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片纯净的天空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k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
  
  2001年12月20日,我国内地第一个少儿频道——南方电视台少儿频道正式开播,2003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开播。2004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广电总局随后下发《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并进一步制定了一项三步走计划,以保证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在全国落地。广电总局还要求省级和副省级电视台3年内必须全部开播少儿频道,全国还没有开办少儿频道的地市以上电台、电视台年内一律要开设少儿栏目。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至少有34个儿童专业频道。省级电台、电视台全部开办了少儿栏目、节目,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了一个健康有益的广播影视文化环境。少儿频道的现实状况成为许多人关注的话题。
  
  少儿频道的重要性
  
  作为专业化的频道,少儿频道的开播,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顺应儿童心理特征的正确选择。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史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儿童时期具有自己的特点,跟成人世界不同,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时期,是一个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因而也是最好的受教育的时期。①
  苏联儿童和教育心理学专家达维多夫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年龄是3岁、7岁、11~12岁。这是一种转变的年龄,是产生急剧变化的年龄,或者叫做危机年龄。危机时期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比较短暂,但变化是急剧的,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表现为容易发生否定现象(如学习兴趣低落,和周围的人容易发生冲突等);二是危机如能正常度过,就随之在儿童心理发展上出现新的面貌。
  在儿童文艺工作方面,儿童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思想政治方向,与此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节目的制作者,更要结合自己的业务来掌握和体会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有些儿童工作者之所以受到广大儿童的欢迎,同他们善于体会和运用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密不可分的。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大众媒介,特别是儿童媒介将使儿童获取必要的和充分的信息资源、娱乐资源和知识资源,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其赖以生长的世界的认识能力,并形成自己的意见和见解。②
  未成年人正处在“风暴期”、“心理断乳期”,面临着心理、生理矛盾的发展带来的困惑。紧张繁重的学业负担及家长望子成龙所造成的压力,使他们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心理失衡等心理问题,以致出现某些心理上不能承受而走极端的现象。例如,刘海洋泼熊事件等。电视媒体在青少年的生活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青少年一直是电视媒体的忠实观众。据统计,我国城市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平均为两小时,80%以上的中小学生倾向于从电视中接收信息,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些信息形成观点,然后去解释社会现象。因此,电视媒体可以而且应该担负起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规避电视节目中暴力行为的需要。少年儿童是极具模仿力又缺乏判断力的群体,由于各种原因与大众传播媒介描述的人物(模式)认同时,这种认同感就会促使他们在某种情况下的模仿行为,个人模仿学习大众传播媒介描述的模式化的行为。这一现象在处于社会化过程关键阶段的少年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③
  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不断出台严禁包含暴力、凶杀类情节的节目在黄金时段播出,倡导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出一片洁净的天空,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一些专门给少年儿童看的动画片,尤其是进口动画片中,内容上存在暴力、色情、凶杀倾向。在我们身边经常可见模仿着动画片中人物做出一些暴力动作的孩子们,相互之间追逐打闹。他们可能仅仅是觉得好玩、刺激而已,但这种行为对于少年儿童的心理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为少年儿童创作出丰富的精神大餐,让孩子们远离暴力、言情,为孩子们创作出真正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所应有的精神偶像,对于少年儿童、对于整个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一件大事。少儿频道的开播,无疑为儿童剧的创作、播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避免不良广告影响的需要。很多父母抱怨广告给他们的孩子带来了坏影响,甚至提出禁止孩子接触广告。可见广告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之巨大。由于青少年尚缺乏准确的判断力,广告的质量优劣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商家、广告媒介急功近利,为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不惜迎合低级趣味,设计制作出一些不良广告。在广告词设计上,融入很多成人化的东西。如“黑白配,男生女生配”、“妈,快去给我买”等。这些简短易记的广告词很容易被青少年口头传诵,产生不良影响。很多家长和教师都认为,孩子们沉迷于广告容易养成物质至上、盲目追求时尚和互相攀比等不良品质。还有一些广告,篡改成语和俗语,取用别字影响孩子对知识的正确掌握。对于缺少鉴别力的少年儿童来说,广告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因此,在广告的播放及选择上,少儿频道比起其他频道要求更为严格。少儿频道由于是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其广告的选择应该更多地体现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儿童良好的审美趣味,展现他们纯真的童心与童趣,不要利用儿童左右家庭对消费品的购买。同时,比起商业广告,应该适当增加公益广告的播出量,让孩子们从学校外的媒体中接受社会公德教育、美德教育。
  
