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六岁左右就要到楼面帮忙,主要负责卖耳环的柜台。”爸爸教会Nancy看标签上的价钱,初做生意的样子倒也有模有样。在经历了会计事务所的工作后,她回到六福珠宝,参与父亲的生意,年轻的她有了更多成熟的经营主张。
Nancy的父亲黄伟常是六福集团的行政总裁,从1991年开始创立“六福珠宝”品牌,上市后集团的总资产达到近42亿,近年来六福在香港以及中国内地发展势头凶猛,零售门店数目已近570家。
但仔细算下来,Nancy并不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小姐,从小就在父亲的金店里帮忙。
80年代初期,虽然父亲已经在黄大仙打理自家祖传金铺“桂记祥”,但只是小本经营,基本上就是一家人里应外合,一手包办打金、订货、编货、出货的环节。
“80年代的黄金行业很兴旺,广东人都爱黄金,那时候内地来香港比较难,如果好不容易有一个出差的机会,那么整个厂的人都让他来香港帮忙买金。所以黄大仙的店铺虽然小,但每天都是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Nancy说,记得当时卖金卖到纸袋都用光了,来不及补,要用报纸来包货的事情常有发生。
由于“桂记祥”是小铺,以致当时采购、请人都有很大困难,主要是成本比大铺要高,因为不能大批量进货,即使表面上生意不错,但人才还是不肯到小店铺来“屈就”。90年代初,黄伟常深感仅靠自己独立经营很难拓展生意,要做大需要集腋成裘,具备一定规模才有成本优势,才有竞争力。于是他想到了集资这一方式。
1991年,“桂记祥”连同珠宝业界的几位“老行尊”一起,共同建立了“六福珠宝”。这种集资的集团式经营实在闻所未见,当时行内外都一片哗然。谈起父亲,Nancy总带着一种崇敬与佩服的口吻,她说六福能做到今日的规模,全凭父亲的诚信与创新。
从基层员工开始的总裁千金
从小对黄金行业耳濡目染的Nancy,在加拿大上大学时却阴差阳错地修读了会计专业。“因为我从小就喜欢数学,也擅长分析数字,所以就选择了会计,同时考取了美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在香港,会计师是可以被归入非男非女的“第三性别”,高强度高薪水的工作虽然能让Nancy可以独立于家庭之外自力更生,但她也发觉自己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我常跟别人说,在会计师楼工作了三年,干了正常人六年的活。”Nancy说,在某一个清晨当她下班,再次跟公司楼下在报摊分叠早报的老伯擦肩而过的时候,,她便决定了要尝试另一种新挑战。
回归了家族企业的Nancy,一如普通的员工,从基层开始做起。第一个岗位是她最熟悉的财务会计,后来再兼任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的工作,直到两年前她才被任命为六福集团的执行董事,分管市场推广、内地店铺的运营。Nancy跟父亲黄伟常一样,也是一个“creative”(创新)的人,目前从事的品牌推广、市场经营,对她来说,是一件“策划未来”的事情,她很高兴自己终于能“向前看”。
会计是基于过去的事实,那盘账做得漂亮与否,这些数据都已经发生了。会计师只能有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修正,或者对下一阶段的数据进行建议。但是市场推广不一样,我要在下一个季度推广什么系列,将要如何包装,在哪些地方投放,这都是对尚未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想。”Nancy说道。
今年,由Nancy亲自跟进制作的六福珠宝的新广告 “母爱篇”入选了亚洲电视“十大我最喜爱的电视广告”第一轮前38位的候选名单,她相当兴奋:“一旦想法变为现实,并且能获得公众肯定,那种成就感是很实在的。”
这是个靠放大镜取胜的行业
虽然Nancy也是从基层起步,但是30岁便当上执行董事,说是没有父荫也说不过去。但Nancy还是很自信的:“虽说我们是家族企业,但父亲还是信奉‘有能者居之’。六福也是上市公司,董事局的决策是需要向股东们交待的。公司的所有动作都要是为公司的最大利益。”
公司内部的同事很多是她的前辈,甚至是从小看着她长大的叔伯兄弟,记者问她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会不会有压力。Nancy说:“不会,我跟其它的员工都一样,奖罚分明。如果真的要说跟其它同事有不同,那就是我跟我的老板一起住,所以我要做得更加好。”
Nancy最大的压力是对珠宝专业知识的缺乏。“我从小就帮家里卖金,但对黄金珠宝只有一个感性认识。就像做服装的人,自己先要懂缝纫。我在加入六福之后,决定去报考GIA Diamond Graduate课程。”那时候的Nancy每天应付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参与高强度的珠宝鉴定课程,完成这3个月的课程之后,她直接瘦掉10磅。“我觉得值得,GIA让我有了拿放大镜仔细观察珠宝的机会,这个行业终究是要靠放大镜取胜的!”
