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是最好的守护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p110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杜牧《阿房宫赋》)。占地300多里的阿房宫,用光了蜀山的树木才盖成,遮天蔽日。一个“隔离”,不仅描述了阿房宫的楼阁高耸,也形象地描绘出其声势浩大。这一种“隔离”引申下来,便是隔断,不让聚在一起,即为传染病隔离和保护性隔离。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冠肺炎疫情,如洪水猛兽般突然打断了庚子鼠年的吉祥,让每一个人都身陷其中,而“隔离”也成了最热的词儿。
  防治疫情,重在阻隔。为了大家的安全,武汉“隔离”了自己。口罩断货,酒精脱销,排不上病床,等待诊治,在疫情如洪水般肆虐时,武汉900多万市民响应号召留守家中。虽然这是一种“被迫”选择的生活方式,但不管是集中隔离,还是居家隔离,具有韧性的武汉人都在负重前行。
  这么漫长的“宅”生活,让武汉书法家王军有了更多的时间陪女儿。他们共同练习书法,每天6小时,两天临完一帖共1904字。困在家里的隔离生活,让喜欢旅游的作家李子很想和人吵一架,哪怕是隔着楼。她对我说,她很想念乘公交车慢悠悠地过长江二桥,然后在五福路附近要上一份热干面悠闲地吃早点的日子。
  这“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虽然这座城里的人正处在漫长的煎熬中,但我却没有看到自暴自弃,也没有看到颓废,他们就像艳丽无比的花每一次盛放之前都要经历太久的蛰伏一样,等待着划破黑夜的亮光。在这座城市里,除了令人揪心的疫情之外,还有武汉人民在危难之中显露出的坚忍不拔与昂扬向上。
  疫情就是命令,隔离是扼制病毒蔓延的最有效手段。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有一张铁面执纪的包公脸,又有一颗情系人民的赤诚心,他们主动“隔离”自己,舍小家为大家,与广大干部职工一道谱写着一曲曲众志成城战疫情的连心曲。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也不管是城中村还是偏远山区,都可以看到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驻守,设立检查岗,他们用隔离的方式,结成了一张防控大网。为了这场隔离,春节抛弃了传承千年的拜年习俗,酒店取消酒宴,婚礼被迫推迟……
  隔离了疫情却隔离不了温情,隔离了病毒却隔离不了爱。当听说武汉需要支持时,陕西省蓝田县马河小学的13岁孤儿王帅捐出自己仅有的500元钱;当获悉武汉紧缺医学影像工作人员的消息后,四川乐山市沙湾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黄维告别妻子和两个孩子,孤身一人连夜踏上长达1300公里的“逆行”之路;当看到武汉要建设火神山医院的消息后,河南驻马店贫困户电焊工人刘海龙自费打车100多里赶到工地支援建设;当得知口罩紧缺时,“杭州保姆纵火案”受害者家属林生斌仍想方设法向杭州市红十字会捐赠5000个口罩;当听说武汉人民蔬菜紧缺时,山东两位农民捐出13吨白菜、云南93户村民给湖北捐贈22吨香蕉……没有号召,不用征用,这就是中国人的大义。虽然他们之中很多人的生活比大多数人都要艰难,但依然保持着内心的良善。隔离病毒,但没有隔离阳光和爱,而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人,从来不是一座孤岛。就像病毒会呈分裂式扩散,而人间的真善美,也可以星星之势燎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隔离便是对生命最好的守护,它不会隔开人情,也不会失离人心,只会让中华儿女的心,贴得更紧、更近。
其他文献
2020年1月14日,河北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长联席会议在石家庄召开首次大会。河北省档案馆馆长吕素维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体参会人员讨论通过了《河北省各级国家综合档
旧中国时期的河北是一个多灾多疫的省份。麻疹、天花、伤寒、霍乱、痢疾等多种传染病轮番逞凶,给广大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北传染病爆发频繁,种类繁多,危害巨大。面对传染病的肆虐,刚刚行使国家治理职能的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  在这些传染病种类中,有的是旧有传染病的复发,有的是新传染病的突袭,既有短期扑灭的,也有久战方胜的,还有至现在仍然战斗未息
目的 对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为有效解决建筑能耗问题,应当在建筑施工中积极采用各种节能技术,从根本上降低建筑能耗。基于此点,本文就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能耗进行了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对16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维A口服和NB-UVB照射),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
<正> 辛亥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就已投入了探索社会主义的热潮之中。此时期,他们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并将他们的民生主义也看成是社会主义。对于这一历史现象,学术界不少人已作过探讨。但笔者认为,这些探讨还不够,甚至应重新论述。 一 辛亥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探索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