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牌大学的“名牌”学生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i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国会中期选举表明的一个主要事实,借《华盛顿邮报》的语言,便是老百姓终于认识到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外交政策灾难”。这使人再次质疑这场灾难的决策者——布什总统的见解和判断力,而结论其智能实在平平。
  这样一个智力平凡者如何能够成为世界惟一超强的领袖?“蓝血”特权家庭背景之外,是典型的上层精英“超级教育”:安多佛贵族中学、耶鲁大学本科、最后是哈佛大学商学院企管硕士。这样的有形资历和无形社会资源,是小布什在美国政界脱颖而出的重要关键。
  白宫、国会、最高法院之外,“超级教育”精英遍布美国资本主义顶层。调查表明,42%的美国大企业领袖来自以长春藤为主的仅仅12所名牌大学!
  布什及其2004年竞选对手克里表明,名牌大学招收的不尽是智力杰出的尖子,而还有布什和克里那样的丙等学生(克里在大一时竟然还吃过4门几乎不及格的“丁”成绩)。他们能够堂而皇之步入长春藤校门,靠的是显赫的父祖和家庭背景。换言之,他们以“名牌”学生身份进入名牌大学。
  如果说这是陈年旧账,那么看看当下的现实吧:布什和克里各自的千金顺顺当当地进入耶鲁本科,即将下台的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威廉·弗里斯特的大公子哈里森,尽管成绩属于申请者中最末一档,照样进了普林斯顿。更令人惊奇不已的,是险些成为总统的戈尔有4个小孩,全被哈佛录取。按平均录取率为10%算,这该是万年一遇的偶然事件!
  更有甚者,戈尔公子阿尔伯特·戈尔三世是出名的“问题青年”,低分之外,早有吸毒和违章驾驶等前科,却照样进入世界第一学府。其他类似例子,从布什总统的侄女、大影星达斯汀·霍夫曼的儿子,到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继女等,不胜枚举。
  这里的事实,是尽管名牌大学的入学竞争白热化,哈佛等名校也不断列出“有教无类”的表面措施,所有名牌大学仍然维持了对“名牌”学生的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特殊照顾。
  “名牌”学生大致有三大类。
  第一是“校友子女(legacies)”,也即本校毕业生的子女,布什和克里本人以及他们的下一代都属于这一类。而且除了少数大学,只有本科毕业才算校友,研究生院不算。由于名校的精英传统,校友子女中充满“上層建筑”权贵和“蓝血”子弟。
  第二是非校友但属于社会名流尤其巨富的子女,校方常用的专门词汇是因“发展需要”的特招生,所谓“发展”,说白了便是父母的巨额捐款。
  第三是明星和明星子女。本人是明星的学生极少,主要是明星的子女。这些“名牌”生的财源有限,因为好莱坞明星往往只“捐名”不捐钱,但是对提高学校知名度非常有效。长春藤中的布朗大学近年来便通过吸引好莱坞子女而显著提高了学校声望。
  制度性的照顾,便是在同等甚至低于同等分数和其他条件下优先招收“校友子女”。据统计,在名校中这大致相当于SAT额外加分10%。这使得校友子女的录取率超常,例如他们申请哈佛的录取率可达40%。相当于正常录取率的4倍!因此在新生中占据不小的比例,例如圣母院大学本科生超过1/5是校友子女。
  以哈佛为例,制度性的照顾还有录取名单(A名单)之外的Z名单,后者是延迟一年入学的特招生名单,很大比例是校友子女。
  非制度性的照顾五花八门,包括校长直接下指令给招生办。另一常见方式便是“发展部门”将关键捐款者名单透露给招生办“酌情考虑”。
  由数百名捐款大鳄组成的哈佛大学“资源委员会”是个很好例子。据《华尔街日报》记者调查,委员会成员子女申请哈佛的录取率超过50%。突出的例子是美国最大烟草公司前副总裁James
  Welch,竟有6个儿子全部进了哈佛,超过了“万年一遇”的戈尔子女的成就。
  名牌大学特招“名牌”学生的最主要动机,自然是家长的“赞助”。哈佛大学积累的总捐赠基金超过250亿美元,是其成效的最好见证。
  正是出于这种赞助动机,“校友子女”特招绝不是贫富一视同仁。有调查表明:如果校友子女在申请入学哈佛的同时也向学校申请经济补助,那么其优势便荡然无存。
  基于金钱和地位的“名牌”学生,是美国向世袭社会演变的特征:名校教育是延续上层社会身份的重要前提,新的“龙生龙,凤生凤”世袭贵族因此产生。
  对比之下,传统的世袭社会欧洲却向平民化发展,牛津和剑桥大学都没有“校友子女”特招,布莱尔首相的儿子因此被父亲母校牛津拒之门外。这是欧美社会离异的另一层次。
   “名牌”学生和诸如体育尖子、黑人和拉美裔“弱势群体”特招生的大量存在,减少了没有特殊“钩子”关系的普通考生的机会。按加州伯克利大学一位院长的说法,长春藤名校对这些普通考生开放的公平竞争名额不出40%。
   亚裔考生更遭到不公平的“限额”劣势。在长春藤校园中中国大陆移民子女开始全面取代台港移民子女之际,这是人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其他文献
最近,一些国人在出国旅游时的不文明行为,引起了口诛笔伐。但是,对于人脑袋中潜意识的一些思维误区,却少有人提及。其实,精神陋习往往比表面上的行为陋习更难以根治!由于长期积累和沉淀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往往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我愿意曝光自己灵魂深处的丑恶,希望能引起同胞們的深思!   1、习惯冷战思维。总是用暧昧和阴暗的心理揣测别人,往坏处思考。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将商业运作中的规则,切换到
期刊
