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儿童启蒙教育的民族性形成因素探究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q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俄罗斯的教育学产生于9~11世纪古罗斯时期,这也是俄罗斯教育的民族性开始形成的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教育的民族性原则”已成为俄罗斯教育的重要原则,俄罗斯的教育民族性历经千年的发展和变迁,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教育体系。
  【关键词】俄罗斯教育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G5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07-02
  
  教育的民族性是指:每个民族都有培养人的标准;拥有本民族特有教育体制,以达到培养出符合标准的人;而且教育体制从民族产生的远古时代就开始形成,并且随着该民族的发展不断变化,每个民族的教育都有独特和不可复制性。[注1]
  教育的民族性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自然条件、民族历史以及民族信仰和宗教。其中,宗教在民族传统文化和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人的世界观,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态度以及民族心理。
  一、自然条件对儿童教育民族性的影响
  人们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条件在决定文化性质和民族差异的因素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地形、地理位置、气候、植物和动物群、矿藏等因素,和人们所从事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影响着民族性格的形成、民族价值观取向和儿童教育。
  古罗斯人生活在辽阔的东欧平原,平原上分布着海拔不高的低地和山丘,跨越不同的土壤和植被区。所生活的自然条件过渡平稳,没有剧烈的转变,这种环境带给人们的是平静祥和感。森林、草原和河流——是古罗斯人生活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其日常生活、生产方式、文化和政治制度。直到18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的大部分居民生活在森林地带。南部俄罗斯平原促进了农耕和养殖业的发展,南部草原与海洋接壤,俄罗斯得以与南欧的文明保持联系。广阔无垠的草原孕育了古俄罗斯南方人宽阔的胸怀。在古罗斯,河流也是划分边界主要的自然界限。河流培养了古罗斯人的善于经营的能力,激发和加强了与外部族人交流与合作的愿望,在与人交往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互利共赢、遵守礼节等精神品质。
  除地理条件外,气候条件同样影响着俄罗斯人的性格特点。在漫长的冬季,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对消极,人们的情绪压抑,而短暂的夏季导致了情绪剧烈的释放,形成俄罗斯人性格中易冲动的另一面。
  自然条件直接影响着每个孩子的成长,孩子所生活的周围自然环境发展规律,会引起孩子们喜悦或者悲伤的情绪,潜移默化培养儿童的行为准则。可以说,自然条件是儿童启蒙教育的民族性形成的客观因素,教育民族性是不同的自然条件对教育影响的必然。
  二、民族发展历史对儿童教育的影响
  历史对一个民族的发展和文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现实或者神话的历史的民族是不存在的,历史能反映民族精神,揭示民族文化根源。
  罗斯人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7~8世纪。民族形成的初始阶段为16世纪。9世纪东斯拉夫部族的合并形成了以基辅大公为首的基辅罗斯。人口主要集中在第聂伯河的中游和上游,以及洛瓦特和沃尔霍夫河沿岸。芬兰乌格尔、波罗地海和突厥部族也逐渐地融入基辅罗斯王国。“从第聂伯河罗斯时期开始,俄罗斯人口不断迁移,和与不同地区的民族同化是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注2] 斯拉夫人像鸟一样,总是离开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寻找新的定居点。在此进程中斯拉夫人也吸收了新的民族成分。跨部族的婚姻中出生的后代,同时具有斯拉夫人和当地居民的外貌和品质特征。在伏尔加-奥克斯科流域地区形成了俄罗斯民族的核心。
  13~15世纪是罗斯的政权分裂时期,取代相对统一的基辅罗斯的是许多独立分裂的地方公国。13世纪初臣服于蒙古金帐汗国,1478年被莫斯科公国所灭。莫斯科公国兼并了罗斯地区北部众多的公国,并向东部和东南部扩张,1713年,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俄罗斯统一集权国家正式形成,改名为俄罗斯帝国。俄罗斯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不同部族融合、俄罗斯统一民族形成的过程。漫长而又频繁的部族融合造成了不同基因类型的交织。伴随着俄罗斯人口迁移和种族融合过程的是本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其他族群文化的吸收。
  总之,在俄罗斯人民的整个历史过程中,人口迁移使不同族群成分渗透融入到俄罗斯民族中。与其他族群不同形式的接触让俄罗斯人具有合作的精神。也许,正是这种状况确定了俄罗斯不同民族人民之间的相互宽容关系。俄罗斯人对外族人通常不持有俄罗斯儿童启蒙教育的民族性形成因素探究*
  胡延新山东交通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俄罗斯的教育学产生于9~11世纪古罗斯时期,这也是俄罗斯教育的民族性开始形成的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教育的民族性原则”已成为俄罗斯教育的重要原则,俄罗斯的教育民族性历经千年的发展和变迁,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教育体系。
