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工作经历当中,从来没有一个数字能像98.5%这样,刚一出炉就成为焦点。而98.5%的诞生,我们付出了10000%的努力。
2003年4月的一天下午,我的一位同事向大家通报了一条刚刚从北京传回来的消息,国家发改委正式决定由我们公司建设煤制油项目。煤制油项目属于国家能源安全示范重点项目。公司拿到了这么大的项目,我们一帮人都特别兴奋。晚上,还特意庆祝了一番,气氛相当热烈。在大家的热切期待中,煤制油项目正式站上了起跑线。
这个项目最核心的技术有两项,一项是把固体的煤炭变成气体,叫作煤气化技术;另一项是把气体变成柴油等油品,叫作合成油技术。这两项技术当时都被国外垄断。没有技术,就没有话语权。从2004年跟南非沙索公司谈判开始,我们被人牵着鼻子走了7年,直到2011年,项目还没有达到核准条件。而这7年中,我们已经有6个煤化工项目建成投产。就在我们几乎要选择放弃的时候,出现了转机,我国自主研发的合成油技术成熟了。这让我们一下子有了底气。接下来,我们告诉老外:不跟你玩了,我们自己玩!
煤制油谈判期间我们建成的项目中,有一个项目的气化技术是从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的。可谁能想到,投产时气化炉暴露出一大堆毛病,运行不起来。西门子改造了13个月,用尽了浑身解数,还是不行。厂子投不了产,每月的损失就是1个亿。我们被逼到了崩溃的边缘。最后果断决定:自己改造。这个担子就落在了公司副总工程师、气化车间主任黄斌身上。他挑了12名技术骨干组成攻关小组。开始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白加黑、五加二、吃三睡五干十六成了工作的新常态。压力大,加上长时间休息不好,大家消瘦了很多,一个个都熬出了国宝级黑眼圈。有一天夜里一点多了,黄斌的媳妇打来电话:
“喂,老公,吵醒你了吧?”
正在现场工作的黄斌回答:“嗯,正做梦呢,吓我一跳,几点了?没啥事吧?”
“你可真把事儿给干大了,竟然一直瞒着我?”他媳妇故意卖了个关子。
黄斌一下子没明白过来:“我能干多大事啊,你看就我们单位这气化炉,都快折腾死了,还没玩转呢!”
他媳妇接上了话:“你跟我说过,你每天晚上11点前就回公寓了。最近,我心里老觉得不踏实,就去打问了,原来你一点之前根本就没有回去过!”
“啊?噢,别听他们的,就有那么几次我确实回去得晚。”
“黄斌,别再逞能了!那个破气化炉,造的人都修不好,靠你们几个就能修好?再说了,修你们也白天修呀,这都5个多月了,天天熬到半夜,我真担心你的身体......”
黄斌刚想解释安慰几句,电话里传来抽泣声,紧接着就挂断了。黄斌呆呆地盯着眼前的气化炉,心里一阵热,眼睛模糊了。
“黄总,点火烧嘴装好了,啥时候试?”同事小田从气化炉顶爬下来大声问。黄斌抹干眼泪,定了定神,坚定地回答:“就现在,走,回控制室!”。
一点一点地改,一次一次地试。拆了装,装了再拆。8个多月时间,黄斌团队进行了200多项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终于彻底解决了气化炉的问题,全厂成功投产了。而更让黄斌高兴的是,这次完全吃透了西门子的技术,缺陷在哪儿,哪里还能改进,心里有了一本賬。他决定趁热打铁,搞出自己的技术。15个月后,黄斌团队研发出了“宁煤炉”,这是比西门子更先进的成套煤气化技术,在规模上填补了国际空白,获得国家专利金奖。
有了这两项自主核心技术,煤制油项目进入了“快车道”。2013年9月核准立项,同年开工建设。项目承担了37项重大技术、装备和材料的国产化任务,我们联合国内80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一起攻关。在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现场,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两万多名建设者热血沸腾、斗志昂扬,项目建设全面提速。2016年12月21号顺利投产,国产技术装备得到验证,国产化程度达到98.5%,其余1.5%也都有国产化相伴。我国具备了成套输出煤制油技术和装备的能力。一周后的12月28号,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重要批示,肯定了这一重大创新成果。
这个项目到底多大呢?总投资550个亿,占地面积相当于56个标准足球场;钢材用量可以建6个半鸟巢;管道长度能从乌鲁木齐铺到广州;大型设备13000多台,仪表设备11万多台,全厂控制点21.6万多个。年产油品405万吨,单产规模世界第一。
项目投产后,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已陆续开发出了7种新产品。2019年11月19号,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宁煤煤制油项目开发的航天燃油,被成功用于火箭发动机实验!
从0到98.5%,我们体会了被人牵着鼻子走的痛苦和无奈,体会了山穷水尽的焦虑和迷茫,体会了创新成果带来的自信和力量。我们从昔日的“跟跑者”步入了“领跑者”的行列。
98.5%,属于中国!
创新驱动发展,我们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