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历史教学
历史的发展有纵向的联系也有横向的联系,纵联可以使我们看清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事件发展的轨迹,同一类型问题的演变,某一地区历史的变化等;横联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同一时期世界的形势,通过对比了解中外的先进或落后,从中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并总结出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如讲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时,我联系英国和大清帝国的情况,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科技、外交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中国全面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和如果不想挨打、就必须国家强盛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树立联系的意识,用联系的思想考虑问题,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用联系的态度认识问题,用联系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景,就是将历史教材中关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特征、性质、影响及历史人物的概括和评价等构成疑问点;将相关的特征、性质、影响、结论、评价的论证材料,构成材料库;这二者组合在一起,就创设出了问题情景。问题的有效设计是情境创设的关键,好问题一个就够了,一个好的问题既紧扣了课时中心,又优化了三维目标。
例如:在讲授“‘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时,以古巴导弹危机为突破口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1962年10月16日,美国白宫总统办公室就古巴导弹问题召开了一次最高军事机密会议。肯尼迪总统就如何处理导弹问题咨询了几位将军。最后达成两派观点:一派主张武力解决,另一派主张和平解决。思考:就当时美苏时局来看,如果你是肯尼迪,你会听取哪派观点,为什么?不论学生是主张武力解决还是和平解决,必然会分析到美苏的实力对比和战争一旦爆发对当时两国及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这正是这节课需要学生达成的教学目标。
三、处理好新课堂的生成性
由于新课程的课堂开放度很大,课堂上充满着偶然性、不可预知性,这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随着课堂教学情景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的目标、内容。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例如:讲到“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的侵略本性时,下面就有学生问:为什么日本有侵略本性,我们就没有?我没有简单地自己处理,而是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同学们谈到了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后,经济快速发展,但国土面积少,资源匮乏;明治维新不彻底,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以及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有的还谈到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海啸不断,自然灾害频繁,这更增强了他们的民族危机和忧患意识,而同样是东方国家的中国自以为地大物博,就缺少这种危机感。最后,我又专门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们平时遇到危机时,也会多方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你认为日本通过发动战争来转嫁危机的办法可不可取?学生或探究、或辩论,学习兴趣浓厚,置身于这样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你看不到失败者,看不到被遗忘的角落。
四、培养学生的借鉴反省意识
培养学生的借鉴和反省的意识是历史教学最重要的价值追求。因为历史学科本身的根本价值在于“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的“鉴往知来”功能。通过借鉴,我们少走弯路;通过反省,我们走更好的路。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借鉴反省意识,最主要的是通过重大王朝的兴衰更迭、重大历史事件的因果得失、重大历史人物的成败比较,帮助学生获得认识、处理重大社会事件的态度和准则,形成借鉴反省意识。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展现自己的精彩,用我们创新的教学意识这一“引燃物”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照亮学生的学习之路!
历史的发展有纵向的联系也有横向的联系,纵联可以使我们看清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事件发展的轨迹,同一类型问题的演变,某一地区历史的变化等;横联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同一时期世界的形势,通过对比了解中外的先进或落后,从中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并总结出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如讲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时,我联系英国和大清帝国的情况,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科技、外交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中国全面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和如果不想挨打、就必须国家强盛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树立联系的意识,用联系的思想考虑问题,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用联系的态度认识问题,用联系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景,就是将历史教材中关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特征、性质、影响及历史人物的概括和评价等构成疑问点;将相关的特征、性质、影响、结论、评价的论证材料,构成材料库;这二者组合在一起,就创设出了问题情景。问题的有效设计是情境创设的关键,好问题一个就够了,一个好的问题既紧扣了课时中心,又优化了三维目标。
例如:在讲授“‘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时,以古巴导弹危机为突破口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1962年10月16日,美国白宫总统办公室就古巴导弹问题召开了一次最高军事机密会议。肯尼迪总统就如何处理导弹问题咨询了几位将军。最后达成两派观点:一派主张武力解决,另一派主张和平解决。思考:就当时美苏时局来看,如果你是肯尼迪,你会听取哪派观点,为什么?不论学生是主张武力解决还是和平解决,必然会分析到美苏的实力对比和战争一旦爆发对当时两国及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这正是这节课需要学生达成的教学目标。
三、处理好新课堂的生成性
由于新课程的课堂开放度很大,课堂上充满着偶然性、不可预知性,这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随着课堂教学情景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的目标、内容。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例如:讲到“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的侵略本性时,下面就有学生问:为什么日本有侵略本性,我们就没有?我没有简单地自己处理,而是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同学们谈到了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后,经济快速发展,但国土面积少,资源匮乏;明治维新不彻底,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以及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有的还谈到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海啸不断,自然灾害频繁,这更增强了他们的民族危机和忧患意识,而同样是东方国家的中国自以为地大物博,就缺少这种危机感。最后,我又专门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们平时遇到危机时,也会多方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你认为日本通过发动战争来转嫁危机的办法可不可取?学生或探究、或辩论,学习兴趣浓厚,置身于这样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你看不到失败者,看不到被遗忘的角落。
四、培养学生的借鉴反省意识
培养学生的借鉴和反省的意识是历史教学最重要的价值追求。因为历史学科本身的根本价值在于“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的“鉴往知来”功能。通过借鉴,我们少走弯路;通过反省,我们走更好的路。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借鉴反省意识,最主要的是通过重大王朝的兴衰更迭、重大历史事件的因果得失、重大历史人物的成败比较,帮助学生获得认识、处理重大社会事件的态度和准则,形成借鉴反省意识。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展现自己的精彩,用我们创新的教学意识这一“引燃物”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照亮学生的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