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2008年四季度和全年主要经济数据,有人认为这是“寒冬中的丝丝暖意”,有人认为这说明经济在加速下滑
《财经》实习记者 霍侃
1月22日,新年第一股强冷空气席卷全国。国家统计局当天发布的2008年四季度和全年主要经济数据备受关注,这些数据的表现,关系着中国经济2009年将继续经受“寒冬”,还是会逐渐“回暖”?
1月中旬发布的部分2008年12月数据,似乎透露出丝丝暖意:进出口下滑并没有人们预期的那么糟糕,货币和信贷增速还出现了超乎预期的大幅增长。对于下一步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向,“牛”年的良好预期开始蔓延,乐观者认为,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国将率先复苏。
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19日在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作出的判断是,“今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要做好一季度经济工作,尽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
最强力的政策将有助于度过最困难的一年,中国经济在政策的刺激下或将出现反弹或回暖。但由于全球经济危机何时见底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效果如何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中国本轮GDP增长走势图将呈“V”形、“U”形还是“W”形,尚存变数。
数据回暖
数据层面回暖的迹象,最早出现在1月13日。
当天上午,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2月出口较上年同期下降2.8%,下降幅度比上月的2.2%增加了0.6个百分点,进口较上年同期下降21.3%,在上月下滑17.9%的基础上继续收缩;12月实现贸易顺差389.8亿美元,略低于11月的400.9亿美元。
虽然2008年12月进出口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双降”,但其下滑幅度没有之前预测的那么大。2008年8月以来连续四次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效应初显。
1月13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数据,让很多研究机构惊呼“猛增”:2008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82%,比上月末提高3.02个百分点,在连续六个月下行之后止跌反弹;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718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为2005年4月以来第二高点,仅低于2008年1月的8036亿元。
1月22日,2008年的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悉数公布,固定资产投资全年保持了较快增长。2008年12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9%,虽较11月回落1.8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多家机构低于20%的预测。固定资产投资略超预期的增长,应该主要来自去年四季度中央1000亿元财政投资项目的推动。
这些数据或许表明,在经济增长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下滑之后,12月增长放缓的势头可能有所缓解。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1月2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些积极的变化,“很有可能就是寒冬中的丝丝暖意”。
此外,一些具有先行意义的行业数据和指标,也传达出积极的信号。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发电量同比下降7.9%,较11月的下降9.6%略有收窄,发电量停止加速下滑趋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月5日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2008年12月PMI为41.2%,虽然连续三个月低于50%,但略显回升,较上月上升了2.4个百分点。12个指数中,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下降,其余八个指数均有所回升,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升势较为明显,升幅分别为3.9个、5.0个和6.1个百分点。
PMI的小幅回升,意味着对生产和市场判断好转的采购经理增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经济师张立群认为,12月的PMI指数表明,中国经济继续处于回落状态,但出现底部徘徊迹象,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回落态势将趋稳。
尚待观察
去年12月部分数据的回暖,是否意味着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呢?《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2008年各季GDP增长呈逐季加速放慢的趋势,12月经济企稳迹象不明显。
2008年四个季度GDP增速依次为10.6%、10.1%、9.0%和6.8%;四季度与一季度相比,增长放慢幅度接近4个百分点,创2001年以来季度增幅新低。
很明确的是,2009年对于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难以期待。沈明高认为,中国进一步鼓励出口的政策空间已经非常有限,除非允许人民币出现大幅度贬值,否则,2009年出口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可能性很大。
除了前几个月已经跌得很惨的出口指标,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更应该关注的是之前保持高位的投资和消费两项指标,“2009年可能有非常明显的收缩”。
2008年10月以来,在多项经济指标下滑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2009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主要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所推动。
但马骏认为,政府主导的投资远远不能抵消民间和企业部门投资的下行风险——据估算,政府主导投资的所有行业,包括保障性住房、农业、基础设施、铁路、道路、电网等加起来,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15%;还有85%的投资不在财政刺激的范围内,尤其是占比超过60%的制造业、房地产业和矿业投资减速非常快。
即使充分考虑中央财政投资的拉动作用,其对经济复苏的支持也难以持续。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分析,2009年的中央财政投资为2万亿元,比2008年的1.5万亿元增加5000亿元,预计增量投资能拉动GDP增长1.6%。但2010年中央财政投资与2009年相比并没有增量,那么,除非私人部门的投资增长足以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否则2010年GDP增长会再次下降,低于2009年。
“所以,2009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回升是政策作用下的反弹,而非趋势性的复苏。”哈继铭说。
消费能否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亦尚存疑虑。2008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为19%,较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这固然有物价水平下行的原因。但巴克莱资本中国研究主管彭文生认为,未来失业率提高和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会抑制消费的进一步增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高于2007年底的4.0%。2009年政府预期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目标是4.6%,但由于这一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农民工的就业状况,预计实际失业率将高于此。
在企业利润面临较大下滑压力的情况下,政府“减薪不裁员”的导向,料将导致居民收入增速乃至收入绝对额的下降。
银行信贷增速能否对经济增长提供持续支持,也值得关注。2008年12月,新增贷款数为7718亿元。从银行的动机看,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响应中央“保增长”的号召;另一方面,去年四季度中央财政的1000亿元投资基本在12月启动,银行配套贷款也基本在12月发放。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一季度信贷增速仍可能保持强劲,因为随着政府开足马力下发落实积极财政刺激方案的有关资金,银行可能会增加对拥有政府担保(隐含的或公开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配套贷款,但在今年稍后的时间里,能否继续找到有价值的项目来保持贷款增速,尚需观察。
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历史数据看,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的反弹并不必然带来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反弹,M1(狭义货币)和M2在1998年6月触底反弹后,11月再次下滑,信贷增长也是先反弹后回落。
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月12日发布的旨在提前六个月预测经济走势综合领先指标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前景不容乐观。中国2008年11月的OECD综合领先指标为88.5点,较10月下降3.1点,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2.9点,指标低于100点,意味着面临“深度衰退”。
趋稳动力何在?
