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早期受到西方列强长时间的殖民剥削一直发展到现在的独立自主新兴工业化经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之路可谓是相当的坎坷。当然,特殊的发展背景也使得当代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由区内经济横向与纵向的不平衡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的趋势发展。
关键词:东南亚;经济发展
二战后,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崛起,从过去的殖民地经济转向独立自主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东南亚地区曾长期受到西方列强的殖民剥削,沦为殖民地长达四百年。二战后,各国纷纷脱离殖民统治,相继获得政治独立和经济自由的发展权利,逐步走上民族经济发展道路。当代东南亚的经济发展进程同各国的工业化发展程度是密不可分的,工业化发展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基础和必然途径。东南亚地缘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既包括横向的不均衡也包括纵向的不均衡。
一、区内地缘经济横向不均衡
东南亚国家在取得独立之后,各国将国内经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健全国民经济体系,迈入现代工业化进程。菲律宾是该地区最早推行工业化的国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积极采取开发政策,经济发展获得显著成效。新加坡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率先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腾飞,与香港、韩国和台湾地区并称为“亚洲四小龙”。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新加坡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在对外贸易上,出口所占的比例也得到较大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新兴工业化发展俱乐部的成员之一。20世纪60年代,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也开始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经济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20世纪80年代开始,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也相继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告别传统的农业经济,开始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从历史发展过程看,这些国家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且又受战争的侵扰,国民经济发展十分缓慢,逐渐沦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近二十多年来,国际竞争力评价权威机构公布的国际竞争力世界排名数据显示:新加坡一直名列前茅;马来西亚、泰国曾有较好的表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和柬埔寨的国际竞争力则相对靠后,而老挝和缅甸一直没有进入国际竞争力的世界评价体系中。
发展水平高的四国经济增长速度慢于东南亚平均水平,马来西亚、泰国、文莱、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2012年四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东南亚地区的平均水平,仅分别达到5.0%、4.5%、1.6%和1.2%。2012年新加坡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1.8%,全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2%。2012年全球能源需求能力不断增强,文莱政府大力加强投资力度,国内私营企业也积极寻求项目开发机会,在内外环境共同作用下,该年度经济增速达到1.6%。由于作为文莱支柱产业的油气产业出现了小幅减产,与同期相比下降了1.2%,因此,整体经济出现放缓趋势。马来西亚尽管外部需求下降,但强劲的国内需求部分抵消了外部需求疲弱的影响。近年来,马来西亚成为东南亚地区少数经济处于加速增长的国家。2010年马来西亚政府出台经济转型计划,经济发展取得不凡的成效,在国内消费热和强劲出口的带动下,经济获得了持续的增长,2011-2014年经济增长率均达到5%-6%;根据世界银行数据,马来西亚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由2010年8200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0760美元。受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影响,泰国近年经济发展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2011年,前三季度保持了6.1%的增长,第四季受特大洪水灾害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9%,全年经济增速仅达到0.1%;2012年,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和出口的拉动作用下,全年经济增长6.4%,出口增长率达到3.2%;2013年,泰国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全年经济增长率仅达到2.9%;2014年,尽管国内局势趋于稳定,但全年经济仅增长0.9%。泰国经济发展趋势的走弱与国际经济增速放缓等外部不利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
东帝汶、菲律宾、缅甸、柬埔寨和老挝五国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国家,但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东南亚平均水平。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东南亚地区的平均水平,分别达到10.0%、6.8%、5.5%、6.4%和8.0%。东帝汶是21世纪第一个新生国家,也是亚洲最贫困和全球最落后国家之一。在遭受长期的殖民统治中,东帝汶社会动荡不安,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独立后的东帝汶社会经济局势十分严峻,百废待兴。随着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东帝汶经济发展也逐渐步入正轨,不断吸引外来投资,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07年—2014年东帝汶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1%、14%、13%、9%、15%、8%、5%和7%。近年來,菲律宾的经济表现十分强劲,成为东南亚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其在上世纪50年代战后繁荣期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2010年之后受全球经济疲软态势和国内投资减少的影响,在2011年经济增速降至3.7%,经过短暂的调整以后,2012年和2013年经济增速回升到6.8%和7.2%,2014年也取得6%左右的增长速度。缅甸地理位置优越,向西与南亚地区接壤,向北与中国云南、西藏接界,西南濒临印度洋。缅甸是个人口年轻化的国家,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国内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些优势为缅甸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民主化的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缅甸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011年全年经济增长5.5%,2012年同比增长6%,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更是达到8.5%。柬埔寨属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工业化程度低,是一个传统农业国。自从柬埔寨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后,吸引大量外资,国内经济发展环境良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近20年来柬埔寨经济增长速度十分迅速,年均增长率已达到7.7%,柬埔寨经济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国内政局的稳定,国家政策的连续性较强,以及大量的外来投资。