  【关键词】俄罗斯教育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G5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07-02
  
  教育的民族性是指:每个民族都有培养人的标准;拥有本民族特有教育体制,以达到培养出符合标准的人;而且教育体制从民族产生的远古时代就开始形成,并且随着该民族的发展不断变化,每个民族的教育都有独特和不可复制性。[注1]
  教育的民族性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自然条件、民族历史以及民族信仰和宗教。其中,宗教在民族传统文化和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人的世界观,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态度以及民族心理。
  一、自然条件对儿童教育民族性的影响
  人们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条件在决定文化性质和民族差异的因素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地形、地理位置、气候、植物和动物群、矿藏等因素,和人们所从事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影响着民族性格的形成、民族价值观取向和儿童教育。
  古罗斯人生活在辽阔的东欧平原,平原上分布着海拔不高的低地和山丘,跨越不同的土壤和植被区。所生活的自然条件过渡平稳,没有剧烈的转变,这种环境带给人们的是平静祥和感。森林、草原和河流——是古罗斯人生活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其日常生活、生产方式、文化和政治制度。直到18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的大部分居民生活在森林地带。南部俄罗斯平原促进了农耕和养殖业的发展,南部草原与海洋接壤,俄罗斯得以与南欧的文明保持联系。广阔无垠的草原孕育了古俄罗斯南方人宽阔的胸怀。在古罗斯,河流也是划分边界主要的自然界限。河流培养了古罗斯人的善于经营的能力,激发和加强了与外部族人交流与合作的愿望,在与人交往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互利共赢、遵守礼节等精神品质。
  除地理条件外,气候条件同样影响着俄罗斯人的性格特点。在漫长的冬季,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对消极,人们的情绪压抑,而短暂的夏季导致了情绪剧烈的释放,形成俄罗斯人性格中易冲动的另一面。
  自然条件直接影响着每个孩子的成长,孩子所生活的周围自然环境发展规律,会引起孩子们喜悦或者悲伤的情绪,潜移默化培养儿童的行为准则。可以说,自然条件是儿童启蒙教育的民族性形成的客观因素,教育民族性是不同的自然条件对教育影响的必然。
  二、民族发展历史对儿童教育的影响
  历史对一个民族的发展和文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现实或者神话的历史的民族是不存在的,历史能反映民族精神,揭示民族文化根源。
  罗斯人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7~8世纪。民族形成的初始阶段为16世纪。9世纪东斯拉夫部族的合并形成了以基辅大公为首的基辅罗斯。人口主要集中在第聂伯河的中游和上游,以及洛瓦特和沃尔霍夫河沿岸。芬兰乌格尔、波罗地海和突厥部族也逐渐地融入基辅罗斯王国。“从第聂伯河罗斯时期开始,俄罗斯人口不断迁移,和与不同地区的民族同化是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注2] 斯拉夫人像鸟一样,总是离开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寻找新的定居点。在此进程中斯拉夫人也吸收了新的民族成分。跨部族的婚姻中出生的后代,同时具有斯拉夫人和当地居民的外貌和品质特征。在伏尔加-奥克斯科流域地区形成了俄罗斯民族的核心。
  13~15世纪是罗斯的政权分裂时期,取代相对统一的基辅罗斯的是许多独立分裂的地方公国。13世纪初臣服于蒙古金帐汗国,1478年被莫斯科公国所灭。莫斯科公国兼并了罗斯地区北部众多的公国,并向东部和东南部扩张,1713年,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俄罗斯统一集权国家正式形成,改名为俄罗斯帝国。俄罗斯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不同部族融合、俄罗斯统一民族形成的过程。漫长而又频繁的部族融合造成了不同基因类型的交织。伴随着俄罗斯人口迁移和种族融合过程的是本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其他族群文化的吸收。
  总之,在俄罗斯人民的整个历史过程中,人口迁移使不同族群成分渗透融入到俄罗斯民族中。与其他族群不同形式的接触让俄罗斯人具有合作的精神。也许,正是这种状况确定了俄罗斯不同民族人民之间的相互宽容关系。俄罗斯人对外族人通常不持有民族间的敌意,和其他族群的人睦邻而居,彼此合作,且信奉各自的圣人。
  民族的历史给民族文化和教育留下痕迹。在迁移到不同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中时,生活、劳动方式改变了,产生新的生产活动。这意味着必须教给孩子新的生活条件所要求的劳动技能,比如,在严冬照料家畜的能力;适应当地生活的手工艺等。同时,在教育文化中也融入了已经适应了该生活条件的土著居民的培养和教育内容和方式。俄罗斯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中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是因为不同民族年轻人在沟通交往中互相学习,同时也是专门教育的结果,而且每个民族又保留着各自的教育特点。
  三、宗教对俄罗斯民族儿童教育的影响
  在古罗斯,斯拉夫人信奉多神教,给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和教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10世纪前,罗斯人信奉多神教。多神教崇拜许多神灵和种种自然现象,如:水、火、土地和风等,动物、植物都被奉为神明。构成民族世界观基础的是神话,这些神话反映了罗斯人对世界的认识,他们认为世界是富有魔力和神秘的。斯拉夫人的日常生活与这种认识息息相关。
  古罗斯人相信神灵无所不在,有庇护他们的善良神灵,也有危害他们的邪恶神灵。当时的人们畏惧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和力量,于是就祈祷神灵的保佑。罗斯人认为,他们信奉的神灵是严酷的、公正的,众神的生活和人的日常生活相近,是简单和自然的。
