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保险合同解除权行使的两个问题

来源 :今日湖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保险合同解除权行使的相对人
  一种观点认为,根据现行《保险法》第 64 条规定可知,除 64 条列举的三种情况外,保险金不能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死亡保险金已成为受益人之现实权利,投保人之继承人对保险金并无任何权利,故保险人仅对受益人行使解除权即可。另一种观点认为,保险合同为投保人与保险人所订立之债权合同,受益人并非合同当事人,投保人死亡后,其权利义务应由其继承人承受,而非由受益人承受。故保险人解除合同应对全体继承人为之始生效。
  保险合同解除权是在解除条件具备时发生的一种形成权。其行使无须对方承诺即发生解除合同的效力。合同解除涉及到合同当事人及合同关系人的权利义务。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为投保人和保险人,合同关系人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在通常情况下,保险人应向投保人行使合同解除权。但是,当投保人死亡后保险人应向谁行使解除权?有学者认为,应从保险合同本身的特点考虑。首先,保险合同是为被保险人的利益而订立。在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能享有保险金请求权,也可能不享有保险金请求权。这完全取决于被保险人的指定。投保人死亡后,死亡保险金就成为受益人之现实权利。合同解除涉及到受益人能否取得保险金的问题,所以“保险人应向受益人行使解除权”。再者,由于保险合同的投保人需对保险标的有保险利益,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必须对被保险人有保险利益并征得被保险人的同意,因而投保人之继承人仅仅享有对投保人财产的继承权,并不当然取得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地位。保险人向继承人行使解除权没有意义。而当保险人向受益人行使合同解除权后,若保险人依法退还投保人保险费,则继承人可依继承法取得退保费。此属于继承法律关系,与保险合同没有关系。 上述学说从保护保险受益人的角度出发,认为保险合同利益的最终承受者为受益人,如果保险合同不向其表示解除,就是无视利益承受者的存在。如果按照此种说法,当投保人没有死亡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向必须受益人为解除的意思表示呢?因为无论投保人是否死亡并不影响受益人的权利。也就是说,无论投保人死亡与否,保险人都应该向受益人解除保险合同。而上述学说刻意区分了投保人死亡与否的两种情况,与自己的理论相互矛盾。
  本文认为,向谁解除合同的关键并不在于谁是利益承受者。在保险合同中受益人的受益权也只是合同效力所涵盖的一部分,而决定保险合同存废的权利、义务仍然应当由合同的当事人来行使和承受。所以,在投保人死亡的情况下,按照合同权利义务转移理论,投保人的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承受被继承人生前的债权债务。
  二、违反告知义务情形下保险合同解除权与撤销权竞合的问题
  欺诈是指故意向对方提供虚假情况或者在有说明义务时,故意隐瞒事实而违反说明义务。我国《合同法》第 54 条第 1 款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第 2 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从法律规定来看,产生撤销权的情形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几种情形。而投保方违反告知义务,既不是保险人自身对重要事项存在认识上的重大缺陷(重大误解),也不至于“显失公平”,又因为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存在相对强势与弱势的差别,也不会产生胁迫和乘人之危的情形,因此能产生保险人撤销权的充其量只有投保方的“欺诈”。从权利行使的对象上来看,撤销权行使并非以契约为行使的对象,而是以意思表示为撤销权行使的对象,因为该制度的目的即在保护表意人意思表示的自由。
  然而,解除权的行使对象系针对契约为行使对象。从行使期限上来看,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按照我国新订《保险法》第 16 条第 3 款的规定,“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从权利行使的相对人来看,撤销权人行使权利的意思表示,须向法院或仲裁机关做出,而非向相对人做出。而解除权却是直接向相对人行使,并直接发生效力。由此看来“此时若当事人间同时亦构成民法总则之相关意思表示有瑕疵之规定,自得另依民法总则之规定行使相关之权利,两者并无冲突,盖目的并不相同也。”
  本文认为,民法总则中撤销权与保险法上的解除权目的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撤销权的规定一方面是不确定的法律关系趋于确定,另一方面赋予受欺诈人在一定的时间内补救自己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造成的损失。但是保险法上解除权的尤其是除斥期间的规定重点乃在于对投保方利益的保护。这从保险法上规定的除斥期间短于撤销权的除斥期间就可以看得出来。如果使保险人同时享有撤销权和解除权,与保险法规定解除权除斥期间以保护投保方利益的初衷相违背。所以,本文认为保险人不享有民法上的撤销权,而只应享有保险法上的解除权。再者,保险法上的解除权作为一种特殊规定,与一般规定不同时应该优先适用。
  (作者单位:庄河市法律援助中心)
其他文献
已经年逾古稀的我,年轻时购买的“老三件”--自行车、电风扇、缝纫机至今仍正常使用着。对此,有的老友颇为赞赏地说:“老高这‘老三件’保养得真好,真是勤俭持家的好手!”有的则调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认真总结和借鉴过去的发展经验,对于我们谋划未来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30年来,浙江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
摘 要:水关系民生大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以水行政执法直接反映了政府与公众的直接关系。随着生态江西、法治江西建设的深入进行,建立在经济价值保护基础上的水行政执法无法适应生态利益保护的需要,因此进行必要的变革迫在眉睫,基于此江西省水行政执法应当以经济价值保护与生态价值保护并重,建立以生态综合执法理念为指导思想,建立多元化、体系化和联合化的水行政执法机制。  关键词:水政执法;执法理念;水行政
当前城镇化问题单靠城市改革难以解决,迫切需要寻找新突破口。镇改市,不只是名称变化,更涉及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破题的重要一环。  近期,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任务。其中要求建立行政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设市模式,选择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工作。《通知》
期刊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诚实,诚笃,至诚,都是君子之德;不诚便是诈伪的小人。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
昆山事故再次警示我们,转型,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议题。与其全盘否定过去的成绩,不如正视现实,真诚反思,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肯定。  关于服务外包,有一句话来形容:“你可以让别人代你取快递,但是不会让别人代你去银行存钱。”换言之,随着全球产业大转移的浪潮,那些与创新、智慧、技术无关,边边角角的一些产业,便来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寻求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  其实不单单是服务外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快
期刊
中华民族的崛起是精神的崛起,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基因。一个民族兴衰,首先是精神的兴衰。  列宁曾说:“在任何战争中,胜利归根到底是由那些在战场上流血的群众的精神状态决定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基因。一个民族兴衰,首先是精神的兴衰。  中日荣辱观差异决定战争胜败  武士道精神是大和民族之魂,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重荣誉而知耻,以流血为荣,以流泪为耻。对于武士而言,他们视武士
期刊
摘 要:根绝《物权法》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规定,可以看出,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这也需要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法律制度的法理做出一定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协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有关的私法与功法。  关键词:物权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完善  一、房地产一级市场法律制度缺陷  (一)现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相关法律体系  《物权法》对建设用地使用权即城
本文从近几年来多次发生的企业倒闭或者高负债情况入手,讨论了与其合作的供应商应如何规避风险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了“顾客就是上帝”的范畴。首先讨论了顾客(即客户)质量的定
韩国GS建设公司是GS控股公司(大型家族企业,前身隶属原LG集团)下属的一个子公司,目前已是韩国一家知名的大型跨国建筑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