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感恩——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一例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7115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背景】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需要而开设的一种综合性课程。通过开放性综合实践课教学,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勇于探究、乐于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接受形式和益智渠道,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水平、人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对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Course Background】 Integrated Practical Activities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to open a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Through the open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teaching, students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of being good at thinking, diligent in observation, being brave in exploring and willing to cooperate,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lass combines ideological and moral teaching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ies to broaden students ’learning content, accepting forms and channels of intelligence, and promoting the overall advancement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humanistic attainments, Healthy and happy stud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其他文献
在贵刊2008年第8期上读到一篇讨论《木兰诗》中“唧唧”是什么声音的文章,现在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以求方家批评指正。  《木兰诗》开头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那“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有人认为是织布机的声音,对于这个观点笔者却不敢苟同。诗中的“唧唧复唧唧”的“唧唧”应当是叹息之音,而不应该理解为织布机的声音。  一、从“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句来看,没
摘要:对债务人的追踪与调查是债权人为实现其法律所保护的利益而采取的私力救济行为,这种私力救济行为是对公力救济的补充与完善。应该明确私人侦探在法律上的合法地位,以实现公力救济与私立救济之间的竞争与互补。  关键词:私权救济私力救济 合法性  一 私权救济的一般理论   (一) 民法上的权利链条与救济权的位置  民法上的权利是民法为保护特定的利益而设定的。民法保护某一特定的利益并不只是设定一种静止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