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从郑州商品交易所获悉,首日挂牌的早籼稻期货交投活跃,全天共成交68584手,合68.58万吨,成交金额达14.04亿元;截至收盘时,未平仓量达12020手,合12.02万吨。
继钢材期货顺利获批上市以后,我们很快将迎来又一个农产品期货品种——早籼稻期货,该品种的上市必将会为国民经济及期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一、早籼稻期货上市具有战略意义
作为农产品期货中又一重要新成员,早籼稻期货的上市意义重大。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这样一个大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是中国政府对全世界的贡献,而我国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籼米为口粮的。早籼稻期货的上市对合理指导农民粮食种植结构,规避粮价波动风险,实施订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有利于市场形成合理价格,指导农业生产,改善产业链结构。早籼稻是我国南方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之一。南方水稻产区涉及13个省份近四亿农民,早籼稻既是他们的重要口粮,也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早籼稻的种植成本较之其他作物相对较低, 产量比较稳定, 卫生品质较好,自然风险相对较小。因此, 早籼稻对于稳定增加稻农收入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江西为例,早籼稻产区的农民人平均年收入在500元以上。
但由于不能及时了解市场供需变化,农民种粮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早籼稻期货上市后,农户可以通过参考期市价格,掌握手中存粮合适的销售时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期市价格为来年的种植提供参考,从而增加稳定收益。
我国当前粮食生产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粮食企业为依托,以国家宏观调控为手段,通过实行生产、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将粮食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这种经营模式仍然有不完善之处,对于作为粮食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稻谷产业而言,要想提高抵抗价格和政策风险的能力,就需要引入稻谷期货交易,增加和完善生产者、贸易商和下游加工商的经营途径。据统计,2007年全国大米加工企业7698个,年生产能力14666万吨,稻谷收购企业如粮食储备库通常都有自己的大米加工厂,稻谷的套期保值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将期货工具引入稻谷市场后,粮食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了解远期价格信息,可以在安排生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进行卖期保值,这样就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规避价格风险;加工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效率和成本,加上适当的利润空间计算出销售价格,并在期货市场价格合适时卖出合约。
总之,积极发展早籼稻期货市场对于引导农民种粮,卖粮,促进农民增收,帮助粮食企业规避价格风险,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过去近30年中,我国稻谷种植面积常年保持2900万至3300万公顷,占我国粮食总种植面积的约30%。我国稻谷年产量在1.8亿—2亿吨之间,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占谷物总产量的45%左右,占商品粮的50%左右。全国6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我国稻谷以籼稻为主,2007年早籼稻和中晚籼稻产量共计1.3249亿吨,占稻谷产量的71%。2006-2008年,我国早籼稻产量分别为3,187万吨、3,152万吨和3,158万吨。稻谷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储备品种,尤其是早籼稻,由于它具有易于储藏、价格较低的优点,成为主产区稻谷储备的主要品种。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稻谷库存中有50%是早籼稻库存。
早籼稻作为重要的粮食储备品种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就当前的粮食生产能力来看,早籼稻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其它品种尚难补充或替代。江西、湖南等稻区具有提高早籼稻复种指数的潜力,如安排得当,我国粮食产量会有较大的提高。而早籼稻期货的上市将有利于减缓价格波动对粮价的不利影响,从而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第三,有利于争夺粮食定价权。目前国内三大粮食品种中,除稻谷外,小麦和玉米均已有相关期货合约上市。此次早籼稻期货上市,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期货市场农产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较早就推出了小麦和玉米等粮食品种期货,但是在定价权方面,面对着美国等拥有广泛而成熟市场、充分国际化的竞争对手,我国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下风。但在稻谷期货上我国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稻谷的主要消费区域在亚洲东部,我国是最大的消费国;同时,我国也是稻谷最大的生产国。主要出口国泰国由于各种原因,缺乏定价能力,基本上处于“跟随”状态。而稻谷在美国农产品中属于小品种,产量不足1000万吨,占比全球产量不足2%,在全球稻谷定价方面的影响力非常小。稻谷期货在中国的上市和发展,对于我国立足东亚、成为世界粮食定价中心之一,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早籼稻期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早籼稻期货作为补充国内现有农产品期货品种的重要一环,其上市将对我国民经济以及期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国内稻米加工企业众多,对参与稻谷期货的避险需求较大,他们往往已经是各地粮食批发市场的参与者,一旦早籼稻期货上市,这些企业很有可能参与进来成为机构投资者,为早籼稻期货提供较为广泛的现货基础。而早籼稻品种在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都存在大量对期货市场有需求的企业。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参与,也将吸引众多散户的目光,这无疑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市场客户结构,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
