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同时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幼儿终身受益。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
在蒙氏班工作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们会发现班上的孩子在进行自由工作的时候会出现了不专心,情绪浮躁、一种工作没操作完就换另外一种工作,或是和小朋友争抢工作,持久性差、工作乱放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试图按照传统的常规训练方式进行培养,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就必须运用蒙氏教育的理论,为幼儿创设有序的学习环境。在活动前必须适当地进行肃静的线上活动,活动中因势利导,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创设有序的环境,营造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有序操作的良好氛围
蒙台梭利的秩序敏感期理论认为“人类的各种智能与能力都是因为适应环境而增长”。秩序是各种物品与环境的关系,即每一种物品在环境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幼儿天生有一种对秩序的爱好和追求(即敏感性),蒙台梭利主张幼儿预备一个有明确秩序的环境。因此,应根据幼儿特点,创设有序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积极投入,形成有序活动的良好习惯。 1.布置有规律、有秩序、允许儿童自主活动的活动室环境
蒙台梭利对教室的布置是比较讲究的,主张活动室中每一件物品的摆设都应有固定的位置。就我园的环境较好,活动的空间比较大,幼儿人数多,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我们运用蒙氏教育理论为幼儿创设了各个区域用区域柜分隔开,便于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方便教师观察。操作性、合作性强的热闹区域和安静区域有效的分隔开,这样便减少了孩子们之间的互相干扰。在工作材料投放方面,我们重视投放丰富性、游戏性、趣味性、开放性强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例如,我们在水区投放的工作有挤海绵、分水、有趣的色水游戏等多种操作材料,从而满足了幼儿对水的探究。同样,在语言区除了有可以供幼儿欣赏的图书以外,还为幼儿提供的有拼音的组合、声韵母、可供幼儿讲述的背景版和人物、动物指偶、图片外,还有多媒体,能更直观的训练幼儿的讲述能力。 2.建立合理完善的活动区规则,使幼儿自觉形成有序的行为习惯
我们在教室和睡房利用有限的空间为幼儿布置好合理的活动区后,在进入活动区前首先可利用线上活动时间向幼儿介绍各个区域的相关规则及假设突发的状况,并让幼儿自己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从而也突显幼儿主人翁的精神。如“工作毯”工作后要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图书看完后要放好,每一项工作要作完后由自己送回原处,在他人没有工作完的时候请不要给于打扰,同时也不要争抢他人的工作。为了加强幼儿的自律意识,我们设计了各种进入区域的标志牌,让幼儿挂牌进区。为了让幼儿形成将物品放回原位的良好习惯,我们在柜子上及活动材料上都贴上了相应的小图案,方便幼儿在工作结束时能自觉将工作有序地放回工作柜上,同时小我们也请幼儿轮流当值日生,专门负责掌管当天的责任区,突显小主人精神,培养幼儿的责任感。现在我们的孩子经过一系列常规的培养,孩子们之间并没有任何的阻隔物都可以安静的自己工作,互不干扰。久而久之,幼儿不但在活动区中学会了本领,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肃静活动让幼儿养成安静进入活动区活动的良好常规
成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专注地做某件事情之前,都会或多或少地做些准备工作,有生理上的准备、也有心理上的准备。例 如,写论文之前就要平心静气,排除干扰,以期达到思路的顺畅。蒙台梭利作为一个医学博士,非常注意按幼儿的生理心理曲线开展活动。走线活动和静默练习就是蒙氏教育中为幼儿做好学习前准备的铺垫活动,是蒙氏的特色。 在学习了蒙氏教育以后,为了让幼儿能以平静的心情进入活动区活动,我们灵活的运用了蒙氏的走线活动和静默练习的原理,同时还自己设计了一些简短的小游戏,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1.走线游戏
这是蒙台梭利为训练幼儿的专注、平衡等能力而专门设计的。通过走线的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地运用各种感官,调控自己以进入聚精会神的专注状态。为增加走线的趣味性、游戏性,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如让幼儿取物走线、模仿动作走线、听音乐做动作走线、……使幼儿的专注力在走线环节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為幼儿进入区域专心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2.律动表演游戏
通过走线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后,播放事先剪接好动静交替的音乐,让幼儿能在线上尽情的表演,通过这个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表现力外,也为下一个工作的环节做准备,从而达到动静交替。最重要的是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望和树立了自信心的培养。
