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六勇的孝爱之心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xt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六勇,1983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阳镇团城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5个月大的时候不幸被病魔“盯上”,从此他的一生改变了。那年他因持续多日的高烧而落下残疾,虽然头脑清醒,但四肢瘫痪,导致他往后的生活只能在轮椅上度过。祸不单行,他的母亲在30多年前因患骨髓炎浑身流脓,多种疾病缠身而常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两次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蒙上了阴影。面对这样的人间疾苦,父亲王传兴举步维艰,一个人苦苦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因长期劳累过度,父亲也患上了重度听力障碍、高血压、双肾积水等疾病。然而,坚强的王六勇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不折不挠,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坎坷与磨难,用爱的奉献成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对于王六勇一家的艰难和遭遇,高阳镇党委政府和团城村村委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2016年,王六勇一家被纳为低保贫困户,他们一家人享受到了农村低保、危房改造、残疾人双项补贴等多项国家优惠政策。政府的帮扶温暖了王六勇的心,他经常说:“感谢党和政府,是党和政府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关爱、体贴,王六勇重拾起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他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投身公益,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在长达几十年的公益之行中,王六勇从未停下脚步,将爱心化作雨露,惠及千家万户。2015年开封市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封旅游广播电台开展慈善活动,搭建爱心书屋为市里的贫困学生读书学习提供便利。得知此事的王六勇义无反顾拿出自己多年积攒下的生活费,买来学生们需要的书籍并捐赠给志愿服务团队。从小行动不便、无法踏入学校的王六勇深知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他感同身受,因此无论自己生活多么艱辛,他也要尽其所能为缺少学习机会的青少年开辟一条通往智慧的路。2018年父亲王传兴荣获了由汴梁晚报和阿里巴巴集团公益组织颁发的正能量奖金2000元,王六勇和父亲商量,拿出一部分奖金用于公益事业。于是在2019年3月8日,王六勇利用这笔奖金为开封杞县高阳镇团城小学捐赠了价值1000多元的学习用品。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幸福微笑,王六勇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幸。2019年10月20日,在听闻了英雄赵进前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后,王六勇迅速通过自己组建的“公益助残”微信群和朋友圈等网络渠道发布信息,号召大家为其捐款,在他的影响下,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为赵进前一家筹集善款共计7796元。从王六勇那接到捐款后,英雄妻子宋美激动得泣不成声。
  命途多舛的王六勇始终不忘国家的恩情,一心为社会做贡献,正如他所说:“没有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温暖,就没有我们一家人的今天!”2019年3月,王六勇主动提出离世后要捐献自己的遗体,经过多番咨询和查找,他与河南省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并最终于同年6月8日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签字。“为了感谢党恩,回报社会,我志愿将自己的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国家医学科研部门,用于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为国家医学事业和社会做岀一份贡献。”王六勇在签字现场的发言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2019年11月14日,王六勇被评为开封“十大最美家乡人”,得到的不仅是一纸荣誉证书,还有2000元的奖金。王六勇家境并不富裕,一家人还要靠补贴维持生计,这笔钱本可以用来改善生活,可他却将其全部捐赠给开封市红十字会,用于支持家乡的防疫工作,并将捐款证书捐赠给开封市博物馆。
  “坚守公益初心,不忘责任使命。”这句话是对身残志坚的王六勇一生的真实写照。王六勇看似脆弱的体内充满了爱的能量,他几十年如一日奉献社会做公益,以自己的方式践行孝德,让孝爱的种子播撒神州大地。在他的感染下,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公益团队中来,让爱心和谐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
其他文献
黑土地是大自然赐予襄城县范湖乡得天独厚的宝藏。在这片黑土地上,农民们祖辈耕耘,四季轮回,面朝黑土背朝天。历史上饱受过悲痛与苦难;新时代靠着坚韧、勤劳,收获着幸福和吉祥。   2016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扶贫攻坚战打响,这片有着9万人口的96.5平方公里的黑土地沸腾起来了。作为邻近的襄城县第一农业大乡,许昌市六个之一的脱贫攻坚任务重点乡,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全力以赴地决战。  经过顽强拼搏,2018年范
