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编码多元化与编辑模式的缔构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7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生活内容的增量,使信息传播呈现复杂化和多元化特点,信息传播的内容丰富多彩,同时也给编辑活动增加了难度,传统的编辑模式受到挑战。本文主要从编辑把关功能的增强、编辑思维的创新、编辑引导功能的突出等几个方面缔构新的编辑模式。
  关键词:
  信息 多元化 编辑模式 缔构
  编辑活动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再创造的社会文化活动,编辑主体的创造性、把关性和引导性等受当代社会的政治、政策、道德、文化等制约。作者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创作超越原有的写作模式与法则标准,思维模式不断变化,作者在传播中运用了多元化的信息符号;大容量、高速度、多渠道的社会信息传递,使当代信息传播呈现丰富多彩的特点,如何规范、突破、创新,再现时代传播特色,编辑活动的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信息时代传播信息编码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特点
  (一)信息编码组合的多元化
  在现代信息传播中,为突出信息内涵,丰富读者情感,信息组合运用了大量的陌生化手法。“拯救初恋”“痛宰亲情”“泪浸沧桑”“弟弟的心伤姐姐的血”等等,这种表达将事物“奇异化”,去唤醒读者对社会生活的奇特感受,使读者真切地、深刻地理解生活。信息传播中还大量使用缩略语,缩略得体、运用自如。“诺奖”“维和”等以精简的语言、凝练的形式表达更为丰富的信息内容,有效地提高了语言的表达力,满足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要求,收到了言简意赅、经济实惠的表达效果。
  (二)信息编码组合的复杂化
  1.信息传递的变异。现代传播中,语言失范现象严重。传播媒体中出现的一些信息符号,有的传达歧义的信息,有的传达错误的信息,给正常的传播带来解码矛盾。一些人,使用只有自己明白他人不明白的信息符号,妨碍了社会交际和信息传播。
  2.信息内涵的缺失。当代信息传播呈现出大众化倾向。由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利润原则的负面作用及巨大的利益诱惑,使得媒介大众文化的生产和传播,常常容易发生价值取向的偏离,注重大众文化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商品价值,弱化或消解文化产品特有的人文价值,以“廉价娱乐”“耸人听闻”“哗众取宠”去迎合某些消费者的口味,争取受众,赢得消费,造成媒介信息文化生产与传播中的媚俗化、低俗化倾向。这样一来不仅会把大众文化本身推向低俗和平庸,也会把它的读者推向低俗和平庸,造成民族文化中文化理性的丧失和文化理想的失落。
  二、信息多元化与编辑把关功能的加强
  由于当代传播领域大量冗余信息和变异信息的存在,编辑的把关难度增强,编辑把关的量度增加,编辑把关的维度增大。因此编辑把关呈现出多维特点:
  1.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一些信息符号失去了科学性、准确性和思想性。对于错位信息、误读信息,编辑要把好关,注意稿件选择的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时代性,对信息严格把关。近年来,诸如核辐射、食品安全、地震等与科技紧密相关的新闻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公众急于了解详细信息,媒体也紧急响应,采访专家,解析新闻背后的科技原理。专家希望媒体准确报道专业术语。媒体则从公众视角出发,希望越通俗越好,在新闻时效性的要求下,媒体快速作出各种各样的比喻和解释,有时作出不恰当、不准确的解释,容易导致误读,甚至带来负面社会影响。
  2.报刊语言知识不规范,缺少严密性,编辑要加强规范把关。近些年来各级报纸,信息传播出现了大量不规范的语句、错字别字及数字标点误用现象。传播信息量增加,编辑更要谨慎细致地编写和校对各类稿件。
  3.冗余信息、重复信息、虚假信息渐多,需要编辑加强把关,编辑对新闻信息的取舍是特别重要的。编辑在增加信息、满足更多读者对信息内涵的需求的同时,要精采细编,提高信息报道的质量和新闻的含金量,在深度报道和典型报道上,要以作品的思想性、哲理性、精粹性,启迪受众,努力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背景,推出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三、信息多元化与编辑活动思维的创新
  在信息传播媒介中,人们不受约束地发表意见、自由地选择组码信息。人的个性在信息空间得以最大限度地显现。人们创造信息,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从而大大增强了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和选择性。
  1.社会信息传递大容量,高速度,复杂化,需要编辑推陈出新,用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去鉴别稿件,捕捉有价值的思想观点。社会的发展,社会的瞬息万变,必然会在传播中表现出来,一些新事物和新现象必然在传播信息符号中反映出来,这就要求编辑的创新求异和多元化的信息传播相适应,复杂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反过来也增强了编辑的创造性的能力。
  2.编辑需要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解决信息的变异。当代信息符号追求新颖、灵活,表现为传统符号的陌生化组合、多元化组合,嫡的变量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给编辑加工解码带来一定的难度,但非逻辑性非语法规则的陌生化组合化策略,给传统语言信息传播增加了亮点,是信息在传播中与外在环境的碰撞,是潜符号层显现化的过程。符号非逻辑的品质和异化,需要编辑让传播信息符号更丰富,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对信息时代的多元需求。
  四、信息多元化与编辑引导功能的突出
  大众媒介给文化传播带来了平等性、民主性和广泛性,同时大众文化也表现出粗俗、低级、平庸、无聊的特点。
  1.现在报纸、电台、电视的新闻在变得越来越亲切的同时,也成了娱乐和花边新闻的集锦。各类名人的绯闻逸事、隐私、社会生活中的凶杀、色情、迷信都是很多媒体热衷的传播内容。故不能忘记媒体的社会责任,不能单纯地去满足受众的猎奇欲、窥私欲,去迎合受众的低俗心理。
  2.强化编辑导向职责,塑造健康信息环境。编辑应努力培养自己的新闻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对传播媒介中许多低俗信息、虚假信息,对正在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人生信仰、生活追求等信息,对各种媒体的“异化思维信息”“非理性言论”等,编辑应牢牢把握正确方向,避免跌入媚俗的反文化漩涡中,要做一位思考者、思索者、思想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受众进行健康、积极、正确的引导。为此,作为信息“监控者”的编辑应及时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洞悉国家传播政策及法规,及时删除庸俗和反文化信息,堵塞有害信息和低俗信息,使之无法进入传媒媒介,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严密监控,严格执行版权法规,保护公众隐私权等等。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心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一 增刊现状    增刊,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学术垃圾”的承载物。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印象呢?主要是因为我们平常所见到的增刊一般都具有几个共同的“特征”:一是增刊的文章总体上比较容易发表。绝大多数的增刊,只要像篇文章,不管文章选题是否有意义,观点是否有新意,论证是否有说服力,交钱后就可以刊登。二是增刊的容量特别大。多数情况下,增刊的容量都会比正刊大,少则两三百页,多则几百页,甚至上千页。三是增刊使用的
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的我国著名教育家晏阳初博士,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奔波海内外,一生为平民教育历尽艰辛,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现代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晏阳初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