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工作的职能发生了变化,应该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该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理念、体制、体系、模式、职能等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教育管理 体制 理念 体系 模式 职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a)-0221-01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得到空前发展,办学规模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各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引起空前的关注、重视和参与。特别是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教育管理都需要在理念、模式、职能、体制等方面,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1 明确一个体制:共同负责制
《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至于系 (院)一级实行何种领导体制,没有明确规定,只是强调系 (院)党组织和行政要按划分的职责范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做好工作。“共同做好工作”应为实行共同负责制的基本依据。[1]。
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工作一般都是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两级管理、以系(院)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实际上是一种共同负责制。
从领导体制来说,在学校层面和系(院)层面,实行党政共管,书记、院长是学生教育管理的责任人。
从制度层面来说,实行党政联系会议,是共同负责制的体现。
从管理队伍来说,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支”管理队伍。学校有学工干部、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职业德育导师和实习点(片)的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有实习点及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业务科室(班组)的带教教师;学生队伍有学生干部和党团员。
2 突出两个主体:教师、学生
即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主体。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把视野转向教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把培养和发挥人的主体性看成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根本目标。强调教育活动中最本质、最关链、也是最重要的主体性协同,这就使得教育主客关系的问题进入到更现实、更深刻的研究层面上。教育活动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互动,教育活动的成效如何,取决于两者主体性互动中的有效性和最优化。
教师,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教学计划的实施,德育工作的开展等都应当依赖教师的工作。教师应当采用一切的方法,把社会的责任、培养的目标、办学思想、新的教育理论等内化为理念,外化为行动,积极主动的做学校的主人,做教育的主人,做管理的主人。
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在教育中,要把个性还给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个性,把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人,独特的人,发展的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学生人格形成,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多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思,自己去悟。
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将以“授业”为主的“课堂”,变成以“求知”为主的“学堂”;将“教本位”变成“学本位”;将由被动接受的“客体”变成主动学习的“主体”,变学科体系的理论讲述,为能力本位的技能传授,多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练,自己去做。
在管理中,把自由还给学生。要树立“服务”的观念,管理就是服务,为学生需要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完善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健全全员育人的运行机制,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环境。
3 构建“三大”教育管理体系
构建以学工部(处)为主导,以系(院)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的纵向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以辅导员(班主任)为核心,与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和德育导师四位一体,以学生干部为主力的横向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以学校为中心,以实习就业基地为依托,行业、社会相关部门相配合的延伸教育管理体系。
4 实行“四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为了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思想,创新高职教育管理模式。我院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由辅导员(班主任)牵头,有专业导师(专业研究室主任)、职业导师(专业课老师)和德育导师(公共课部教师)共同参加的班级管理团队,直接参与班级的教育教学、工学结合和就业等班级教育管理工作,让导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内在的潜力,真正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
推行和实施班级“四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高校“大德育”模式的重要途径,是在新形势下对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一种新探索,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形式的一种新发展。
“四位一体”人员的具体职责,也是最终的目的,归纳起来有“六导”。一是思想引导,教育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二是心理疏导,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三是学业辅导,成为一个技有专长的人。四是生活督导,成为一个独立生活的人。五是职业指导,成为一个职业目标明确的人。六是就业助导,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立业创业的人。
5 履行“五项”学生教育管理职能
学生工作职能的拓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教育、管理两个方面。是基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视角的一种工作体系,构成了学生工作的内循环。
第二个阶段,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是基于“以学生为本”理念,注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和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种工作体系,是学生工作内循环和学生自身发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第三个阶段,培养、教育、管理、服务、发展五位一体。它是把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功能之中,实现彼此间的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这是目前我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阶段。[2]
在履行五项职能时,培养要注重全程性,以职业为切入点;教育要注重系统性,以爱为核心;管理要注重规范性,以常规为基础;服务要注重主动性,以服务为宗旨;发展要注重全面性,以就业为导向。
学生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要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科学制定教育管理方案,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彦铎.对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几点认识[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10):20.
