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有一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得到了答案,但是还没有到集体交流的时候,这时他们已经没事可做,有交流自己所得的欲望但又得不到及时的宣泄,所以就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从而破坏了课堂纪律。还有一部分学生,表情冷淡、反应迟钝,他们以旁观者的心态作壁上观,或者面无表情、目光呆滞,心想他处。
以上两种现象反映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必须正视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差异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内在需求
教师只有发掘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不断地激发和把握住学生的内在需求,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积极敏感的状态,教学双边活动和谐融洽。例如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先进行一次比赛,让两位学生分别给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涂色,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次比赛不公平。当学生认识到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知道格子数越多,那个图形的面积就越大。可做这样一个小游戏,先让男生闭上眼睛,叫女生数一个画有6个小方格的图形的格子数,再换男生数另一个图形也有6格,然后把两个图形收起来,问学生刚才的图形哪个面积大。由于所有的学生都只看到一个图形的大小,听到格子数都是6格,因此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是一样大。这时候,教师再拿出这两个都画着6格但大小不同的图形,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要有一定的面积单位。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内在需要,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扬长避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人的差异与身俱来。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差异会表现的更为明显。教育的原则首先应该是尊重。在以尊重学生,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实施差异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学生个体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给予针对性的呵护、关爱,鼓励、表扬。如与不同学生进行个别交流的时间和地点的差异选择,表扬或批评的差异选择等。心理脆弱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他们往往更敏感、自卑。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更应多关怀,多从学生的优点出发,多作肯定性评价。特别是这些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状态上有一点点进步,教师都应及时地捕捉、评价与肯定。
三、把握契机,进行有效合作学习
当今的课堂提倡合作学习,目的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合作过程中依旧存在差异。教师只有树立差异意识,并与差异教育策略相结合,合作学习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就数学教学活动来说,要开展一个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可以从学习内容、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入手思考。首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例如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教学内容;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内容;方法和结果容易产生分歧的内容。当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学生自发产生了合作学习的需要和动机,这样才能把握住合作学习的契机。其次在合作学习时还应有效调控。让学生先行“独立思考”,在思考充分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使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展示自己真实的思维过程,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资源利用起来,教师积极参与进去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样合作学习的效能才能发挥。
四、积极评价,轻结果重过程
评价是促使学生发展的原动力。积极、肯定的评价能给学生带来身心上的极大满足。数学学习中的评价,不能是学科成绩上的简单量化,而应更侧重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评价。因此,要提倡一种多元化和差异性的评价。一个答案的得出值得肯定,但一个反复演练、推敲的过程更加值得肯定和表扬。
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尽可能发现学生在某些方面的优势,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促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进而主动改正。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光表扬有时也是不行的,批评也是一种必要的评价手段。只要能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是可行的。
五、分层教学,落实不同目标
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客观地把学生分层。(1)数据分析。主要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2)模糊分析。主要考查两个方面:其一,思想品德素质(理想信念、道德知行,团结合作,负责精神等);其二,文化学习素质(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自身知识结构等)。以此为基础,分析各项信息进行分类,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制定出适合全体学生发展的有差异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差异意识,并付诸于每个教学环节中。如在学法指导的层面。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以模仿性学习为主,主要通过简单模仿、举三反一的方法,让学生找出知识间的规律。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启发其举一反三,发散思维,让他们在质疑解惑中发展能力,培养能力。
六、课后练习,实现因人而异
练习的主要功能不仅仅是体现在对学科学习内容的巩固练习和强化训练,更是展示学生差异性和差异发展的舞台。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布置也应体现出个体差异原则。在作业中给学生定一个“中心点”,由学生根据自身状况实现“以点带面”的大小变化。一般A层次学生做书上发展扩充性练习,B、C层次学生做巩固性练习题,适当自选一些发展扩充性练习。每次的测试题,都设附加题,要求优等学生必做,其他选做。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所说的发展性练习不能仅仅设置为难题,只让一部分优等生“摘果子”,让另一部分在底下观望,教师一定要找到学生水平发展的差异倾向,多造几个“小梯子”,让每个学生都尝试“摘果子”的滋味,而不能轻易留下袖手旁观者。
