取智能化、个性化的目的,解决读者凭经验不能解决的问题。但从实际状况来讲,大学中教学方法必须以研究为基础,学生也务必以研究式的学习方法为主。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与学习,师生必须对其所在学科的经典文献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动态的把握。为此,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必须追踪教学科研走向,对本校所有学科的知识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这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还未能形成一支高素质“知识管理”队伍的症结所在。为此,我院的做法是将知识管理的主体定位于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尽可能挖掘这两类主体的隐性智力资本,由院领导牵头,制定了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双向管理和服务的原则,聘用了一批责任心强并有敬业精神的学科带头人、教师和网络科技“高手”作为业余的“知识主管”(包括部分具有一定网络技能的学生)。比如,“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由各教研室主任具体操盘,“以完成课题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则由课题组负责人掌控。这种“双向管理”机制,有助于动员教研室或课题组协同参与,分工到人,各负其责,自创网页,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
2 创建“三结合”学习型领导团队,提高“知识主管”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自创网页、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并不意味自由放任、自行其是。知识管理必须保证质量、内容、深度、广度与方向,我院在院长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一个包括院领导、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网络技术人员、教研室主任与课题组负责人)“三结合”的领导班子,负责知识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监督。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谋篇布局,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制定网络监管规则,设立考核奖励机制,组织“知识主管”学习培训。学院定期召开教 研室主任、课题组负责人、网络科技人员以及图书管理人员的协调会,检查、评议网页各个板块的运营状况,反馈网络信息,认真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对有争议的问题,实施“院领导把关制”。有计划地培养有专业背景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和有一定网络技能的教师,除了派送进修、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以外,规定每位图书管理人员每学期至少要听一门专业课,并指定教授专门指导其论文撰写。不管是在虚拟的网络课堂还是在日常业务培训中,学习型团队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图书管理人员向“通才”方向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全院各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必要的维护网络的技能,保证网络知识健康有序地流动。
(四)实施效果
知识网络的建立和新的服务方式的启动,使得知识的调用、转移、传递更加畅通和快捷,及时地把最新、最优的信息资料贡献给需要它们的读者,提高了馆藏经典和网络信息的利用效率,满足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层次读者的教学、科研、学习的要求,读者方便地查询到在图书馆或在电脑上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的或根本找不到的材料,减少了重复、无效劳动。比如,准备开设“大学生戏剧鉴赏”选修课的教师,很容易地查找到戏剧《暗恋桃花源》五种不同版本,其中还包括对不同版本的编导、布景、舞美设计、音乐效果、灯光造型等优劣的评价。
知识网络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知识共享和知识增值的生态环境。通过网络平台学习评议和咨询,及时了解有关信息资源流向与动态,加速了读者知识积累外化为创造力的过程,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新观点、新见解,成为师生共享的精神财富。比如,去年有关韩国“天安号”事件以及美韩黄海军事演习问题,我们搜集了中、朝、美、韩的政要和军方的言论、联合国的决议、国内外的评论等等相关资料,展开了师生网络热点问题大讨论,大家针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六方会谈,中、美、朝、韩军事力量对比,中国的对策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观点,还带动了对朝、韩的历史与现状、抗美援朝、爱国主义等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这种多元网络评价系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管理技能的积极性,强化了责任感和团队精神,避免了教师“一支笔”判定成绩优劣的弊端,彰显了教学环节的公开、透明、公正。
三、面临的困难与建议
(一)面临的困难
根据我院实践结果显示,制约情报中心“知识管理”可持续性发展的最大“瓶颈”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社会大环境冲击。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迅速蔓延的环境下进行的,更加严峻复杂,尖锐激烈。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举办的题为“知行合一,报效祖国”的研讨会上说:“我们事业的希望在哪里?希望就在年轻人”“如果说真学、真信、真懂慎用只限于40后、50后、60后,70、80后就不信了,我们的事业就没有了前途。”作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前沿阵地的人文社科学院,在网络和课堂上“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确实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二是人力与资金匮乏。二级学院图书情报中心人员编制少,学术水平不高,工作量大,依靠全院师生创办网络不是长久之计,知识平台上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加之资金紧张,许多设备和文献没钱购买,甚至连日常维修都存在困难,没有一支以图书馆管理人员为主的专业的“知识管理人员”的队伍是难以为继的。
(二)相关建议
根据上述困难,建议高校应加快图书馆系统的改革步伐,加强图书管理人员业务学习和计算机技术培训,引进高素质人才,广泛吸收各学科的专业化知识生产者参与图书馆系统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建设“教学知识平台”网络,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加大投资,根据交情现状,建立和完善“知识管理”的现代服务模式,使高校图书馆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中真正扮演起保驾护航的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胡锦涛.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ldhd/2010-09/08/content_1698579.htm,2010-07-13.