但不免有些客户还是会认为Nancy太年轻,“开会的时候他们往往觉得我是小女孩,因此我必须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证明我的实力,让他们了解我。”Nancy说。为了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六福在去年年底开始加推了全新的“Love Forever”爱恒久系列钻饰,以扩大内地婚嫁市场的占有率。
“根据数据显示,国内的女孩子婚嫁年龄较香港地区早,平均24—26岁就结婚了。所以针对这群年轻的新娘,我们邀请了英俊帅气的林峯作为系列的代言人。”Nancy很满意这次由她自己亲手牵合的代言合作:“六福的英文缩写是LF,林峯跟爱恒久系列的英文缩写也是LF,这是一个美丽的巧合,也是我们合作的缘分。”她笑着说。
“小时候帮家里卖金,一些婆婆最喜欢找我来买的。并不是我有多能说,只是她们觉得小孩子一定不会骗她,从那时开始, 我就知道良好的信誉是最重要的。”Nancy说,这是她对黄金行业最基本的理解。
对话
《风尚周报》:你加入六福以后,为什么比较很看重企业运作中的环保措施?
Nancy:我在加拿大读书的时候已经养成了习惯,当地对环保政策落实得很好。回来香港发现,在这方面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比如珠宝行业,以前老铺讲究“灯火通明”,这才够class。但如今我和哥哥都觉得这是不必要的浪费,六福从厂房到门店都推行LED节能灯计划,而且大大减少用电量。
《风尚周报》:你如今时常要到国内工作,对内地感觉如何?
Nancy:内地发展很快。京沪广三地的城市观感已经跟香港很接近了,我觉得未来几年发展会更快。但是我唯一感觉是花费在交通出行上的时间很长,效率相对低一点。希望内地发展高铁以后,内地跟香港的交流可以更紧密。
《风尚周报》:中国内地有近540家店,你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Nancy:为此我们想了很多不同的管理方式,其中一项就是运用高科技。作为珠宝行业,基本上都会在店内安装防盗的摄像头。后来我们统一把这些摄像头纳入监察营运的动作中,成为内部管理的主要工具,我们在总部一开电脑,就可以知道某一家店的经营状况如何,甚至检查他们广告海报有没有及时跟换,宣传推广有没有做到位。
《风尚周报》:按你的经验,入行的新人要怎样才能博得老板的认同?
Nancy:以前我负责推广的时候,所有稿子都要经过老板审批,才能公布。但后来我争取自己独立操作一次,他看到你成功了才会放心把下面的时候交给你。
《风尚周报》:对于佩戴珠宝,你有什么心得?
Nancy:一定要适合自己,适合当下的场合。比如我平日上班就不会佩戴很多宝石的夸张饰物,一个链坠、一对耳环就已经很足够了。基本的一个原理是“脱下一件”——品牌推广珠宝系列的时候基本上搭配一对耳环、一条项链、一只戒指和一条手链,你可以尝试不要全戴上,脱下一件打破平衡。当然,如果是结婚的大日子,当然要倾囊而出。
Nancy的父亲黄伟常是六福集团的行政总裁,从1991年开始创立“六福珠宝”品牌,上市后集团的总资产达到近42亿,近年来六福在香港以及中国内地发展势头凶猛,零售门店数目已近570家。
但仔细算下来,Nancy并不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小姐,从小就在父亲的金店里帮忙。
80年代初期,虽然父亲已经在黄大仙打理自家祖传金铺“桂记祥”,但只是小本经营,基本上就是一家人里应外合,一手包办打金、订货、编货、出货的环节。
“80年代的黄金行业很兴旺,广东人都爱黄金,那时候内地来香港比较难,如果好不容易有一个出差的机会,那么整个厂的人都让他来香港帮忙买金。所以黄大仙的店铺虽然小,但每天都是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Nancy说,记得当时卖金卖到纸袋都用光了,来不及补,要用报纸来包货的事情常有发生。
由于“桂记祥”是小铺,以致当时采购、请人都有很大困难,主要是成本比大铺要高,因为不能大批量进货,即使表面上生意不错,但人才还是不肯到小店铺来“屈就”。90年代初,黄伟常深感仅靠自己独立经营很难拓展生意,要做大需要集腋成裘,具备一定规模才有成本优势,才有竞争力。于是他想到了集资这一方式。
1991年,“桂记祥”连同珠宝业界的几位“老行尊”一起,共同建立了“六福珠宝”。这种集资的集团式经营实在闻所未见,当时行内外都一片哗然。谈起父亲,Nancy总带着一种崇敬与佩服的口吻,她说六福能做到今日的规模,全凭父亲的诚信与创新。
从基层员工开始的总裁千金
从小对黄金行业耳濡目染的Nancy,在加拿大上大学时却阴差阳错地修读了会计专业。“因为我从小就喜欢数学,也擅长分析数字,所以就选择了会计,同时考取了美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在香港,会计师是可以被归入非男非女的“第三性别”,高强度高薪水的工作虽然能让Nancy可以独立于家庭之外自力更生,但她也发觉自己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我常跟别人说,在会计师楼工作了三年,干了正常人六年的活。”Nancy说,在某一个清晨当她下班,再次跟公司楼下在报摊分叠早报的老伯擦肩而过的时候,,她便决定了要尝试另一种新挑战。
