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教学法尝试与实践

来源 :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victori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教育史上有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捷克的夸美纽斯,把一对一的教学变为班级授课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夸美纽斯却没有详细阐述与班级授课制紧密相关的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第二次是德国的赫尔巴特,把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化、程序化,赫氏提炼的 “五段教授法”,第一次系统地构建了教授过程的模式,使得课堂教学的流程模式化、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三次是美国的杜威,他提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教育史上一次颠覆性的革命,使教学从传统的以师为本变革为以生为本,杜威的理论和实验极大地解放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遗憾的是他却没有具体指出怎样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由此带来的课堂教学的随意与散漫加剧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的下滑,至今这种影响还尚未消除。
  三次教育变革,对全球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只是各国的教育改革的步伐各有差异。就我国而言,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教育届的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建国后几十年的教育,一言概之,建国后的教育传承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环教育法”的衣钵(“五环教育法”则是脱胎于赫氏的 “五段教授法”),几乎一成不变的模式与步骤让老师们烂熟于心,由此衍生的弊端也日益突显,学生沦为知识的容器,缺乏主动性与创造力。正是在这种理性的审视下,素质教育的口号应运而生,一场呼唤解放生命的教育改革迅速席卷大江南北,但这场教育改革只是更多地停留在课程论层面,并没有对当时课堂教学带来多大的变革,直至2002年自上而下推行的新课程改革才直接把教改的目光瞄准了课堂,通过一系列的通识培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老师们早已耳熟能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渐渐为广大的老师们所认同;但毋庸讳言,时至今日,在实践操作的层面上,尽管涌现了一批以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江苏的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等为代表的课堂教改有实质性进展与突破的学校,然而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内陆发展地区,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仍停留在赫氏倡导的第二次变革的层面。
  几十年的教育改革,似乎让我们走入了一个教改的怪圈,笔者以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自上而下推行的新课程改革其实效与我们的想象与期待有那么大的差距,为什么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那么多的国培、省培、市培,课堂教学改革仍然步履蹒跚,难以在一线学校区域整体推进,诚然这里有众多缘由,但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无疑是一线学校的管理者未能在理论与教改的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切实的引导教师从理论走向实践,引领老师,凝聚力量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改革。
  笔者2008年调入开封县实验中学任校长,当时的实验中学,满堂灌的现象非常普遍,老师们试图通过加班加点提高质量,收效甚微。显然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偏离了教育的正常轨道。学习应该是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再认识,对前人寻找出来的规律的再探索。学习不是课堂上老师唱独角戏——单向的知识呈现与灌输;也不是学生课堂上一味、热闹的展演——形式化的合作、探究 。没有学生独立的与文本对话 (阅读和思考),没有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没有过程与方法的呈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为了改变课堂教学现状,切实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实中的全体领导和教师上下齐心,苦苦探寻,通过五年的努力和实践,逐步提炼出符合实中校情、学情的“六字”教学法,致使学校的课堂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改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与突破,中考成绩连年跃升,使得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超过区域内同类学校。
  实中课堂教学结构:对话文本→生成问题(设置情境) →合作探讨 →寻找规律(提炼方法,解决问题) →练习巩固 →检测评价 →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师、生)。这一结构模式,强化问题教学,让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教学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解决、拓展延伸而展开。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上述课堂教学结构是我校通过五年课堂教改提炼生成的相对统一的教学模式,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式,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学科和不同的课型;每个学科不同课型还有不同的变式,同时我们又引导每一位学科教师注重课堂环节、细节的研究,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过程的呈现方式:“六字”教学法——学、议、讲、练、评、补,同样围绕问题展开,生疑 →质疑 →析疑→测疑→解疑→达成。具体解读如下:
  学:学在教前,重在生疑。
  学贵独立。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一定要给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要求学生自学时做到自觉、主动、独立,通过自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
  学生自学时,老师必须提出明确的目标、内容、要求和方法。
  议:议在疑处,重在质疑。
  议忌散乱。议要针对自学过程中提出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议可采用“248模式”的生生交流、讨论,亦可是组间的交流。对在交流和讨论中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提交课代表或老师。(“248模式”即两人、四人、八人合作小组,学生合作商议的问题尽量在两人间解决,解决不了,扩大至四人、乃至八人)。
  讲:讲在关键,重在析疑。
  讲须精要。老师课堂上的讲解、点拨要做到“三不讲”、“三讲”。