  少儿频道存在的问题
  
  受众定位过于宽泛。中国教育电视台研究室主任张志君认为,儿童频道的问世具有相当大的前卫性和示范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开了针对特定的目标受众提供专门的频道服务之先河。
  但我国少儿频道的目标受众群,大多定位在0~18岁的少年儿童及家长。与海外儿童频道相比,定位要宽泛得多。以BBC为例,该台办有三套青少年儿童节目,即针对婴幼儿观众(0~6岁)的CBeebies频道、针对少年观众(6~12岁)的CBBC频道和为16~34岁之间青年观众开设的专门频道。又如台湾东森幼幼台,经过6年的市场打拼,现已成为台湾小朋友们的首选频道。该频道锁定7岁以下的幼儿为目标观众,集中力量,发展创意,将幼儿教育内容发展到了极致。
  在儿童心理学上,“儿童”泛指0~15岁的孩子。儿童心理学指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形成的典型特征,叫做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一般分为六个阶段:即婴儿期、幼儿期、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和少年期。④每个年龄阶段有每个年龄阶段的特征。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之间有一定的顺序和系统性,它们不会因为社会条件的改变而打破原有的顺序和系统性,或跳过某个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时候,就要分清具体的目标对象。在做节目的时候,就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制订适合他们发展的节目制作方案,使他们观看节目以后能够利用并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海外儿童频道的窄播化正是针对特定年龄阶段的儿童,根据儿童年龄阶段的特征,选择自己的内容,制作适合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收看的节目,而不是将所有年龄段的儿童一网打尽。相比而言,我国少儿频道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南方少儿频道在2003年把自己的定位拓展为妇女儿童频道,2005年年初开播的广州少儿频道把适合收看的人群定位为4~25岁的青少年儿童等。像央视少儿频道这样专业性很高的少儿频道,在频道定位上也只是在节目制作上加以区分,而没有形成专门针对某一年龄段的儿童开设的专业化频道。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他们自身所特有的年龄特征,宽泛的受众定位,使他们难以看到真正适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需要的节目。对于少儿频道的经营者们来说,所需要做的就是定位再窄一些、细一点,把频道做得更专业、更细化,让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都有自己的专业化频道,而不仅仅是不同节目时间段上的安排。
  成人化倾向严重。少儿频道存在的另一个问题,也是长期以来困扰节目制作者的问题,就是节目的成人化倾向。经验告诉我们,少儿节目不被受众认可,很大的原因就是成人化倾向严重。少儿节目成了成年人想当然甚至是杜撰的产物,缺少了天真和童趣。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电视节目的一个出发点,儿童教育者的任务在于从这个点出发来引导儿童发展,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对儿童提出适当的要求,从而引起儿童新的需要。少儿节目既要符合儿童的特定年龄的审美需要,又要适时加以引导,使之向着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我国一些少儿节目制作者应该摒弃以往那种少儿节目由成人唱主角、做幕后指挥的旧观念,深入实际,充分了解孩子们的思想、孩子们的世界;并尝试让孩子们在成人的指导下独立制作节目,让孩子们的思想得到真实的表达。
  表现形式上的幼稚化。少儿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是一个少儿栏目的标志性“建筑”。一个少儿节目如果没有孩子们钟爱的甚至崇拜的主持人,那其成功几乎不可想象。董浩叔叔、鞠萍姐姐、月亮姐姐等都是央视少儿节目的较为资深的主持人,在儿童以及家长的心目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他们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品牌。可以说,这些名主持们在培养栏目忠实受众群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但是对于现在大多数少儿节目来说,主持人的表现幼稚化成为一种通病。比如说,一些主持人在言行举止上故意“装嫩”:故意模仿小孩子说话;或者故意用一些幼稚的问题提问孩子,千方百计套出孩子们“傻乎乎”的童言稚语来博观众一笑。深谙成人心理的孩子为讨主持人喜欢会违心地说出主持人所期待的话语。
  少儿节目是给青少年看的,节目的形式、主持人的形象亲切自然是必要的,但不要走向幼稚化的极端。只有从儿童心理出发、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塑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才能被广大小观众所喜欢。对于少儿节目主持人来说,做孩子们的哥哥姐姐固然很好,叔叔阿姨也是不错的。
  长于说教短于娱乐。少儿节目不受孩子们欢迎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于说教味太浓。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和知识传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的一种责任和任务。但是,当前的少儿节目动不动就摆大道理,习惯于下定论,说教味十足,把节目办成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据调查显示,中国的少年儿童更希望看一些国外的少儿节目。他们普遍认为,大多数国内的儿童节目太偏向于教育,往往醉心于提出如何教育少儿的问题,而忽略了真正的教育对象的特征。
  当前,利用电视媒体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注重形式。如公益广告《妈妈洗脚》,片中没有琐碎的说教,只是通过感人的画面将孝敬老人的画面传达给观众,很容易被人接受。我们的少儿节目也应该采取儿童乐于接受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接受电视所传达的知识和信息,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孩子们受到正确的理想教育。另外,我们应该给少儿节目减负,不是所有的节目都必须承载教化的责任,事实上,只要节目本身无害,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是否承载教化功能,是没有关系的。
  
