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小读者,想必你们平常会使用手机、电脑,通过各种软件(微信、QQ等)与老师、同学、朋友联系吧。在感受便捷的同时,大家一定得时刻保持警惕,因为一不小心就会碰到“地雷”。
情景再现
瑶瑶:晏孜航,以后我们上微信、QQ的时候一定得小心,前几天我四姨在微信上被人骗了四万块。
晏孜航:不会吧!你四姨可是大人,怎么会被骗呢?
瑶瑶:现在通信工具变多了,诈骗手段也变多了,比如冒充熟人发借钱短信,或者发带有病毒的链接、视频什么的。
晏孜航:你怎么知道这些诈骗手段的啊?
瑶瑶:因为四姨的事儿,我妈妈给我和家人普及了预防通信诈骗的知识。
晏孜航:要不我们跟老师建议一下,下次“家长进课堂”让你妈妈给我们也普及一下,让我们也提高警惕,防止受骗?
瑶瑶:好主意!
正是有两个孩子的举荐,我有幸当了一回“讲师”。现在孩子们接触通信工具的机会太多了,这样的知识普及实在是很有必要。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所以第一步,咱们就是要认识一下通信领域中“地雷”的真面目。
通信领域的“地雷”有哪些呢?犯罪分子一般会借助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发送各种虚假信息,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也有不少人将此类案件称为“电信诈骗”。
右图是北京市海淀区公安局对2013年9月—2014年8月“电信诈骗”的分析。从图中,我们可以得知,在当时,诈骗类型已经非常多了。而且随着通信工具的普及,“地雷”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年轻人“中招”的概率更大了。
通信诈骗手段多
通信领域的“地雷”是如何蒙骗大家的呢?现在咱们就通过一些案例,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吧!
短信诈骗
案例:一天,跟同事一起租房的王女士收到了一条催交房租的短信。对方自称是房东,让她把房租打到他“爱人”的银行账号上。王女士拨打了这个号码,发现一直无人接听。接着她又拨打了房东的电话,这才知道是骗子冒充房东发的诈骗短信。王女士说,前几天她跟同事刚把半年的房租交给了房东,要是这条诈骗短信早几天发过来,她很有可能就上当了。
发短信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在大家的印象中,只有熟人才会知道自己的手机号。可正是这种固定思维,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QQ诈骗
案例:万某在家中上网,突然“朋友”用QQ与其聊天,跟他借些钱急用。“朋友”还主动与万某进行视频聊天,只是声称自己的麦克风坏了,不能讲话,只能打文字交流。万某看到视频里的人是自己的朋友,便信以为真了,就通过网上银行将钱汇入了“朋友”给自己的账号。事后,万某打电话给朋友,朋友说自己的QQ号被盗了,没有向万某借过钱,万某这才发现被骗了。
想必同学们跟我家瑶瑶一样,都申请了自己的QQ号吧。虽然大家都为自己的“小企鹅”设置了复杂的密码,但还是存在被盗的可能。
QQ詐骗通常是不法分子通过病毒程序盗取他人QQ密码,向其好友借钱。更有一些犯罪分子,通过盗取QQ密码和图像的方式,用“视频”与好友聊天,进行诈骗。
通信领域诈骗的手段可远不止这些,大家来瞧一瞧右边的图吧!这是警方归纳的其他常见手法。
同学们是不是要担心了,这么多花样,隐蔽性这么好,连成年人都容易“中招”,我们这些辨别真假的能力还不强的小学生,该怎么防止被骗呢?
树立“防火墙”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上当受骗呢?总结一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对通信诈骗的了解和防范意识不强,导致大家看不清“庐山真面目”。
在这里,我要给同学们一个小锦囊——“三不一要”。
不透露:嘴巴一定要牢!不熟悉的人想要套取我们或家人的手机号、银行卡等信息,一定要守口如瓶;也不要轻易填写外面发的调查问卷,以免信息泄露。
不轻信:看到陌生电话,最好不要接;遇到陌生短信,不管内容有多诱惑,也不要回复,如有网页链接,更不要点击。
不转账:遇到好友向自己借钱或中奖等情况,一定要告诉家人,不要通过聊天软件,将钱转给对方。
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要立即告诉警察,并提供详细情况,以便及时开展紧急停止付款和侦查工作。
不知不觉,这次的讲座很快就结束了,同学们听得可认真了,并且把自己认为关键的点都记录了下来。
晏孜航:听了胡阿姨的分享,我刚想到,我老妈差点儿就被骗。看来,今天晚上回家,我也可以当一回“讲师”,给家人普及预防通信诈骗的知识了。
瑶瑶:我已经跟老师商量过了,在咱们的黑板报上开辟一个小区域,介绍预防通信诈骗的知识,让“警钟长鸣”。
得到大家的反馈,我欣慰极了。小读者们,你们也要牢记我这次的讲座,大家只有了解了通信诈骗,有了防范意识,才能避免遭受损失哟!