[2]张兵.图书馆知识管理:与读者互动及实现条件[J].图书情报论坛,2009(1).
[3]习近平习近平在2009年在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举办的题为“知行合一,报效祖国”的研讨会上讲话[EB/OL],http://txs.youth.cn/gjjt/200904/120090408 893204.htm.2009-04-08.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图书馆服务模式
[作者简介]邓红一(1960-),女,重庆人,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图书情报中心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管理与应用。(江苏 镇江 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信息服务与知识管理之于教育创新的图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JKTY200907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30-0180-02
一、引言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其中高等教育的改革迫切性尤为突出,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大学还没有能够有效地承担起传承、创造和丰富人类文明的使命,高校体制和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改革进程。因此,大学教育必须在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高屋建瓴指导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真理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和创新精神。
为此,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图书资料中心,依托政治理论教育优质资源,利用国内外“知识管理”先进理念和有益经验,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图书资料服务方式,拓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调动了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二、具体做法与措施
(一)转变服务理念,改变服务方式
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文献,尽管有先进的检索设备,但如何更迅速更省力地查询到符合自己要求的资料也不是件易事,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改革图书馆系统的服务方式,首先要改变管理理念,那种仅仅依据学科类别进行文献与信息的服务方式说到底还是一种被动的服务,能不能查找到资料、能查找何种资料主要依靠用户本身,而知识管理的理念则是以知识管理为核心,文献、信息和知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管理方式,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向广大师生提供专业化的有序的信息和知识。知识不能完全与信息等同。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来讲,他们的工作目标就是为那些获取知识的师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检索服务,这种服务就是一种贴近教育、科研的主动的服务,是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为师生提供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最大程度上满足师生需要的服务体系。检索查询信息资料不仅依靠读者用户经验和常识,更要依赖图书馆服务系统提供的产品——有序化的信息和知识的质量、数量和水平。
(二)开发馆藏与网络资源,构建特色化、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网络知识平台和资源库
1 向师生提供有序化的知识。我院图书情报中心首先把馆藏纸质书刊及大量的网络信息,如论文集、中外前沿研究成果的介绍、专题报告、趋势预测、精彩一课等内容,按照一般图书馆文献与网络管理的模式分门别类地进行数字化排序处理。其次,图书情报中心组织专人负责对这些文献信息进行整理和重组,保留相对重要的书籍、文章,介绍其内容,提炼核心观点及创新成分,通过深加工和重组,将大量分散庞杂无序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有序可用的知识,最后依托网络课堂,运用信息技术软件,创建各种类型知识平台,最大限度地帮助读者取其所需。
2 创建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网络课堂网页中囊括了人文社科学院所有主干精品课程及部分选修课程的课件库,以及由本院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组成的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工程设计团队的实践课程,还包括部分优秀影视节目、师生互动环节,如“热点论坛”“互动教学”“网络课程”等栏目。
3 创建以教师完成课题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根据每年申报被批准的国家教委、省、厅及校级课题,有选择地构建一批具有个性化的特色网页。这些网页主要是为完成特定的课题项目而设立的,包括论文的方向、选题的范围、参考资料、研究成果以及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在课题完成后,这些网页部分资料将保留在院图书情报中心专题数据库中。
4 创建以“知识导航”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这类网页主要职责是履行网上的咨询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在上网查询时遇到的常见疑难问题,指引信息源地址,反馈读者的要求,介绍电子数据库的使用指南等。
(三)组建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知识管理”团队
1 以人为本,挖掘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的知识、经验与才能,共同参与“知识管理”。从理想层面上讲,将馆藏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有序化,创造出有价值的知识,必须通过图书管理人员艰苦的劳动。图书管理人员的文化层次、价值观、经验、技能等认知结构就是隐性的知识资源。强化每个图书管理人员隐性知识资源的发挥,充分释放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就一支道德高尚、专业化、技术化知识管理队伍,才能帮助广大师生实现知识获取智能化、个性化的目的,解决读者凭经验不能解决的问题。但从实际状况来讲,大学中教学方法必须以研究为基础,学生也务必以研究式的学习方法为主。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与学习,师生必须对其所在学科的经典文献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动态的把握。为此,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必须追踪教学科研走向,对本校所有学科的知识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这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还未能形成一支高素质“知识管理”队伍的症结所在。为此,我院的做法是将知识管理的主体定位于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尽可能挖掘这两类主体的隐性智力资本,由院领导牵头,制定了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双向管理和服务的原则,聘用了一批责任心强并有敬业精神的学科带头人、教师和网络科技“高手”作为业余的“知识主管”(包括部分具有一定网络技能的学生)。比如,“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由各教研室主任具体操盘,“以完成课题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则由课题组负责人掌控。这种“双向管理”机制,有助于动员教研室或课题组协同参与,分工到人,各负其责,自创网页,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