回归了家族企业的Nancy,一如普通的员工,从基层开始做起。第一个岗位是她最熟悉的财务会计,后来再兼任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的工作,直到两年前她才被任命为六福集团的执行董事,分管市场推广、内地店铺的运营。Nancy跟父亲黄伟常一样,也是一个“creative”(创新)的人,目前从事的品牌推广、市场经营,对她来说,是一件“策划未来”的事情,她很高兴自己终于能“向前看”。
会计是基于过去的事实,那盘账做得漂亮与否,这些数据都已经发生了。会计师只能有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修正,或者对下一阶段的数据进行建议。但是市场推广不一样,我要在下一个季度推广什么系列,将要如何包装,在哪些地方投放,这都是对尚未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想。”Nancy说道。
今年,由Nancy亲自跟进制作的六福珠宝的新广告 “母爱篇”入选了亚洲电视“十大我最喜爱的电视广告”第一轮前38位的候选名单,她相当兴奋:“一旦想法变为现实,并且能获得公众肯定,那种成就感是很实在的。”
这是个靠放大镜取胜的行业
虽然Nancy也是从基层起步,但是30岁便当上执行董事,说是没有父荫也说不过去。但Nancy还是很自信的:“虽说我们是家族企业,但父亲还是信奉‘有能者居之’。六福也是上市公司,董事局的决策是需要向股东们交待的。公司的所有动作都要是为公司的最大利益。”
公司内部的同事很多是她的前辈,甚至是从小看着她长大的叔伯兄弟,记者问她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会不会有压力。Nancy说:“不会,我跟其它的员工都一样,奖罚分明。如果真的要说跟其它同事有不同,那就是我跟我的老板一起住,所以我要做得更加好。”
Nancy最大的压力是对珠宝专业知识的缺乏。“我从小就帮家里卖金,但对黄金珠宝只有一个感性认识。就像做服装的人,自己先要懂缝纫。我在加入六福之后,决定去报考GIA Diamond Graduate课程。”那时候的Nancy每天应付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参与高强度的珠宝鉴定课程,完成这3个月的课程之后,她直接瘦掉10磅。“我觉得值得,GIA让我有了拿放大镜仔细观察珠宝的机会,这个行业终究是要靠放大镜取胜的!”
但不免有些客户还是会认为Nancy太年轻,“开会的时候他们往往觉得我是小女孩,因此我必须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证明我的实力,让他们了解我。”Nancy说。为了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六福在去年年底开始加推了全新的“Love Forever”爱恒久系列钻饰,以扩大内地婚嫁市场的占有率。
“根据数据显示,国内的女孩子婚嫁年龄较香港地区早,平均24—26岁就结婚了。所以针对这群年轻的新娘,我们邀请了英俊帅气的林峯作为系列的代言人。”Nancy很满意这次由她自己亲手牵合的代言合作:“六福的英文缩写是LF,林峯跟爱恒久系列的英文缩写也是LF,这是一个美丽的巧合,也是我们合作的缘分。”她笑着说。
“小时候帮家里卖金,一些婆婆最喜欢找我来买的。并不是我有多能说,只是她们觉得小孩子一定不会骗她,从那时开始, 我就知道良好的信誉是最重要的。”Nancy说,这是她对黄金行业最基本的理解。
对话
《风尚周报》:你加入六福以后,为什么比较很看重企业运作中的环保措施?
Nancy:我在加拿大读书的时候已经养成了习惯,当地对环保政策落实得很好。回来香港发现,在这方面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比如珠宝行业,以前老铺讲究“灯火通明”,这才够class。但如今我和哥哥都觉得这是不必要的浪费,六福从厂房到门店都推行LED节能灯计划,而且大大减少用电量。
《风尚周报》:你如今时常要到国内工作,对内地感觉如何?
Nancy:内地发展很快。京沪广三地的城市观感已经跟香港很接近了,我觉得未来几年发展会更快。但是我唯一感觉是花费在交通出行上的时间很长,效率相对低一点。希望内地发展高铁以后,内地跟香港的交流可以更紧密。
《风尚周报》:中国内地有近540家店,你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Nancy:为此我们想了很多不同的管理方式,其中一项就是运用高科技。作为珠宝行业,基本上都会在店内安装防盗的摄像头。后来我们统一把这些摄像头纳入监察营运的动作中,成为内部管理的主要工具,我们在总部一开电脑,就可以知道某一家店的经营状况如何,甚至检查他们广告海报有没有及时跟换,宣传推广有没有做到位。
《风尚周报》:按你的经验,入行的新人要怎样才能博得老板的认同?
Nancy:以前我负责推广的时候,所有稿子都要经过老板审批,才能公布。但后来我争取自己独立操作一次,他看到你成功了才会放心把下面的时候交给你。
《风尚周报》:对于佩戴珠宝,你有什么心得?
Nancy:一定要适合自己,适合当下的场合。比如我平日上班就不会佩戴很多宝石的夸张饰物,一个链坠、一对耳环就已经很足够了。基本的一个原理是“脱下一件”——品牌推广珠宝系列的时候基本上搭配一对耳环、一条项链、一只戒指和一条手链,你可以尝试不要全戴上,脱下一件打破平衡。当然,如果是结婚的大日子,当然要倾囊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