在产业发展方面,建筑业、金融业、农业以及工业都取得很大进步,尤其是服装出口发展势头强劲。老挝是东南亚地区唯一的内陆国,也是世界经济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近年来老挝经济持续保持较高增速,由于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吸引外来投资,加之国内消费的复苏,2012年老挝经济增速达到8.3%,2013年进出口贸易出现持续增长,经济增速仍保持8%,2014年增速则为7.8%,总体出现经济放缓趋势。老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1203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1672美元。 东南亚第一大经济体印尼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印尼是东南亚的第一大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经济发展处于该地区的平均水平。2010年—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均超过6%,近两年经济增长率也保持在5%以上,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885.38亿美元,经济增长率达到5.02%。印尼政府的债务比10年前下降了70%,低于发达经济体85%的水平。通货膨胀率也从2002年的20%左右的水平下降到现在不到8%。印尼经济增长不是靠出口推动,出口只创造35%的GDP,印尼经济保持高增长是因为强大的国内消费量。世行的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1年,印度尼西亚国内的家庭支出占GDP的比例十分稳定,一直保持在57%左右。
越南的增长速度略低于东南亚平均水平2012年越南经济仍然没有大的改观,物价指数虽有所下降,进口总额比原计划增长,但全年CPI平均增幅仍高达9.21%。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越南仍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2009年在进出口总额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仍达到5.32%;2010年GDP增幅进一步扩大至6.78%;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5.03%,低于2011年的5.89%;近三年越南在对外贸易发展下,出口增长速度加快,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2014年GDP增幅已达到5.98%。
二、区内地缘经济纵向不均衡
在2008年,由于受到国际次贷危机的影响,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又陷入了经济增长失速的泥潭之中,2009年年末,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泰国五个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负增长。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缓解国家经济下跌的现象,东南亚各家采取并实施了扩大内需和刺激经济的政策,希望能稳定国内经济。实践证明,这种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是有效的,到了2010年,东南亚各个国家的出口贸易逐渐回暖,随之各种外资也开始大量流入各国经济相继从衰退中复苏。整体上来看,在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下受到冲击最小的国家之一是印尼。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的回暖时间不长,又受到了2011年下半年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再加上全球性的经济形势长期动荡,东南亚各个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也趋于减缓。
三、东南亚经济发展格局出现新变化
在区内地缘经济纵向不均衡的背景下,同时也应该看到,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格局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全球经济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不错成绩,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各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大幅度提升,国家间的产业分工也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深化,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呈现出了一系列格局性的变化。目前,该地区已经逐渐成为亚太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国际分工背景下的潜在制造业中心,各主要国家也开始着手开始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可以预见在此基础上,东南亚国家的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总体上来说,二战以后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之一,在世界经济的地位也逐渐上升。而自冷战结束之后,亚太地區也处于重筑经济和政治新秩序的形势之下,东南亚国家之间经济实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政治上的合作也日趋紧密,东盟组织也日趋扩大,这也使得东南亚国家成为世界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关统计显示,东盟国家已经成为了拥有6亿人口,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2.4万亿美元的全球第六大经济体。
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开始,东南亚国家开始逐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顺应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东南亚国家结合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利益,积极调整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试图构建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东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首先是东盟十国自身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其次是东盟与区外国家的一体化,其中也就包括了与中国的一体化;三是东盟国家与区外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其中包括了双边和多边的贸易自由化形式。
四、地缘经济合作格局——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地缘上,东南亚链接中国大陆的东南部,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跳板,也是亚欧大陆的边缘地带,但近年来东盟的一体化进程加快,使得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区域性和全球性事物中有着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虽然都属发展中国家,但在经济贸易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互补性。东南亚属于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其中东南亚锡矿储量占世界的56%左右的比重,天然橡胶的产量也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5%左右,马来西亚的木材、印尼的矿物燃料、越南的铁铜矿及富磷矿、以及菲律宾的铜矿等都是中国进口的商品种类。而相比之下,中国蔬菜、谷物以及铅锌等产品也都是东盟国家进口的重要产品种类。即使我国与东盟国家都是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分工依然存在,中国主要从东盟购买电子元器件类产品为主,而东盟则主要从中国进口通用的机械电器为主。此外,由于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之间的差异,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在劳务输出和旅游等的方面也存在着经济的互补性。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大陆地区2011年的技术专利申请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在基础科学研究拥有者较大的优势,目前中国已经与东盟成立了科技研究与服务中心、科技训练中心等,大量开展在科技方面的合作。