(溧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以上两种现象反映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必须正视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差异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内在需求
教师只有发掘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不断地激发和把握住学生的内在需求,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积极敏感的状态,教学双边活动和谐融洽。例如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先进行一次比赛,让两位学生分别给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涂色,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次比赛不公平。当学生认识到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知道格子数越多,那个图形的面积就越大。可做这样一个小游戏,先让男生闭上眼睛,叫女生数一个画有6个小方格的图形的格子数,再换男生数另一个图形也有6格,然后把两个图形收起来,问学生刚才的图形哪个面积大。由于所有的学生都只看到一个图形的大小,听到格子数都是6格,因此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是一样大。这时候,教师再拿出这两个都画着6格但大小不同的图形,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要有一定的面积单位。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内在需要,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扬长避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人的差异与身俱来。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差异会表现的更为明显。教育的原则首先应该是尊重。在以尊重学生,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实施差异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学生个体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给予针对性的呵护、关爱,鼓励、表扬。如与不同学生进行个别交流的时间和地点的差异选择,表扬或批评的差异选择等。心理脆弱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他们往往更敏感、自卑。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更应多关怀,多从学生的优点出发,多作肯定性评价。特别是这些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状态上有一点点进步,教师都应及时地捕捉、评价与肯定。
三、把握契机,进行有效合作学习
当今的课堂提倡合作学习,目的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合作过程中依旧存在差异。教师只有树立差异意识,并与差异教育策略相结合,合作学习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就数学教学活动来说,要开展一个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可以从学习内容、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入手思考。首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例如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教学内容;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内容;方法和结果容易产生分歧的内容。当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学生自发产生了合作学习的需要和动机,这样才能把握住合作学习的契机。其次在合作学习时还应有效调控。让学生先行“独立思考”,在思考充分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使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展示自己真实的思维过程,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资源利用起来,教师积极参与进去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样合作学习的效能才能发挥。
四、积极评价,轻结果重过程
评价是促使学生发展的原动力。积极、肯定的评价能给学生带来身心上的极大满足。数学学习中的评价,不能是学科成绩上的简单量化,而应更侧重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评价。因此,要提倡一种多元化和差异性的评价。一个答案的得出值得肯定,但一个反复演练、推敲的过程更加值得肯定和表扬。
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尽可能发现学生在某些方面的优势,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促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进而主动改正。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光表扬有时也是不行的,批评也是一种必要的评价手段。只要能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是可行的。
五、分层教学,落实不同目标
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客观地把学生分层。(1)数据分析。主要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2)模糊分析。主要考查两个方面:其一,思想品德素质(理想信念、道德知行,团结合作,负责精神等);其二,文化学习素质(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自身知识结构等)。以此为基础,分析各项信息进行分类,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制定出适合全体学生发展的有差异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差异意识,并付诸于每个教学环节中。如在学法指导的层面。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以模仿性学习为主,主要通过简单模仿、举三反一的方法,让学生找出知识间的规律。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启发其举一反三,发散思维,让他们在质疑解惑中发展能力,培养能力。
六、课后练习,实现因人而异
练习的主要功能不仅仅是体现在对学科学习内容的巩固练习和强化训练,更是展示学生差异性和差异发展的舞台。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布置也应体现出个体差异原则。在作业中给学生定一个“中心点”,由学生根据自身状况实现“以点带面”的大小变化。一般A层次学生做书上发展扩充性练习,B、C层次学生做巩固性练习题,适当自选一些发展扩充性练习。每次的测试题,都设附加题,要求优等学生必做,其他选做。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所说的发展性练习不能仅仅设置为难题,只让一部分优等生“摘果子”,让另一部分在底下观望,教师一定要找到学生水平发展的差异倾向,多造几个“小梯子”,让每个学生都尝试“摘果子”的滋味,而不能轻易留下袖手旁观者。
(溧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