站在期货公司的立场看,早籼稻品种和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相关联,普及性好,受众面广,参与者多,很可能成为期货市场又一重点品种。加之早籼稻品种市场认知程度高,有效性好,规模适中,信息较透明,价格波幅较小,机构投资者比例相对较高,引发纠纷的概率较小,易于市场开发和风险控制,是较为合适的期货新品种。
从交易所的角度来看,郑商所已经为早籼稻期货的上市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上市前经过了充分的调研论证和研究,市场条件已经成熟。
三、郑商所早籼稻合约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本次郑商所早籼稻期货合约相关规则的设计制定,充分考虑了现货市场及相关企业的不同需求,这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早籼稻涨跌停板规定为3%,最低保证金为5%,高于涨跌停板±3%,符合早籼稻现货运行的特征,在逐日盯市制度下,有利于控制市场风险。假设市场价格为2000元/吨,涨跌幅为60元/吨,在正常价格波动情况下,可以满足日内交易需要,而保证金起点与强麦一致也方便了粮食企业熟悉和投资者掌握。
根据早籼稻7月中下旬收割,8月份上市的特点,9月份作为新早籼稻第一个合约月份较为适宜。同时1月份正值新春佳节之际,粮食供需量大,因此早籼稻期货合约实行单月交割,与小麦合约月份一致,有利于管理价格风险。另外,最后交割日为交割月份的倒数第七个交易日,也充分地考虑到了早籼稻入库慢的特点。
早籼稻交割规则将陈早籼稻也纳入了期货交割品范围,以脂肪酸值高低作为标准区分本生产年度产早籼稻和非本生产年度产早籼稻,并规定用于交割的非本生产年度产早籼稻脂肪酸值也不得高于一定标准,这一规定大大拓展了早籼稻期货交割品范围,有利于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和防范市场操纵行为。
早籼稻期货交割出入库时,13.5%以上水分增量部分将按“超一扣二”的原则执行,该原则能鼓励交割人入库前做好晾晒整理工作,确保入库交割物的品质。郑商所将整精米率在44%以上的早籼稻也作为基准品交割,整精米率小于50%但不小于44%的,无升贴水,与新国标接轨;非本生产年度产早籼稻交割时贴水由交易所另行公告,贴水随货款一并结算。同时规定陈早籼稻贴水交割,提高了交割品的品质。
根据现货市场实际情况,郑商所还将早籼稻仓单最长有效期设计为1年(N年8月1日以后注册的标准仓单,有效期至N+1年7月份最后一个工作日(含该日))。将退出月份和早籼稻生产年度(8月1日到次年7月31日)保持一致,在仓单7月退出且新早籼稻还没有大量上市时,方便了陈早籼稻在现货市场销售。
在持仓限额方面,虽然早籼稻合约比强麦期货标的物大,但交割月前一月和一般月份限仓标准与强麦相同。同时,交割月份限仓相对强麦适度放开,与硬麦相同,从而更有利于在上市初期控制市场风险并便于现货企业保值。
相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早籼稻期货将能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为国民经济服务。
继钢材期货顺利获批上市以后,我们很快将迎来又一个农产品期货品种——早籼稻期货,该品种的上市必将会为国民经济及期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一、早籼稻期货上市具有战略意义
作为农产品期货中又一重要新成员,早籼稻期货的上市意义重大。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这样一个大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是中国政府对全世界的贡献,而我国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籼米为口粮的。早籼稻期货的上市对合理指导农民粮食种植结构,规避粮价波动风险,实施订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有利于市场形成合理价格,指导农业生产,改善产业链结构。早籼稻是我国南方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之一。南方水稻产区涉及13个省份近四亿农民,早籼稻既是他们的重要口粮,也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早籼稻的种植成本较之其他作物相对较低, 产量比较稳定, 卫生品质较好,自然风险相对较小。因此, 早籼稻对于稳定增加稻农收入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江西为例,早籼稻产区的农民人平均年收入在500元以上。
但由于不能及时了解市场供需变化,农民种粮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早籼稻期货上市后,农户可以通过参考期市价格,掌握手中存粮合适的销售时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期市价格为来年的种植提供参考,从而增加稳定收益。
我国当前粮食生产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粮食企业为依托,以国家宏观调控为手段,通过实行生产、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将粮食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这种经营模式仍然有不完善之处,对于作为粮食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稻谷产业而言,要想提高抵抗价格和政策风险的能力,就需要引入稻谷期货交易,增加和完善生产者、贸易商和下游加工商的经营途径。据统计,2007年全国大米加工企业7698个,年生产能力14666万吨,稻谷收购企业如粮食储备库通常都有自己的大米加工厂,稻谷的套期保值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将期货工具引入稻谷市场后,粮食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了解远期价格信息,可以在安排生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进行卖期保值,这样就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规避价格风险;加工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效率和成本,加上适当的利润空间计算出销售价格,并在期货市场价格合适时卖出合约。