当然,和谐稳定的地缘政治关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的有力保障,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共同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费东南亚国家,从这一点来看,中国致力于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处理与东盟国家的有关争议时,都以和平方式处理本地区的问题,这也将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政治互信,将继续与东盟国家保持对话和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南海行为准则”。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联合合作委员会、科技联委会、经贸联委会等构建了二者之间的长效对话机制。2011年中国——东盟中心成立,这也为中国——东盟之间推进务实合作和深化双方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的国会演讲中也指出,中国与东盟是安危与共、同舟共济、兴衰相伴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双方和本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目前,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尚存在争议,而美国、日本等国家一直对该地区采取的政治胁迫等手段以及关于“中国威胁论”等种种谣言的流传,使得该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愈加复杂。近些年,美国将重心重新转向亚太地区,重返亚太是其重要的地缘战略,而东南亚某些国家借此机会,完全不顾地区利益,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甚至仅是某些领导人的政治利益,企图让中美之间能够相互制约,以期保障自身的安全。东盟长期坚持的这种“东盟方式”,其目的就是为自身提供发展的空间,但实际效果并不突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将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东盟国家是中国的近邻,在经济发展、地缘安全等方面息息相关。东盟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同样也与东盟的相互来往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对于东盟逐渐主导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格局,中国是乐见其成的。中国加入由东盟国家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已经表明中国对东盟国家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主导地位,该协议符合该地区所有国家的利益,是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的适应。
参考文献
[1] 沈洪芳.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管窥[J].南阳问题研究,2005(03):30-36.
[2] 李晓伟.中国与东南亚合作的地缘战略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68-73.
[3] 吴世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4] 古小松,杨超.高慢低快:2012~2013年的东南亚经济——兼谈中国—东盟经贸关系[J].亚太经济,2013(02).
[5] 王勤.当代东南亚经济的发展进程与格局变化[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6] 杨琴.东南亚经济一体化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8.
作者简介:马铁成(1991- ),男,陕西西安人,硕士,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
关键词:东南亚;经济发展
二战后,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崛起,从过去的殖民地经济转向独立自主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东南亚地区曾长期受到西方列强的殖民剥削,沦为殖民地长达四百年。二战后,各国纷纷脱离殖民统治,相继获得政治独立和经济自由的发展权利,逐步走上民族经济发展道路。当代东南亚的经济发展进程同各国的工业化发展程度是密不可分的,工业化发展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基础和必然途径。东南亚地缘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既包括横向的不均衡也包括纵向的不均衡。
一、区内地缘经济横向不均衡
东南亚国家在取得独立之后,各国将国内经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健全国民经济体系,迈入现代工业化进程。菲律宾是该地区最早推行工业化的国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积极采取开发政策,经济发展获得显著成效。新加坡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率先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腾飞,与香港、韩国和台湾地区并称为“亚洲四小龙”。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新加坡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在对外贸易上,出口所占的比例也得到较大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新兴工业化发展俱乐部的成员之一。20世纪60年代,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也开始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经济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20世纪80年代开始,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也相继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告别传统的农业经济,开始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从历史发展过程看,这些国家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且又受战争的侵扰,国民经济发展十分缓慢,逐渐沦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近二十多年来,国际竞争力评价权威机构公布的国际竞争力世界排名数据显示:新加坡一直名列前茅;马来西亚、泰国曾有较好的表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和柬埔寨的国际竞争力则相对靠后,而老挝和缅甸一直没有进入国际竞争力的世界评价体系中。
