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著名的“四·一二事件”。 随后,广州开始了“清共”。4月15日,20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忆往思来,向史而新。今天,我们要追忆历史、追思英雄,接受洗礼、砥砺初心,要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思想上接受教育、精神上受到鼓舞,认真踏实地学习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信仰 我的1927》是首部记录广州起义革命先驱、杰出的无产阶级女革命家宋维静青年时期真实事迹的主旋律影片。影片中,宋维静是广州起义队伍中年龄最小的女战士,年仅17岁,还是广东“省立一中”(现广东广雅中学)的学生;大革命失败后,她迎着血雨腥风,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立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其中,宋维静在革命中遇见了15岁的热血女青年向瑾,向瑾也曾为共青团转移设备做了贡献,因此受到宋维静的赏识,成为患难好友。后来,宋维静在被调回家做地下工作时,被国民党追杀,向瑾在陪同宋维静一起去逃脱的时候,不幸中弹牺牲。
当时的广州是中国的革命中心,全国各地的爱国热血青年纷纷来到广州,投身大革命的滚滚洪流中去。在那个黑暗的年代,让全国陷入了紧张的氛围中,影片选择了一个未成年女孩的视角,播出了那个社会动荡、局势混乱的世界,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国的和平与政局稳定作出了牺牲。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最后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逃到台湾,足足用了30年时间。
广州起义纪念碑见证了这一时期牺牲的烈士的英勇奋战。正如向瑾与宋维静的对话:“共产党是真理,是全人类追求的美好社会,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懈奋斗,那个美好的世界就一定会到来。”“如果我牺牲了,我不求后人能够记住我,只希望能在我的墓碑上刻上三个字—革命者。”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在100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鞭策我们新一代更加自强,努力学习、时刻准备着……
《信仰 我的1927》是首部记录广州起义革命先驱、杰出的无产阶级女革命家宋维静青年时期真实事迹的主旋律影片。影片中,宋维静是广州起义队伍中年龄最小的女战士,年仅17岁,还是广东“省立一中”(现广东广雅中学)的学生;大革命失败后,她迎着血雨腥风,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立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其中,宋维静在革命中遇见了15岁的热血女青年向瑾,向瑾也曾为共青团转移设备做了贡献,因此受到宋维静的赏识,成为患难好友。后来,宋维静在被调回家做地下工作时,被国民党追杀,向瑾在陪同宋维静一起去逃脱的时候,不幸中弹牺牲。
当时的广州是中国的革命中心,全国各地的爱国热血青年纷纷来到广州,投身大革命的滚滚洪流中去。在那个黑暗的年代,让全国陷入了紧张的氛围中,影片选择了一个未成年女孩的视角,播出了那个社会动荡、局势混乱的世界,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国的和平与政局稳定作出了牺牲。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最后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逃到台湾,足足用了30年时间。
广州起义纪念碑见证了这一时期牺牲的烈士的英勇奋战。正如向瑾与宋维静的对话:“共产党是真理,是全人类追求的美好社会,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懈奋斗,那个美好的世界就一定会到来。”“如果我牺牲了,我不求后人能够记住我,只希望能在我的墓碑上刻上三个字—革命者。”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在100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鞭策我们新一代更加自强,努力学习、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