总之,积极发展早籼稻期货市场对于引导农民种粮,卖粮,促进农民增收,帮助粮食企业规避价格风险,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过去近30年中,我国稻谷种植面积常年保持2900万至3300万公顷,占我国粮食总种植面积的约30%。我国稻谷年产量在1.8亿—2亿吨之间,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占谷物总产量的45%左右,占商品粮的50%左右。全国6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我国稻谷以籼稻为主,2007年早籼稻和中晚籼稻产量共计1.3249亿吨,占稻谷产量的71%。2006-2008年,我国早籼稻产量分别为3,187万吨、3,152万吨和3,158万吨。稻谷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储备品种,尤其是早籼稻,由于它具有易于储藏、价格较低的优点,成为主产区稻谷储备的主要品种。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稻谷库存中有50%是早籼稻库存。
早籼稻作为重要的粮食储备品种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就当前的粮食生产能力来看,早籼稻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其它品种尚难补充或替代。江西、湖南等稻区具有提高早籼稻复种指数的潜力,如安排得当,我国粮食产量会有较大的提高。而早籼稻期货的上市将有利于减缓价格波动对粮价的不利影响,从而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第三,有利于争夺粮食定价权。目前国内三大粮食品种中,除稻谷外,小麦和玉米均已有相关期货合约上市。此次早籼稻期货上市,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期货市场农产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较早就推出了小麦和玉米等粮食品种期货,但是在定价权方面,面对着美国等拥有广泛而成熟市场、充分国际化的竞争对手,我国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下风。但在稻谷期货上我国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稻谷的主要消费区域在亚洲东部,我国是最大的消费国;同时,我国也是稻谷最大的生产国。主要出口国泰国由于各种原因,缺乏定价能力,基本上处于“跟随”状态。而稻谷在美国农产品中属于小品种,产量不足1000万吨,占比全球产量不足2%,在全球稻谷定价方面的影响力非常小。稻谷期货在中国的上市和发展,对于我国立足东亚、成为世界粮食定价中心之一,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早籼稻期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早籼稻期货作为补充国内现有农产品期货品种的重要一环,其上市将对我国民经济以及期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国内稻米加工企业众多,对参与稻谷期货的避险需求较大,他们往往已经是各地粮食批发市场的参与者,一旦早籼稻期货上市,这些企业很有可能参与进来成为机构投资者,为早籼稻期货提供较为广泛的现货基础。而早籼稻品种在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都存在大量对期货市场有需求的企业。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参与,也将吸引众多散户的目光,这无疑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市场客户结构,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
站在期货公司的立场看,早籼稻品种和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相关联,普及性好,受众面广,参与者多,很可能成为期货市场又一重点品种。加之早籼稻品种市场认知程度高,有效性好,规模适中,信息较透明,价格波幅较小,机构投资者比例相对较高,引发纠纷的概率较小,易于市场开发和风险控制,是较为合适的期货新品种。
从交易所的角度来看,郑商所已经为早籼稻期货的上市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上市前经过了充分的调研论证和研究,市场条件已经成熟。
三、郑商所早籼稻合约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本次郑商所早籼稻期货合约相关规则的设计制定,充分考虑了现货市场及相关企业的不同需求,这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早籼稻涨跌停板规定为3%,最低保证金为5%,高于涨跌停板±3%,符合早籼稻现货运行的特征,在逐日盯市制度下,有利于控制市场风险。假设市场价格为2000元/吨,涨跌幅为60元/吨,在正常价格波动情况下,可以满足日内交易需要,而保证金起点与强麦一致也方便了粮食企业熟悉和投资者掌握。
根据早籼稻7月中下旬收割,8月份上市的特点,9月份作为新早籼稻第一个合约月份较为适宜。同时1月份正值新春佳节之际,粮食供需量大,因此早籼稻期货合约实行单月交割,与小麦合约月份一致,有利于管理价格风险。另外,最后交割日为交割月份的倒数第七个交易日,也充分地考虑到了早籼稻入库慢的特点。
早籼稻交割规则将陈早籼稻也纳入了期货交割品范围,以脂肪酸值高低作为标准区分本生产年度产早籼稻和非本生产年度产早籼稻,并规定用于交割的非本生产年度产早籼稻脂肪酸值也不得高于一定标准,这一规定大大拓展了早籼稻期货交割品范围,有利于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和防范市场操纵行为。
早籼稻期货交割出入库时,13.5%以上水分增量部分将按“超一扣二”的原则执行,该原则能鼓励交割人入库前做好晾晒整理工作,确保入库交割物的品质。郑商所将整精米率在44%以上的早籼稻也作为基准品交割,整精米率小于50%但不小于44%的,无升贴水,与新国标接轨;非本生产年度产早籼稻交割时贴水由交易所另行公告,贴水随货款一并结算。同时规定陈早籼稻贴水交割,提高了交割品的品质。
根据现货市场实际情况,郑商所还将早籼稻仓单最长有效期设计为1年(N年8月1日以后注册的标准仓单,有效期至N+1年7月份最后一个工作日(含该日))。将退出月份和早籼稻生产年度(8月1日到次年7月31日)保持一致,在仓单7月退出且新早籼稻还没有大量上市时,方便了陈早籼稻在现货市场销售。
在持仓限额方面,虽然早籼稻合约比强麦期货标的物大,但交割月前一月和一般月份限仓标准与强麦相同。同时,交割月份限仓相对强麦适度放开,与硬麦相同,从而更有利于在上市初期控制市场风险并便于现货企业保值。
相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早籼稻期货将能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为国民经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