  结束语
  
  少儿频道的开播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未成年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举措。加强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净化少儿成长空间,为少年儿童创造一片洁净的天空,少儿频道任重而道远。
  只有真正了解儿童,才能做出为儿童所喜欢的节目、才能赢得广大少年儿童的支持与喜爱。正如卢梭所说:“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再愚蠢不过的事情了。”
  让少儿节目走出创作误区,必须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在节目设计上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成长心理,尽量让节目多一点想象,多一份睿智,寓教于乐,重树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观,准确进行栏目定位,本着尊重、支持、引导、快乐的核心理念,坚持发掘少年儿童的自身潜能,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最佳的人生开端,都有快乐无限的生活空间。
  
  注释:
  ①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10月第2版,第4页。
  ②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83页。
  ③张咏华:《大众传播社会学》,第88页。
  ④朱智贤:《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77页。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中文系)
  编校:郑艳
其他文献
摘要:丁玲“革命加恋爱”小说的艺术价值乏善可陈,然其所蕴涵的意义却十分丰富复杂。本文从三个方面解读了这一独特现象。  关键词:丁玲 “革命加恋爱”小说 内涵意义    丁玲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创作的“革命加恋爱”小说《韦护》、《一九三〇年春上海》(之一、之二),虽然在艺术上乏善可陈,具有同类题材作品公式化、概念化等弊病,但其蕴涵的意义却十分丰富。它们在表达革命主题的同时,探讨了革命背景下女性个体
期刊
DV通讯员、DV拍客、DV记者等类似的称谓近年来渐渐频繁出现在各个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这些“非正式的新闻工作者”正日趋多起来。与之相对应的,越来越多的DV节目开始在各个电视台出现,DV新闻素材目前已经成了各个电视台争相利用的节目资源。  DV,即digitalvideo,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数字影像技术。1997年,第一款DV格式的便携摄像机在日本问世,它在诞生初期仅仅是为了在拍摄家庭录影的时候获
期刊
摘要:穆青同志的“勿忘人民”新闻思想是贯穿其职业生涯的重要新闻理论,本文以我国民生新闻的产生和发展为例,论连穆青“匆忘人民”新闻思想在新时期的拓展和实践。文章在综述穆青同志的“勿惠人民”新闻思想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民生新闻对穆青新闻思想的拓展和实践。文章最后提出要改进目前民生新闻中存在虚假新闻和新闻视觉低俗、狭隘等问题,倡议继续传承穆青同志“勿忘人民”的新闻思想,发展积极健康的民生新闻,推动
期刊
