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清CRP的影响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as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清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血脂、血清CRP变化)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血清CRP水平和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更为显著,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剂量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和血清CRP水平,改善预后,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血脂;血清CRP;预后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一直都居高不下,临床治愈率低,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其最常见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破损致使血栓形成所致,所以加强临床诊疗研究是提升患者生存几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1]。汀类药物具有调脂、抗炎炎、稳定血栓斑块等作用,是临床用于治疗脑梗死的重要药物。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他汀类药物,为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清CRP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临床具体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纳入研究患者均经过临床头颅CT和MRI确诊,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排除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与近期感染等[2]。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1.5±5.7)岁,病程5-74h,平均(27.8±9.4)h,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对比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常规治疗:改善循环、扩容、降颅压、神经营养剂、保护脑细胞、防治脑细胞水肿,给氧、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3]。
   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口服阿托伐他汀(生产厂家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国药准字J20120050),对照组10㎎/1次/d,研究组20㎎/1次/d,均在睡前服用,以两周为以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 ApoA、载脂蛋白B ApoB)和血清CRP水平,血清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
  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和血清CRP水平,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采取脑卒中量表(NIHSS),得分越低改善效果越好,分析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4.统计分析
   临床数据分析处理均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均数标准差以(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P<0.05为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一疗程后血脂指标比较见表1。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血脂指标均有所下降,但是研究组下降情况更为显著,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剂量治疗效果较好。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和NIHSS评分对比见表2。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对比无差异(O>0.05),治疗后组内比较显示患者血清CRP水平和NIHSS评分均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剂量治疗效果较好。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一疗程后血脂指标比较(x±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和NIHSS评分对比(x±s)
  三.讨论
   脑梗死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一种血管性疾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患者血脂升高、内皮细胞受损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有密切关系。有临床研究显示LDL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启动因素,LDL升高与HDL降低是导致急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管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密切关系,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C反应蛋白血管炎症的标记物,因此,研究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脑梗死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关系对防治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调节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氧缺血症状和再灌注损伤状态下的炎症反应,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够积极提升患者预后,且有助于血管神经功能的恢复。大量动物实验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具有不依赖调脂、抗炎作用的神经保护作用,有效减少患者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从而达到促使神经缺损改善的效果,通过促血管再生、神经再生等加强远期恢复效果,强化脑保护,加速神经功能改善与恢复,从而对脑梗死产生严重影响,长期服用药物会减轻患者病残程度。不过不同剂量治疗效果有所差别,目前关于何种剂量更为适用的治疗研究还在逐步深入[4-5]。
   本次研究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效果,通过对患者血脂、血清Hs-CRP和NIHSS评分进行对比观察,血清Hs-CRP是比CRP更高敏反应炎症的指标, NIHSS评分可有效反应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指标和NIHSS指标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确证实阿托伐他汀良好的治疗效果;不同剂量对比结果显示大剂量(20㎎/d)效果更好,对患者血脂、血清CRP和NIHSS评分都改善显著,明显优于小剂量组(10㎎/d),证实20㎎/d剂量治疗优越性,对提升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和血清CRP水平,提升预后,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红,孙长凯,赵杰,等.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相关参数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11,9(5):94-96.
  [2]王博,方麒林,丁联斌.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脂、NES和hs-CRP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2408-2409.
  [3]李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25):6-8.
  [4]李强,凌芳,聂德云,等.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16):1598-1600.
  [5]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组.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建议[J].中华内科杂志,2010,46(1):81-8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对65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症状产生原因,进行分类调查研究,为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导致的机体损伤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运用文献调查法、数学法、定量分析法、数量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研究左氧氟沙星毒药理、结构、作用机制,对65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对比、数量关系分析,查找产生原因。结果 :65名患者中首剂量不良反应为70.7%,继发性不良反应为16.9%,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为4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剖宫产产妇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166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作出评价。 结果:实验组在泌乳活动时间、48h泌乳量、肛门排气时间、卧位低血压发生率指标数据表现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剖宫产产妇行综合护理干预, 可以显著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安全性的影响差异。方法: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我院近期收治冠心病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85例;A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B组患者则采用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降脂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B组患者降脂疗效显著下降,且效果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怀化市电力企业职工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方法: 收集2014年7月期间在湖南电力职工温泉疗养院参加体检的2189例怀化地区电力企业职工的体检资料。结果: 共发现甲状腺结节548人,患病率为25.0%。其中患有甲状腺结节的女性240人,患病率为28.1%;男性308人,患病率为23.1%。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增加。以60岁为界限分组,在<60岁组,女性与男性甲状腺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肿块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分析。方法 对176例超声检查及手术证实为卵巢肿块的患者进行超声图像回顾及误诊原因分析。结果:176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前超声诊断176例,误诊5例,误诊率3%。结论:病灶结构复杂多样是导致卵巢肿块误诊的主要原因,超声鉴别肿块性质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 以减少误诊 .  关键词:卵巢肿块;超声;诊断;误诊  Abstract:Objec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第六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4例穿孔性阑尾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7例。研究组病人在切除阑尾后进行引流管放置,并且采用甲硝唑加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之后再关腹。对照组病人则在常规处理后不进行清洗。对比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几率。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为提高红细胞检验的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50例健康人尿作为标本,与健康人血标本混合,用干化学分析仪及显微镜对红细胞数量进行统计,观察不同时间、不同PH值下红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PH值=5和PH值=5.5时,随着时间的增加,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小,在此PH值状态下,红细胞的溶解比较严重;60min与10min比较,红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切除术的手术配合经验。 方法:对6例成功行腹腔镜下胃切除术患者的手术配合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 6例患者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术程顺利,手术时间 2--4 h ,平均 3 h ;术中出血量 50 - 100 mL ,平均 64mL ;术后随访 1 个月,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充分的术前访视评估,完善的物品准备,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及医护人员的熟练默契配合是腹腔镜下胃切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互动点评式晨会交班模式,以提高护理交班质量,促进护士整体业务水平提高的重要性。 方法:根据急诊病种特殊性、交班内容复杂性特点,规定每天接班人员提前15分钟到岗,查看病人、听取交班、针对具体病种和交班内容进行剖析、提出相关性建议、由组长讨论分析、护士长总结的模式。 结果:护士交班报告书写质量、单病种的观察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并能带动年强护士勇敢积极踊跃发言、正确评价自我护理病人的能力。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环磷酰胺与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差异。方法: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我院近期收治肾病综合征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3例;分别采用环磷酰胺和雷公藤多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和血浆蛋白水平等。结果:A组和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26%(18/23),95.65%(22/23);B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