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碗甜蛋汤
寒假,合家团圆,其乐融融,家人们平日各忙各的,凑到一起聊的话题就是我们的亲戚们,聊着聊着,气氛还是温情脉脉的,我却终于撑不住哭了,一边觉得自己矫情得不行,一边又忍不住心酸难抑。
想起了太爷。
不刻意回忆时,总觉得太爷似乎还在,不曾在数年前的风雨之夜阖上眼。
似乎只要我一回乡下,还会把我叫过去唠嗑儿,问我学习的状况,捏捏我手上的肉,看看我有没有又瘦了。
模糊的童年记忆里有一碗甜蛋汤。
那时候太爷就是年迈但康健的形象。奶奶每天会给太爷煮一碗蛋汤,整个儿的蛋煨着糖水,又甜又暖和,冬天的时候会一路暖到胃里去。
可都进了我的肚里头。
我年纪小又呆乎乎的,每次奶奶给太爷端去蛋汤,当时太爷总是不吃的,说烫,要放着凉一会儿,等奶奶离开了,太爷便招呼我过去喝掉。
他说不喜欢吃蛋,又甜又腻,让我帮他喝掉但是别告诉奶奶省得听她数落,我总是一脸乐于助人的喜悦,乖乖地把鸡蛋甜汤喝掉,剩下一点汤汁,太爷慢慢地喝完。
这是我们祖孙两人间时间最久的秘密。直到我长大慢慢明白过来,但已无可回头。
在乡下念了两年小学,那时太爷尚且身体结实安泰,经常用自行车载我上学,我就坐在自行车的前杠上。两三里路,祖孙俩一路唠嗑儿一路就走完了。
直到有一天。
记不清是什么缘由老师将我们几个人留下来,忙完了已然很晚,天早早地全部暗下来,我摸着黑出教室去找约定的地点,才听见,隐隐地是太爷在喊我的名字,我急忙回答,去和太爷会合。
碰面了才知道,太爷找不到我已经绕着学校和附近的地方好几圈,边找边声嘶力竭地喊,我看见太爷的时候太爷已经在焦虑中不知道奔走了多久,不停地大喘气,骂我又舍不得,吼了几声这不负责任的老师,平复着心情把我抱坐上横杠,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太爷,不晓得如何是好。
太爷骑车还没两分钟,便猝然倒下,躺在了地上,我从横杠跳下没有受伤,无助地看着突然倒下的太爷,恐惧攫住了心脏,无措仓皇,愣愣地站在一边喊太爷,喊不醒,黑夜中也看不清,不敢离开。
我摸着太爷还在呼吸,然而扶不起也拖不动,最后只能在暮色中哭着叫起来:“谁来救救我太爷!救命啊!……”
似乎在寒冷和漆黑中喊了很久,后来有一个爷爷发现了我们,再后来的记忆模糊不清,重叠的人影,忙乱的家人,没有清晰的回忆了。
从那以后,太爷就再没骑车载过我,多是躺着,含混的、腐朽的、灰暗的气息,这味道盖过了甜汤的芬芳,长久地充斥在我的记忆中,当时年幼什么也不懂,现在想来发现都是苦痛。
懂事了才知道,那一倒,是太爷食道癌病发,没过多久,便在雨夜去世了,去世的时候反而没有太多痛苦,还是躺在躺椅上,周围尽是亲戚的哀叫,我在人群外盯着太爷的脸见他慢慢阖上眼。
从此我又失去了一个掏心掏肺对我无限好的人,只是当时还不知道,只觉后来的日子少了一个身材伟岸、面相严肃,但是总会偷偷把甜汤塞给我喝掉的老人家。
失去亲人的记忆因为年幼而非常模糊,也没有很多文学作品里表现得那么痛苦不堪,大概因为我是在无知中与他别离的,痛苦的回忆少了很多。只是到如今我都在怀疑自己,如果没有那一次的气急攻心,会不会癌症一直斗不过我强壮的太爷,太爷一直会在乡下或者被接过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奶奶还会继续炖甜汤,他还会继续把甜汤偷偷给我喝。
子欲养而亲不待。
岁月已逝,无可回头。
两个外婆家
新百大楼有个“外婆家”。
“外婆家”的人永远是爆满的,等候的队伍将楼层围了大半圈,熙熙攘攘,人人脸上是对食物的渴望与期待,我领着的号是172,而此时的桌子才叫到100号。
母亲显而易见地怔了一下,等吗?
