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黑匣子”岁月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y_redt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像一个人成年后通常回忆不起六岁之前的事情,生命早期的历史对于我们来说也几乎是一片空白。大多数关于地球生命的故事是从5亿多年前起头的。那时,发生了一场叫“寒武纪大爆发”的事件,几乎所有现存动植物的祖先一下子都如变戏法般地涌现出来。之后,就是一个为人熟悉的故事:鱼类、两栖类、昆虫、陆生植物繁衍进化,恐龙兴衰,最终人类出现……但它仅占生命历史的八分之一,其余时间对于我们仍然是个“黑匣子”。
  解开“黑匣子”之谜的困难在于,寒武纪之前的生命几乎没留下化石痕迹。极少的化石遗迹也只是一些微小的模糊斑块,不愿向我们吐露更多的秘密。然而,近几年来,聪明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揭开生命“黑匣子”岁月的新方法。

最早的生命比想象的要早得多


  先是有了地球,它是在大约45.4亿年前由岩石和尘埃形成的。不久之后地球被一颗小行星(或是几颗)撞击,撞击将大块物质抛入太空,形成月球。地球之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它可能是彗星带来的,或者来自星际空间。这一切构成了生命上演的舞台。
  生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确切时间并不清楚。目前无可争议的最古老痕迹是澳大利亚西部的叠层石。这些保存下来的微生物“厚垫”已有34亿年的历史。但这还不是最早的生命,因为它们的细胞已经有复杂的膜结构。
  目前有争议的化石证据,则可追溯至41亿年前。这个化石证据之所以有争议,部分原因是人们过去普遍认为,地球在40~38亿年前被小行星撞击过,使得生命无法宜居——然而,这个看法已经开始改变。过去几年的模拟表明,大型陨石在从地球形成到大约30亿年前,一直以低概率、断续的方式撞击地球,而不是短时间的密集轰炸。这样的撞击尽管可能会给生命制造点麻烦,但不会把它们彻底抹去。
  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2018年8月当一项新的计算将生命起源追溯至38亿年前时,人们几乎没有反对。英国的戴维德·皮萨尼和他的同事收集了102个现存物种的基因数据,结合化石记录,计算出进化的速度,使他们能够估计生命史上一些关键事件是何时发生的。其中之一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物种最近的共同祖先(英文缩写LUCA)出现的时间。他们计算出,LUCA至少生活在39亿年前;而最早的有机体甚至出现得更早——非常接近地球历史的开端。这暗示着生命的出现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要容易得多。
已知的最古老的动物化石证据,这种动物生活在大约5亿年前。

形成叠层石的生物虽然古老,但还不是最早的地球生命。

第一次生命的大分化


  我们对于LUCA的情况也已略有所知。LUCA可能拥有355个基因。这些基因表明它生活在炎热地带,用二氧化碳制造醋酸盐。LUCA作为有机生命虽然已经比较复杂,但仍缺少一些关键的功能,比如它不具备制造氨基酸(蛋白质的主要成分)的机制,因此氨基酸很可能是从环境中摄取的。
  在接下去的10亿年里,生命在分化。根据皮萨尼的研究,第一次大分化发生在至少34亿年前。它产生了两种微生物——细菌和古细菌。它们尽管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几乎无法分辨,但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特别是,许多古细菌已经进化出在极端条件下(如高温)生存的本领。古细菌养活自己的方式也不同寻常,例如一种产甲烷菌利用二氧化碳或醋酸来获取能量,将甲烷作为废物排泄出去。后面我们会讲到,这种产甲烷菌在地球生命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科学家计算出,产甲烷菌出现在大约35亿年前。它出现得如此之早实在令人惊讶,但是通过分析被锁在35亿年前的岩石中的气泡,研究人员发现里面确实含有甲烷。此外,这也符合当时正在发生的全球性气候变化。大气模型表明,那时地球上有液态水,但问题是,那时太阳辐射比现在要弱,单靠太阳光似乎不足以使冰融化。但大气中有甲烷,地球保暖就不成问题了,因为甲烷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
  因此,看起来古细菌是第一种影响地球气候的生物。通过使地球保持温暖,它们也支撑了原始生态系统的其余部分。