一场暴雨过后,泥石流冲垮了公路——靠山谷一侧的半边路面全塌了。原本就缺乏保养的低等级公路现在成了单行道,长长一溜车被困在路上,进退不得。车里的司机和乘客都带着各自的行李,陆续疏散到附近山坡上和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   被困车队中间有一辆绿色QQ车,从关着的车门里可以看到鲜血滴滴答答流出来。开车的是一名青年男子,车后座上是他妻子和三岁的儿子,她们在另一处的泥石流事故中受重伤,生命垂危。没想到走到半
期刊
北京大学要建高尔夫球练习场,立即引起公共关系危机,最后这一贵族计划不了了之。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6年10月14日,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宣布:“两个月后,目前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将在厦门大学建成投入使用。06级厦大学生都要上高尔夫球课,其中对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学生还是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据说这是精英教育的一部分。  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其实,这并
期刊
早已迈进发达国家门槛的瑞士,对保留木屋情有独钟。这些木屋的主人,你千万别以为是穷人,他们说不定就是一个农场主。城里有钱人也喜欢在乡下盖座木制别墅。在瑞士,即使是真正的农民,他们的年收入也会比上班的工薪族要高得多。他们不是盖不起砖瓦结构的楼,而是对木制建筑有一种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热衷保护百年以上木屋      木屋是瑞士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且每个地区的建筑风格不同,反映着早期瑞士人的传统生
期刊
清晨醒来,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拉开窗帘吗?还是翻过身去搂搂你的伴侣?或跳下床来做10个俯卧撑?都不是。你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每个人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时间。床头柜上的时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状况,不仅告知我们在一天余下的时间里自己所处的状态,也告诉我们该做何反应。如果时间尚早,我就闭合双眼,睡个回笼觉;假如时间已经不早,便跳下床来,径直奔向卫生间。  从醒来的那一刻起,时钟就操纵着我们一整天的节
期刊
人在睡眠时做的梦其实大同小异。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似乎成了人们对梦与现实联系的一种质朴解释,几乎人人都做过梦,有人说梦是很玄的东西,其实,在心理学上,梦是睡眠中,在某一阶段意识状态下产生的一种自发性心理活动。有关研究显示,一个人睡眠时间的20%被用来做梦了。那么,我们对梦究竟了解多少?梦和健康又有什么关系呢?近日,在波士顿举行的国际科学大会上,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帕特里夏·加菲尔德公
期刊
从2001年在内地出版《蛋白质女孩》,到今天已经六年了。六年来,待在内地的时间越来越多。算一算,已经去了北京、上海、沈阳、长春、西安、成都、广州、南京、苏州、杭州、余杭、宁波等地。未来,还想去更多地方。  到这些地方,认识了很多朋友。不同年纪、不同职业。这两年,固定到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的《大话爱情》栏目当嘉宾,更听了许多来上节目的当事人的故事。认识了这么多内地朋友之后,我发现:我们的故事都一样。
期刊
你想过没有: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可以称量幸福的天平,那么天平的两端应该是谁呢?无疑,一头站着的应该是幸福感最强、被尊称为世界500强的富豪们。这500个或胖或瘦或老或少但都拥有十数亿或数十亿美元财产的饮食男女最近接受了一次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  结果为54,居各类人群幸福指数的最高点。至于说,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别人会有这般幸福感?对这个问题恐怕不用再回答了:钱以及钱所带来的舒适、服务、声誉、恭维…
期刊
电脑延伸了人脑,让人类最古老的器官一点点解放出来。人脑纵有《大英百科全书》的容量,也无需再死记硬背,统统留给了电脑。而内存被无用的东西侵占太多,运转速度会极慢。这个电脑原理到了人脑,即造就通常所说的“转不过弯子”或“呆子”。国学诵读倡导者言称是种慧根,一条慧根会搭上多少条无用迂腐的教条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李敖劝诫“别中了书毒”。  天知道我们一生浪费了多少脑子。十几年正规教育有90%是无用輸入。广告
期刊
人缘是怎么产生的?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种类型,有些人是先天的,生来就有人缘。你把他搁到人群里,他特快活,特有沟通欲望;有的人先天就不具备这样的特点———这不是优点缺点,大千世界,人生来就是各种各样的。     崔永元的成功在于平视不让人有压力     崔永元是一个先天具有沟通优势的人,他那种沟通优势不表现在滔滔不绝,没完没了地说话,他话也不是那么多,但是他跟人在一起的时候不会让人觉得有距离,不让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