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发模,生于1949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诗人协会主席,一级作家,著名诗人,已出版诗集、散文集等共60余部作品。
見到李发模,是在五月末的一个清晨,穿过遵义市鹭园小区内排排生机盎然的绿植,在一个摆满书籍、花草四围的小庭院里,他穿着印有第38届世界诗人大会字样的白衬衫,平头、红润的脸上挂着微笑,记者第一印象:这是个睿智而又和蔼可亲的“老头”。
艰苦岁月 他为人民鼓与呼
“我们小时候,求温饱都难。后来发生了很多历史运动,人们想做个好人也难。改革开放后,力气有使处,智力也能释放出来,这和党的政策是分不开的。但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看不到这些,他们一生下来,就在好中生活,要的是好中更好。” 1949年,李发模老师出生于遵义市绥阳县,与新中国一同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年岁月,他也用诗歌记录和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
“小时候村里唱民歌的人多,我很喜欢听。”小学三年级,李发模写了一首民歌体诗歌,在县里得了奖,这是他人生中因写作获得的第一个奖。之后,写作成为李发模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1978年夏天,李发模下乡去旺草,几个插队女知青向他哭诉了自己在极左路线迫害下的悲惨遭遇。李发模听后心如刀绞,400余行的长篇叙事诗《呼声》呼之而出。后来,李发模将《呼声》投给《诗刊》。《诗刊》编辑部人员相互传阅后连声叫好,并在1979年第二期刊发。后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朗诵版,许多人听后泪流满面。苏联作家叶甫图申科称它为“中国新诗的里程碑”,李发模也凭借这首诗歌荣获中国首届诗歌奖。
成名后 他感恩改革开放
成名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李发模,见证了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那时,我国也迎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开放,伴随着时代暖流的回潮,新老诗人交相发力,佳作辈出。
“只有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我们国家‘东方红,太阳升’。”谈及70年的变化,李发模娓娓道来,“上个星期,我去威宁自治县石门乡的苗寨,以前都是土墙毛草房,要倒似的,现在住的比遵义的‘四在农家’还好,有广场、花园。问他们生活如何?有人说,生活好哟,以前猪牛人一起住,现在都分开了。你说还整的好,他们说哪样好哦,还是共产党好,习近平主席关心我们少数民族。这是他们的原话,是百姓实实在在说的。”说起这个事,李发模瞬间神采奕奕。
“改革开放前人与人见面,见面都问吃饭否。现在说的是怎样节食,如何减肥。”“我爱人的父亲还说,我们老了,共产党把我们养起,还有退休工资,单位还要每年组织外出看一看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变化,应该知足,应该好好活着,不要给政府添麻烦。”李发模说。
“我们从解放初到现在,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在这过程中,作为一个诗人,我说人要站起来,诗也要站起来。现在日子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富强、安全,对于我来说,宜业就是写诗。”几十年来,李发模笔耕不辍,出版诗集、散文集60余部。
现在 他更爱脚下的土地
“我们要好好活着,要活好。为什么呢?我们老同志常说,自己活好,健康就是给儿女的财富,也是给国家少些负担。”
“我是怎么好好活着的呢?”
“老在山水之中,人亦可作为,山水的风景,把心情铺成晚霞,看月亮爬上东山,星光跳进碧水,听蛙鸣快乐,虫即贴地,顺其自然。凉风轻轻吹,悟山还是山,觉水还是水,水边渔翁垂钓鱼儿,我却静坐垂钓自己,相互和谐依然很美!”
“老有老的意味,你们觉得呢?”
見到李发模,是在五月末的一个清晨,穿过遵义市鹭园小区内排排生机盎然的绿植,在一个摆满书籍、花草四围的小庭院里,他穿着印有第38届世界诗人大会字样的白衬衫,平头、红润的脸上挂着微笑,记者第一印象:这是个睿智而又和蔼可亲的“老头”。
艰苦岁月 他为人民鼓与呼
“我们小时候,求温饱都难。后来发生了很多历史运动,人们想做个好人也难。改革开放后,力气有使处,智力也能释放出来,这和党的政策是分不开的。但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看不到这些,他们一生下来,就在好中生活,要的是好中更好。” 1949年,李发模老师出生于遵义市绥阳县,与新中国一同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年岁月,他也用诗歌记录和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
“小时候村里唱民歌的人多,我很喜欢听。”小学三年级,李发模写了一首民歌体诗歌,在县里得了奖,这是他人生中因写作获得的第一个奖。之后,写作成为李发模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1978年夏天,李发模下乡去旺草,几个插队女知青向他哭诉了自己在极左路线迫害下的悲惨遭遇。李发模听后心如刀绞,400余行的长篇叙事诗《呼声》呼之而出。后来,李发模将《呼声》投给《诗刊》。《诗刊》编辑部人员相互传阅后连声叫好,并在1979年第二期刊发。后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朗诵版,许多人听后泪流满面。苏联作家叶甫图申科称它为“中国新诗的里程碑”,李发模也凭借这首诗歌荣获中国首届诗歌奖。
成名后 他感恩改革开放
成名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李发模,见证了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那时,我国也迎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开放,伴随着时代暖流的回潮,新老诗人交相发力,佳作辈出。
“只有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我们国家‘东方红,太阳升’。”谈及70年的变化,李发模娓娓道来,“上个星期,我去威宁自治县石门乡的苗寨,以前都是土墙毛草房,要倒似的,现在住的比遵义的‘四在农家’还好,有广场、花园。问他们生活如何?有人说,生活好哟,以前猪牛人一起住,现在都分开了。你说还整的好,他们说哪样好哦,还是共产党好,习近平主席关心我们少数民族。这是他们的原话,是百姓实实在在说的。”说起这个事,李发模瞬间神采奕奕。
“改革开放前人与人见面,见面都问吃饭否。现在说的是怎样节食,如何减肥。”“我爱人的父亲还说,我们老了,共产党把我们养起,还有退休工资,单位还要每年组织外出看一看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变化,应该知足,应该好好活着,不要给政府添麻烦。”李发模说。
“我们从解放初到现在,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在这过程中,作为一个诗人,我说人要站起来,诗也要站起来。现在日子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富强、安全,对于我来说,宜业就是写诗。”几十年来,李发模笔耕不辍,出版诗集、散文集60余部。
现在 他更爱脚下的土地
“我们要好好活着,要活好。为什么呢?我们老同志常说,自己活好,健康就是给儿女的财富,也是给国家少些负担。”
“我是怎么好好活着的呢?”
“老在山水之中,人亦可作为,山水的风景,把心情铺成晚霞,看月亮爬上东山,星光跳进碧水,听蛙鸣快乐,虫即贴地,顺其自然。凉风轻轻吹,悟山还是山,觉水还是水,水边渔翁垂钓鱼儿,我却静坐垂钓自己,相互和谐依然很美!”
“老有老的意味,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