氧气的出现对全球产生影响


  产甲烷细菌的出现是革命性的,但这种代谢方式,食物转化成能量的效率很低。后来,一些古细菌进化出了使用硫磺的能力,硫磺是一种更好的能源。再后来,一些细菌开始使用更高效的东西:氧气。但只有当空气中有氧气时,这才可能。那氧气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地球历史的前20亿年里是没有氧气的。相反,氧元素被锁在矿物和其他化学物质中,因为它很容易与不同的元素发生反应。但这一切在24亿年前随着一个“大氧化事件”而改变了。驱动力来自蓝藻的繁盛。蓝藻利用太阳光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事实上,其他细菌在大约35亿年前就已进化出光合作用的能力。但藍藻是第一个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释放出氧气的生物。这样一来,它们就成了第二种对全球产生影响的生物。
  这个时候空气中有氧气了,但水平远远低于今天,并在此后的10多亿年里保持着低水平状态。尽管如此,氧气还是引发了地球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严重的冰期,以至整个(或几乎整个)地球都被冻住。第一个“雪球地球”是在空气中出现氧气后不久开始的,一直持续到21亿年前。首要原因是大气中的氧气与产甲烷菌产生的甲烷发生反应,削弱了甲烷的温室效应。第二个原因是第一块大陆的出现。陆地比海洋反射更多的太阳光,能截留下来的太阳热量就减少了。最后一个原因是,陆地上岩石的风化(如石灰岩的形成)消耗了空气中另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因为这些岩石都是从高温的地幔中涌出来的,在高温条件下,有些岩石是以生石灰的形式存在,但它们露出地表后,就会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变成熟石灰。   我们倾向于认为氧气是生命所必需的,但在一开始它是一种致命的污染物。即使现在,氧气对厌氧菌也是有毒的,因此它可能对许多古代微生物都是致命的。它在空气中的积累可能导致了第一次生命的大规模灭绝。

真核生物的出现


  在这场令人毛骨悚然的剧变之后,出现了一段平静的时期——或者不过是我们自己如此认为。传统的观点认为,随着气候的稳定和氧气含量的降低,进化停滞了。生命的历史被认为是如此沉闷,以至于18亿到8亿年前这段时期被称为“无聊的10亿年”。事实上,这样说不对。这是生命最大的两次飞跃发生的时期。
  第一次大飞跃是出现了一种被称为“真核生物”的新生物体。这发生在18亿年到12亿年前,占据了“无聊的10亿年”中大部分时间。真核细胞比以前的任何细胞都更大、更复杂。它们有复杂的内膜;它们的DNA储存在一个被称为“细胞核”的小室中;它们含有小香肠状的线粒体,线粒体为它们提供能量。只有真核细胞才能形成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如植物、昆虫和人类,而不论之前的细菌还是古细菌,都不能以如此精巧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以,真核生物的起源是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阿斯加德古细菌是最接近真核细胞的单细胞生物。

  真核生物不是通过竞争(生存竞争是进化的推动力)而是通过合作产生的。在某一时间点,一个古细菌吞下了一个细菌,然后两种生物一起生活,细菌变作第一个线粒体。关于这件事是如何发生的,目前还存在争议。通过研究最近发现的一组被称为“阿斯加德古细菌”的有机体,我们可能很快就会解开这个谜。然而,复杂生命的出现似乎只发生过一次,因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这表明,进化出复杂生命是一个非常偶然和罕见的事件。如果是这样,那意味着,尽管其他行星也可能是单细胞生物的家园,但不一定能进化出复杂生命。

