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能否有效预测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治的67例NB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PDW分为低PDW组与高PDW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Cox回归模型评价PDW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67例NB患儿中男41例,女26例,男女比例为1.58∶1.00;平均年龄为44个
【机 构】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能否有效预测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治的67例NB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PDW分为低PDW组与高PDW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Cox回归模型评价PDW的预后评估价值。
结果67例NB患儿中男41例,女26例,男女比例为1.58∶1.00;平均年龄为44个月(2~156个月);Ⅰ期5例,Ⅱ期1例,Ⅲ期15例,Ⅳ期46例。诊断时年龄≤18个月14例,>18个月53例,初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100 μg/L者47例,<100 μg/L者20例。随访中位时间为20.4个月,至随访结束死亡35例,存活32例。低PDW组与高PDW组患儿在年龄、性别、首发部位、分期、平均血小板体积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PDW组高危患儿比例、NSE水平、骨髓转移率、MYCN基因扩增率、红细胞分布宽度等均高于低PDW组,而血小板压积则低于低PD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率分析显示,低PDW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高PDW组(69.8%比25.3%,χ2=15.761,P<0.05)。单变量分析表明,NSE(HR=6.606,95%CI:2.018~21.620),MYCN基因(HR=1.977,95%CI:0.794~4.919),危险度分层(HR=5.926,95%CI:1.416~24.794),PDW(HR=4.036,95%CI:1.957~8.322),红细胞分布宽度(HR=1.120,95%CI:1.005~1.249)等因素为NB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血小板压积(HR=0.012,95%CI:0.000~0.427)为NB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多变量分析表明,PDW是NB患儿的独立危险因素(HR=2.524,95%CI:1.017~6.264,P=0.046)。
结论PDW增高和已知的NB患儿预后危险因素、肿瘤标志物升高及骨髓转移有较好的一致性,PDW增高与NB预后较差相关,且PDW是NB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亚急性联合变性由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该病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逆转临床症状。为了指导我国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规范性诊疗,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领导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周围神经病协作组、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和神经肌肉病学组专家共同合作编写该共识。
目的观察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cute large vascular occlusion stroke,ALVOS)早期成功再通后恶性脑水肿(malignant brain edema,MBE)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早期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的前循环ALVOS患者149例,年龄(68±11)岁,其中男性85例(5
影像技术在脑血管病诊疗和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201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由于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临床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涌现,旧版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在2019新版指南中,我们对大家已熟悉的应用领域进行了精简,重点介绍了CT和MRI应用的新领域以及一些新技术及其后处理的新方法,如脑出血血肿早期扩大的平扫CT征、高分辨血管壁MRI的应
大面积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致死致残的主要类型,恶性脑水肿是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治疗效果极差。当前研究和临床指南多关注恶性脑水肿发生后监护室管理及手术治疗等下游处理措施,针对恶性脑水肿防治的适宜措施相关研究明显滞后。我们认为如果能将防治关口前移,在恶性脑水肿发生前进行早期预测并及时干预,将比发生后的治疗更合理且可行。在研究方面应探索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水肿特别是恶性脑水肿发生发展
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临床、影像表现特异。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分为Ⅰ型和Ⅱ型,临床以Ⅰ型多见,Ⅱ型少见。文中报道1例罕见的复发型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Ⅱ型患者。该例患者首次发病表现为典型的Ⅱ型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累及胼胝体及深部脑白质,短期复查病变消失;2年后病变复发,病变累及范围与第一次相似,短期复查病变消失。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
目的总结我国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superficial sideros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SSCNS)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15—2019年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4例经磁共振成像(MR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确诊的SSCNS患者,总结其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影像学特点等。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5岁。临
为了将新的影像技术及时地应用于临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更新了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指南主要新增加了平扫CT预测早期血肿扩大、一站式多模态CT在急诊脑血管病诊疗中的应用、磁共振成像在血管源性白质损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价值、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各种出血以及血栓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等。指南还对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一些技术(如动脉自旋标记)进行了介绍。希望
病理在IB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仍存在观念、认识和实践上的问题和误区。本专家建议强调肠道炎症性疾病的病理诊断思路应从识别病变模式出发,每种模式提示一类可能的鉴别诊断。慢性肠炎是IBD的组织学模式,但IBD的诊断必须建立在慢性肠炎模式结合临床和系统性规范活组织检查的基础上。针对病理医师在IB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常引起困惑的问题提出专家建议,包括CD与UC、CD与肠结核、CD与肠道血管
病史摘要患者为青年女性,因"发热伴咳嗽3 d"就诊,就诊前14 d内曾于湖北孝感地区停留5 d,于就诊前1周返回北京,就诊后完善胸部CT不除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020年2月1日予以隔离,连续两次鼻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转至定点医院复检两次鼻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阴性予以解除隔离,2020年2月3日其子(9岁)出现腹泻症状,查鼻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遂将其转至地坛医院按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外源性类脂性肺炎(ELP)的临床特征和随访结果。探讨其诊断策略、治疗方式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41例ELP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结果、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共41例患儿,其中男29例,女12例;发病年龄4~53个月,多数3岁以内发病(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