在多年倚重的出口仍将加速下滑、财政投资不足以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真正应该启动的是私营部门的投资和居民消费,让企业愿意投资、个人愿意花钱。
沈明高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会不会走出前低后高的行情,甚至2009年以后能否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决策者的新思维和新政。
对于如何刺激私营部门的投资,正在制定中的十大行业振兴计划或许值得期待。1月14日,钢铁、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已经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另外八大行业振兴计划有望在全国“两会”前陆续出台。
居民消费理论上有很大拓展空间。中国目前的消费率为50%,低于其他国家目前水平和中国的历史平均水平。
哈继铭认为,为推动私营部门投资和居民消费,还应该出台配套政策,包括降低增值税和营业税率,中国的实际税率(税收/GDP)和周边国家比是最高的,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后,是抑制消费的,17%的税率偏高;还可以考虑按揭贷款的利息抵扣个人所得税,实现与国际接轨。当然,这需要修改税法,短期内较难实现。
哈继铭说,长远来看,政府还应当着眼于解决中国居民高储蓄率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中国的社会保障问题、医疗保障稀缺问题等,这才是拉动消费的长远之计。■
本刊记者王晶对此文亦有贡献
《财经》实习记者 霍侃
1月22日,新年第一股强冷空气席卷全国。国家统计局当天发布的2008年四季度和全年主要经济数据备受关注,这些数据的表现,关系着中国经济2009年将继续经受“寒冬”,还是会逐渐“回暖”?
1月中旬发布的部分2008年12月数据,似乎透露出丝丝暖意:进出口下滑并没有人们预期的那么糟糕,货币和信贷增速还出现了超乎预期的大幅增长。对于下一步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向,“牛”年的良好预期开始蔓延,乐观者认为,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国将率先复苏。
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19日在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作出的判断是,“今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要做好一季度经济工作,尽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
最强力的政策将有助于度过最困难的一年,中国经济在政策的刺激下或将出现反弹或回暖。但由于全球经济危机何时见底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效果如何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中国本轮GDP增长走势图将呈“V”形、“U”形还是“W”形,尚存变数。
数据回暖
数据层面回暖的迹象,最早出现在1月13日。
当天上午,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2月出口较上年同期下降2.8%,下降幅度比上月的2.2%增加了0.6个百分点,进口较上年同期下降21.3%,在上月下滑17.9%的基础上继续收缩;12月实现贸易顺差389.8亿美元,略低于11月的400.9亿美元。
虽然2008年12月进出口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双降”,但其下滑幅度没有之前预测的那么大。2008年8月以来连续四次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效应初显。
1月13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数据,让很多研究机构惊呼“猛增”:2008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82%,比上月末提高3.02个百分点,在连续六个月下行之后止跌反弹;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718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为2005年4月以来第二高点,仅低于2008年1月的8036亿元。
1月22日,2008年的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悉数公布,固定资产投资全年保持了较快增长。2008年12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9%,虽较11月回落1.8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多家机构低于20%的预测。固定资产投资略超预期的增长,应该主要来自去年四季度中央1000亿元财政投资项目的推动。
这些数据或许表明,在经济增长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下滑之后,12月增长放缓的势头可能有所缓解。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1月2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些积极的变化,“很有可能就是寒冬中的丝丝暖意”。
此外,一些具有先行意义的行业数据和指标,也传达出积极的信号。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发电量同比下降7.9%,较11月的下降9.6%略有收窄,发电量停止加速下滑趋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月5日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2008年12月PMI为41.2%,虽然连续三个月低于50%,但略显回升,较上月上升了2.4个百分点。12个指数中,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下降,其余八个指数均有所回升,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升势较为明显,升幅分别为3.9个、5.0个和6.1个百分点。
PMI的小幅回升,意味着对生产和市场判断好转的采购经理增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经济师张立群认为,12月的PMI指数表明,中国经济继续处于回落状态,但出现底部徘徊迹象,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回落态势将趋稳。
尚待观察
去年12月部分数据的回暖,是否意味着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呢?《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2008年各季GDP增长呈逐季加速放慢的趋势,12月经济企稳迹象不明显。
