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g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小麦赤霉病的病理学特性、症状表现、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119-01小麦赤霉病俗称小麦烂麦穗头,会致麦穗枯死、籽粒皱缩、品质降低、出粉率降低等,一般可减产60%左右,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病粒作种时发芽率下降,虽能发芽,但幼苗黄瘦,容易枯死,尤其是受害麦粒中产生致呕毒及类雌性毒素,食用后人会产生发热、呕吐等症状,以其作为家畜饲料也能导致家畜中毒,如会引起怀孕母猪流产。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2001年小麦种植面积为520.00 hm2, 2001—2004年种植面积为433.33 hm2,2005—2010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33.33 hm2左右,品种以扬158、扬麦12号、扬麦16号、罗麦8号为主,当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时期是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
  1 病理学特性
  麦类赤霉病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Schw.)Petch],属子囊菌亚门,无性态为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1-2]。赤霉菌的子囊壳呈颗粒状直接聚生于病组织表面或略包于病组织表面的子座中。禾谷镰刀菌的大型分生孢子有3~7个隔膜,多数为5个隔膜,镰刀形顶端钝可略收缩,基部足细胞显著。病菌丝发育适温为22~28 ℃,下限为3 ℃,上限为35 ℃;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4~32 ℃,以28 ℃最为适合。另外,分生孢子萌发一般要求相对湿度90%以上。
  2 症状表现
  小麦赤霉病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因发生时期的不同可分为苗枯型、基腐型、穗腐型、干腐型,其症状分别表现如下:①苗枯型。幼苗受害,导致芽鞘与根变褐枯死;②基腐型。茎基部软腐变褐,后逐渐凹缩,直至麦株枯萎而死;③穗腐型。初在穗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褐色,后逐渐变为枯黄色,病部生出一层黏胶状的粉红色霉,导致麦粒干瘪;④干腐型。初剑叶叶鞘基部变成棕褐色,病株易倒伏[3-4]。
  3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囊壳在土壤表土的稻桩,或玉米等残体及种子上越冬。带菌种子播种后,引起麦苗发病。春天,大量病菌(子囊孢子)从稻桩等残株上飞散出来,主要侵害正在扬花灌浆的麦穗;以后在病麦上不断繁殖病菌(分生孢子),借风、借雨水传播,继续侵害健康的麦株。
  4 发病条件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宜的气候条件,在小麦开花灌浆阶段,若遇到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则有利于该病流行;二是充足的菌源;三是地形低洼,由于不利于排水,导致田间湿度过大,病菌繁殖加快;四是施肥不合理,偏施氮肥使小麦徒长,抽穗成熟期推迟。
  5 防治措施
  赤霉病的病源多,侵染时间长,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必须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
  5.1 农业防治
  5.1.1 选择早熟或中早熟、丰产、抗(耐)病品种。如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培育扬麦11号、扬麦16号,当地的罗麦8号等品种。用种量165 kg/hm2(尽量控制在180 kg/hm2以内),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25 g/hm2对水270 kg/hm2浸种60 h进行种子消毒,以预防小麦黑穗病等种传病害[5]。
  5.1.2 开深中心直沟、竖沟和腰沟。做到“三沟”配套,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無积水,开春后要及时清理沟系,这是防治赤霉病的最重要措施。
  5.1.3 适时早播。一般在11月上旬播种,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肥、钾肥,真正达到“冬壮(翌年1月4日即小寒节气之前,越冬群体茎蘖数为480万~510万个/hm2)、早发、早熟(翌年5月27—31日成熟)”的目的,以减少发病。
  5.2 药剂防治
  5.2.1 第1次防治。应在小麦抽穗前3 d至扬花初期(4月11—25日)进行。因为在这一阶段如遇上雨水多,田间潮湿温度高或空气温度高,麦穗最易感病,药剂防治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或25%赤霉清可湿性粉剂1 050 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用少量水混合后对水975 kg/hm2均匀喷雾。
  5.2.2 第2次防治。在第1次防治喷药后7~10 d进行第2次防治,此时部分田块有蚜虫发生危害,农药品种、对水量与喷洒方式同第1次防治相同,但在喷药时宜加入20%杀灭菊酯乳油1 500 g/hm2。
  注意:喷药时间以9:00—11:00为好,为提高防治效果,若遇上雨湿天气,则在药剂中加入“885”助剂375 g/hm2,以增加粘着力的药效。在小麦收获前25 d必须停止用药,以保证小麦品质食用的安全性。
  6 参考文献
  [1] 殷平,包志军,卜锋,等.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条件、传播途径分析及综合防治对策[J].科园月刊,2011(5):49-50.
  [2] 吉沐祥,高定如,吴祥,等.42%咪鲜·甲硫灵WP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示范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10(11):104-106.
  [3] 王健.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J].河南农业,2012(7):25.
  [4] 路敏.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1(12):31.
  [5] 殷平,包志军,卜锋,等.谈谈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J].上海农业科技,2011(4):115.
其他文献
挫折指人所遇到的挫败和曲折,是成长的烦恼,是发展的代价,是生命的学费,是强者的跳板,也是弱者的陷阱。  人生的绊脚石。生命是一条酸甜苦辣的路。人们在踉踉跄跄中学步,在急急忙忙中行走,又在步履蹒跚中凋谢。挫折让人在顺风顺水时栽跟头,是所有人都绕不开的坎。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物,也没有不受挫折的人。一切挫折,或是自己犯的错,或是别人挖的坑,归根到底都是自己造的孽。有的人为利所诱,折于钱财;有的人为名所累
近几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养鹅业也由以散养为主逐渐向着规模化养殖发展,以前认为对鹅无感染性(或很难感染)的疾病在养鹅业中也时有所见,并有日趋增长之势,鹅的
本文的主旨是通过对中国特色元素的形态及其寓意的深层次阐述来验证艺术形态的运用创作规律。以此来剖析中式元素的艺术运用原理,配以实际使用案例来诠释这种规律、原理给设
中国有句这样的成语:“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与此类似,同样还有句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二者具有相似意味。如果从当今社会现实出发,可以这样说,各级领导干部引领着社会
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在四川电信实业、四川通服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形成以及对企业的深远影响,提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处理好几种关系,确保企业文化
利用氢氧化钠扩散膜吸收植物样品中的氟,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的痕量氟,通过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10015(菠菜)、GBW10016(茶叶)、GBW10020(柑橘叶)、GBW10023(紫菜)中氟的分析
政党政治生态是政治生态系统的内核,对国家政治生态和社会政治生态具有引领、示范和净化作用,是推动政治生态变革创新的关键力量。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组织根源在于政治生态系
首都园林绿化建设坚持生态文明观,坚持生态民生观,坚持发展生态生产力,不断优化城乡生态布局,着力打造“山区绿屏、平原绿网、城市绿景”的大生态安全格局,着力建设“公园城
通过对珊溪水库地区进行深地震反射探测,获得该地区近地表至地壳中部的精细几何结构和深浅构造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壳结构在纵向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横向显示出以断层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内涵,从“四个伟大”战略高度辩证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从多个维度阐述了丰富的工作内容和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