多细胞生物进化缓慢


  随着真核生物的进化,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又经历了一次飞跃,成为多细胞生物。那么,那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直到1950年代,已知的最古老的多细胞生物化石证据都来自始于5.41亿年前的寒武纪。后来,一群英国中学生发现了一块化石,化石显示的是生活在6.35~5.42亿年前的一种古怪的多细胞生物。这种多细胞生物的性质一直是个谜。
  然而,即使这种古怪的多细胞生物也不是第一个多细胞生物。2016年,我国的一支地质考察队在岩石上发现了一组矩形和舌形的斑块,最长达30厘米。它们看起来像一群原始的海藻,它们的年龄可追溯至15.6亿年前。这些细胞排列十分紧致,这强烈暗示它们属于同一个多细胞生物。后续研究发现,直到大约15.7亿年前,这种多细胞生物后来所生活的海洋中氧含量一直较低,然后才开始上升。这些生物刚好在氧气含量上升期出现,这似乎又表明,海水中氧含量的增加是促使它们变大、变复杂的原因。
  从发现于我国的15.6亿年前的这种多细胞生物进化到英国中学生发现的那种古怪多细胞生物,时间上花去了近10亿年,而形态还是那么原始!多细胞生物在最初的10亿年里为什么进化得如此缓慢呢?
  一种可能是,必须等氧气含量进一步上升生命结构才能变得复杂;另一种可能是期间经历了第二个雪球地球时期(发生在7.2亿年至6.35亿年前),在天寒地冻的条件下,繁衍速度慢下来,进化的速度也就减慢了。
  上述这些,就是迄今我们所获得的关于生命的“黑匣子”岁月的知识。虽然谜团没有被我们完全解开,但我们知道的已经比几年前多得多了。很明显,如果没有进化史上最初的35亿年发生的一系列创新,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生命将不复存在。

拓展阅读

狂轰滥炸何时了?


  在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以内的区域叫内太阳系。处在内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过去流行的一个观点是,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内太阳系内的行星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受过小行星和彗星的密集轰炸。
  这个看法倒也合情合理。因为太阳系在形成之初,就像一座刚建造的房子,里面充满了散乱的东西(如小行星),这些东西终究要有个去处,所以不是落到太阳,就是落到这些块头较大的行星上。只是这阵大规模的狂轰滥炸持续了多久,何时结束的呢?
  搞清这一点对于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尤为重要,因为很显然,小行星狂轰滥炸下的地球环境是不适宜生命生存的,所以地球生命的历史,应该在此之后。
  那么,这一时期是什么時候结束的呢?
  过去的说法是,这场“大轰炸”持续到大约38亿年前。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内太阳系行星的规模和频率在44.8亿年前就已开始下降,到42亿年前,火星和地球就已经适宜生命生存了。这比原先设想的早了5亿年。

过去的太阳更冷


  按天文学家的看法,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在最初阶段属于那种越烧越亮的天体。这是因为太阳是靠把氢聚变成氦而发光、向周围释放能量的。这种聚变一开始发生在太阳的中心部位,因为那儿的温度最高,所以核聚变最先发生于那里。等到中心的氢燃烧殆尽,核聚变才会渐渐移向靠近太阳表面的区域。考虑到太阳的表面离地球更近,而且光线也更容易逃逸出来,所以这种转移会使太阳越来越热。据科学家推算,早期的太阳每秒释放出的能量只及现在的70%。所以那时地球平均气温比现在要低25℃。

小贴士

叠层石


  由单细胞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与海水中的钙、镁碳酸盐及其碎屑颗粒粘结、沉淀而形成的一种化石。

阿斯加德古细菌


  阿斯加德古细菌是瑞典科学家发现于海底沉积物的4种微生物的总称。这4种微生物被分别以北欧神话里神的名字命名:Thor、Odin、Loki、Heimdall。阿斯加德古细菌是跟真核生物最接近的单细胞生物,它们虽然没有细胞核,但与真核生物共享许多基因,这些基因迄今只发现于真核生物中。