2008年四个季度GDP增速依次为10.6%、10.1%、9.0%和6.8%;四季度与一季度相比,增长放慢幅度接近4个百分点,创2001年以来季度增幅新低。
很明确的是,2009年对于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难以期待。沈明高认为,中国进一步鼓励出口的政策空间已经非常有限,除非允许人民币出现大幅度贬值,否则,2009年出口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可能性很大。
除了前几个月已经跌得很惨的出口指标,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更应该关注的是之前保持高位的投资和消费两项指标,“2009年可能有非常明显的收缩”。
2008年10月以来,在多项经济指标下滑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2009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主要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所推动。
但马骏认为,政府主导的投资远远不能抵消民间和企业部门投资的下行风险——据估算,政府主导投资的所有行业,包括保障性住房、农业、基础设施、铁路、道路、电网等加起来,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15%;还有85%的投资不在财政刺激的范围内,尤其是占比超过60%的制造业、房地产业和矿业投资减速非常快。
即使充分考虑中央财政投资的拉动作用,其对经济复苏的支持也难以持续。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分析,2009年的中央财政投资为2万亿元,比2008年的1.5万亿元增加5000亿元,预计增量投资能拉动GDP增长1.6%。但2010年中央财政投资与2009年相比并没有增量,那么,除非私人部门的投资增长足以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否则2010年GDP增长会再次下降,低于2009年。
“所以,2009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回升是政策作用下的反弹,而非趋势性的复苏。”哈继铭说。
消费能否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亦尚存疑虑。2008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为19%,较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这固然有物价水平下行的原因。但巴克莱资本中国研究主管彭文生认为,未来失业率提高和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会抑制消费的进一步增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高于2007年底的4.0%。2009年政府预期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目标是4.6%,但由于这一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农民工的就业状况,预计实际失业率将高于此。
在企业利润面临较大下滑压力的情况下,政府“减薪不裁员”的导向,料将导致居民收入增速乃至收入绝对额的下降。
银行信贷增速能否对经济增长提供持续支持,也值得关注。2008年12月,新增贷款数为7718亿元。从银行的动机看,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响应中央“保增长”的号召;另一方面,去年四季度中央财政的1000亿元投资基本在12月启动,银行配套贷款也基本在12月发放。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一季度信贷增速仍可能保持强劲,因为随着政府开足马力下发落实积极财政刺激方案的有关资金,银行可能会增加对拥有政府担保(隐含的或公开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配套贷款,但在今年稍后的时间里,能否继续找到有价值的项目来保持贷款增速,尚需观察。
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历史数据看,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的反弹并不必然带来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反弹,M1(狭义货币)和M2在1998年6月触底反弹后,11月再次下滑,信贷增长也是先反弹后回落。
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月12日发布的旨在提前六个月预测经济走势综合领先指标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前景不容乐观。中国2008年11月的OECD综合领先指标为88.5点,较10月下降3.1点,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2.9点,指标低于100点,意味着面临“深度衰退”。
趋稳动力何在?
在多年倚重的出口仍将加速下滑、财政投资不足以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真正应该启动的是私营部门的投资和居民消费,让企业愿意投资、个人愿意花钱。
沈明高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会不会走出前低后高的行情,甚至2009年以后能否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决策者的新思维和新政。
对于如何刺激私营部门的投资,正在制定中的十大行业振兴计划或许值得期待。1月14日,钢铁、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已经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另外八大行业振兴计划有望在全国“两会”前陆续出台。
居民消费理论上有很大拓展空间。中国目前的消费率为50%,低于其他国家目前水平和中国的历史平均水平。
哈继铭认为,为推动私营部门投资和居民消费,还应该出台配套政策,包括降低增值税和营业税率,中国的实际税率(税收/GDP)和周边国家比是最高的,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后,是抑制消费的,17%的税率偏高;还可以考虑按揭贷款的利息抵扣个人所得税,实现与国际接轨。当然,这需要修改税法,短期内较难实现。
哈继铭说,长远来看,政府还应当着眼于解决中国居民高储蓄率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中国的社会保障问题、医疗保障稀缺问题等,这才是拉动消费的长远之计。■
本刊记者王晶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