等。我毫不犹豫。
从一点等到了两点一刻,最后主动要求拼桌,一桌八个人四对食客,稍有大意筷子几乎会伸到别人的菜里头去。
最终吃饱喝足,满意而归。
母亲起初对我这种不顾一切吃上饭的行为嗤之以鼻,吃个饭费这么老牛鼻子劲在她眼中是不值得的,我明白但是难以从命。
一生又短暂又漫长,是无止境的目标使我们不断追逐,追求事业、金钱、爱情……每一样都虚无缥缈有无数的不确定性,到手了也未必如意,哪一样不比吃饭的难度大呢?同样是追求,庸俗如我,宁愿将幸福系于近在眼前的食物,吃饱了再去想那些艰难苦涩的事情。
只有回我自己的外婆家,无需等待,永远有着她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服务”。
每次妈妈和外婆通电话,递给我时传来的永远是外婆兴冲冲的大嗓门:“然(我的小名儿)啊!要来啦?要吃什么呀?”
不标准的方言式普通话表达的永远是一成不变的爱:吃啥?
青椒肉丝!冬瓜排骨汤!这是我永恒的脱口而出的回答。
不管什么时候去外婆家,总是一桌子我爱吃的,我钦点的样式做得满满当当。
外公经常在饭桌上吐槽我们,说我们不来他在家从来吃不上肉。或者积极邀功,啊呀这盘肉的原材料都是我起早去市场买的呢。我妈和外婆一起呵呵:有一盘是你自己煮的么?外公收起笑脸,默默地只夹菜,不说话。
我突然爱上吃豌豆尖以后,外婆清出一大块地专门来种。后来外婆对反季节蔬菜竟然也得心应手,一年四季,总能从外婆家薅走一大堆。
外婆一生似乎都是植根于黄土的农民,我知道并非如此,她读书识字,待字闺中时做过代课教师,当过赤脚医生,同时的很多伙伴如今已经做到了学校校长医院院长的位置,但外婆至今还在田地里忙碌,手脚俱是裂口和洗不干净的泥痕。
但凡认识我外婆的人都说她聪明灵活,亦非时事所迫,尽是其父所累。
我这一生从未见过这位已逝的曾祖父,却始终对他怀着不可言说的敌意,外婆有无数的机会可以选择自己的路走出一片光明,却每次都被他拖入无边黑暗,把所有机会都给了她不学无术的兄弟,早早被逼嫁人,不甘地看着本不如她的同辈人走出乡下进城创造新的生活,沉默着晨起侍家务,带月荷锄归。 外婆从未学过木活,但是给我们做过活灵活现的兔子灯笑傲元宵灯会,钉出来的狗窝鸡窝宠物小屋将网上同款一甩万里。
人品又是那么可爱可敬可喜,小时在外婆家玩耍时,总想把院门关上,隔绝那些源源不断来找我外婆的小屁孩,日日和表弟争宠,生气为啥大家都和我抢外婆。
种完地,喂完鸡,外婆陪我玩纸牌,搭小灶。
厨房的灶台上至今还看得见清清楚楚的粉笔字,那是外婆的名言:吃光用光,身体健康。看起来朴实可笑,然而当联想到写下这行字的妇女当时生活在怎样的贫穷中,以怎样乐观而超前的生活态度抚养子女、善待家人,便无法简单地笑出来了。
时至今日,我又宅又馋,最烦走亲戚,然而如果是去外婆家,不管多早多困多懒怠,总会挣扎着起床收拾。
我妈说我是没脸没皮的吃货,我总是乐呵呵地接受这种指责,然而我们都知道,吸引我的何止是外婆做的鲜美筋道的青椒肉丝呢?
奶奶的早餐
中学伊始,便是调快了大半的生活节奏,我又是个天然的睡神,缺了觉仿佛要了命。
每天早上被拖起来迷迷糊糊地洗漱,坐在桌边匆匆地吃早饭。人是昏昏沉沉的,起床气也是成倍增长,像是炸着毛的猫,没人敢撩我,然而我臭毛病多,挑食得不行,早饭经常成为导火索。
为什么总是吃八宝粥?为什么永远是一坨杂烩糊糊?为什么又在饭里吃着沙子?