3.“传音”游戏
主要是通过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把最先说的话一字一句的传给最后一个人,这个游戏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和倾听的能力。
像以上的游戏我们还有很多,都是为了孩子的一切来考虑的。通过观看书籍和自身的实践表明,在各种自我控制游戏后进入活动区学习或操作游戏,幼儿的注意力往往都可以很好的集中。
三、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巩固幼儿的良好常规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儿童的自觉性和自我认识是通过爱实现的。”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区活动,能引导幼儿在自由与尊重中获得发展,形成良好的常规。无论在幼儿做何事时,教师首先要本着学会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的原则,同时要深入地了解儿童,要学会做一名幼儿学习的观察者,细心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即使发现幼儿做错也不急于干预,而是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自我教育,对由需求的幼儿要给于适当的帮助。当然,由于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经验缺乏正处于获得感知印象的阶段中,在幼儿的常规培养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费心的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持之以恒地对幼儿的常规进行巩固。 1.语言提示
这个方法在幼儿园时比较常见的,因为它简捷、方便具有时效性而经常被老师采用。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指导语的艺术性。有时可以是直观的,但是我们要求自己对孩子说话时必须要用正面积极的语言代替负面消极的语言,比如,要告诉孩子工作的时候要保持安静就不可以直接的跟孩子说“不要吵”“安静点”之类的话,而是要走到他的身边可以摸莫他的头告诉他需要什么帮助吗,如果有问题可以小声交谈,不要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可以吗。有时可采取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如工作时幼儿因为争抢喜欢的工作而发生纠纷时,教师可以启发他们进行协商,引导幼儿自己找到解決的方法。
2.动作暗示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适当运用动作提醒幼儿,不仅可以减少幼儿的心理压力,也可以让幼儿在模仿中学习遵守常规。例如:当发现感官区的幼儿在操作粉红塔时经常将最小的积木乱扔时,我悄悄来到了他们的身边,和他们一起操作,在拿取最小积木时,我们用双手将它捧在手心,然后再轻轻放下,显示了我对它的珍惜。我的举动影响了幼儿,在以后工作中,我们班再也没有出现粉红塔丢失的现象。
3.材料调整
当孩子违反了常规时,作为教师,我们都该先想想,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自觉的遵守规则了呢?是孩子忘记了?是孩子不懂?是孩子的生理、心理还没有发展起足够的自制力?还是材料等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数学区的幼儿持久性差,往往还没有工作结束就离开,不宜收拾的工作如串珠类的就扔得乱七八糟。这时教师就要仔细考虑,是不是工作幼儿没有掌握、投放的延伸教具单调、操作性不强,继而就要对材料投放进行调整,分别增加一些性质不一、材质不一、又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如易拉罐、纸盒等辅助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何对工作的接受水平,给于安排相应的工作,这样就提高了幼儿对数学区的兴趣,改掉了一些不良的工作操作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区活动常规。
4.行为评价
当幼儿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可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与评价,以促进幼儿巩固良好的常规。这时,教师的评价可以是表扬性的,如“你今天把彩色串珠都认识了”,“今天你的工作毯收拾的最好”“今天你的乌龟拼的真棒”等等之类的话,表扬幼儿专心学习,坚持学习,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任务,可以是勉励性的,如“你今天进步可真大,剪纸剪得太好了,下次剪纸记得把纸屑放进美工区的小纸篓里,那就更棒了”,可以是讨论性的,如“离开座位时为什么要把椅子靠进桌子”;通过讨论让孩子了解到,如果不这样做,很可能让别人走路时撞到而受伤,而且教室空间会变得很小等。这样,除了让幼儿有参与感外,也能让幼儿真正了解常规的意义,自然而然地认同教室常规,并且能够确实遵守。
