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清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血脂、血清CRP变化)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血清CRP水平和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更为显著,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剂量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和血清CRP水平,改善预后,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血脂;血清CRP;预后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一直都居高不下,临床治愈率低,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其最常见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破损致使血栓形成所致,所以加强临床诊疗研究是提升患者生存几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1]。汀类药物具有调脂、抗炎炎、稳定血栓斑块等作用,是临床用于治疗脑梗死的重要药物。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他汀类药物,为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清CRP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临床具体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纳入研究患者均经过临床头颅CT和MRI确诊,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排除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与近期感染等[2]。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1.5±5.7)岁,病程5-74h,平均(27.8±9.4)h,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对比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常规治疗:改善循环、扩容、降颅压、神经营养剂、保护脑细胞、防治脑细胞水肿,给氧、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3]。
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口服阿托伐他汀(生产厂家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国药准字J20120050),对照组10㎎/1次/d,研究组20㎎/1次/d,均在睡前服用,以两周为以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 ApoA、载脂蛋白B ApoB)和血清CRP水平,血清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
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和血清CRP水平,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采取脑卒中量表(NIHSS),得分越低改善效果越好,分析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4.统计分析
临床数据分析处理均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均数标准差以(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P<0.05为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一疗程后血脂指标比较见表1。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血脂指标均有所下降,但是研究组下降情况更为显著,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剂量治疗效果较好。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和NIHSS评分对比见表2。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对比无差异(O>0.05),治疗后组内比较显示患者血清CRP水平和NIHSS评分均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剂量治疗效果较好。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一疗程后血脂指标比较(x±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和NIHSS评分对比(x±s)
三.讨论
脑梗死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一种血管性疾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患者血脂升高、内皮细胞受损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有密切关系。有临床研究显示LDL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启动因素,LDL升高与HDL降低是导致急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管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密切关系,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C反应蛋白血管炎症的标记物,因此,研究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脑梗死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关系对防治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调节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氧缺血症状和再灌注损伤状态下的炎症反应,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够积极提升患者预后,且有助于血管神经功能的恢复。大量动物实验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具有不依赖调脂、抗炎作用的神经保护作用,有效减少患者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从而达到促使神经缺损改善的效果,通过促血管再生、神经再生等加强远期恢复效果,强化脑保护,加速神经功能改善与恢复,从而对脑梗死产生严重影响,长期服用药物会减轻患者病残程度。不过不同剂量治疗效果有所差别,目前关于何种剂量更为适用的治疗研究还在逐步深入[4-5]。
本次研究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效果,通过对患者血脂、血清Hs-CRP和NIHSS评分进行对比观察,血清Hs-CRP是比CRP更高敏反应炎症的指标, NIHSS评分可有效反应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指标和NIHSS指标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确证实阿托伐他汀良好的治疗效果;不同剂量对比结果显示大剂量(20㎎/d)效果更好,对患者血脂、血清CRP和NIHSS评分都改善显著,明显优于小剂量组(10㎎/d),证实20㎎/d剂量治疗优越性,对提升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和血清CRP水平,提升预后,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红,孙长凯,赵杰,等.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相关参数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11,9(5):94-96.
[2]王博,方麒林,丁联斌.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脂、NES和hs-CRP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2408-2409.
[3]李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25):6-8.
[4]李强,凌芳,聂德云,等.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16):1598-1600.
[5]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组.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建议[J].中华内科杂志,2010,46(1):81-82.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血脂;血清CRP;预后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一直都居高不下,临床治愈率低,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其最常见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破损致使血栓形成所致,所以加强临床诊疗研究是提升患者生存几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1]。汀类药物具有调脂、抗炎炎、稳定血栓斑块等作用,是临床用于治疗脑梗死的重要药物。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他汀类药物,为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清CRP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临床具体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纳入研究患者均经过临床头颅CT和MRI确诊,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排除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与近期感染等[2]。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1.5±5.7)岁,病程5-74h,平均(27.8±9.4)h,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对比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常规治疗:改善循环、扩容、降颅压、神经营养剂、保护脑细胞、防治脑细胞水肿,给氧、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3]。
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口服阿托伐他汀(生产厂家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国药准字J20120050),对照组10㎎/1次/d,研究组20㎎/1次/d,均在睡前服用,以两周为以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 ApoA、载脂蛋白B ApoB)和血清CRP水平,血清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
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和血清CRP水平,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采取脑卒中量表(NIHSS),得分越低改善效果越好,分析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4.统计分析
临床数据分析处理均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均数标准差以(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P<0.05为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一疗程后血脂指标比较见表1。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血脂指标均有所下降,但是研究组下降情况更为显著,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剂量治疗效果较好。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和NIHSS评分对比见表2。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对比无差异(O>0.05),治疗后组内比较显示患者血清CRP水平和NIHSS评分均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剂量治疗效果较好。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一疗程后血脂指标比较(x±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和NIHSS评分对比(x±s)
三.讨论
脑梗死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一种血管性疾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患者血脂升高、内皮细胞受损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有密切关系。有临床研究显示LDL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启动因素,LDL升高与HDL降低是导致急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管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密切关系,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C反应蛋白血管炎症的标记物,因此,研究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脑梗死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关系对防治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调节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氧缺血症状和再灌注损伤状态下的炎症反应,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够积极提升患者预后,且有助于血管神经功能的恢复。大量动物实验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具有不依赖调脂、抗炎作用的神经保护作用,有效减少患者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从而达到促使神经缺损改善的效果,通过促血管再生、神经再生等加强远期恢复效果,强化脑保护,加速神经功能改善与恢复,从而对脑梗死产生严重影响,长期服用药物会减轻患者病残程度。不过不同剂量治疗效果有所差别,目前关于何种剂量更为适用的治疗研究还在逐步深入[4-5]。
本次研究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效果,通过对患者血脂、血清Hs-CRP和NIHSS评分进行对比观察,血清Hs-CRP是比CRP更高敏反应炎症的指标, NIHSS评分可有效反应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指标和NIHSS指标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确证实阿托伐他汀良好的治疗效果;不同剂量对比结果显示大剂量(20㎎/d)效果更好,对患者血脂、血清CRP和NIHSS评分都改善显著,明显优于小剂量组(10㎎/d),证实20㎎/d剂量治疗优越性,对提升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和血清CRP水平,提升预后,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红,孙长凯,赵杰,等.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相关参数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11,9(5):94-96.
[2]王博,方麒林,丁联斌.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脂、NES和hs-CRP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2408-2409.
[3]李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25):6-8.
[4]李强,凌芳,聂德云,等.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16):1598-1600.
[5]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组.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建议[J].中华内科杂志,2010,46(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