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a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教学效果不像其他学科明显,正因如此,人们对语文教学颇有微词,对语文学科有些偏见和误解。在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探究其中的疑难点,及时寻找并作出相应的对策,让语文教学开源畅流,提升实效,从而获得更多的理解与认可。
  关键词:读写教学;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2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011
  语文学科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中“自学”与“可教”之间的比重。学科有共性,也有个性。学科的个性差异是学科区别于另一学科的决定性因素。两三岁的小孩虽然没有接受过语文的专业训练,不懂得语言知识,不知晓语法特点,但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是很值得语文人思考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小孩一出生,就置身于一个较为复杂的语言环境当中,无时无刻不受语言熏陶,被语言默化。尽管他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语言训练,可对语言的学习从来没有停止过。由此可见,语文具有自然属性(当然,这种自然属性要以语言环境为前提。之所以有狼孩,是因为脱离了语言环境)。正是因为语文具有自然属性,“自学”显然优先于“可教”,所以语文教学中“教”的权重下降,而“学”的主体地位更加突显。如果语文老师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那么,语文教学中的“吃力不讨好”现象就会成为必然。
  语文学科较之其他学科缓慢的即时转化性,使得语文学习规律中的“长效”与教学中追求的“高效”成为难以调和的一对矛盾。语文学科侧重语言的积累与应用,积累必然凸显语文教育的长效性,应用则体现语文教育的实践性。语文教育的长效性和实践性势必与追求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的高效性之间形成悖论。以悖论为前提的教学与评价,显然是荒谬的。正因为语文教学具有长效性和实践性,所以其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之间的即时转化性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就显得缓慢且不明显。尤其在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语文学科独有的自然属性很难满足人们对语文教学效果的期望,导致了人们对语文学科的误解,对语文教学的偏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妨和学生一起听一段广播,聊一些感想,读几篇文章,写一点心得。也许,语文教学就是这么回事,只是因为我们时常疲于应对来自内部外部的评价而没有胆量进行尝试罢了。
  “听说读写”很强的实践性致使研究者难以构建起系统的语文知识理论体系。从目前来看,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依然还没有总结出非常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导致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只能以不同体裁或不同题材的选文来建构学科框架。这样建构起来的学科框架是否符合语文规范和教学规律值得商榷。因为任何一位选文的作者在创作时,并没有刻意地为编写教材而创作,所以每一篇选文都极具个性化。要将风格迥异、个性十足的文章组合在一起来建构学科知识的大厦,无异于将规格不一、大小各异的砖块拿来建成一座高楼。高楼即便建成,垮塌则属必然,只是时间的问题。眼下,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层出不穷,且相互攻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部分原因正在于此。再者,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来二次处理教材,甚至有些根本没有认识到教材只是语言的样本,反而将其作为语文的全部,强制学生死记硬背。这样一来,学生将教材当作语文的全部也就理所当然了。他们误认为,只要识记了教材内容就等于掌握了语文知识,殊不知识记只是语文的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而要将识记转化为理解并能运用,这才是语文教学中应该追求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任何一种语文教材的编撰都有窄化语文之嫌。再完美的教材不仅不能将“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活动全部涵盖,而且常常是挂一漏万。
  那么,教材该不该编?教材该不该学?该编,也该学。因为,语文除了长效性和实践性外,还有规范性和艺术性。如果说长效性和实践性是语文的自然属性的话,那么规范性和艺术性就是语文的社会属性,也可以视为文化属性。为了便于交流与传承,带有个性化的语言必须要有共同遵循,语言的共同遵循就是前面提到的规范性,而人类独特的审美需求和情感倾向必然要求语言具备艺术性。这就要求教材的选文必然是规范性和艺术性结合的样本。教学应以选文为切入点,重点关注语言运用的规范性和艺术性。