以上时我在蒙氏班这几年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作为一名蒙氏教师,更应该有明锐的观察力,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在哪,存在的问题在哪,以及不断的学习、创新、总结经验。也要在生活中勤于思考,善于发现,让幼儿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 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在蒙氏班工作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们会发现班上的孩子在进行自由工作的时候会出现了不专心,情绪浮躁、一种工作没操作完就换另外一种工作,或是和小朋友争抢工作,持久性差、工作乱放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试图按照传统的常规训练方式进行培养,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就必须运用蒙氏教育的理论,为幼儿创设有序的学习环境。在活动前必须适当地进行肃静的线上活动,活动中因势利导,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创设有序的环境,营造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有序操作的良好氛围
蒙台梭利的秩序敏感期理论认为“人类的各种智能与能力都是因为适应环境而增长”。秩序是各种物品与环境的关系,即每一种物品在环境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幼儿天生有一种对秩序的爱好和追求(即敏感性),蒙台梭利主张幼儿预备一个有明确秩序的环境。因此,应根据幼儿特点,创设有序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积极投入,形成有序活动的良好习惯。 1.布置有规律、有秩序、允许儿童自主活动的活动室环境
蒙台梭利对教室的布置是比较讲究的,主张活动室中每一件物品的摆设都应有固定的位置。就我园的环境较好,活动的空间比较大,幼儿人数多,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我们运用蒙氏教育理论为幼儿创设了各个区域用区域柜分隔开,便于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方便教师观察。操作性、合作性强的热闹区域和安静区域有效的分隔开,这样便减少了孩子们之间的互相干扰。在工作材料投放方面,我们重视投放丰富性、游戏性、趣味性、开放性强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例如,我们在水区投放的工作有挤海绵、分水、有趣的色水游戏等多种操作材料,从而满足了幼儿对水的探究。同样,在语言区除了有可以供幼儿欣赏的图书以外,还为幼儿提供的有拼音的组合、声韵母、可供幼儿讲述的背景版和人物、动物指偶、图片外,还有多媒体,能更直观的训练幼儿的讲述能力。 2.建立合理完善的活动区规则,使幼儿自觉形成有序的行为习惯
我们在教室和睡房利用有限的空间为幼儿布置好合理的活动区后,在进入活动区前首先可利用线上活动时间向幼儿介绍各个区域的相关规则及假设突发的状况,并让幼儿自己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从而也突显幼儿主人翁的精神。如“工作毯”工作后要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图书看完后要放好,每一项工作要作完后由自己送回原处,在他人没有工作完的时候请不要给于打扰,同时也不要争抢他人的工作。为了加强幼儿的自律意识,我们设计了各种进入区域的标志牌,让幼儿挂牌进区。为了让幼儿形成将物品放回原位的良好习惯,我们在柜子上及活动材料上都贴上了相应的小图案,方便幼儿在工作结束时能自觉将工作有序地放回工作柜上,同时小我们也请幼儿轮流当值日生,专门负责掌管当天的责任区,突显小主人精神,培养幼儿的责任感。现在我们的孩子经过一系列常规的培养,孩子们之间并没有任何的阻隔物都可以安静的自己工作,互不干扰。久而久之,幼儿不但在活动区中学会了本领,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肃静活动让幼儿养成安静进入活动区活动的良好常规
成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专注地做某件事情之前,都会或多或少地做些准备工作,有生理上的准备、也有心理上的准备。例 如,写论文之前就要平心静气,排除干扰,以期达到思路的顺畅。蒙台梭利作为一个医学博士,非常注意按幼儿的生理心理曲线开展活动。走线活动和静默练习就是蒙氏教育中为幼儿做好学习前准备的铺垫活动,是蒙氏的特色。 在学习了蒙氏教育以后,为了让幼儿能以平静的心情进入活动区活动,我们灵活的运用了蒙氏的走线活动和静默练习的原理,同时还自己设计了一些简短的小游戏,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1.走线游戏
这是蒙台梭利为训练幼儿的专注、平衡等能力而专门设计的。通过走线的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地运用各种感官,调控自己以进入聚精会神的专注状态。为增加走线的趣味性、游戏性,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如让幼儿取物走线、模仿动作走线、听音乐做动作走线、……使幼儿的专注力在走线环节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為幼儿进入区域专心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2.律动表演游戏
通过走线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后,播放事先剪接好动静交替的音乐,让幼儿能在线上尽情的表演,通过这个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表现力外,也为下一个工作的环节做准备,从而达到动静交替。最重要的是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望和树立了自信心的培养。
3.“传音”游戏
