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加限制的话,我们能在婚礼上跳通宵!”乌兹别克斯坦朋友Amar一边尽情舞动着双臂,一边骄傲地对我说。
如果你有幸参加一场乌兹别克斯坦的传统婚礼,相信你一定会终生难忘。那是一种持续的幸福感,即便婚礼结束,你也会在回家的路上不由自主地迈开快乐的舞步,仿佛仍有愉悦的旋律在耳畔回荡。
今夏,我参加了乌兹别克斯坦青年汉学家Nigina博士的婚礼,在见证她幸福的同时,也亲历了原汁原味的乌国风情婚俗。
手抓饭,亦称抓饭,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国菜,当地人几乎每周都会吃几顿抓饭。虽然乍一看抓饭似乎都大同小异——羊肉、胡萝卜和米饭的焖烩,但对乌国人来说,抓饭种类繁多,大有不同,而其中最有仪式感的莫过于婚礼抓饭了。
在乌国,新娘家负责晨宴,新郎家负责晚宴。早晨宴会6点到7点之间以抓饭为主菜,届时会有二三百人应邀前来——能被邀请出席晨宴是一件颇为荣耀的事情,意味着你被视为真正的朋友与亲人。不过按照习俗,只允许男人参加,即便是新娘,也不能出现在这场由自家掏钱举办的晨宴上。
7点整的时候,当地有名望的阿訇会头戴朵帕(乌兹别克斯坦的传统四角帽,一般是黑底白花),端坐在主席台上,以《古兰经》的名义祝福两位新人及宾客,送上箴言,并以颂咏的方式传达真主的恩赐。在阿訇发言的时候,所有宾客都会放下手中的食物,虔诚地聆听;待发言结束,所有人都抬起双手,以“捧”的方式置于胸前,然后默念清真言,做擦脸状礼毕。
恭候多时的主菜抓饭会在此刻登场亮相。所有宾客的抓饭都是在一口巨大的铁锅里焖熟,每一粒米都油亮亮的,混着胡萝卜特有的甜味,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对于婚礼抓饭,乌国人可不只是吃这么简单,他们将抓饭演绎成整场晨宴最富有仪式感的环节。所有年轻的宾客们纷纷起身站成一列,队伍从厨房一直排到宴会厅的餐桌旁,厨师将刚出锅的热腾腾的抓饭递至离自己最近的宾客手中,然后后者将手中的抓饭传递到身后的人手上,身后的人再继续依次传递,餐盘经过了队伍中所有人的双手传递,由最后一个人毕恭毕敬地端上餐桌。队伍会根据餐桌的远近与方向进行不断的调适。此举寓意着每位传递者都将自己的祝福送到抓饭上,每位传递者也由此获得了喜气。这群年轻人将抓饭传递到最后一桌后,才坐下来享用自己的那一份。
每一盘抓饭的分量都很足,两三人合吃一盘。虽名为手抓饭,但如今大部分人还是使用勺子或叉子品尝美味。其间Amar几度怂恿我用手抓着尝尝看,我觉得那样吃完后会满手羊油,便微笑着婉拒了美意。晨宴结束后,我以为自己躲过了用手吃抓饭的命运,但万万没想到,我还是在之后的婚礼环节上吃到了用手——而且还是别人的手——抓着吃的抓饭。
上午稍作小憩之后,我随Amar来到新娘家,作为“娘家人”等待新郎的到来,即中国人所谓的迎亲。
新娘Nigina的娘家位于首都塔什干的郊区,是一栋非常大的别墅,三四家亲戚一同住在这里,中间宽敞的大院子可供孩子们任意玩耍。家里装饰一新,被花朵点缀得美轮美奂。两间厨房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新娘的家人们正在烹制各种美食,家里能同时容纳数十人的餐厅即将迎来新郎及其兄弟团。而她家后院,正咕噜噜地焖着迎亲抓饭。
我们今天美丽的女主角Nigina,穿一袭洁白的婚纱,正在诺大的家里拍照,镁光灯的每一次闪烁,都定格下了她幸福的瞬间。几个小时后,她的心上人将来到她的身边,郑重地牵起她的手,許下永恒的承诺……
