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合理用药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咳痰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气道反应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抗生素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咳嗽症状,同时有效缓解患儿气道高反应现象,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的理想药物方案。
【关键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症状;合理用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78-02
咳嗽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咽喉、鼻腔处出现炎症而引起的,经临床检查发现,大多数咳嗽持久不愈患儿均由于药物使用不合理导致的[1]。因此,合理用药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的关键所在。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患者,给予不同的药物方案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10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儿中,男23例,女27例,患者年龄为2月至12岁,平均4.2岁;咳嗽时间(6.3±2.2)d。对照组50例患儿中,男25例,女25例,患者年龄为3月至11岁,平均3.8岁;咳嗽时间(6.5±2.4)d。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咳痰、咽痛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①对照组: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阿奇霉素,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来使用,并控制用药剂量。②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抗生素(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孟鲁司特钠使用剂量,2至4岁患儿每次用量为4mg,5至12岁患儿每次用量5mg,每天服用1次,疗程2d,阿奇霉素疗程为3d。
1.3观察指标对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症状、气道反应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①日间咳嗽、夜间咳嗽评分标准。0分:未出现任何咳嗽症状;1分:出现间断性的咳嗽症状,但不会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影响;2分:出现经常性咳嗽症状,但无任何不适感,不会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影响;3分:咳嗽较为剧烈且频繁,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②咳痰评分标准。0分:未出现任何咳嗽症状;1分:咳痰量较少,总量在10至15ml间;2分咳痰总量在10至50ml间;3分咳痰总量大于50ml。③气道反应分为5个等级,0级、1级、2级、3级、4级。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由统计软件SPSS17.0来处理,计数资料由均值标准差(χ±s)来表示,计量资料则以t来检验,组间对比以χ2来检验,P<0.05,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咳嗽、咳痰症状观察组治疗前日间咳嗽(2.5±0.8)、夜间咳嗽(1.8±0.4)、咳痰症状(1.7±0.3);治疗后日间咳嗽(0.4±0.1)、夜间咳嗽(0.3±0.1)、咳痰症状(0.2±0.1)。对照组治疗前日间咳嗽(2.7±0.5)、夜间咳嗽(1.7±0.6)、咳痰症状(1.3±0.8);治療后日间咳嗽(2.1±0.2)、夜间咳嗽(1.4±0.5)、咳痰症状(0.8±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气道反应观察组治疗后气道反应等级:0级45例,1级5例;2级0例,3级0例,4例0例;对照组治疗后气道反应等级:0级24例,1级20例;2级3例,3级2例,4例1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气道反应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1例便秘、1例腹泻、1例口干、1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者3例便秘、2例腹泻、2例口干、2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咳嗽属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有25%左右在感染后会出现咳嗽症状,特别在感冒流行季节,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发生率较高[2]。
临床研究表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患儿气道黏膜处的上皮组织受到严重破坏,而黏膜下方的神经末梢也被充分暴露,在各种刺激性物质影响下,其敏感性不断增高,或者由于气道炎症加重导致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后,气道常常会出现短暂性的高反应现象[3]。同时,大多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都是受到病毒感染而引发的,而少数则因细菌感染或者支原体感染而引发,病毒性感染与气道存在高反应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持久不愈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主张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但是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使细菌耐药性有所增强,患者病情加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急性发作期后,诱发咳嗽症状病原体基本清除,所以不用再给予抗生素继续治疗,关键是对患儿气道存在的高反应症状进行处理。本文给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患者孟鲁司特钠联合抗生素(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并取得显著性效果。孟鲁司特钠属于一种特异性的受体拮抗剂,能够对白三烯和受体间结合而引发的炎症起道一定的一致作用,使得炎症介质量大大减少,血管通透性有所下降,气道存在的高反应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总之,孟鲁司特钠联合抗生素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咳嗽症状,同时有效缓解患儿气道高反应现象,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的理想药物方案。
参考文献
[1]付杰伟.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7(07):86-87.
[2]李英,周明浩.阿斯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J].医学信息,2010,11(02):63.
