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地质大学是未设汉语专业的理工类高校,现有的留学生汉语预科课程的内容为汉语日常对话,不涉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学效果不佳。本文旨在通过实践教学和调研,以中国地质大学的留学生汉语预科教育为例,分析理工类院校留学生汉语预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理工类院校汉语预科教学模式。
关键词:对外汉语 预科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078-0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自费留学生通道逐步畅通,我国对来华留学生在国别、类别、专业等方面的限制的减少,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外国留学生预科教育需求规模迅速扩大[1]。2011年在华留学生总量已突破26万人。与此同时,来华留学生的国别结构、学历层次和专业分布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2~3]。
在留学教育发达国家,留学生是以学习理工为主体,文科或学语言的留学生所占比例小。我国目前留学生中理工类专业留学生逐渐增加的趋势正在逐步向发达国家留学生的专业分布规律靠拢。但是,从学科专业角度来看,我国当前来华留学教育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4~5]。
进行汉语教学模式化的研究不仅是教学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6~8]。理工类院校的汉语预科教学具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特点,对理工类院校汉语预科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效率,更好地推进对外汉语的学科发展。
1 中国地质大学汉语预科教育的特点
预科教育是学历生进入专业学习之前的必设科目。据2010年统计,国内目前招收来华留学生院校已由592所增加至620所。但与之不协调的是很少有针对留学生专业设立的学历预科课程[1],已设置留学生预科课程的院校的教学模式也大多处于摸索阶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地质大学作为首批接受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一直承担着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工作。时至今日,学校已有来自世界各地90个国家的近60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目前在校学习的留学生可分为学历生和语言生,其中学历生的比例占留学生总数的83%。
中国地质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师以兼职教师为主,大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教材则沿用文科类院校以日常汉语为学习内容的教材。在课程设置上,以汉语综合课为主干核心,以专项技能课为重点的分技能设课方式。留学生预科班采取混编的方式授课,学生需通过HSK四级及以上级别的考试,方能进入专业学习阶段。
2 中国地质大学汉语预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实际语言需求存在差距
中国地质大学留学生汉语预科的教学尚未形成长远的汉语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上存在随意性。实际上,留学生学习汉语有双重需要:一方面,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的定位是在语言和学习技能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生有与目的语人员进行交流的需要。如何将专业需求与日常交际需求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是留学生汉语预科教学的长远目标。
2.2 “结构—— 功能”教学模式的不足
留学生在学习第一语言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概念认知系统。但是由于在留学生汉语预科学习中没有帮助学生从认知的角度逐步建立起自动的、可调节的汉语语言系统,学生不具备用目的语进行概括、分析、组织语篇的能力,也不具有在语篇中正确选择表达句法形式和功能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缺失导致了汉语学习效果不明显,使学生在预科结束后,其语言能力不能适应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2.3 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仍需进一步创新
目前,我校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教师对功能法、交际法在教学中的使用仍不精通。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仍是“语言的讲解者”和“语言示范者”。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仍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汉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 理工类院校留学生汉语预科教学模式探讨
3.1 明确留学生汉语预科教学目标
汉语预科教学的培养目标带有速成、强化的教学特点。因此,第一学期的教学原则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在学生掌握的汉语的简单日常用语后,第二学期的学习将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课中增加写作联系,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2 探索新的课型,满足教学需要
在传统的“结构—— 功能—— 文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是孤立的句子。而学生使用汉语表达时,却是以语段、语篇的形式输出。因此,建议开创一个新的课型 —— 《精读写作课》,对学生进行写作培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满足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的需要。
3.3 推进分班制度
中国地质大学的留学生主要来自于马达加斯加、越南、也门等国。来自亚洲国家的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而来自马达加斯加、也门等国的学生,母语分别为法语和阿拉伯语,信仰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因而接受知识的特点不同。鉴于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多,可以考虑尽可能地依照国籍划分行政班。
3.4 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
汉语预科班各任课老师之间、专业课老师和汉语老师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各位老师要及时地沟通,并对汉语教学效果进行跟踪、反馈,才能进一步分析汉语预科教学模式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修正。因此,学院有必要构建起汉语预科教育阶段与专业课教育阶段的通道,保证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留学生教育将成为更多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之一。汉语预科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的理工类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更是空白。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探讨合适理工类院校留学生汉语预科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改善教学效果,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专业水平是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于淼.开设留学生预科教育及改革汉语教学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1(8):158-161.
[2]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林蕙青.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4] 罗云.中国重点大学与学科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 程家福.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结构研究(1950—2007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6] 张和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5.