生命的最早35亿年

其他文献
实际上,地球的自转速度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在6亿年前,地球的一天只有21个小时。到了现在,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增加到了23小时56分4秒。  由于公转、波浪和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地球一天的时间也时长时短。例如在快接近日点的时候,地球的自转速度会变慢,一天的时间会增加10秒,而在快接近远日点时,地球的自转速度会变快,一天的时间会减少10秒。但总的来说,地球的自转速度是越来越慢的,地球一天的时间也越来越
期刊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2015年上映的电影《滚蛋吧,肿瘤君》是一部表现癌症晚期病人熊顿不惧病魔、积极抗争的故事,但是即使电影里几乎不展现病人在医院治疗的场景,结局仍然是悲剧:熊顿依然被肿瘤君打败了,离开了人世。  在人类历史上,我们曾经战胜了许多病魔,比如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等,但是仍然有很多疾病让我们痛恨却束手无策,癌症就是其中一类。我们也有很多针对癌症的治疗方法,放疗、化疗、靶向药物和
期刊
人类的疾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的影响。  遗传因素,众所周知,藏在基因组里。通过基因组测序,即可获知。  说到环境因素,那就复杂了,包括年龄、饮食、生活方式(如抽烟、熬夜等)、生活环境(如农村或城市),甚至平时服用的药物。这一切怎么去衡量呢?  有一个直接和简便的办法,那就是看你的肠道微生物群。任何环境因素的影响,最终都能在肠道微生物群中体现出来。譬如,吸烟和不吸烟的人,生活在农村和生活在
期刊
深藏于网络世界的天才程序员保罗·勒鲁克斯  在人们的印象里,程序员是一个无公害的“物种”,他们很宅、很少说话、很勤奋、很敬业、很苦逼……总之,大都是一副安分守己、踏实勤勉的样子。  不过,天才的程序员保罗·勒鲁克斯有些特别,除了编写计算机代码,他将贩毒、暗杀、走私军火、武装暴动等犯罪活动干了个遍。更厉害的是,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保罗依然不改程序员的本色,他的大多数交易、指令和任务,都通过互联网和计
期刊
笑其实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活动。笑不只是大脑、喉咙和面部肌肉所参与的活动,肺和肋骨间的肌肉也有份。我们之所以会笑到肚子疼,原因就在于肋骨间的肌肉——肋间肌。  當我们大笑时,声带会振动,然后发出一阵阵笑声,而这意味着肺部得不断且快速地吸气和呼气。肺部得不断地收缩和扩张,才能吸气和呼气,此时它又会带动略位于胃部上方的肋间肌收扩。  因此,如果我们的笑强度过大,持续时间较久,那么肋间肌就会进行一个长时间的
期刊
摘要:常言道,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步入社会的“试用期”。幼儿园的教学生活是当前幼儿园教育观里最为突出的话题。好的幼儿园应该被看作是一个“玩”的场所,而不是“学”的场所。对幼儿采取的初级教学对幼儿发挥着重要的启发作用,而且这一过程应该是自由、自主、愉悦的。因此,幼儿园应该将儿童们较为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加入到学前教育中来。此外,我国学前教育学博士虞永平学者认为并且提出来应该将幼儿园日
期刊
疟疾是由携带疟原虫的蚊子叮咬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是当今人类的最大杀手之一。为将疟疾病人从痛苦中拯救出来,科学家与之死磕了数十载。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出的青蒿素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不过,虽然科学家采用药物疗法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使得疟疾的死亡率大幅降低,但是,这些方法却不能完全消灭疟疾。在一些地区,疟疾依然十分猖獗。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贫困地区,每年都有将近2亿人染
期刊
古埃及的金字塔给人雄伟壮观的印象,它们是一个个艺术博物馆,又是藏着谜团的宝库。然而,除了那些看得见的金字塔,古埃及更多的秘密可能还被埋于沙土之下,黄沙之下又有哪些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呢?测不准的金字塔  1839年,考古学家约翰·埃尔·雅利安在埃及孟斐斯遗址附近的沙漠中,发现了一个疑似金字塔的结构,它坐落于一片高低不平的地面上,已经破败不堪,有两级像台阶一样的结构,最高的地方大约离地面17米。
期刊
当一辆卡车驶过,站在附近的人都会感到地面有轻微的震动。这实际上是一种轻微的地震。有地震就有地震波,比較灵敏的动物,在远处就能探测到卡车产生的地震波。  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动辄重达数吨、相当于一辆卡车载重的大型兽脚类恐龙,它们每走一步都会让地面颤动。但问题来了,像霸王龙(平均体重9吨,相当于一辆中型卡车的载重)这样的食肉动物,若它们捕食时也发出这么大的震动声,岂不等于事先向猎物发出警报,好让它们有
期刊
行星绕着恒星转,恒星绕着星系中心转,星系中心盘踞着一个神秘的庞然大物——超大质量黑洞。这是我们关于宇宙等级结构的一个常识。  但非得这样吗?不!行星也可以越过恒星这一级,直接形成于星系中心附近,并绕着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转。天文学家以前也曾提出行星可以围绕较小的黑洞运行,不过这些黑洞是由恒星坍缩演化而来的,之前行星本来就绕着这些恒星转,所以这种观点不算稀奇。而对于行星能否绕着动辄是太阳质量数百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