负责早饭的奶奶扎着手也是无可奈何的样子,但天生比我还缺心眼儿,积极认错,屡教不改。
直到有一次从青菜里扒出来一只黑甲虫,把我活活从起床晕中吓醒了,气得差点丢了碗,跑卫生间漱口许久,才怀着恶心感气冲冲地出门,自那以后,奶奶靠谱许多。
我当然能体会大早上洗菜洗不干净的苦楚,但是这种行为还是不可以糊弄过去的呀。
奶奶还有一个让我头疼的毛病,也是家长们的通病,但我奶奶显然“恶劣”许多啊。
小时候逼着一定要吃完一大碗饭不说,长大了依旧坚决地说了“不要再夹菜了”以后她一定会再夹一筷子给你,说最后一口最后一口,等你将这筷子吃完以后,又是新的一筷子和纹丝不动的说辞。
我忍无可忍。
然后忍下去了。
我身体不太好,有一次见朋友凑巧遇上了颇有经验又古道热肠的中医,看我唇白面不红,把脉后依数道出我的症状,判断多是我小时候经常吃得太多太撑,以至于伤了脾。
长期困扰我的毛病追溯到了如此可笑又切实的原因,一时间无语,又无奈。
我把这个尽数告诉大人们,自己也是惆怅。“罪魁祸首”沉默了好久,后来便没有像以前逼我吃饭那般狠了。
暑假见我老赖在床上吃零食不好好吃饭,亦不再多埋怨或威严相逼。只是默默叹口气,把饭粥在饭煲里温着。
直到我上了大二,有一次奶奶打来电话,夜里我们絮絮叨叨地聊很久,她就忍不住带着哭腔说对不起我,当年带孩子没经验害了我……
我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她在说什么,一时间反而笑了。有些后悔这些不该和家里人提,徒惹伤心。
第一次直观地长大体悟,也是在饭桌上。
大人们聊得热火朝天,我干坐在一边,偶尔戳戳我妈说说闲话,两三个极小的孩子不停地狂笑或者尖叫。热菜上来了,一盆鸡汤里的两个鸡腿被分给了小孩,虽然我并不爱吃那个,但的确是我首次意识到,哦,原来我已经失去了被别人优先照顾的资格,转而长成了那个应该去照顾别人的人了。
也就突然怀念起,那个总是把鸡腿鱼肚硬塞到我碗里的奶奶了。
“闺蜜”的作为
我和我妈,号称是世上最铁的闺蜜。
我妈熟知我小小的暗恋,出过的糗事……还都是我自己主动分享的。一起八卦,互相打掩护,欺上瞒下忽悠班主任逃掉一部分愚蠢的暑假作业……又何止一件两件咯。
高三是最痛苦的一年,也是最快乐的一年。
为了方便我学习,妈妈在学校边租了一间小屋,拾掇得非常温馨。很少做饭的妈妈网购了一本厚厚的菜谱大全,经常看见她埋首于大全中研究,在我爱吃的几样菜品的页码中贴上隔页标签,就像她即将上公开课一样正式和隆重。
每天中午回来时,她总在门口迎接我,或者是热腾腾的饭菜迎接我,不多,但煮得很精心,都是我爱的样式,憎恨的葱姜蒜和胡萝卜被一律排除,当然,妈妈也会很有心机地榨一点姜汁放进去,或者捞掉胡萝卜丁让我完全看不出来,非常腹黑地看我懵然不知地吃掉。
那时候的日子是氤氲着饭菜香的,每一天都在推测中午妈妈会煮什么,临近放学的时候总是心痒难耐,跑回去的速度是平时的几倍,坐在饭桌前边下箸边点评的时候才觉得人生是圆满的。
妈妈知道我们学习苦,饿得快,所以定期买很多小零食塞我包里,每天早上去打开书包摸零食又成了新的惊喜,和处得好的同学分享食物,是艰苦的紧迫的高中里仅有的快乐之一,高高的书本山背后,堆着我和同桌搁在一起的零食,两个人摸来摸去吃得满心喜悦。
这份欢愉是后来再也没有的。
上了大学以后趁假期回家,和妈妈两个懒懒地躺在床上发呆。不知不觉到了饭点,厨房里锅不动碗不响,妈妈经常是把我拖出去搓一顿好的然后打包回来,继续糊弄接下来的几顿,又或者,用哪里买的熟食糊弄我。
“妈你敢像我高三那样好,好,做,饭,吗?”