  罗斯人关于世界的多神教观点仍保留在19世纪人们的记忆里,渗入到教育系统中:孩子参加古老节日的庆典,学习信奉多神教的众神和仪式的神奇力量。父母为了防止孩子做某些行为时,会用美人鱼、树精等来吓唬孩子;少女会去占卜,以试图预知自己的命运;古老的护身符用来装饰衣服(特有的妇女盾形头饰可以保护不受邪恶力量的侵害,刺绣和花边的图案是太阳神的坐骑、报春鸟等)、住所、生产工具和家用物品。孩子从小就处在一个充满神话和魔力传说的环境中,自己也参与制作带有多神教象征物的手工制品。
  988年罗斯受洗影响到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文化教育得以普及,完善和丰富了建筑和造型艺术。但因为基督教并非发源于俄罗斯本土,而且它的推广是从上往下的,因此受到了术士、巫师和普通罗斯人长达几个世纪的抵制。最初,基督教传教者对多神教进行了严酷的压制,焚烧了多神教的神灵的塑像,处决了大量的术士、巫师。尽管如此,农民们仍保留了对自然界的多神教的信仰,他们敬奉太阳、雷电、树木,同时也对基督教的上帝祈祷。
  在无法消除几个世纪形成的民间习俗和仪式下,教会放弃了压制和排除它们,而采取把基督教教义融入到这些习俗和仪式的策略。接受基督教后,人们保留了祖先的习俗,但赋予了它们新的宗教形式。符合人的实际和精神需求的多神教,渗入到新的宗教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融合——拥有自身审美和伦理观古罗斯农民的东正教,这是基督教新的诠释,有着自己的圣人和节日。
  多神教的信仰和仪式开始有了基督化的形式:宣布山泉或树木是神圣的,因为山泉边出现过圣像;树木有治病的功效,则是由于树下埋葬着圣人。民族节日的仪式中体现了多神教和基督教信仰的结合。圣诞节期间,人们点起篝火,这样“死去的父母会来烤火,小麦会大丰收。”基督教节日圣诞节前夜进行占卜,举行多神教的仪式:家里的每个成员把自己的勺子插入装满蜜粥和蜂蜜碗的深处,第二天早上从教堂回来,看看,谁的勺子翻个身,那么这个人就要有麻烦了。
  古罗斯的每个节日里,人们都会占卜、参加教堂活动、敬拜动物和树木。多神教和基督教的信仰和教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从基辅罗斯时期起就出现的“神圣罗斯”称号和圣人们有关,是圣人们为人们铺下了精神之路,打开了天堂之门。教堂日历中记载着数百个圣人的名字。农民对待圣人们的态度是特别的,就如同对待万能的智者,能够帮助自己,农民给圣人们赋予了一定的“责任”:关心农作物生长,人们的身体健康,促进农业生产。可以感谢圣人,同样也可以受到抱怨。圣人和显圣者在民族意识中被移植到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
  在教堂的布道词中一直包含着道德训诫。在东正教徒行为中崇尚尊重长者,关心老人、儿童和需要帮助的人,勤劳善良,友好互助,有责任心等良好的精神道德品质。
  宗教性已成为最深刻的罗斯人品格特征,它体现在人们的祷告和寻求上帝帮助的祈求中。宗教信仰在逆境中支持着人们,并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这种信仰也确定了俄罗斯人民族性格的“可贵的善良”,他们热情好客,相互扶持,不爱记仇,同情贫穷、需要帮助的人,甚至对有罪的人都持有怜悯心。
  东正教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按照上帝的意愿生活,让孩子们相信,只要这样,才会获得天堂中永恒的幸福。为此,激发孩子善良的潜质,并把它培养转化为对真理和善良有意识的追求。基督教经文培养孩子对上帝的虔诚。圣经中的历史和传说中事件的描述,寓言和赞美诗教导人们追求品德高尚的生活。
  教堂所进行的东正教的启蒙教育,不容置疑,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痕迹,并播下信奉宗教的种子。东正教在道德培养上最大的特点是,培养人们学会拥有博大的宽容心,人首先应该谦卑,不应骄傲和自负,不推崇自我表现。东正教教义中,人要崇拜圣人,相信他们的庇护。人要学会生活在自己的集体里,遵循固有的生活方式,培养阶层观和传统家庭意识。这导致了俄罗斯人更依赖于上帝和社会因素,不是依靠个人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而是寻求圣人们的救助。“神圣罗斯”的理念在俄罗斯人心中根深蒂固,然而,这种思想包含着巨大的危险,因为它压抑和削弱了人的精神能量,阻碍其责任心和积极性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开发。俄罗斯式的善良经常转变为没有主见,意志薄弱,耽于苦难。
  俄罗斯人内心世界的形成中有两个相反的起源:自然界的、多神教的自然力量和苦行的东正教。这也正是两种对立特性在俄罗斯民族身上的融合体现的原因:专制主义——无政府主义:冷酷,暴力倾向——善良,富有人性;谦逊——傲慢;奴性——反抗。东正教教育的特点可以帮助人们探寻俄罗斯人一些个性特点的根源。
  四、结 论
  每个民族的教育思想和体制的形成都有其根深蒂固的历史原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儿童启蒙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发掘和探究不同国家的教育民族性,在当今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有助于帮助我们在教育国际化中体现教育的民族性,在教育中贯穿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教育发展是不可能割舍其历史的,研究教育民族性起源,结合当今教育环境特点,才能赋予儿童教育民族性新的活力和内容。
  注 释
  1 Бердяев. Н.А. Судьба человека. М. 1990
  2 Русские / под редю Александороа. В.А. М. 1997
  参考文献
  1 阮西湖.苏联“新的历史性人们共同体”问题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2 王希恩.民族过程与国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 李英男等.俄罗斯历史之路——千年回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目前,农村教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队伍,他们经年累月默默地耕耘在艰苦清贫的环境中,是他们的爱与坚守,扛起了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一片天。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国培计划”、“特岗计划”、“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农村教师的生存面貌有所改观。但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读书无用论”抬头,使农村教师肩上的担子更重,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他们往往还要充当保姆、父母、心理医