有人这样描述他们:他们不是记者,却往往比真正的记者抢先一步赶到现场;他们用的只是手持简单的家用DV摄像机,却也能够有模有样地拍出新闻画面;他们没有记者证,但是采制的节目能在电视台播出。  他们被称为“DV通讯员”,或者是“市民记者”、“DV拍客”。有人把他们称作电视台“编外部队”。  “DV通讯员”已经成为有些新闻栏目重要的稿源。有些媒体甚至开办了专门由“DV通讯员”供稿的新闻栏目。但由于他们的身
期刊
公民参与式新闻报道    由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所著的《We Media: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中指出: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又称公共新闻(Public Journalism)或者参与式新闻(Participatory Journalism
期刊
从广告传播动机的表现显隐程度上分,广告可分为显性广告和隐性广告,这两种广告在当下电视媒体传播中都存在着严重的失范现象。    显性广告传播失范状况分析    显性广告是相对于隐性广告而言的,也被称为硬广告,在媒介中位置固定,自成体系,与媒介的正常内容界限清楚。付费购买广告时段,传播标准的广告信息,是一种硬用媒介手段,是广告研究中的主要对象。由于经济层面的原因,硬广告的传播显得理直气壮,同时出现的广
期刊
近年次第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印证着高风险社会在我国的到来,而当今社会又具有媒介化程度加深的特征,社会媒介化、政治媒介化,对风险社会具有更为深刻的影响。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指出:“全球风险社会各种灾难在政治层面上的爆发将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全球风险社会的核心含义取决于大众媒体、取决于政治决策、取决于官僚机构,而未必取决于事故和灾难所发生的地点。”①新闻媒介在和谐社会理想确立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建构认知
期刊
在诸多的网站中,媒体网站是新闻信息传播的主体,媒体网站在经营过程中始终关注自己网站在全球、全国或同类网站中的排名情况、页面到达率、平均页面浏览数等指标。媒体网站的传播效果分析需要借助一些工具,Alexa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工具之一。    一、Alexa简介    Alexa(www.Alexa.com)于1996年4月成立,是发布全世界网站排名的权威性网站。①此外,Alexa还为新闻网站传播效果分析
期刊
因“日发数亿条垃圾短信”,分众无线成为2008年度央视消费维权晚会上重磅打击的对象,并且因此身陷“短信门”舆论危机。一方面,非法垃圾广告的监管治理在呼声中缓慢前行;而另一方面,关于短信广告规范化运作策略的探讨,在此次“短信门”事件后显得尤为迫切。    “分众式”精准营销模式    短信广告以其制作周期短、传达速度快、针对性强等多种优势独秀于众多新媒体广告中,分众传媒老总江南春更是看好其“一对一”
期刊
自1985年11月10日上海《生活周刊》的《三个奇女子》始,大特写曾在中国新闻业上扮演过极其重要的角色。在20世纪整个90年代,新闻大特写犹如横空出世的“黑马”,驰骋于大江南北。然而时至今日,大特写显然已风光不再。在很多曾经以大特写而闻名的媒体上,今天也鲜见大特写的身影。作为一种新闻文体,如此迅速地崛起,而又如此仓促地归于平静,这不能不说是媒介发展中的一种有趣的和值得关注的现象。文章以媒介生态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