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乐之友
突尼斯的传统音乐中最重要的遗产是“努巴”。突尼斯有13套“努巴”,是马格里布各国“努巴”中结构最复杂的,是突尼斯传统音乐中的瑰宝。笔者1985年在突尼斯访问时了解到,“努巴”的产生有其历史条件,而不是偶然的。
公元712年,阿拉伯人从北非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了西班牙,在那里建立了后伍麦叶王朝。在其后的几个世纪里,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爱好,当代的音乐文化发展很快。到8世纪末,各王公贵族的大小宫殿里都组织了乐队和歌唱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歌唱家、作曲家、诗人和演奏家,为“努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公元9世纪初,阿拉伯音乐文化的中心是在巴格达,那里最有名的音乐家是伊斯哈格·穆斯里。穆斯里的学生扎里亚布名声越来越显赫,引起了老师穆斯里的妒嫉,于是穆斯里企图暗杀扎里亚布。扎里亚布闻讯后,于公元822年从巴格达逃到西班牙,受到后伍麦叶王朝国王阿不杜勒·拉赫曼的赏识和宠爱,成为宫廷音乐家。
扎里亚布在西班牙期间改革了民间乐器乌德,为其增加了一根弦,扩大了音域和表现能力。他还搜集、整理了数千首民歌,以阿拉伯古典诗词的韵律为基础,确立了安达鲁西亚“努巴”的节奏,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编了最初的“努巴”。
扎里亚布编创的“努巴”包括散板的序奏、行板“巴西特”,快板“穆哈尔卡”和急板“阿赫吉特”四部分。除了序奏是器乐曲外,其他部分都是声乐曲,它们是根据歌词采用的格律命名的。“努巴”的原意为“连续演奏”,由于四个部分是连续演奏的,久而久之,人们也就用“努巴”来称呼这种乐曲形式了。
当初的“努巴”也叫“木卡姆”,其结构很简单,每部分只用一个曲调,如果歌词只有三个诗节,就用同一个曲调反复三次演唱。如果有五个以上的诗节,第四节换一个曲调,这个曲调称为“塔拉”,从第五节开始,仍然重复原来的曲调。
据说扎里亚布共整理、创作了24套“努巴”,每套可以演唱一个小时,正好演唱一天一夜,以便在不同的时间演唱不同的“努巴”供国王欣赏。如在清晨演奏《玛亚》,在中午12点以后演奏《拉姆勒·玛亚》等。扎里亚布还创造了乐谱,制定了一套教授“努巴”的方法,使“努巴”能够代代相传。
1492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统治崩溃,阿拉伯人纷纷南迁到北非,安达鲁西亚的“努巴”在这时传到了突尼斯,一直传承至今。
“努巴”包括声乐和器乐两部分,前者是其主体,有独唱、齐唱两种形式。歌词都是阿拉伯古典诗词,题材包括人生、爱情、自然、欢乐、悲伤等。器乐部分所占比重不大,所用乐器有拉弦、弹拨、吹管、打击四组。拉弦乐器以列巴卜为主,现多用小提琴代替,弹拨乐器有卡龙和乌德,吹管乐器主要是阿拉伯竖笛-那依;打击乐器有手鼓、铃鼓和陶罐鼓。“努巴”的表演形式大多是乐队排成“一”字型,从左到右依次是吹、拉、弹、打四组乐器。乐队后面是歌唱演员,男演员站在左边,女演员站在右侧,表演中不伴随任何动作,也没有舞蹈。
突尼斯的“努巴”和摩洛哥的不同,每套包括9个部分:1.乐队合奏的序曲“伊斯蒂复坦”,2/4拍的慢板。2.包括四个段落的合奏曲“穆萨他尔”,速度由慢逐渐加快。3.为双行诗谱写的独唱歌曲,有器乐演奏的前奏、间奏和尾声。4.快板的器乐曲“杜西亚”。5.用采用“巴西特”韵律诗歌写的一组歌曲“穆瓦沙哈”,速度比第四部分快。6.达尔吉,由达尔吉前奏曲和几首用“穆瓦沙哈”格律写的歌曲组成,为3拍子或6拍子,曲调轻快、活泼。7.哈非夫,以前奏曲开始,由几首6拍子的“穆瓦沙哈”歌曲组成。8.卡特姆,用“穆瓦沙哈”诗歌写的几首歌,速度较快,是“努巴”的终曲。