期刊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础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最基本、最基础的内容。它的教学应受到充分的关注,因为学生对它的学习状况直接制约着学生对其它内容的学习,而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抓住概念的本质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剖析概念,弄清含义,抓住概念中的关键性的字、词,找出概念的本
期刊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要恰当的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必须有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有效的问题按产生的时间顺序分为三类:一是教师在备课时为探索知识而设计的核心问题,二是在预设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再提出的有效问题,三是教师提前未曾预设到而在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有效问题。不管是哪一种有效问题,都应遵循以下原则: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思维迁移、有利于学生形成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
期刊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揭示了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成因、解决措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准确的认识,然而绝大多数中学教师在国家教育考核评价制度的导向作用下,只是安心做一名教学技能高超的“教书匠”。真正做教育科学研究的人却是那些远离教育一线、身居要职的专家、学者。  如何发挥中学教师身处教学一线的独特优势,提升教育科研的能力,使
期刊
【摘 要】根据原国家劳动部《关于招用技术性岗位从业人员的若干规定》,第四条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及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毕(结)业生,必须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到技术工种岗位就业。本文从收银员(考证)方面综述其教学项目、教学大纲、考证方式。  【关键词】收银员 收银技能 教学 考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这不但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还会对社会产生危害。教育工作者急需学会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教育对策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职业学校 心理健康 教育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190-02
期刊
【摘 要】针对相应中职技校CAD课程的教学效果,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懂得CAD的含义,会运用相应的CAD软件,从而提高学生对CAD课程的学习兴趣,达到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中职技校 CAD课程 一体化 对比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1
期刊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但护理学人才依然紧缺,因为部分考生和家长认为从事护士这一职业辛苦,赚钱又不多。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和护理全球化的到来,将来从事老人护理、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专门为个人服务等各类护理的人员需求量也将增大。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一、全球范围内护理人才紧缺,为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
期刊
【摘要】教育的功利性作为社会发展对教育的现实回应,具有不可否认的现实性,素质教育的推行必须正视这一点,并给予足够的回应,拒绝素质教育的“超功利”定位,为此,必须从各个层面以制度的形式保障素质教育推行的“动机”。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的“功利性”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19-02     教育就其本义而言,是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
期刊
【摘要】针对近年来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中抄袭、拼凑、“掺水”、走过场日益严重,质量持续下滑的现象,文章从论文教学环节的全过程出发,结合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特点,提出构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3I”多维立体化模型,从学校制度安排、导师智力支持以及企业的实践接口等3个维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