发展水平高的四国经济增长速度慢于东南亚平均水平,马来西亚、泰国、文莱、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2012年四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东南亚地区的平均水平,仅分别达到5.0%、4.5%、1.6%和1.2%。2012年新加坡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1.8%,全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2%。2012年全球能源需求能力不断增强,文莱政府大力加强投资力度,国内私营企业也积极寻求项目开发机会,在内外环境共同作用下,该年度经济增速达到1.6%。由于作为文莱支柱产业的油气产业出现了小幅减产,与同期相比下降了1.2%,因此,整体经济出现放缓趋势。马来西亚尽管外部需求下降,但强劲的国内需求部分抵消了外部需求疲弱的影响。近年来,马来西亚成为东南亚地区少数经济处于加速增长的国家。2010年马来西亚政府出台经济转型计划,经济发展取得不凡的成效,在国内消费热和强劲出口的带动下,经济获得了持续的增长,2011-2014年经济增长率均达到5%-6%;根据世界银行数据,马来西亚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由2010年8200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0760美元。受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影响,泰国近年经济发展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2011年,前三季度保持了6.1%的增长,第四季受特大洪水灾害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9%,全年经济增速仅达到0.1%;2012年,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和出口的拉动作用下,全年经济增长6.4%,出口增长率达到3.2%;2013年,泰国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全年经济增长率仅达到2.9%;2014年,尽管国内局势趋于稳定,但全年经济仅增长0.9%。泰国经济发展趋势的走弱与国际经济增速放缓等外部不利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
东帝汶、菲律宾、缅甸、柬埔寨和老挝五国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国家,但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东南亚平均水平。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东南亚地区的平均水平,分别达到10.0%、6.8%、5.5%、6.4%和8.0%。东帝汶是21世纪第一个新生国家,也是亚洲最贫困和全球最落后国家之一。在遭受长期的殖民统治中,东帝汶社会动荡不安,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独立后的东帝汶社会经济局势十分严峻,百废待兴。随着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东帝汶经济发展也逐渐步入正轨,不断吸引外来投资,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07年—2014年东帝汶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1%、14%、13%、9%、15%、8%、5%和7%。近年來,菲律宾的经济表现十分强劲,成为东南亚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其在上世纪50年代战后繁荣期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2010年之后受全球经济疲软态势和国内投资减少的影响,在2011年经济增速降至3.7%,经过短暂的调整以后,2012年和2013年经济增速回升到6.8%和7.2%,2014年也取得6%左右的增长速度。缅甸地理位置优越,向西与南亚地区接壤,向北与中国云南、西藏接界,西南濒临印度洋。缅甸是个人口年轻化的国家,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国内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些优势为缅甸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民主化的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缅甸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011年全年经济增长5.5%,2012年同比增长6%,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更是达到8.5%。柬埔寨属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工业化程度低,是一个传统农业国。自从柬埔寨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后,吸引大量外资,国内经济发展环境良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近20年来柬埔寨经济增长速度十分迅速,年均增长率已达到7.7%,柬埔寨经济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国内政局的稳定,国家政策的连续性较强,以及大量的外来投资。在产业发展方面,建筑业、金融业、农业以及工业都取得很大进步,尤其是服装出口发展势头强劲。老挝是东南亚地区唯一的内陆国,也是世界经济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近年来老挝经济持续保持较高增速,由于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吸引外来投资,加之国内消费的复苏,2012年老挝经济增速达到8.3%,2013年进出口贸易出现持续增长,经济增速仍保持8%,2014年增速则为7.8%,总体出现经济放缓趋势。老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1203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1672美元。 东南亚第一大经济体印尼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印尼是东南亚的第一大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经济发展处于该地区的平均水平。2010年—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均超过6%,近两年经济增长率也保持在5%以上,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885.38亿美元,经济增长率达到5.02%。印尼政府的债务比10年前下降了70%,低于发达经济体85%的水平。通货膨胀率也从2002年的20%左右的水平下降到现在不到8%。印尼经济增长不是靠出口推动,出口只创造35%的GDP,印尼经济保持高增长是因为强大的国内消费量。世行的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1年,印度尼西亚国内的家庭支出占GDP的比例十分稳定,一直保持在57%左右。
越南的增长速度略低于东南亚平均水平2012年越南经济仍然没有大的改观,物价指数虽有所下降,进口总额比原计划增长,但全年CPI平均增幅仍高达9.21%。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越南仍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2009年在进出口总额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仍达到5.32%;2010年GDP增幅进一步扩大至6.78%;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5.03%,低于2011年的5.89%;近三年越南在对外贸易发展下,出口增长速度加快,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2014年GDP增幅已达到5.98%。
二、区内地缘经济纵向不均衡
在2008年,由于受到国际次贷危机的影响,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又陷入了经济增长失速的泥潭之中,2009年年末,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泰国五个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负增长。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缓解国家经济下跌的现象,东南亚各家采取并实施了扩大内需和刺激经济的政策,希望能稳定国内经济。实践证明,这种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是有效的,到了2010年,东南亚各个国家的出口贸易逐渐回暖,随之各种外资也开始大量流入各国经济相继从衰退中复苏。整体上来看,在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下受到冲击最小的国家之一是印尼。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的回暖时间不长,又受到了2011年下半年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再加上全球性的经济形势长期动荡,东南亚各个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也趋于减缓。
三、东南亚经济发展格局出现新变化
