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0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学校心理教育的实施需要各方面地密切配合,而课堂教学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学科教育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努力挖掘英语学科教学中的潜在心理教育因素,适时适度地渗透在英语学科教学中,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于英语学科是进入农村中学阶段的一门新的语言学科,所以更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教育,达到心理健康的渗透目的。现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英语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影响学科学习兴趣的因素包括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学生对该学科不感兴趣,会直接影响到该学科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当教师的在教学中有意地、主动地进行培养。英语教学活动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情感上的困惑,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英语学科的教学目的,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转化。教师还应善于运用激励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里进行积极的暗示,给学生讲解英语学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排除不利于英语学习的干扰因素,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增强了耐挫折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此外,教师的个人素养对学生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具有“幽默、理解学生、开朗、耐心、外向和知识丰富”的教师往往最受学生的欢迎。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已的教学方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地创设语言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利用学科优势渗透给学生,达到培养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效率。教师还应对学生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真诚的对待他们,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学生心理障碍的策略,为他们排忧解难,对他们进行情感投资,做学生喜爱的老师,培养他们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定期进行英语学法指導
  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次深刻的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之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为他们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因此,学法指导是我们英语教师作为起始阶段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心理教育内容。对于绝大部分小学未学过英语的农村学生来说,英语作为一门新的语言学科,有着它自身的特征。一位成功的英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怎样“学会”英语,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会学”英语。因为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学法,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指导,把“金钥匙”交给他们,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掌握制定学习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勤记笔记、课后及时巩固复习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紧密联系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心理规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还要结合个别特殊学生的具体心理,因人而异进行心理辅导。
  三、及时疏导心理障碍,切忌对学生的不良刺激
  心理学认为,自信心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象征,自信心是每个人发挥内在潜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动力机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评价学生,使学生在多种评价模式下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进而激发努力上进的信心。教学中不良的心理刺激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极大地破坏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他们强烈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坚持积极的正面教育,多给学生一些关心、耐心和信心。在日常教学中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对自己充满信心,并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从而实现让学生对每堂课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确保获得最佳心理效应。即使个别学生有违纪现象,也要不动声色地用平视眼光的暗示和制止。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也不能使用有伤自尊心的言语去刺激学生,而是摆事实,讲道理,析利弊,引导学生自我改正,激发其自我教育的意识。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要以亲切的态度、和颜悦色的表情、温和幽默的语言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以情诱导人,以情感化人,以情启发人。发现进步就及时强化,发现问题就主动接近他们,和他们谈心,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从而实现师生心灵沟通、思想共振、情感共鸣,彼此有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健康情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心理健康是个很复杂的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不断地加强学习,在搞好英语学科教学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根据英语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渗透点,借助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顺其自然”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取向的指导下,把不同的渗透形式和渗透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进行了英语教学,又重视培养了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这就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潜在心理教育因素,适时适度地渗透在英语学科教育中。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在政府大力倡导构建法制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学法、懂法、守法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学校传统的法制教育多是利用主题班会、听专题报告、板报宣传栏及思想政治课等形式来进行,其它学科教学渗透较少,数学教学中开展的法制教育更是少之又少。其实,随着法制建设越来越完善,我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2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形势下遇到了极其复杂尖锐的矛盾和前所未有的挑战。透过现象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问题都集中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党的领导”的问题上。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地位。我们坚持什么理论都有一个学习、掌握、发展的过程。有人说马克思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我热爱红领巾事业,是红领巾事业给我注入了工作的活力与热情……  儿时的我最向往和敬佩的人就是老师,是老师开起了我心灵的“未知窗”,望着那高高的讲台,我充满了信心和力量,长大后我也要这样——十多年后,我真的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工作三年后,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知心大姐姐——一名少先队辅导员,于是,艰辛、
期刊
【摘 要】 道德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随着体制的转轨和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提出,凸现了“德治”的作用,并使之成为与“法治”等要的治国方略,在现阶段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现实意义;道德;法律;以德治国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我是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自九六年美院毕业后,开始担任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十七年来,我运用自己丰厚的专业知识立足本科教学,同时兼做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鲁迅先生曾说过:“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必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者一座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由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