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基本概念是整个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近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都在提醒我们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只有学好了学科基础知识才能对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如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是建立在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之上。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传授化学知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以适应后续学习就成为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我就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教学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提供鲜明、生动、真实的实验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在实验教学中,首先以生动、鲜明、真实的实验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分析、讨论、比较,促使学生思维、想象、记忆,最后得出完整、正确、深刻的化学概念。例如,在讲化合反应这一概念时,我们借助木炭、硫粉、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这些反应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指导和培养学生基础上形成抽象的化合反应概念。紧接着又做一个蜡烛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并证明蜡烛燃烧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物质的反应,这样的实验对学生正确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内涵提供了典型、必要的认识。此外,其他化学反应类型概念的得出,也是通过做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又如,在讲催化剂时,虽然现在的教材上催化剂的要求不是很重要,但它对以后(包括高中和大学)的化学学习依然重要,因此在讲催化剂时,可以通过几个对照试验:(1)加热二氧化锰:无氧气产生;(2)加热氯酸钾:有氧气产生,但比较慢;(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氧气放出并较快。比较它们的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其原因,得出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起到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再引导学生剖析概念中“改变”、“两个不变”的含义,从而顺理成章地理解掌握了催化剂的实质。
二、采用对比的方法
许多化学基本概念都是对立统一的,存在一定的关系,形成一个概念组。例如: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合反应、分解反应;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纯净物等等。对于这些本质特征对立的并列知识,在教学时,可通过列表比较,并举出几个实例帮助学生加以区别,做到异中求同,让学生在相互对比的基础上成对记忆。这样,只要理解和记住对立概念的一面,就可以推出和记忆另一面。经常这样训练,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悟性,较敏锐地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较好的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单质”、“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先找关系,强调它们都是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找区别:强调组成它们的元素种类不同。这样,学生就不会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它们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物质),又将氧化镁等化合物看成是混合物(它们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同种物质)。相信这样就会让学生更有效的记住这些概念而不会混淆。
三、使用多媒体解决抽象概念的教学
初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对一些宏观物质的现象尚可理解,但对于宏观物质的微观粒子构成就很难想象,也就很难掌握。例如:分子、原子、离子等。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概念,一方面应用各种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思维,学会看书和思考,透彻理解概念并在应用中巩固概念。再如:分子和原子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往往是学生认识的难点,也是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这时就可以用计算机将原子形象化为一个球体,通过动画演示球体内部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及原子核内部更小微观结构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分子与原子这两个概念的不同比较,可以用计算机画出的分子和原子微观结构图像(如氧分子、碳原子、二氧化碳分子、铁原子等)的具体展示,学生的大脑此时会形象地记住分子和原子,并认识到两者的不同之处,增强了理解,加深了记忆。又如:以氧化汞为例,通过多媒体,可以直接观察到氧化汞分子如何再分为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又是如何构成金属汞,氧原子又是如何构成氧分子并进一步构成氧气。从而顺理成章的得出原子的概念和归纳出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对离子的形成及其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也可以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方法动画演示电子得失的过程,并赋予形象的卡通意义,使学生在快乐中轻松掌握。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的启蒙教育,涉及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很好的建立起来,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确保其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学习成效。
一、提供鲜明、生动、真实的实验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在实验教学中,首先以生动、鲜明、真实的实验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分析、讨论、比较,促使学生思维、想象、记忆,最后得出完整、正确、深刻的化学概念。例如,在讲化合反应这一概念时,我们借助木炭、硫粉、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这些反应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指导和培养学生基础上形成抽象的化合反应概念。紧接着又做一个蜡烛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并证明蜡烛燃烧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物质的反应,这样的实验对学生正确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内涵提供了典型、必要的认识。此外,其他化学反应类型概念的得出,也是通过做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又如,在讲催化剂时,虽然现在的教材上催化剂的要求不是很重要,但它对以后(包括高中和大学)的化学学习依然重要,因此在讲催化剂时,可以通过几个对照试验:(1)加热二氧化锰:无氧气产生;(2)加热氯酸钾:有氧气产生,但比较慢;(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氧气放出并较快。比较它们的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其原因,得出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起到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再引导学生剖析概念中“改变”、“两个不变”的含义,从而顺理成章地理解掌握了催化剂的实质。
二、采用对比的方法
许多化学基本概念都是对立统一的,存在一定的关系,形成一个概念组。例如: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合反应、分解反应;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纯净物等等。对于这些本质特征对立的并列知识,在教学时,可通过列表比较,并举出几个实例帮助学生加以区别,做到异中求同,让学生在相互对比的基础上成对记忆。这样,只要理解和记住对立概念的一面,就可以推出和记忆另一面。经常这样训练,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悟性,较敏锐地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较好的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单质”、“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先找关系,强调它们都是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找区别:强调组成它们的元素种类不同。这样,学生就不会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它们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物质),又将氧化镁等化合物看成是混合物(它们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同种物质)。相信这样就会让学生更有效的记住这些概念而不会混淆。
三、使用多媒体解决抽象概念的教学
初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对一些宏观物质的现象尚可理解,但对于宏观物质的微观粒子构成就很难想象,也就很难掌握。例如:分子、原子、离子等。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概念,一方面应用各种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思维,学会看书和思考,透彻理解概念并在应用中巩固概念。再如:分子和原子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往往是学生认识的难点,也是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这时就可以用计算机将原子形象化为一个球体,通过动画演示球体内部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及原子核内部更小微观结构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分子与原子这两个概念的不同比较,可以用计算机画出的分子和原子微观结构图像(如氧分子、碳原子、二氧化碳分子、铁原子等)的具体展示,学生的大脑此时会形象地记住分子和原子,并认识到两者的不同之处,增强了理解,加深了记忆。又如:以氧化汞为例,通过多媒体,可以直接观察到氧化汞分子如何再分为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又是如何构成金属汞,氧原子又是如何构成氧分子并进一步构成氧气。从而顺理成章的得出原子的概念和归纳出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对离子的形成及其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也可以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方法动画演示电子得失的过程,并赋予形象的卡通意义,使学生在快乐中轻松掌握。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的启蒙教育,涉及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很好的建立起来,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确保其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