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绅化”与明代后期的江南役制变革——以华亭县等地的士绅应役当差为例

来源 :安徽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uang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社会流动的角度观察,士绅化是指科举时代庶民阶层在追求政治和社会地位过程中出现的由民向士或绅的身份转变.明代中后期,以科名和优免特权为标识的士绅群体扩大,对明初基于基层财富力量构建的国家赋役征调体制构成实质性破坏,国家财政的汲取能力大为降低.明中叶以来,围绕士绅应役问题的改革成为江南财政治理的核心议题.华亭县因其财政和士绅化的双重压力在江南系列赋役改革中具有典型性,从隆庆朝的官民分甲到万历以后的系列均役改革,逐步打破了“趋事执役以应上者,庶民之事”的传统派役观念,士绅应役当差逐渐成为晚明江南社会一种常态.
其他文献
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提升县域心理教研实效,基于“反刍”“赋能”组建中小学心理教研合作联盟,实现县域心理教研的多中心扁平化运作.通过组建合作联盟,构建教研新格局;架构教研团队,提升教研新合力;构建保障机制,激活合作新模式,让心理教研充满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