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飞盖移樽逐胜游,凉生衣带已深秋。月明倒映江如月,樓尽遥连蜃作楼。埤堄风前横短笛,烟波天外有归舟。凭栏转觉机心息,安稳平沙卧白鸥。”这首诗是明代举人张燮登临晏海楼之时所吟唱的《登晏海楼》。作者不仅把晏海楼雄伟壮观的景象描述得淋漓尽致,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亦让人不由地产生怀古思乡的愁绪! 晏海楼兴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位于今龙海市海澄镇大众北路东侧海澄天后宫文化园之内,为八角棱体塔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盖移樽逐胜游,凉生衣带已深秋。月明倒映江如月,樓尽遥连蜃作楼。埤堄风前横短笛,烟波天外有归舟。凭栏转觉机心息,安稳平沙卧白鸥。”这首诗是明代举人张燮登临晏海楼之时所吟唱的《登晏海楼》。作者不仅把晏海楼雄伟壮观的景象描述得淋漓尽致,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亦让人不由地产生怀古思乡的愁绪!
晏海楼兴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位于今龙海市海澄镇大众北路东侧海澄天后宫文化园之内,为八角棱体塔状建筑,故称“八卦楼”。晏海楼现高四层,底层垒石为基,东南方向开有铳孔,安置着一口火铳,而南侧则辟有一条地道,地道口前檐用四根并排的六方形石柱支撑而起,石柱上竖刻着两副楹联。中间的楹联为“同时游汗漫,奕世仰安澜”,两旁的楹联是“举头疑近三山路,拭目欣看片石碑”,横眉则有“沧涓水奠”四个篆书雕刻。
沿着地道前廊走进这条寂寞而又阴凉的地道,轻抚斑驳的石壁,石缝中长出的嫩草犹如碧玉一般装扮其间,而石壁脚下布满的点点青苔,不正是时间逝去的痕迹和历经沧桑的最好佐证吗?据悉,晏海楼作为明朝的军事瞭望台,与海澄县的港口城、中权关、溪尾铳城、大泥铳城、镇远楼等互为犄角,互相呼应,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防御系统。而这条地道直通当时的海澄县衙(今龙海党校食堂),若城外有任何的风吹草动,负责瞭望站哨的官兵便可通过地道前往县衙禀报敌情。
跨进阴冷潮湿的地道闸门,如今只剩下不到十平方米的地道呈一个八卦形状,墙壁均以石块砌就而成,将近三米来高的洞顶悬挂着一只灯泡,灯光昏暗,使整个地道更加的阴森。忽然,不知从何处飞过一只蝙蝠,让人不禁毛骨悚然起来。匆匆离开地道,顺着阶梯而上便到达晏海楼的第二层。这一层的下半截墙体仍为砌石而就,而上半截与三、四层则为砖混结构,外环围廊建有护栏。艳红色的琉璃瓦楼檐,八条戗脊向楼顶中心攒集,并装饰上一个钛金葫芦,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万道金光。晏海楼南门正中的石匾额上雕刻着“晏海楼”三个壮实遒劲的楷书红字,与之相对的北门上方则刻有“揽秀毓奇”四个宛转古雅的篆字。说来也怪,“揽秀毓奇”的“秀”字竟然少了一撇。不知是古代书法家的故意为之,抑或是“秀”字在书法中确有如此写法也未不可知。
步入晏海楼,顺着楼内阶梯而上来到顶层。在这里凭栏眺望,广阔的天宇下公园、稻田、厂房和高低不一的建筑将晏海楼烘托得更加壮丽。若以如今的视野看来,晏海楼确实不算太高,但在明朝时期,伫立在晏海楼之上,迎着阵阵江风拂面而过,海澄县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月港宛如一弯新月镶嵌在城墙之下,晴川历历,芳草萋萋,一幅天然的水墨风景图跃然眼帘!
慢步下楼,西边那扇锈迹斑斑的铁门勾起了儿时无限的回忆。晏海楼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甚至有种割舍不断的情愫和莫名的惊骇。究其原因,那得从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说起。
依稀记得,那时的晏海楼还未修缮,楼顶仍为砖木结构,但由于年久失修,楼上的木窗、围栏不免有些破损不堪,楼下与人齐腰的杂草丛生。再加上学生之间对晏海楼的一些谣传,什么犯人行刑之所、蟒蛇窝、骷髅堆等等令人骇人听闻的传闻,又经过一系列的以讹传讹,也就让人深信不疑,望而却步。每每经过那扇通向晏海楼的铁门,抬头仰望楼顶,似乎有道黑影悬浮在楼中,来回地摇荡。直到如今,还遗留在脑海中难以忘怀!
的确,晏海楼从明万历十年(1582)由海澄县知县翟寅“以障海口东北之虚”,寄寓“波平海晏”之愿,于县城东北角的城墙上跨墙始建起,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几毁几修,数百年来依然巍然矗立如旧。起初,晏海楼只有三层,下二层为砌石垒基,第三层则是木架构。到了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知县陈世仪曾经重建过一次。至清乾隆二年(1737),知县严暻以明基为基础从新重建,并加厚垒筑基址,楼层亦增高至四层。到了民国八年(1919)及1958年均有过整修,直到1997年海澄镇人民政府再次大规模翻修为止,晏海楼享受过东西洋刮来的海丝潮流,经历过明清交替的硝烟战火,沐浴着新中国的暮雨甘露,在历史的时空里诉说着它往昔的辉煌。
晏海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旅游锻造而成,镶嵌在美丽的九龙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龙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是海上“丝绸之路”漳州月港不可或缺的遗迹之一,更是龙海市旅游胜地唯一的塔楼。它令游客流连忘返,令后人叹为观止!