突尼斯的传统音乐中最重要的遗产是“努巴”。突尼斯有13套“努巴”,是马格里布各国“努巴”中结构最复杂的,是突尼斯传统音乐中的瑰宝。笔者1985年在突尼斯访问时了解到,“努巴”的产生有其历史条件,而不是偶然的。
公元712年,阿拉伯人从北非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了西班牙,在那里建立了后伍麦叶王朝。在其后的几个世纪里,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爱好,当代的音乐文化发展很快。到8世纪末,各王公贵族的大小宫殿里都组织了乐队和歌唱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歌唱家、作曲家、诗人和演奏家,为“努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公元9世纪初,阿拉伯音乐文化的中心是在巴格达,那里最有名的音乐家是伊斯哈格·穆斯里。穆斯里的学生扎里亚布名声越来越显赫,引起了老师穆斯里的妒嫉,于是穆斯里企图暗杀扎里亚布。扎里亚布闻讯后,于公元822年从巴格达逃到西班牙,受到后伍麦叶王朝国王阿不杜勒·拉赫曼的赏识和宠爱,成为宫廷音乐家。
扎里亚布在西班牙期间改革了民间乐器乌德,为其增加了一根弦,扩大了音域和表现能力。他还搜集、整理了数千首民歌,以阿拉伯古典诗词的韵律为基础,确立了安达鲁西亚“努巴”的节奏,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编了最初的“努巴”。
扎里亚布编创的“努巴”包括散板的序奏、行板“巴西特”,快板“穆哈尔卡”和急板“阿赫吉特”四部分。除了序奏是器乐曲外,其他部分都是声乐曲,它们是根据歌词采用的格律命名的。“努巴”的原意为“连续演奏”,由于四个部分是连续演奏的,久而久之,人们也就用“努巴”来称呼这种乐曲形式了。
当初的“努巴”也叫“木卡姆”,其结构很简单,每部分只用一个曲调,如果歌词只有三个诗节,就用同一个曲调反复三次演唱。如果有五个以上的诗节,第四节换一个曲调,这个曲调称为“塔拉”,从第五节开始,仍然重复原来的曲调。
据说扎里亚布共整理、创作了24套“努巴”,每套可以演唱一个小时,正好演唱一天一夜,以便在不同的时间演唱不同的“努巴”供国王欣赏。如在清晨演奏《玛亚》,在中午12点以后演奏《拉姆勒·玛亚》等。扎里亚布还创造了乐谱,制定了一套教授“努巴”的方法,使“努巴”能够代代相传。
1492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统治崩溃,阿拉伯人纷纷南迁到北非,安达鲁西亚的“努巴”在这时传到了突尼斯,一直传承至今。
“努巴”包括声乐和器乐两部分,前者是其主体,有独唱、齐唱两种形式。歌词都是阿拉伯古典诗词,题材包括人生、爱情、自然、欢乐、悲伤等。器乐部分所占比重不大,所用乐器有拉弦、弹拨、吹管、打击四组。拉弦乐器以列巴卜为主,现多用小提琴代替,弹拨乐器有卡龙和乌德,吹管乐器主要是阿拉伯竖笛-那依;打击乐器有手鼓、铃鼓和陶罐鼓。“努巴”的表演形式大多是乐队排成“一”字型,从左到右依次是吹、拉、弹、打四组乐器。乐队后面是歌唱演员,男演员站在左边,女演员站在右侧,表演中不伴随任何动作,也没有舞蹈。
突尼斯的“努巴”和摩洛哥的不同,每套包括9个部分:1.乐队合奏的序曲“伊斯蒂复坦”,2/4拍的慢板。2.包括四个段落的合奏曲“穆萨他尔”,速度由慢逐渐加快。3.为双行诗谱写的独唱歌曲,有器乐演奏的前奏、间奏和尾声。4.快板的器乐曲“杜西亚”。5.用采用“巴西特”韵律诗歌写的一组歌曲“穆瓦沙哈”,速度比第四部分快。6.达尔吉,由达尔吉前奏曲和几首用“穆瓦沙哈”格律写的歌曲组成,为3拍子或6拍子,曲调轻快、活泼。7.哈非夫,以前奏曲开始,由几首6拍子的“穆瓦沙哈”歌曲组成。8.卡特姆,用“穆瓦沙哈”诗歌写的几首歌,速度较快,是“努巴”的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