下午3点半左右,迎亲团队才姗姗来迟。乐队开路,乐手们一个个都身着绣有金丝花纹的深色坎肩(乌国传统服饰,所用布料被当地人称作“艾德莱斯”)。吹karnay(民族乐器,类似超长柄喇叭,需要很大的肺活量和很强的手臂力量)的走在最前面,“呜——呜呜呜,呜——呜呜呜……”浑厚的声色带有很强的节奏感。紧随其后的是鼓手,有力的鼓点颇具气势,表达了新郎迎娶新娘的决心。而他们身后是一众白衬衣黑西裤的兄弟团,他们边走边扭动着身体,将穿着黑色西装外套的新郎Khurshid簇拥在中间。进了家门的兄弟团没有先去新娘的闺房,而是去了餐厅填肚子,所谓吃饱了才有力气打胜仗。
我被安排加入新郎的兄弟团,与他们一起就餐。兄弟团成员无一懂中文,能流利进行英语表达的也不多,但他们非常热情,一再招呼我吃喝。 茶过三巡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即新郎用手抓饭依次喂兄弟团成员。司仪将一份新出炉的抓饭摆在新郎面前,兄弟们依次起身站到新郎身旁,新郎用右手中间的三根手指将抓饭捻成饭团,然后喂送到兄弟口中。当然,每次喂完都会用湿巾将手擦拭干净。诚然,这是一个我意料之外的环节,我必须入乡随俗,心下不免几分忐忑。轮到我时,新郎特意多加了点儿肉,半开玩笑地问:“Are you ready?”(“准备好了吗?”)我下意识地深呼一口气。在我看来,用勺子吃抓饭与用手吃抓饭在口感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异,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寓意却是不同的。新郎喂兄弟团吃抓饭,是为了传递喜气与福气,也意味着新郎与兄弟团们亲如一家。吃完新郎喂的手抓饭后,每位兄弟还能获得一份新郎精心准备的小礼物与喜糖。
待新郎将福运传递给所有兄弟后,司仪举着托盘来到我们身边,兄弟们纷纷奉上红包。乌兹别克斯坦钱币索姆的面值很大,虽然托盘上盛满了5万、10万的大钞,实则折合人民币并不太多,有点儿像广东地区的利是,只是图个彩头。
夜已深,但人们丝毫没有停下舞步的念头。男人们更是围成小圈,开始了相互斗舞,竭尽所能地将肢体扭曲到夸张的地步,哪怕张牙舞爪也在所不惜。其中一个大腹便便的乌国兄弟,估计没有力气跳了,却不甘做看客,索性大幅度地挥起了餐巾助兴,宛若一个牛仔。我想如此激情四射的婚礼只可能在乌兹别克斯坦这样的穆斯林国度才有,婚宴上没有酒精,不用担心酒后失控,荷尔蒙通过疯狂的舞蹈予以纵情宣泄。
我向身旁的留学生Sevara感慨说:“每一个乌国人都是天生的舞者,血液里流淌着跳舞的基因。”Sevara歪起脑袋,想了想,说:“也不全是。我那个在中国出生长大的亲妹妹,就像中国人一样,不跳舞的,哈哈!”她忽闪了两下明媚的大眼睛,鬼黠地一笑:“不过,您今天真的让我大开眼界,跳得很好,像乌国人一样!但可能就像您说的,舞蹈在我们的血液里,说不定妹妹也只是害羞,有潜力可挖,哈哈哈!”我的脸有点儿发热,我知道她是在恭维我,但在那样激情四溢的狂欢般氛围里,又有谁会在意你跳得好不好呢!
在舞池的一隅,几个话还说不利索的乌国小孩儿也旁若无人地随音乐抖动着胳膊,或转着圈圈,有模有样的小动作让人忍俊不禁。这样的场景最令人动容,乌兹别克斯坦人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将舞蹈融为一种刻在骨血里的文化,只要音乐响起,舞蹈的细胞就会被唤醒,哪怕是平日里最温文尔雅的乌国人,也会变成另外一副模样。跳吧,尽情地跳吧!在光影交错的舞池上,每一次抬手,每一次摆动,每一次转身,都成为对爱最诚挚也最热切的表达!