  “听说读写”很强的实践性导致教学者和评价者面对语文教学时束手无策。就语文学科要求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来看,“听说”侧重于“语”,“读写”侧重于“文”。对于评价者(命题者)来说,“听说”难以实施,“读写”便于操控。这就势必造成评价向“文”的方向倾斜,相应地淡化甚至忽视了“语”。这样的评价本身就失之偏颇。加之“文”又极具个性化,致使命題人怎么创新题目,最终依然难调众口,招致责难和谩骂将是必然。尽管批评之声不绝于耳,但考试就是教学的风向标,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学。技巧一大堆,方法一大串,可真正面对考题,语文教师如果没有答案,还有没有信心和学生一起来答题?其实,问题的症结在考卷上,不在教师的素养上。相同院校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数理化教师敢和学生一起上,学数理化的难道就一定比学语文的专业素养高?不然。有的作家自己写的文章也答不到一半的分数(《针挑土》的作者2011年高考结束后坦言,自己并没有拿到一半的分数),这就是明证。那么,语文命题是不是真的走向了死胡同呢?也不见得。可以尝试在“读写”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听力与口头表达的测试,分年龄分能力来评价。这样的综合评价既可以较充分地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能较全面地考查语文运用能力。只是,这种评价实践起来确有难度,很可能导致评价的更加不准确和不公平。
  总之,“语文”的自然屬性和社会属性在实践中都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功能。语文的自然属性是源,社会属性是流。只要有语言实践,源就不会枯竭,流也不会干涸。开源畅流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于重视和保护语言实践。如果语文的教学和评价都倾向于语言的运用和实践,那么语文将会因“源头活水”而“清如许”、“绿如蓝”。
  参考文献:
  [1] 程红兵.试论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117-122.
  [2] 吕叔湘.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2):1-7.
  [责任编辑 冯红伟]
其他文献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比重由原来的约1/3增加到了约1/2,编者把古诗文的学习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其历史久远,且语言大多简约、精深,导致古诗文的教学现状让人堪忧。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了解背景——初步理解文章内涵  任何文学作品都植根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在学习一篇文学作品时,必须先了解作者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味理中汤内服的方法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准确评估其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有哪些优势或不足,初步分析其改善胃脘痛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机理。研究方法:本研究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加味理中汤内服,对照组予香砂养胃丸口服。两周后对纳入本研究的胃脘痛患者进行疼痛程度、持续时间、中医征候及综合疗效等方面的评估。结果:结果表明治疗组的胃脘痛治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止痛法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疗效:对150例胃脘痛患者采用经验方:羌九胃痛散治疗。结果:治愈132例,治愈率达88%;好转16例,占10.7%;无效2例,占1.3%;总有效率98.7%结论:益气活血止痛法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  [关键词]益气活血止痛/羌九胃痛散/中医药疗法
医院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控制医院感染性疾病在医院暴发流行的重要措施。为了解诸城市各级医疗机构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情况及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2011年诸城市疾预防病控制中心对全区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质量进行了监测,先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监测对象与内容:监测对象:辖区内所有医疗单位,其中包括6个区直医疗保健机构,18个乡镇卫生院
《鸿门宴》中对于刘邦逃跑过程中所走的路线,存有很大的争议,因为“从郦山下”这四个字容易产生歧义,可以理解为“自郦山脚下(开始)”,也可理解为“从郦山上下来”。很多资料没有明确翻译出来,而是把这四个字照搬下来,那么到底取哪个意思更符合原文呢?  这两种意思放在原文中似乎都有些道理,如理解成“自郦山脚下(开始)”恰好说明刘邦回去是骑着马快速回到军中的,虽然绕过郦山,但速度不受影响;若理解为“从郦山上下
糖尿病足是造成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无须全麻或腰麻,没有手术伤口,副作用极小且死亡率很低,但术中有可能形成血栓,术中用复方丹参液灌注可减少血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2例糖尿病足患者,探讨PTA术结合丹参液灌注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价值。
在中药房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习用品与正品混用,为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现将几组易混中药鉴别如下。  1 败酱草与苏败酱  1.1 败酱  1.1.1 基原 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或白花败酱P. villosa Juss. 的带根全草。  1.1.2 性状鉴别 本品根茎圆柱形,多向一侧弯曲,有节,节上有细根。茎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