在区内地缘经济纵向不均衡的背景下,同时也应该看到,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格局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全球经济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不错成绩,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各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大幅度提升,国家间的产业分工也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深化,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呈现出了一系列格局性的变化。目前,该地区已经逐渐成为亚太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国际分工背景下的潜在制造业中心,各主要国家也开始着手开始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可以预见在此基础上,东南亚国家的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总体上来说,二战以后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之一,在世界经济的地位也逐渐上升。而自冷战结束之后,亚太地區也处于重筑经济和政治新秩序的形势之下,东南亚国家之间经济实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政治上的合作也日趋紧密,东盟组织也日趋扩大,这也使得东南亚国家成为世界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关统计显示,东盟国家已经成为了拥有6亿人口,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2.4万亿美元的全球第六大经济体。
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开始,东南亚国家开始逐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顺应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东南亚国家结合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利益,积极调整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试图构建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东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首先是东盟十国自身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其次是东盟与区外国家的一体化,其中也就包括了与中国的一体化;三是东盟国家与区外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其中包括了双边和多边的贸易自由化形式。
四、地缘经济合作格局——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地缘上,东南亚链接中国大陆的东南部,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跳板,也是亚欧大陆的边缘地带,但近年来东盟的一体化进程加快,使得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区域性和全球性事物中有着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虽然都属发展中国家,但在经济贸易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互补性。东南亚属于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其中东南亚锡矿储量占世界的56%左右的比重,天然橡胶的产量也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5%左右,马来西亚的木材、印尼的矿物燃料、越南的铁铜矿及富磷矿、以及菲律宾的铜矿等都是中国进口的商品种类。而相比之下,中国蔬菜、谷物以及铅锌等产品也都是东盟国家进口的重要产品种类。即使我国与东盟国家都是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分工依然存在,中国主要从东盟购买电子元器件类产品为主,而东盟则主要从中国进口通用的机械电器为主。此外,由于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之间的差异,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在劳务输出和旅游等的方面也存在着经济的互补性。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大陆地区2011年的技术专利申请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在基础科学研究拥有者较大的优势,目前中国已经与东盟成立了科技研究与服务中心、科技训练中心等,大量开展在科技方面的合作。
当然,和谐稳定的地缘政治关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的有力保障,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共同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费东南亚国家,从这一点来看,中国致力于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处理与东盟国家的有关争议时,都以和平方式处理本地区的问题,这也将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政治互信,将继续与东盟国家保持对话和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南海行为准则”。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联合合作委员会、科技联委会、经贸联委会等构建了二者之间的长效对话机制。2011年中国——东盟中心成立,这也为中国——东盟之间推进务实合作和深化双方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的国会演讲中也指出,中国与东盟是安危与共、同舟共济、兴衰相伴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双方和本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目前,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尚存在争议,而美国、日本等国家一直对该地区采取的政治胁迫等手段以及关于“中国威胁论”等种种谣言的流传,使得该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愈加复杂。近些年,美国将重心重新转向亚太地区,重返亚太是其重要的地缘战略,而东南亚某些国家借此机会,完全不顾地区利益,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甚至仅是某些领导人的政治利益,企图让中美之间能够相互制约,以期保障自身的安全。东盟长期坚持的这种“东盟方式”,其目的就是为自身提供发展的空间,但实际效果并不突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将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东盟国家是中国的近邻,在经济发展、地缘安全等方面息息相关。东盟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同样也与东盟的相互来往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对于东盟逐渐主导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格局,中国是乐见其成的。中国加入由东盟国家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已经表明中国对东盟国家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主导地位,该协议符合该地区所有国家的利益,是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的适应。
参考文献
[1] 沈洪芳.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管窥[J].南阳问题研究,2005(03):30-36.
[2] 李晓伟.中国与东南亚合作的地缘战略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68-73.
[3] 吴世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4] 古小松,杨超.高慢低快:2012~2013年的东南亚经济——兼谈中国—东盟经贸关系[J].亚太经济,2013(02).
[5] 王勤.当代东南亚经济的发展进程与格局变化[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6] 杨琴.东南亚经济一体化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8.
作者简介:马铁成(1991- ),男,陕西西安人,硕士,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