如果你有幸参加一场乌兹别克斯坦的传统婚礼,相信你一定会终生难忘。那是一种持续的幸福感,即便婚礼结束,你也会在回家的路上不由自主地迈开快乐的舞步,仿佛仍有愉悦的旋律在耳畔回荡。
今夏,我参加了乌兹别克斯坦青年汉学家Nigina博士的婚礼,在见证她幸福的同时,也亲历了原汁原味的乌国风情婚俗。
晨宴抓饭,幸福的传递
手抓饭,亦称抓饭,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国菜,当地人几乎每周都会吃几顿抓饭。虽然乍一看抓饭似乎都大同小异——羊肉、胡萝卜和米饭的焖烩,但对乌国人来说,抓饭种类繁多,大有不同,而其中最有仪式感的莫过于婚礼抓饭了。
在乌国,新娘家负责晨宴,新郎家负责晚宴。早晨宴会6点到7点之间以抓饭为主菜,届时会有二三百人应邀前来——能被邀请出席晨宴是一件颇为荣耀的事情,意味着你被视为真正的朋友与亲人。不过按照习俗,只允许男人参加,即便是新娘,也不能出现在这场由自家掏钱举办的晨宴上。
7点整的时候,当地有名望的阿訇会头戴朵帕(乌兹别克斯坦的传统四角帽,一般是黑底白花),端坐在主席台上,以《古兰经》的名义祝福两位新人及宾客,送上箴言,并以颂咏的方式传达真主的恩赐。在阿訇发言的时候,所有宾客都会放下手中的食物,虔诚地聆听;待发言结束,所有人都抬起双手,以“捧”的方式置于胸前,然后默念清真言,做擦脸状礼毕。
恭候多时的主菜抓饭会在此刻登场亮相。所有宾客的抓饭都是在一口巨大的铁锅里焖熟,每一粒米都油亮亮的,混着胡萝卜特有的甜味,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对于婚礼抓饭,乌国人可不只是吃这么简单,他们将抓饭演绎成整场晨宴最富有仪式感的环节。所有年轻的宾客们纷纷起身站成一列,队伍从厨房一直排到宴会厅的餐桌旁,厨师将刚出锅的热腾腾的抓饭递至离自己最近的宾客手中,然后后者将手中的抓饭传递到身后的人手上,身后的人再继续依次传递,餐盘经过了队伍中所有人的双手传递,由最后一个人毕恭毕敬地端上餐桌。队伍会根据餐桌的远近与方向进行不断的调适。此举寓意着每位传递者都将自己的祝福送到抓饭上,每位传递者也由此获得了喜气。这群年轻人将抓饭传递到最后一桌后,才坐下来享用自己的那一份。
每一盘抓饭的分量都很足,两三人合吃一盘。虽名为手抓饭,但如今大部分人还是使用勺子或叉子品尝美味。其间Amar几度怂恿我用手抓着尝尝看,我觉得那样吃完后会满手羊油,便微笑着婉拒了美意。晨宴结束后,我以为自己躲过了用手吃抓饭的命运,但万万没想到,我还是在之后的婚礼环节上吃到了用手——而且还是别人的手——抓着吃的抓饭。
“我来了,美丽的新娘!”