“你又不高考了,懒得服侍你。”
呵呵,我,就,知,道。
插图/常德强
发稿/赵菱
寒假,合家团圆,其乐融融,家人们平日各忙各的,凑到一起聊的话题就是我们的亲戚们,聊着聊着,气氛还是温情脉脉的,我却终于撑不住哭了,一边觉得自己矫情得不行,一边又忍不住心酸难抑。
想起了太爷。
不刻意回忆时,总觉得太爷似乎还在,不曾在数年前的风雨之夜阖上眼。
似乎只要我一回乡下,还会把我叫过去唠嗑儿,问我学习的状况,捏捏我手上的肉,看看我有没有又瘦了。
模糊的童年记忆里有一碗甜蛋汤。
那时候太爷就是年迈但康健的形象。奶奶每天会给太爷煮一碗蛋汤,整个儿的蛋煨着糖水,又甜又暖和,冬天的时候会一路暖到胃里去。
可都进了我的肚里头。
我年纪小又呆乎乎的,每次奶奶给太爷端去蛋汤,当时太爷总是不吃的,说烫,要放着凉一会儿,等奶奶离开了,太爷便招呼我过去喝掉。
他说不喜欢吃蛋,又甜又腻,让我帮他喝掉但是别告诉奶奶省得听她数落,我总是一脸乐于助人的喜悦,乖乖地把鸡蛋甜汤喝掉,剩下一点汤汁,太爷慢慢地喝完。
这是我们祖孙两人间时间最久的秘密。直到我长大慢慢明白过来,但已无可回头。
在乡下念了两年小学,那时太爷尚且身体结实安泰,经常用自行车载我上学,我就坐在自行车的前杠上。两三里路,祖孙俩一路唠嗑儿一路就走完了。
直到有一天。
记不清是什么缘由老师将我们几个人留下来,忙完了已然很晚,天早早地全部暗下来,我摸着黑出教室去找约定的地点,才听见,隐隐地是太爷在喊我的名字,我急忙回答,去和太爷会合。
碰面了才知道,太爷找不到我已经绕着学校和附近的地方好几圈,边找边声嘶力竭地喊,我看见太爷的时候太爷已经在焦虑中不知道奔走了多久,不停地大喘气,骂我又舍不得,吼了几声这不负责任的老师,平复着心情把我抱坐上横杠,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太爷,不晓得如何是好。
太爷骑车还没两分钟,便猝然倒下,躺在了地上,我从横杠跳下没有受伤,无助地看着突然倒下的太爷,恐惧攫住了心脏,无措仓皇,愣愣地站在一边喊太爷,喊不醒,黑夜中也看不清,不敢离开。
我摸着太爷还在呼吸,然而扶不起也拖不动,最后只能在暮色中哭着叫起来:“谁来救救我太爷!救命啊!……”
似乎在寒冷和漆黑中喊了很久,后来有一个爷爷发现了我们,再后来的记忆模糊不清,重叠的人影,忙乱的家人,没有清晰的回忆了。
从那以后,太爷就再没骑车载过我,多是躺着,含混的、腐朽的、灰暗的气息,这味道盖过了甜汤的芬芳,长久地充斥在我的记忆中,当时年幼什么也不懂,现在想来发现都是苦痛。
懂事了才知道,那一倒,是太爷食道癌病发,没过多久,便在雨夜去世了,去世的时候反而没有太多痛苦,还是躺在躺椅上,周围尽是亲戚的哀叫,我在人群外盯着太爷的脸见他慢慢阖上眼。
从此我又失去了一个掏心掏肺对我无限好的人,只是当时还不知道,只觉后来的日子少了一个身材伟岸、面相严肃,但是总会偷偷把甜汤塞给我喝掉的老人家。
失去亲人的记忆因为年幼而非常模糊,也没有很多文学作品里表现得那么痛苦不堪,大概因为我是在无知中与他别离的,痛苦的回忆少了很多。只是到如今我都在怀疑自己,如果没有那一次的气急攻心,会不会癌症一直斗不过我强壮的太爷,太爷一直会在乡下或者被接过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奶奶还会继续炖甜汤,他还会继续把甜汤偷偷给我喝。
子欲养而亲不待。
岁月已逝,无可回头。
两个外婆家
新百大楼有个“外婆家”。
“外婆家”的人永远是爆满的,等候的队伍将楼层围了大半圈,熙熙攘攘,人人脸上是对食物的渴望与期待,我领着的号是172,而此时的桌子才叫到100号。
母亲显而易见地怔了一下,等吗?