[2] 安立国.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共同负责制的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88~90.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教育管理 体制 理念 体系 模式 职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a)-0221-01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得到空前发展,办学规模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各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引起空前的关注、重视和参与。特别是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教育管理都需要在理念、模式、职能、体制等方面,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1 明确一个体制:共同负责制
《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至于系 (院)一级实行何种领导体制,没有明确规定,只是强调系 (院)党组织和行政要按划分的职责范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做好工作。“共同做好工作”应为实行共同负责制的基本依据。[1]。
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工作一般都是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两级管理、以系(院)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实际上是一种共同负责制。
从领导体制来说,在学校层面和系(院)层面,实行党政共管,书记、院长是学生教育管理的责任人。
从制度层面来说,实行党政联系会议,是共同负责制的体现。
从管理队伍来说,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支”管理队伍。学校有学工干部、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职业德育导师和实习点(片)的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有实习点及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业务科室(班组)的带教教师;学生队伍有学生干部和党团员。
2 突出两个主体:教师、学生
即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主体。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把视野转向教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把培养和发挥人的主体性看成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根本目标。强调教育活动中最本质、最关链、也是最重要的主体性协同,这就使得教育主客关系的问题进入到更现实、更深刻的研究层面上。教育活动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互动,教育活动的成效如何,取决于两者主体性互动中的有效性和最优化。
教师,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教学计划的实施,德育工作的开展等都应当依赖教师的工作。教师应当采用一切的方法,把社会的责任、培养的目标、办学思想、新的教育理论等内化为理念,外化为行动,积极主动的做学校的主人,做教育的主人,做管理的主人。
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在教育中,要把个性还给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个性,把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人,独特的人,发展的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学生人格形成,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多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思,自己去悟。
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将以“授业”为主的“课堂”,变成以“求知”为主的“学堂”;将“教本位”变成“学本位”;将由被动接受的“客体”变成主动学习的“主体”,变学科体系的理论讲述,为能力本位的技能传授,多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练,自己去做。
在管理中,把自由还给学生。要树立“服务”的观念,管理就是服务,为学生需要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完善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健全全员育人的运行机制,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环境。
3 构建“三大”教育管理体系
构建以学工部(处)为主导,以系(院)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的纵向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以辅导员(班主任)为核心,与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和德育导师四位一体,以学生干部为主力的横向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以学校为中心,以实习就业基地为依托,行业、社会相关部门相配合的延伸教育管理体系。
4 实行“四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为了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思想,创新高职教育管理模式。我院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由辅导员(班主任)牵头,有专业导师(专业研究室主任)、职业导师(专业课老师)和德育导师(公共课部教师)共同参加的班级管理团队,直接参与班级的教育教学、工学结合和就业等班级教育管理工作,让导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内在的潜力,真正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
推行和实施班级“四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高校“大德育”模式的重要途径,是在新形势下对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一种新探索,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形式的一种新发展。
“四位一体”人员的具体职责,也是最终的目的,归纳起来有“六导”。一是思想引导,教育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二是心理疏导,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三是学业辅导,成为一个技有专长的人。四是生活督导,成为一个独立生活的人。五是职业指导,成为一个职业目标明确的人。六是就业助导,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立业创业的人。
5 履行“五项”学生教育管理职能
学生工作职能的拓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教育、管理两个方面。是基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视角的一种工作体系,构成了学生工作的内循环。
第二个阶段,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是基于“以学生为本”理念,注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和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种工作体系,是学生工作内循环和学生自身发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第三个阶段,培养、教育、管理、服务、发展五位一体。它是把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功能之中,实现彼此间的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这是目前我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阶段。[2]
在履行五项职能时,培养要注重全程性,以职业为切入点;教育要注重系统性,以爱为核心;管理要注重规范性,以常规为基础;服务要注重主动性,以服务为宗旨;发展要注重全面性,以就业为导向。
学生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要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科学制定教育管理方案,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彦铎.对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几点认识[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10):20.
[2] 安立国.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共同负责制的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