[7] 李泉.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99-301.
[8] 刘姝.对留学生汉语预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9(4):232-234.
①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科研立项(2012A35)。
关键词:对外汉语 预科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078-0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自费留学生通道逐步畅通,我国对来华留学生在国别、类别、专业等方面的限制的减少,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外国留学生预科教育需求规模迅速扩大[1]。2011年在华留学生总量已突破26万人。与此同时,来华留学生的国别结构、学历层次和专业分布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2~3]。
在留学教育发达国家,留学生是以学习理工为主体,文科或学语言的留学生所占比例小。我国目前留学生中理工类专业留学生逐渐增加的趋势正在逐步向发达国家留学生的专业分布规律靠拢。但是,从学科专业角度来看,我国当前来华留学教育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4~5]。
进行汉语教学模式化的研究不仅是教学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6~8]。理工类院校的汉语预科教学具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特点,对理工类院校汉语预科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效率,更好地推进对外汉语的学科发展。
1 中国地质大学汉语预科教育的特点
预科教育是学历生进入专业学习之前的必设科目。据2010年统计,国内目前招收来华留学生院校已由592所增加至620所。但与之不协调的是很少有针对留学生专业设立的学历预科课程[1],已设置留学生预科课程的院校的教学模式也大多处于摸索阶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地质大学作为首批接受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一直承担着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工作。时至今日,学校已有来自世界各地90个国家的近60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目前在校学习的留学生可分为学历生和语言生,其中学历生的比例占留学生总数的83%。
中国地质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师以兼职教师为主,大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教材则沿用文科类院校以日常汉语为学习内容的教材。在课程设置上,以汉语综合课为主干核心,以专项技能课为重点的分技能设课方式。留学生预科班采取混编的方式授课,学生需通过HSK四级及以上级别的考试,方能进入专业学习阶段。
2 中国地质大学汉语预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实际语言需求存在差距
中国地质大学留学生汉语预科的教学尚未形成长远的汉语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上存在随意性。实际上,留学生学习汉语有双重需要:一方面,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的定位是在语言和学习技能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生有与目的语人员进行交流的需要。如何将专业需求与日常交际需求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是留学生汉语预科教学的长远目标。
2.2 “结构—— 功能”教学模式的不足
留学生在学习第一语言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概念认知系统。但是由于在留学生汉语预科学习中没有帮助学生从认知的角度逐步建立起自动的、可调节的汉语语言系统,学生不具备用目的语进行概括、分析、组织语篇的能力,也不具有在语篇中正确选择表达句法形式和功能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缺失导致了汉语学习效果不明显,使学生在预科结束后,其语言能力不能适应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2.3 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仍需进一步创新
目前,我校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教师对功能法、交际法在教学中的使用仍不精通。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仍是“语言的讲解者”和“语言示范者”。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仍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汉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 理工类院校留学生汉语预科教学模式探讨
3.1 明确留学生汉语预科教学目标
汉语预科教学的培养目标带有速成、强化的教学特点。因此,第一学期的教学原则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在学生掌握的汉语的简单日常用语后,第二学期的学习将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课中增加写作联系,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2 探索新的课型,满足教学需要
在传统的“结构—— 功能—— 文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是孤立的句子。而学生使用汉语表达时,却是以语段、语篇的形式输出。因此,建议开创一个新的课型 —— 《精读写作课》,对学生进行写作培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满足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的需要。
3.3 推进分班制度
中国地质大学的留学生主要来自于马达加斯加、越南、也门等国。来自亚洲国家的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而来自马达加斯加、也门等国的学生,母语分别为法语和阿拉伯语,信仰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因而接受知识的特点不同。鉴于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多,可以考虑尽可能地依照国籍划分行政班。
3.4 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
汉语预科班各任课老师之间、专业课老师和汉语老师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各位老师要及时地沟通,并对汉语教学效果进行跟踪、反馈,才能进一步分析汉语预科教学模式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修正。因此,学院有必要构建起汉语预科教育阶段与专业课教育阶段的通道,保证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留学生教育将成为更多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之一。汉语预科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的理工类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更是空白。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探讨合适理工类院校留学生汉语预科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改善教学效果,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专业水平是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于淼.开设留学生预科教育及改革汉语教学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1(8):158-161.
[2]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林蕙青.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4] 罗云.中国重点大学与学科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 程家福.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结构研究(1950—2007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6] 张和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5.
[7] 李泉.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99-301.
[8] 刘姝.对留学生汉语预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9(4):232-234.
①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科研立项(2012A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