上午稍作小憩之后,我随Amar来到新娘家,作为“娘家人”等待新郎的到来,即中国人所谓的迎亲。
新娘Nigina的娘家位于首都塔什干的郊区,是一栋非常大的别墅,三四家亲戚一同住在这里,中间宽敞的大院子可供孩子们任意玩耍。家里装饰一新,被花朵点缀得美轮美奂。两间厨房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新娘的家人们正在烹制各种美食,家里能同时容纳数十人的餐厅即将迎来新郎及其兄弟团。而她家后院,正咕噜噜地焖着迎亲抓饭。
我们今天美丽的女主角Nigina,穿一袭洁白的婚纱,正在诺大的家里拍照,镁光灯的每一次闪烁,都定格下了她幸福的瞬间。几个小时后,她的心上人将来到她的身边,郑重地牵起她的手,許下永恒的承诺……
下午3点半左右,迎亲团队才姗姗来迟。乐队开路,乐手们一个个都身着绣有金丝花纹的深色坎肩(乌国传统服饰,所用布料被当地人称作“艾德莱斯”)。吹karnay(民族乐器,类似超长柄喇叭,需要很大的肺活量和很强的手臂力量)的走在最前面,“呜——呜呜呜,呜——呜呜呜……”浑厚的声色带有很强的节奏感。紧随其后的是鼓手,有力的鼓点颇具气势,表达了新郎迎娶新娘的决心。而他们身后是一众白衬衣黑西裤的兄弟团,他们边走边扭动着身体,将穿着黑色西装外套的新郎Khurshid簇拥在中间。进了家门的兄弟团没有先去新娘的闺房,而是去了餐厅填肚子,所谓吃饱了才有力气打胜仗。
我被安排加入新郎的兄弟团,与他们一起就餐。兄弟团成员无一懂中文,能流利进行英语表达的也不多,但他们非常热情,一再招呼我吃喝。 茶过三巡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即新郎用手抓饭依次喂兄弟团成员。司仪将一份新出炉的抓饭摆在新郎面前,兄弟们依次起身站到新郎身旁,新郎用右手中间的三根手指将抓饭捻成饭团,然后喂送到兄弟口中。当然,每次喂完都会用湿巾将手擦拭干净。诚然,这是一个我意料之外的环节,我必须入乡随俗,心下不免几分忐忑。轮到我时,新郎特意多加了点儿肉,半开玩笑地问:“Are you ready?”(“准备好了吗?”)我下意识地深呼一口气。在我看来,用勺子吃抓饭与用手吃抓饭在口感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异,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寓意却是不同的。新郎喂兄弟团吃抓饭,是为了传递喜气与福气,也意味着新郎与兄弟团们亲如一家。吃完新郎喂的手抓饭后,每位兄弟还能获得一份新郎精心准备的小礼物与喜糖。
待新郎将福运传递给所有兄弟后,司仪举着托盘来到我们身边,兄弟们纷纷奉上红包。乌兹别克斯坦钱币索姆的面值很大,虽然托盘上盛满了5万、10万的大钞,实则折合人民币并不太多,有点儿像广东地区的利是,只是图个彩头。
夜已深,但人们丝毫没有停下舞步的念头。男人们更是围成小圈,开始了相互斗舞,竭尽所能地将肢体扭曲到夸张的地步,哪怕张牙舞爪也在所不惜。其中一个大腹便便的乌国兄弟,估计没有力气跳了,却不甘做看客,索性大幅度地挥起了餐巾助兴,宛若一个牛仔。我想如此激情四射的婚礼只可能在乌兹别克斯坦这样的穆斯林国度才有,婚宴上没有酒精,不用担心酒后失控,荷尔蒙通过疯狂的舞蹈予以纵情宣泄。
我向身旁的留学生Sevara感慨说:“每一个乌国人都是天生的舞者,血液里流淌着跳舞的基因。”Sevara歪起脑袋,想了想,说:“也不全是。我那个在中国出生长大的亲妹妹,就像中国人一样,不跳舞的,哈哈!”她忽闪了两下明媚的大眼睛,鬼黠地一笑:“不过,您今天真的让我大开眼界,跳得很好,像乌国人一样!但可能就像您说的,舞蹈在我们的血液里,说不定妹妹也只是害羞,有潜力可挖,哈哈哈!”我的脸有点儿发热,我知道她是在恭维我,但在那样激情四溢的狂欢般氛围里,又有谁会在意你跳得好不好呢!
在舞池的一隅,几个话还说不利索的乌国小孩儿也旁若无人地随音乐抖动着胳膊,或转着圈圈,有模有样的小动作让人忍俊不禁。这样的场景最令人动容,乌兹别克斯坦人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将舞蹈融为一种刻在骨血里的文化,只要音乐响起,舞蹈的细胞就会被唤醒,哪怕是平日里最温文尔雅的乌国人,也会变成另外一副模样。跳吧,尽情地跳吧!在光影交错的舞池上,每一次抬手,每一次摆动,每一次转身,都成为对爱最诚挚也最热切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