情景再现
瑶瑶:晏孜航,以后我们上微信、QQ的时候一定得小心,前几天我四姨在微信上被人骗了四万块。
晏孜航:不会吧!你四姨可是大人,怎么会被骗呢?
瑶瑶:现在通信工具变多了,诈骗手段也变多了,比如冒充熟人发借钱短信,或者发带有病毒的链接、视频什么的。
晏孜航:你怎么知道这些诈骗手段的啊?
瑶瑶:因为四姨的事儿,我妈妈给我和家人普及了预防通信诈骗的知识。
晏孜航:要不我们跟老师建议一下,下次“家长进课堂”让你妈妈给我们也普及一下,让我们也提高警惕,防止受骗?
瑶瑶:好主意!
正是有两个孩子的举荐,我有幸当了一回“讲师”。现在孩子们接触通信工具的机会太多了,这样的知识普及实在是很有必要。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所以第一步,咱们就是要认识一下通信领域中“地雷”的真面目。
通信领域的“地雷”有哪些呢?犯罪分子一般会借助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发送各种虚假信息,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也有不少人将此类案件称为“电信诈骗”。
右图是北京市海淀区公安局对2013年9月—2014年8月“电信诈骗”的分析。从图中,我们可以得知,在当时,诈骗类型已经非常多了。而且随着通信工具的普及,“地雷”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年轻人“中招”的概率更大了。
通信诈骗手段多
通信领域的“地雷”是如何蒙骗大家的呢?现在咱们就通过一些案例,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吧!
短信诈骗
案例:一天,跟同事一起租房的王女士收到了一条催交房租的短信。对方自称是房东,让她把房租打到他“爱人”的银行账号上。王女士拨打了这个号码,发现一直无人接听。接着她又拨打了房东的电话,这才知道是骗子冒充房东发的诈骗短信。王女士说,前几天她跟同事刚把半年的房租交给了房东,要是这条诈骗短信早几天发过来,她很有可能就上当了。
发短信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在大家的印象中,只有熟人才会知道自己的手机号。可正是这种固定思维,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QQ诈骗
案例:万某在家中上网,突然“朋友”用QQ与其聊天,跟他借些钱急用。“朋友”还主动与万某进行视频聊天,只是声称自己的麦克风坏了,不能讲话,只能打文字交流。万某看到视频里的人是自己的朋友,便信以为真了,就通过网上银行将钱汇入了“朋友”给自己的账号。事后,万某打电话给朋友,朋友说自己的QQ号被盗了,没有向万某借过钱,万某这才发现被骗了。
想必同学们跟我家瑶瑶一样,都申请了自己的QQ号吧。虽然大家都为自己的“小企鹅”设置了复杂的密码,但还是存在被盗的可能。
QQ詐骗通常是不法分子通过病毒程序盗取他人QQ密码,向其好友借钱。更有一些犯罪分子,通过盗取QQ密码和图像的方式,用“视频”与好友聊天,进行诈骗。
通信领域诈骗的手段可远不止这些,大家来瞧一瞧右边的图吧!这是警方归纳的其他常见手法。
同学们是不是要担心了,这么多花样,隐蔽性这么好,连成年人都容易“中招”,我们这些辨别真假的能力还不强的小学生,该怎么防止被骗呢?
树立“防火墙”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上当受骗呢?总结一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对通信诈骗的了解和防范意识不强,导致大家看不清“庐山真面目”。
在这里,我要给同学们一个小锦囊——“三不一要”。
不透露:嘴巴一定要牢!不熟悉的人想要套取我们或家人的手机号、银行卡等信息,一定要守口如瓶;也不要轻易填写外面发的调查问卷,以免信息泄露。
不轻信:看到陌生电话,最好不要接;遇到陌生短信,不管内容有多诱惑,也不要回复,如有网页链接,更不要点击。
不转账:遇到好友向自己借钱或中奖等情况,一定要告诉家人,不要通过聊天软件,将钱转给对方。
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要立即告诉警察,并提供详细情况,以便及时开展紧急停止付款和侦查工作。
不知不觉,这次的讲座很快就结束了,同学们听得可认真了,并且把自己认为关键的点都记录了下来。
晏孜航:听了胡阿姨的分享,我刚想到,我老妈差点儿就被骗。看来,今天晚上回家,我也可以当一回“讲师”,给家人普及预防通信诈骗的知识了。
瑶瑶:我已经跟老师商量过了,在咱们的黑板报上开辟一个小区域,介绍预防通信诈骗的知识,让“警钟长鸣”。
得到大家的反馈,我欣慰极了。小读者们,你们也要牢记我这次的讲座,大家只有了解了通信诈骗,有了防范意识,才能避免遭受损失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