“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探究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三讲”即:讲在学生思考后;讲关键之处(学生不懂、易错之处);讲学生想之未想,见之未见。
  需要强调的是课堂上的讲解、点拨不是教师的专利,我们倡导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在组内、组间乃至向全班同学讲解,学生讲解要努力做到:讲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重课前对话文本的实效;讲解题的思路、方法——重知识的梳理、归纳;讲奇思妙想——重发散性、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讲后必须给其他学生留有纠错、质疑和补充的时间。   练:练在当堂,重在测疑。

练必适量。适量、精当的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重要途径之一。我们提倡把大量的练习时间放在课堂,及时反馈。练习要在保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练习的量。练习题要精选、精编,有典型性、代表性,要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练习时务必做到限时限量。
  评:评在过程,重在解疑。

评要随机。评价应是全方位的,既应包括对教学效果的检测,也应包括对过程的评价,还包括对老师教的和学生学的评价。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障碍以及学生学、议、讲、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要做及时恰当的点评和纠正,而不是放任学生无序、低效、错误地学习。
  补:补在缺处,重在达成。

补需灵活。补重在提高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分为补救和补充两个层面,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掌握不足之处的补缺和补救,二是对知识必要的补充、拓展与延伸,中考链接,学科有机渗透,联系实际均属于“补”的范畴,还包括备课时针对不同学情的多种预设和课后师生对课堂教学的共同反思。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教学过程呈现方式的“六字”教学法可以在一堂课内有机组合,又可以向课前、课后延伸,因为教学是一个螺旋上升、开放、动态生成的过程。
  “六字”教学法的提炼充分吸纳了杜威“学生中心论”的思想,更是基于当下教育界对有效教学界定的认同。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也称现有发展区),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而有效教学简而言之,就是着力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福建师大的余文森教授提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也正是充分肯定了这种认识,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启发、点拨和同学合作、互助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习得技能,生发智慧。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效、高效。“六字”教学法就是这一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学、议、讲、练、评、补”有机组合,动态生成;既强调学生独立学习,独自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的重要性,凸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突出教师引领学生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的必要性,强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的主导地位,通过学与教双向合力,促进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
  为确保“六字”教学法的推行,经过反复学习、思考、沟通,我们统一了思想,提出了课堂教学坚持三个始终——始终把尊重个性、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育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始终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始终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探索创新的学习状态;坚守八让——新知让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提出,疑点让学生讨论,实验让学生完成,活动让学生组织,结论让学生得出,规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做到四个注重——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坚持两种做法——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教师集体备课、学案导引,使得“六字”教学法深入每一位实中人的心中。
  “六字”教学法的提炼不是一蹴而就的,她是学校领导引领全体教职员工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历经几年艰难探索的结晶,她植根于实中教改的土壤,她让我们更加坚信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真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的关键。
  当然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模式的提炼与推行,它涉及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教育改革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发生作用的结果。校长是学校教育改革的灵魂,校长应是教育改革的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否则校长对教育改革就没有话语权。校长不仅要在思想上引领,要让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了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明了教改的意义和价值;还要审时度势提出学校教改当下的目标与任务;更要在行为上引领,走进课堂,亲临教育教学第一线,直面问题,化解困难,凝聚人心,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感召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也许唯有如此,学校的教育改革才有可能进行得彻底持久。

