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5年春,笔者确认大汶口文化晚期至商周时期遗址出土一些骨头上刻画符号是古代人工刻写的早期文字、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并初步定名骨刻文.笔者已出版骨刻文专著4部、发表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春,笔者确认大汶口文化晚期至商周时期遗址出土一些骨头上刻画符号是古代人工刻写的早期文字、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并初步定名骨刻文.笔者已出版骨刻文专著4部、发表骨刻文论文10余篇,骨刻文已得到社会上和学术界的重视.2017年8月17日,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主办骨刻文与世界早期文字比较研究座谈会顶级专家扎堆山大会诊骨刻文,《光明日报》也发表《骨刻文与世界早期文字》一文,比较详细介绍与评述了这次座谈会.这次座谈会对骨刻文的深入研究影响较大,近三年骨刻文研究又有新的进展.
其他文献
虽然作家海岩对人物整体描写的真实感匮乏,但在语言、心理、场面等细节上的描写非常细致、逼真.海岩作品往往具有模式化、概念化特点.本文试对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摘要:六盘水作家许雯丽散文中自觉地对自然进行书写,有意关照民族民间文化和文学中的生态保护观念,并对现代工业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困境进行主动思索,这些都呈现出其散文中独特而自觉的生态意识。本文试从《双乳峰下游贞丰》和《胜境凉都》为代表的两本散文集探究许雯丽散文中的生态意识。 关键词:许雯丽 散文 生态意识 六盘水本土作家许雯丽游记散文中厚重的历史感是其最为突出的特征,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厚重的
摘要:高棅,字彦恢,仕明后更名廷礼,别号漫士,福建长乐人,明代诗文家,闽中十子之一。其所选编《唐诗品汇》《唐诗正声》两个本子透露的唐诗创作观对整个明代的诗歌创作甚至明以后的唐诗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赞“终明之世,馆阁宗之”。对高棅的研究,大多也聚焦于他的诗学理论上,而诗歌创作方面的则较少。高棅的诗歌创作成就比起他的诗学理论来说确实较为平凡,但并非没有价值,从其诗歌中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及
摘要:“大地—母亲”是一个世人耳熟能详的原型意象。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象征手法可以启发人们的联想,使想象寓意深刻。在《静静的顿河》中,大地母亲的形象出现在哥萨克的古谣中。大地母亲还象征着奶妈、卫士、情人和墓地,土地的象征形象蕴含着生死的永恒冲突。在小说的结尾葛利高里抱着儿子是生活希望的象征画面,只有回到故乡怀抱,人们的精神才有寄托,生活才有血缘根基。孩子意味着新生,意味着希望,只要回到这
摘要:茨威格的短篇小说《夜色朦胧》讲述的是一个忧伤的爱情故事。茨威格在这部小说中运用高超的叙事技巧为故事设置层层悬念,制造戏剧冲突,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了极强的叙事张力,促进了小说高潮的到来。叙事手法也成为他表达细腻感情的有力武器,为读者带来了一场独特的情感体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关键词:《夜色朦胧》 叙事学 进入意识 叙事视角 限知视角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现代小说家和传记作家。他的
摘要:苏丹作家萨利赫的作品《移居北方的时节》,通过对主人公穆斯塔法一生经历的刻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生动复杂的形象。本文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通过分析主人公不同人生阶段的行为,探讨小说内含的心理信息,解读其人格结构发展。在主人公人格发展过程中,其自我、本我、超我三个人格一直处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但主人公没有在三我人格中找到平衡点,最终人格结构紊乱。 关键词:《移居北方的时节》 穆斯塔法 本我 自
摘要:在初中学习阶段,语文这门课程作为三大主科之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阅读教学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内容,不仅对学生相关知识的积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学生语文学习技巧的提升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初中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并不是非常强烈,这也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使学生积极地进行阅读,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