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性型秃发的外科治疗
【摘 要】
:
【机 构】
:
,
【出 处】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00年16期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颞肌的神经支配,以提高手术治疗麻痹性睑外翻的成功率。方法对12具新鲜尸体解剖,观察颞深神经发出的部位并进行数据测量及统计学处理。结果测出数据表明,外眦至耳轮脚连线长(8.733±1.311)cm,颞深神经在(3.852±0.353)cm及(6.317±0.330)cm处与水平线呈60°角,放射状分布至颞肌边缘。结论颞深神经二级分支在外眦至耳轮脚连线呈三等分放射状发出,与水平线各呈约60°角
目的综合应用血管移植和组织扩张技术,将任意型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移转或游离移植的轴型皮瓣,用于缺损的修复或器官再造。方法将颞浅动、静脉筋膜岛状瓣移转至颈部,其下埋置扩张器,进行皮肤扩张后,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形成岛状预制皮瓣。结果自19%年以来,为8例面、颈部严重烧伤的患者形成颈部扩张预制皮瓣,带蒂移转,无血运障碍等并发症发生,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在局部无可资利用的轴型皮瓣,不能满足缺损修复与器官再造
目的检测增生性瘢痕(H)和瘢痕疙瘩(K)组织中TGF-β1及I、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了解其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斑点杂交分析检测H和K组织中I、Ⅲ前胶原及TGF-β1mRNA稳态水平的改变;原位杂交检测TGF-β1mRNA在组织中的空间分布。结果①K和H组织中TGF-β1 mRNA稳态水平明显高于N组和S组;②K选择性I型前胶原mRNA表达增强,而H组织中I、Ⅲ前胶原mRNA表达均增强。结论T
目的探讨细菌胶原酶治疗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作用机理;观测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动物实验对细菌胶原酶降解增生性瘢痕的作用进行验证,并通过10个病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初步观察。结果动物实验显示,两次注药后,两周内瘢痕块体积平均缩小86%,较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临床观察显示,经过两次病灶内细菌胶原酶的注射(剂量200~2 000U),瘢痕体积两周内平均缩小46.92%,其中有4
目的解决大面积烧伤后瘢痕畸形进行手术时的皮源不足的难题。方法采用皮肤组织外扩张法,以增加供皮区面积。结果经临床54例实践证明取得了预期效果,且扩张具有延迟效应,对超过常规长宽比例的皮瓣可进行即时移转,皮瓣及全厚皮片供应区可直接缝合,供区和受区同步愈合。结论我们认为这是对修复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时,提供"额外"皮肤组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