主要是通过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把最先说的话一字一句的传给最后一个人,这个游戏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和倾听的能力。
像以上的游戏我们还有很多,都是为了孩子的一切来考虑的。通过观看书籍和自身的实践表明,在各种自我控制游戏后进入活动区学习或操作游戏,幼儿的注意力往往都可以很好的集中。
三、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巩固幼儿的良好常规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儿童的自觉性和自我认识是通过爱实现的。”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区活动,能引导幼儿在自由与尊重中获得发展,形成良好的常规。无论在幼儿做何事时,教师首先要本着学会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的原则,同时要深入地了解儿童,要学会做一名幼儿学习的观察者,细心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即使发现幼儿做错也不急于干预,而是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自我教育,对由需求的幼儿要给于适当的帮助。当然,由于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经验缺乏正处于获得感知印象的阶段中,在幼儿的常规培养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费心的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持之以恒地对幼儿的常规进行巩固。 1.语言提示
这个方法在幼儿园时比较常见的,因为它简捷、方便具有时效性而经常被老师采用。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指导语的艺术性。有时可以是直观的,但是我们要求自己对孩子说话时必须要用正面积极的语言代替负面消极的语言,比如,要告诉孩子工作的时候要保持安静就不可以直接的跟孩子说“不要吵”“安静点”之类的话,而是要走到他的身边可以摸莫他的头告诉他需要什么帮助吗,如果有问题可以小声交谈,不要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可以吗。有时可采取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如工作时幼儿因为争抢喜欢的工作而发生纠纷时,教师可以启发他们进行协商,引导幼儿自己找到解決的方法。
2.动作暗示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适当运用动作提醒幼儿,不仅可以减少幼儿的心理压力,也可以让幼儿在模仿中学习遵守常规。例如:当发现感官区的幼儿在操作粉红塔时经常将最小的积木乱扔时,我悄悄来到了他们的身边,和他们一起操作,在拿取最小积木时,我们用双手将它捧在手心,然后再轻轻放下,显示了我对它的珍惜。我的举动影响了幼儿,在以后工作中,我们班再也没有出现粉红塔丢失的现象。
3.材料调整
当孩子违反了常规时,作为教师,我们都该先想想,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自觉的遵守规则了呢?是孩子忘记了?是孩子不懂?是孩子的生理、心理还没有发展起足够的自制力?还是材料等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数学区的幼儿持久性差,往往还没有工作结束就离开,不宜收拾的工作如串珠类的就扔得乱七八糟。这时教师就要仔细考虑,是不是工作幼儿没有掌握、投放的延伸教具单调、操作性不强,继而就要对材料投放进行调整,分别增加一些性质不一、材质不一、又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如易拉罐、纸盒等辅助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何对工作的接受水平,给于安排相应的工作,这样就提高了幼儿对数学区的兴趣,改掉了一些不良的工作操作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区活动常规。
4.行为评价
当幼儿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可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与评价,以促进幼儿巩固良好的常规。这时,教师的评价可以是表扬性的,如“你今天把彩色串珠都认识了”,“今天你的工作毯收拾的最好”“今天你的乌龟拼的真棒”等等之类的话,表扬幼儿专心学习,坚持学习,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任务,可以是勉励性的,如“你今天进步可真大,剪纸剪得太好了,下次剪纸记得把纸屑放进美工区的小纸篓里,那就更棒了”,可以是讨论性的,如“离开座位时为什么要把椅子靠进桌子”;通过讨论让孩子了解到,如果不这样做,很可能让别人走路时撞到而受伤,而且教室空间会变得很小等。这样,除了让幼儿有参与感外,也能让幼儿真正了解常规的意义,自然而然地认同教室常规,并且能够确实遵守。
以上时我在蒙氏班这几年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作为一名蒙氏教师,更应该有明锐的观察力,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在哪,存在的问题在哪,以及不断的学习、创新、总结经验。也要在生活中勤于思考,善于发现,让幼儿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 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