等。我毫不犹豫。
从一点等到了两点一刻,最后主动要求拼桌,一桌八个人四对食客,稍有大意筷子几乎会伸到别人的菜里头去。
最终吃饱喝足,满意而归。
母亲起初对我这种不顾一切吃上饭的行为嗤之以鼻,吃个饭费这么老牛鼻子劲在她眼中是不值得的,我明白但是难以从命。
一生又短暂又漫长,是无止境的目标使我们不断追逐,追求事业、金钱、爱情……每一样都虚无缥缈有无数的不确定性,到手了也未必如意,哪一样不比吃饭的难度大呢?同样是追求,庸俗如我,宁愿将幸福系于近在眼前的食物,吃饱了再去想那些艰难苦涩的事情。
只有回我自己的外婆家,无需等待,永远有着她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服务”。
每次妈妈和外婆通电话,递给我时传来的永远是外婆兴冲冲的大嗓门:“然(我的小名儿)啊!要来啦?要吃什么呀?”
不标准的方言式普通话表达的永远是一成不变的爱:吃啥?
青椒肉丝!冬瓜排骨汤!这是我永恒的脱口而出的回答。
不管什么时候去外婆家,总是一桌子我爱吃的,我钦点的样式做得满满当当。
外公经常在饭桌上吐槽我们,说我们不来他在家从来吃不上肉。或者积极邀功,啊呀这盘肉的原材料都是我起早去市场买的呢。我妈和外婆一起呵呵:有一盘是你自己煮的么?外公收起笑脸,默默地只夹菜,不说话。
我突然爱上吃豌豆尖以后,外婆清出一大块地专门来种。后来外婆对反季节蔬菜竟然也得心应手,一年四季,总能从外婆家薅走一大堆。
外婆一生似乎都是植根于黄土的农民,我知道并非如此,她读书识字,待字闺中时做过代课教师,当过赤脚医生,同时的很多伙伴如今已经做到了学校校长医院院长的位置,但外婆至今还在田地里忙碌,手脚俱是裂口和洗不干净的泥痕。
但凡认识我外婆的人都说她聪明灵活,亦非时事所迫,尽是其父所累。
我这一生从未见过这位已逝的曾祖父,却始终对他怀着不可言说的敌意,外婆有无数的机会可以选择自己的路走出一片光明,却每次都被他拖入无边黑暗,把所有机会都给了她不学无术的兄弟,早早被逼嫁人,不甘地看着本不如她的同辈人走出乡下进城创造新的生活,沉默着晨起侍家务,带月荷锄归。 外婆从未学过木活,但是给我们做过活灵活现的兔子灯笑傲元宵灯会,钉出来的狗窝鸡窝宠物小屋将网上同款一甩万里。
人品又是那么可爱可敬可喜,小时在外婆家玩耍时,总想把院门关上,隔绝那些源源不断来找我外婆的小屁孩,日日和表弟争宠,生气为啥大家都和我抢外婆。
种完地,喂完鸡,外婆陪我玩纸牌,搭小灶。
厨房的灶台上至今还看得见清清楚楚的粉笔字,那是外婆的名言:吃光用光,身体健康。看起来朴实可笑,然而当联想到写下这行字的妇女当时生活在怎样的贫穷中,以怎样乐观而超前的生活态度抚养子女、善待家人,便无法简单地笑出来了。
时至今日,我又宅又馋,最烦走亲戚,然而如果是去外婆家,不管多早多困多懒怠,总会挣扎着起床收拾。
我妈说我是没脸没皮的吃货,我总是乐呵呵地接受这种指责,然而我们都知道,吸引我的何止是外婆做的鲜美筋道的青椒肉丝呢?
奶奶的早餐
中学伊始,便是调快了大半的生活节奏,我又是个天然的睡神,缺了觉仿佛要了命。
每天早上被拖起来迷迷糊糊地洗漱,坐在桌边匆匆地吃早饭。人是昏昏沉沉的,起床气也是成倍增长,像是炸着毛的猫,没人敢撩我,然而我臭毛病多,挑食得不行,早饭经常成为导火索。
为什么总是吃八宝粥?为什么永远是一坨杂烩糊糊?为什么又在饭里吃着沙子?