2 创建“三结合”学习型领导团队,提高“知识主管”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自创网页、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并不意味自由放任、自行其是。知识管理必须保证质量、内容、深度、广度与方向,我院在院长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一个包括院领导、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网络技术人员、教研室主任与课题组负责人)“三结合”的领导班子,负责知识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监督。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谋篇布局,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制定网络监管规则,设立考核奖励机制,组织“知识主管”学习培训。学院定期召开教 研室主任、课题组负责人、网络科技人员以及图书管理人员的协调会,检查、评议网页各个板块的运营状况,反馈网络信息,认真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对有争议的问题,实施“院领导把关制”。有计划地培养有专业背景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和有一定网络技能的教师,除了派送进修、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以外,规定每位图书管理人员每学期至少要听一门专业课,并指定教授专门指导其论文撰写。不管是在虚拟的网络课堂还是在日常业务培训中,学习型团队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图书管理人员向“通才”方向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全院各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必要的维护网络的技能,保证网络知识健康有序地流动。
(四)实施效果
知识网络的建立和新的服务方式的启动,使得知识的调用、转移、传递更加畅通和快捷,及时地把最新、最优的信息资料贡献给需要它们的读者,提高了馆藏经典和网络信息的利用效率,满足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层次读者的教学、科研、学习的要求,读者方便地查询到在图书馆或在电脑上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的或根本找不到的材料,减少了重复、无效劳动。比如,准备开设“大学生戏剧鉴赏”选修课的教师,很容易地查找到戏剧《暗恋桃花源》五种不同版本,其中还包括对不同版本的编导、布景、舞美设计、音乐效果、灯光造型等优劣的评价。
知识网络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知识共享和知识增值的生态环境。通过网络平台学习评议和咨询,及时了解有关信息资源流向与动态,加速了读者知识积累外化为创造力的过程,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新观点、新见解,成为师生共享的精神财富。比如,去年有关韩国“天安号”事件以及美韩黄海军事演习问题,我们搜集了中、朝、美、韩的政要和军方的言论、联合国的决议、国内外的评论等等相关资料,展开了师生网络热点问题大讨论,大家针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六方会谈,中、美、朝、韩军事力量对比,中国的对策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观点,还带动了对朝、韩的历史与现状、抗美援朝、爱国主义等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这种多元网络评价系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管理技能的积极性,强化了责任感和团队精神,避免了教师“一支笔”判定成绩优劣的弊端,彰显了教学环节的公开、透明、公正。
三、面临的困难与建议
(一)面临的困难
根据我院实践结果显示,制约情报中心“知识管理”可持续性发展的最大“瓶颈”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社会大环境冲击。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迅速蔓延的环境下进行的,更加严峻复杂,尖锐激烈。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举办的题为“知行合一,报效祖国”的研讨会上说:“我们事业的希望在哪里?希望就在年轻人”“如果说真学、真信、真懂慎用只限于40后、50后、60后,70、80后就不信了,我们的事业就没有了前途。”作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前沿阵地的人文社科学院,在网络和课堂上“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确实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二是人力与资金匮乏。二级学院图书情报中心人员编制少,学术水平不高,工作量大,依靠全院师生创办网络不是长久之计,知识平台上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加之资金紧张,许多设备和文献没钱购买,甚至连日常维修都存在困难,没有一支以图书馆管理人员为主的专业的“知识管理人员”的队伍是难以为继的。
(二)相关建议
根据上述困难,建议高校应加快图书馆系统的改革步伐,加强图书管理人员业务学习和计算机技术培训,引进高素质人才,广泛吸收各学科的专业化知识生产者参与图书馆系统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建设“教学知识平台”网络,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加大投资,根据交情现状,建立和完善“知识管理”的现代服务模式,使高校图书馆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中真正扮演起保驾护航的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胡锦涛.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ldhd/2010-09/08/content_1698579.htm,2010-07-13.
[2]张兵.图书馆知识管理:与读者互动及实现条件[J].图书情报论坛,2009(1).
[3]习近平习近平在2009年在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举办的题为“知行合一,报效祖国”的研讨会上讲话[EB/OL],http://txs.youth.cn/gjjt/200904/120090408 893204.htm.200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