其他文献
“华安有片雷劈显字的石头!”历代老百姓口口相传。从闽南名城漳州出发往北行34公里,便到了华安县沙建乡汰溪下游的仙字潭。崖壁东面的小山旁是宽阔的停车场,福建省政府“重点文物保护”的石碑上醒目地镌刻着“古代少数民族石刻”字样,工作室墙壁上贴着具体保护条款的文告。对面隔溪的崖壁上,“仙字”依稀可辨。这是个群山环抱的山盆地,流水潺潺,清澈溪水里游鱼历历可数,青山绿水相映成趣,远眺村庄炊烟袅袅,每逢春天,溪
欢迎大家前来九龙璧的故乡华安!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搭乘福建省目前唯一的旅游观光火车——九龙江旅游观光火车。这趟旅游专列,不仅可以欣赏到漳州母亲河九龙江两岸最美的风光,还会走走停停,让大家下车去体验、领略华安县最富特色的“五个一”:即“一竹一石一站一古渡一山庄”。朋友们,我们的观光火车汽笛已响,请大家注意安全。 说起这条华安观光火车,不能不提鹰厦铁路。鹰(潭)厦(门)铁路,屬于山岳铁路,一路穿山越水,
历史的脚步从未阻挡过这一条蜿蜒向前的河流,九龙江北溪,福建第二大河,澎湃着大江两岸多少悲壮雄歌,又激涌着多少北溪儿女浴血拼搏! 华安,原中央苏区县,是闽西苏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央苏区扩展时期的组成部分。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我军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北溪儿女在华安进行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用鲜血与生命烙刻下令人难以忘怀的红色印记,谱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雄壮乐章,铸就了一座座熠熠生辉
沿着九龙江往华安县城走,一路青山绿水,宽敞洁净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民屋,甘甜清冽的溪水,花木连绵的山林,一碧如洗的天空,大家是不是仿佛走进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锦绣画卷?这里一年四季,茶叶飘香,是全国第二大铁观音茶生产基地。华安铁观音茶,属于乌龙茶类的一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独具有 “观音韵”,清香雅致,素有“七泡余香溪月露,满心喜乐岭云涛”之美誉。铁
坐落在北溪中上游的历史文化名村新圩村,过去一直是龙岩、安溪、华安等地区往来厦门、漳州的重要码头,上下游的物品在这里中转,挑夫进进出出,商船来来往往,码头物流热闹非凡,因此新圩村也有北溪“小香港”的美称。这里距厦门一百多公里,南下向外运送的有龙岩、南平、三明的陶碗、土纸、烟叶、茶、竹木、柴炭等土特产,经此北上的是厦门、漳州等地的丝绸、棉纱、食盐、布匹等商品。有史料记载,早在明清时期,距离这里约三十公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首先感谢大家睿智地选择了华安之旅。今天有幸跟大家同坐一辆旅游大巴,并成为你们的导游,借用范伟先生的一句名言:缘分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咱中国人一贯热情好客。招待客人除了一杯香茗之外,迎接他们的还有珍藏的美酒。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酒。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因醉酒而获得
我的家乡在漳州西南部的平和县,地处山区,与闽粤两省八县毗邻,盛产琯溪蜜柚和各类水果。家乡的夏天,没有新潮的时尚,没有繁华的色彩,目之所及,大都是漫山遍野的翠绿。徜徉在家乡夏天的青山绿水之间,总会有一份闲适情怀悄悄潜入我的内心。 自明代建县已有五百年历史的家乡平和,群山叠嶂,溪流环绕。登高望远处:有千年古刹佛教圣地三平寺风景如画;有“闽南第一山”灵通山的各种奇观;有“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常年云雾缭
前几天在香港博友Aiinsky的日志中,看到她在沙田公园拍摄的蓝花楹,突然想起漳州市区新浦路整条街道的行道树也都是蓝花楹,此时,一定又呈现出如梦如幻的美丽了。往年无数次在这个季节经过新浦路时欣赏过它的美,但却从来没有用相机去拍摄过,那条道路两侧是密集的住宅楼,白天人来车往,熙熙攘攘,没有安全合适的位置把两旁的花树摄入镜头,每次也是坐在车上一晃而过。我对紫蓝色的花朵一向情有独钟,临睡前,不禁又一次想
初春时节,闽南大地,花草飘香,绿意勃发,生机盎然。 春来萌动。散步、骑行、登山都是户外不错的选择。登云洞岩对于漳州市区人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清晨登,傍晚登,周末登,一周登几次的大有人在。至于我登云洞岩估计不下百次,权当是吸氧缓压、放松身心、闲聊争论的闲来之举。 云洞岩位于漳州市龙文区,距闹市区约10分钟车程。云洞岩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为“闽南第一洞天”,大小洞穴40余处,主峰海拔2
生命只是个过程,不可累计,不管你是活几年还是几十年,总和都一样:是个零。然而,飞驰而过的生命有时又会在大地的某处擦出火花,照亮你的记忆。 多年前一个夜晚,我同友人撑一把伞,在闽江边某段路上徘徊,为的是寻一家小酒店。后来终于弄明白,那店已拆迁。江涛将夜色磨得更浓,我们就近找了另一家小店落座,温一壶老酒,算是温了一回旧梦。 那,还是饥肠辘辘的岁月。我们这些穷大学生偶有几个钱,便会三五成群结伴来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