负责早饭的奶奶扎着手也是无可奈何的样子,但天生比我还缺心眼儿,积极认错,屡教不改。
直到有一次从青菜里扒出来一只黑甲虫,把我活活从起床晕中吓醒了,气得差点丢了碗,跑卫生间漱口许久,才怀着恶心感气冲冲地出门,自那以后,奶奶靠谱许多。
我当然能体会大早上洗菜洗不干净的苦楚,但是这种行为还是不可以糊弄过去的呀。
奶奶还有一个让我头疼的毛病,也是家长们的通病,但我奶奶显然“恶劣”许多啊。
小时候逼着一定要吃完一大碗饭不说,长大了依旧坚决地说了“不要再夹菜了”以后她一定会再夹一筷子给你,说最后一口最后一口,等你将这筷子吃完以后,又是新的一筷子和纹丝不动的说辞。
我忍无可忍。
然后忍下去了。
我身体不太好,有一次见朋友凑巧遇上了颇有经验又古道热肠的中医,看我唇白面不红,把脉后依数道出我的症状,判断多是我小时候经常吃得太多太撑,以至于伤了脾。
长期困扰我的毛病追溯到了如此可笑又切实的原因,一时间无语,又无奈。
我把这个尽数告诉大人们,自己也是惆怅。“罪魁祸首”沉默了好久,后来便没有像以前逼我吃饭那般狠了。
暑假见我老赖在床上吃零食不好好吃饭,亦不再多埋怨或威严相逼。只是默默叹口气,把饭粥在饭煲里温着。
直到我上了大二,有一次奶奶打来电话,夜里我们絮絮叨叨地聊很久,她就忍不住带着哭腔说对不起我,当年带孩子没经验害了我……
我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她在说什么,一时间反而笑了。有些后悔这些不该和家里人提,徒惹伤心。
第一次直观地长大体悟,也是在饭桌上。
大人们聊得热火朝天,我干坐在一边,偶尔戳戳我妈说说闲话,两三个极小的孩子不停地狂笑或者尖叫。热菜上来了,一盆鸡汤里的两个鸡腿被分给了小孩,虽然我并不爱吃那个,但的确是我首次意识到,哦,原来我已经失去了被别人优先照顾的资格,转而长成了那个应该去照顾别人的人了。
也就突然怀念起,那个总是把鸡腿鱼肚硬塞到我碗里的奶奶了。
“闺蜜”的作为
我和我妈,号称是世上最铁的闺蜜。
我妈熟知我小小的暗恋,出过的糗事……还都是我自己主动分享的。一起八卦,互相打掩护,欺上瞒下忽悠班主任逃掉一部分愚蠢的暑假作业……又何止一件两件咯。
高三是最痛苦的一年,也是最快乐的一年。
为了方便我学习,妈妈在学校边租了一间小屋,拾掇得非常温馨。很少做饭的妈妈网购了一本厚厚的菜谱大全,经常看见她埋首于大全中研究,在我爱吃的几样菜品的页码中贴上隔页标签,就像她即将上公开课一样正式和隆重。
每天中午回来时,她总在门口迎接我,或者是热腾腾的饭菜迎接我,不多,但煮得很精心,都是我爱的样式,憎恨的葱姜蒜和胡萝卜被一律排除,当然,妈妈也会很有心机地榨一点姜汁放进去,或者捞掉胡萝卜丁让我完全看不出来,非常腹黑地看我懵然不知地吃掉。
那时候的日子是氤氲着饭菜香的,每一天都在推测中午妈妈会煮什么,临近放学的时候总是心痒难耐,跑回去的速度是平时的几倍,坐在饭桌前边下箸边点评的时候才觉得人生是圆满的。
妈妈知道我们学习苦,饿得快,所以定期买很多小零食塞我包里,每天早上去打开书包摸零食又成了新的惊喜,和处得好的同学分享食物,是艰苦的紧迫的高中里仅有的快乐之一,高高的书本山背后,堆着我和同桌搁在一起的零食,两个人摸来摸去吃得满心喜悦。
这份欢愉是后来再也没有的。
上了大学以后趁假期回家,和妈妈两个懒懒地躺在床上发呆。不知不觉到了饭点,厨房里锅不动碗不响,妈妈经常是把我拖出去搓一顿好的然后打包回来,继续糊弄接下来的几顿,又或者,用哪里买的熟食糊弄我。
“妈你敢像我高三那样好,好,做,饭,吗?”
“你又不高考了,懒得服侍你。”
呵呵,我,就,知,道。
插图/常德强
发稿/赵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