其他文献
学校秉承“爱港爱生,激发教育活力,教师快乐工作;厚德载物,力图成效卓越,学生全面成长”的学校精神,相约东港,成就梦想,积极构建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  一、全面完成目标  (一)相约东港,成就梦想。根据校情,制定各类切实可行的规划和计划。召开首届教代会,完善和通过各类方案和实施方案。并根据区局要求和工作实际,适时修改推进计划目标实施。依据师资和生源状况开发校本课程。我校的涂鸦社团也因其丰厚的校本研发
期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我校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不断探索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长期性、实效性,不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诚信、感恩、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指南,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人。我校着重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以主题活动为重点,全面提升师生文明素质。  (一)以德为本,以心为本,建设高素
期刊
开学以来,曹庙中学的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泗洪县委书记徐德同志的《全力打赢教育三年振兴中盘攻坚战》的讲话精神和县长徐勤忠同志的《全力夺取教育三年振兴中盘攻坚新胜利》的讲话稿以及教育局长张涛涛同志的《点燃教育激情》的会议精神。我们认真学习,广泛探讨,深入思考,因地制宜,长远规划,科学落实,体会深刻,总结三条,阐述如下:  强化责任,点燃教干的服务激情  众所周知,教干是学校教师或学生的先锋人物,是师生
期刊
从学生的发展来说,一个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主生疑;掌握了探究质疑,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启思解疑,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切实领会新课改的理念,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以趣激疑,以思激学。为此,我校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应用“四步疑趣”教学法,即:自主生疑、探究质疑、启思解疑、拓展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创设问题情境—自主生疑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南宋哲
期刊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在多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而不是静静听讲或背条条,或做少数优生表演的旁观者。对学生听话能力的养成也提出了整体推进、反复实践、长期积累、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很显然,这强调了听话要认真、耐心、专注。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听话主动性,学会听话的技巧,把外界的信息输入大脑,并有效地进行分类加工,因为这是提高学生听话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以下从几个方面
期刊
“搞职业教育是真辛苦,我每天都在思考各种各样的‘如何’命题,尤其是学校的内涵建设来不得半点马虎”,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张建林的语气中透露着些许无奈。时至今日,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在他的手上已经渐成气候,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成为当务之急。  健康教育化戾气  “社会需要不同层次、不同专长的人才,但无一例外都需要健康、阳光、自信的人才”,认识到这一点,张建林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健康教育”。教师在
期刊
我们国家现在大多数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因此,出现了很多对孩子娇生惯养的现象。由于娇生惯养,孩子容易养成许多不良习惯,从而影响他们成人成才。这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忧患。特别要指出的是,目前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在初中三年级的后期放弃了对他们管理和教育,因此,使这问题变的更加突出。这不仅是一般的家庭问题,而且俨然成了一大社会问题。为此,我们学校提出“改造一个后进生比抓一个尖子生更有意义”的口号。我们坚
期刊
走上教育岗位,至今已走过了30多个春秋。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到现在的学校领导,他始终怀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坚定信念,执着地坚守在教育这片沃土之上,默默耕耘,矢志不渝。  历经磨练,教育沃土展风采  1978年8月,他高中毕业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被分配到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二分场中学任物理教师并担任班主任,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物理专业深造。1992年,他任七星农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健康教育作为课程领域之一已提升到很高的地位。3岁至6岁的幼儿处于人的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教育机构的良好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几年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家庭中对幼儿知识经验积累学习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幼儿户外锻炼的机会却非常的缺乏,再加上社会的迅猛发
期刊
在普遍追求办学内涵的今天,特色学校建设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景象,这让人喜忧参半,喜在找准了提升办学内涵的方向;忧在对特色建设的理解、路径、目标等上的偏差。在此笔者将自己的实践拙见付诸以文。  一、切准特色学校建设之要义  办出具有独特色彩和风格的学校是每个校长梦寐以求的,然而要梦想成真就务必在梦醒时分弄清特色学校建设之要义!作为一线的探索者可以去思考一些现象:给狼披上一张羊皮是否就是羊了?让一个文盲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