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注重的就是品德和社会的重要联系。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环境中让学生进一步地对社会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社会并能很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积极有效地应对社会的发展是开展这门学科的重大教学意义。如何开好、上好这门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民族,我们具有很多优良传统和优秀品德。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长辈们就经常教导我们要懂礼貌和守诚信,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如今社会飞速发展,许多人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淘汰竞争是很激烈的。这就说明开展《品德与社会》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它不仅发扬学生传统美德,还教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程。
一、以课本知识为根本,把握课堂授课
1.紧抓课本知识,紧跟课堂节奏。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课本的基础知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有机地将学生、课本、生活结合起来。教师要把握课堂有限的时间,将课本知识全权教授给学生,毕竟这门学科不像主科那样受重视,安排的课程也比较少。所以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互动,紧抓课本知识,运用生动的语言将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课堂。
2.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小学生心智还不是很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地积极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学生的品德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在时间和生活的发展中慢慢积淀的。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在完成教授基础知识后,开始转变传授者的身份,变成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积极地创设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的课堂环境和平台。积极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积极进取性,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感悟、去领略大千世界。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三观”在自我的学习中不断升华。
3.丰富拓展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要知道,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才能不断地应对社会的发展潮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生活体系,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能力,教师这时就需要不断地调动学生原有的学习生活经验,结合社会的发展和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共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充實学生的大脑,发展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探索解决中获得经验财富,逐渐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潮流。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案,充实教学内容
1.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创造新型的教学策略。无论是什么学科,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效率都不是很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低下。所以,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来说,如果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那么,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对学科的热情只会是有减无增的。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就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创造新的课堂。例如,在传统的品德课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和运用。那么现今就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去福利院或敬老院等地,让学生学会发扬传统美德,学会奉献爱心。这样的一节课往往比只讲不做的一节课收获要大得多。
2.以课本知识为基点,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课本知识是很重要的,但是仅靠有限的课本内容又不足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完基本的课程之后还要结合课本进行课外内容知识的扩充。例如,教师在进行“公交车该不该让座”这个课题时,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将这样的场景表演出来,再看相关视频,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判断对与错,该与不该。主动让学生明事理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有用得多了。学生主动认识到学习了这样的良好品德,有了这样的道德意识,在社会上才能运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三、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遵循因材施教
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条件都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人格魅力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的道德素质较高,但有些学生的道德素质就会偏低一些。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就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指导和教诲。要向学生表明学习的好坏和品德是没有关系的,要针对不同的具体问题和具体事件进行分析。平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经常了解一些各行各业的英雄和革命先驱的光荣事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高尚和美德,学会学以致用,丰富自己的情操。
总而言之,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有很多方法,教师要采用有效的策略,创建有效的课堂,这样才能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引领学生积极地陶冶情操,不断顺应社会潮流变化,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强.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8).
[2]靳文静.“美”哉思想品德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8).
[3]刘玉珍.教之道,德为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作者单位 福建省沙县城关第三小学)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民族,我们具有很多优良传统和优秀品德。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长辈们就经常教导我们要懂礼貌和守诚信,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如今社会飞速发展,许多人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淘汰竞争是很激烈的。这就说明开展《品德与社会》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它不仅发扬学生传统美德,还教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程。
一、以课本知识为根本,把握课堂授课
1.紧抓课本知识,紧跟课堂节奏。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课本的基础知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有机地将学生、课本、生活结合起来。教师要把握课堂有限的时间,将课本知识全权教授给学生,毕竟这门学科不像主科那样受重视,安排的课程也比较少。所以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互动,紧抓课本知识,运用生动的语言将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课堂。
2.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小学生心智还不是很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地积极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学生的品德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在时间和生活的发展中慢慢积淀的。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在完成教授基础知识后,开始转变传授者的身份,变成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积极地创设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的课堂环境和平台。积极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积极进取性,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感悟、去领略大千世界。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三观”在自我的学习中不断升华。
3.丰富拓展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要知道,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才能不断地应对社会的发展潮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生活体系,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能力,教师这时就需要不断地调动学生原有的学习生活经验,结合社会的发展和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共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充實学生的大脑,发展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探索解决中获得经验财富,逐渐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潮流。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案,充实教学内容
1.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创造新型的教学策略。无论是什么学科,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效率都不是很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低下。所以,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来说,如果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那么,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对学科的热情只会是有减无增的。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就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创造新的课堂。例如,在传统的品德课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和运用。那么现今就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去福利院或敬老院等地,让学生学会发扬传统美德,学会奉献爱心。这样的一节课往往比只讲不做的一节课收获要大得多。
2.以课本知识为基点,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课本知识是很重要的,但是仅靠有限的课本内容又不足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完基本的课程之后还要结合课本进行课外内容知识的扩充。例如,教师在进行“公交车该不该让座”这个课题时,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将这样的场景表演出来,再看相关视频,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判断对与错,该与不该。主动让学生明事理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有用得多了。学生主动认识到学习了这样的良好品德,有了这样的道德意识,在社会上才能运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三、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遵循因材施教
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条件都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人格魅力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的道德素质较高,但有些学生的道德素质就会偏低一些。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就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指导和教诲。要向学生表明学习的好坏和品德是没有关系的,要针对不同的具体问题和具体事件进行分析。平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经常了解一些各行各业的英雄和革命先驱的光荣事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高尚和美德,学会学以致用,丰富自己的情操。
总而言之,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有很多方法,教师要采用有效的策略,创建有效的课堂,这样才能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引领学生积极地陶冶情操,不断顺应社会潮流变化,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强.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8).
[2]靳文静.“美”哉思想品德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8).
[3]刘玉珍.教之道,德为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作者单位 福建省沙县城关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