[3]耿瑜.120例门诊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诊治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02):90-92.
【关键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症状;合理用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78-02
咳嗽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咽喉、鼻腔处出现炎症而引起的,经临床检查发现,大多数咳嗽持久不愈患儿均由于药物使用不合理导致的[1]。因此,合理用药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的关键所在。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患者,给予不同的药物方案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10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儿中,男23例,女27例,患者年龄为2月至12岁,平均4.2岁;咳嗽时间(6.3±2.2)d。对照组50例患儿中,男25例,女25例,患者年龄为3月至11岁,平均3.8岁;咳嗽时间(6.5±2.4)d。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咳痰、咽痛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①对照组: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阿奇霉素,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来使用,并控制用药剂量。②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抗生素(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孟鲁司特钠使用剂量,2至4岁患儿每次用量为4mg,5至12岁患儿每次用量5mg,每天服用1次,疗程2d,阿奇霉素疗程为3d。
1.3观察指标对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症状、气道反应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①日间咳嗽、夜间咳嗽评分标准。0分:未出现任何咳嗽症状;1分:出现间断性的咳嗽症状,但不会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影响;2分:出现经常性咳嗽症状,但无任何不适感,不会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影响;3分:咳嗽较为剧烈且频繁,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②咳痰评分标准。0分:未出现任何咳嗽症状;1分:咳痰量较少,总量在10至15ml间;2分咳痰总量在10至50ml间;3分咳痰总量大于50ml。③气道反应分为5个等级,0级、1级、2级、3级、4级。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由统计软件SPSS17.0来处理,计数资料由均值标准差(χ±s)来表示,计量资料则以t来检验,组间对比以χ2来检验,P<0.05,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咳嗽、咳痰症状观察组治疗前日间咳嗽(2.5±0.8)、夜间咳嗽(1.8±0.4)、咳痰症状(1.7±0.3);治疗后日间咳嗽(0.4±0.1)、夜间咳嗽(0.3±0.1)、咳痰症状(0.2±0.1)。对照组治疗前日间咳嗽(2.7±0.5)、夜间咳嗽(1.7±0.6)、咳痰症状(1.3±0.8);治療后日间咳嗽(2.1±0.2)、夜间咳嗽(1.4±0.5)、咳痰症状(0.8±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气道反应观察组治疗后气道反应等级:0级45例,1级5例;2级0例,3级0例,4例0例;对照组治疗后气道反应等级:0级24例,1级20例;2级3例,3级2例,4例1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气道反应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1例便秘、1例腹泻、1例口干、1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者3例便秘、2例腹泻、2例口干、2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咳嗽属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有25%左右在感染后会出现咳嗽症状,特别在感冒流行季节,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发生率较高[2]。
临床研究表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患儿气道黏膜处的上皮组织受到严重破坏,而黏膜下方的神经末梢也被充分暴露,在各种刺激性物质影响下,其敏感性不断增高,或者由于气道炎症加重导致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后,气道常常会出现短暂性的高反应现象[3]。同时,大多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都是受到病毒感染而引发的,而少数则因细菌感染或者支原体感染而引发,病毒性感染与气道存在高反应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持久不愈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主张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但是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使细菌耐药性有所增强,患者病情加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急性发作期后,诱发咳嗽症状病原体基本清除,所以不用再给予抗生素继续治疗,关键是对患儿气道存在的高反应症状进行处理。本文给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患者孟鲁司特钠联合抗生素(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并取得显著性效果。孟鲁司特钠属于一种特异性的受体拮抗剂,能够对白三烯和受体间结合而引发的炎症起道一定的一致作用,使得炎症介质量大大减少,血管通透性有所下降,气道存在的高反应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总之,孟鲁司特钠联合抗生素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咳嗽症状,同时有效缓解患儿气道高反应现象,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的理想药物方案。
参考文献
[1]付杰伟.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7(07):86-87.
[2]李英,周明浩.阿斯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J].医学信息,2010,11(02):63.
[3]耿瑜.120例门诊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诊治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0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