期刊
“中国梦·百年潮”  寻访来自百名最美书记的故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  2020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党的根本利益立场、民主政治理念、现实执政方略等方面,系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基因密码——人民至上基本价值理念。他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
期刊
河南省襄城县茨沟乡铁刘村毗邻北汝河,交通闭塞,无任何地理和资源优势。村里长期以来无产业项目、无村集体经济,农业生产沿袭“麦茬豆,豆茬麦”的传统种植模式,农业收入较低,村民思富、村两委干部想发展村集体经济,想谋划产业项目,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村管辖三个自然村,是当时全县班子软弱涣散的行政村,有七个村民小组, 530户2859人,2750亩耕地,有57名党员、村两委干部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30
期刊
在新郑潩水河和九龙河汇流处西南的高岗上,有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村庄——唐户。这里因发现大量的早期裴李岗文化遗址而震惊世人,2006年5月,唐户遗址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民间的传说中,这里就是“黄帝口”,是黄帝童年成长的地方……  历经几千年岁月的淘洗,唐氏的先祖在明朝大移民的浪潮中来到这里安身立命,繁衍生息。由于唐户村地处两河夹角之地,沟多地偏,交通不便,一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村庄。
期刊
一  “走,到土楼看看去!”  2020年的五一假期记者回趟老家,从亲朋好友的聊天中,听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土楼,一个豫东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乡村,两年间,竟有40余处农家小院被来自北京、郑州、洛阳等地的艺术家们租赁并打造成书法、国画、艺术衍生品设计及民俗民居等不同特色的文化小院,乡村艺术悄然改变着土楼村民的生活,那些“外来客”注入的新鲜血液让六七十岁的老太、留守在家的中年妇女,从牌桌到画案,手
期刊
“紧紧依靠群众力量发展本村经济,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行动上,走近群众帮助群众,真正关心他们的生活和需求,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这是南召县云阳镇老城居委会支部书记田振宇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今年66岁的田振宇,任支书已经20多年了,他为人宽厚、工作努力、乐于助人,一心为群众办事,一直深得党员和群众的拥戴,多次被南召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红旗杯”党支部书记等。 
期刊
7月16日上午9点,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2020年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在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道意和职业培训学校顺利召开。会议增补了魏恒、袁朝志、陈正达、谷绍山为副会长,魏恒代表副会长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会议总结了今年上半年的各项工作情况,并发布了下半年的工作安排。  会议由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新晋副会长袁朝志主持。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创会会长、河南省民政厅原常务副厅长鲁献启,河南省孝文化促进
期刊
引子  2020年8月1日晚,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北广场。  一台融合着洛阳当地传统文化富有浓郁特色的晚会在这里盛大举行。原来,这是“格力·中国造”全国巡回直播洛阳站活动的直播现场。  一位名叫畅杨杨的90后帅气小伙,现场创作出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就连亲临现场、一向豪横霸气的格力总裁董明珠也连翘大拇指盛赞:“好震撼!”“太棒了!”“非常了不起!”  提起畅杨杨,他现
期刊
孝文化进校园——走进濮阳油田十八中  7月22日上午,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魏恒、袁朝志,副秘书长宋叶等一行五人,风雨兼程来到濮阳市油田第十八中学调研考察。  座谈会上,校长杜同敬、十八中特色活动创建办公室主任刘志强和与会的各位老师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濮阳市油田十八中学自建校以来,就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孝爱文化的教育,学校每年都会为新入学的学生举行成人礼仪式,告诉每一个学生他们已
期刊
8月12日上午,为进一步推动孝文化进乡村的工作,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一行8人,在创会会长、河南省民政厅原常务副厅长鲁献启带领下,会长张富领、副会长魏恒等一行来到新郑市新村镇调研考察。在新村镇党委常务书记周伟杰,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毛丽芳,新郑市文联主席岳建华,市文明办主任张延超等领导陪同下,参观了新村镇牌坊庄、梨园村等文明小康村。围绕孝文化如何回归乡村百姓中;如何用孝道滋润人心,让家庭和睦,家风、村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