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电子图书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主要依靠超星、北大方正Apabi、书生等IT技术与服务运营商。然而从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培育的市场环境和产业价值链的划分并不理想,已经对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转型造成了在短期内难以逾越的瓶颈。随着电子阅读器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阅读器有望在5年之内打破“价格”瓶颈,从而促使电子阅读B2C市场的快速形成。从目前来看,包括Google、北大方正、清华知网等都已经开始布局B2C市场,例如Google的数字图书计划、方正近期推出的蕃薯网、清华同方的数字出版超市、中国移动推出的电子阅读平台等。笔者认为,如果在未来的B2C市场依然延续当前的产业价值链,那么,对于出版业而言将是更致命的一击。因此,出版业必须重构未来电子阅读产业的产业环境和产业价值链(见图1)。在产业价值的划分上,或许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数字内容产业的价值划分,以澳大利亚为例,在整个数字内容产业中,数字内容的传播(或运营)只占数字内容产业的9%,核心制作(以企业或个人创造内容为主)占40%,附加制作(跨领域的数字内容创造与其他对于数字内容的附加制作)占51%(如图2所示)。其中,核心制作和附加制作的比例其实质上是体现了“尊重版权”的机制。
又以台湾地区为例,2008年,台湾数字出版产业(非数字内容产业)规模占出版业的20%,达到400亿元新台币以上的直接或间接产值。其所占比例和规模超过大陆。其重要因素之一是尊重版权机制,因素之二是数字出版物的定价机制。 鉴于此,笔者认为,未来电子阅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建立在“尊重版权机制”条件下的合理的价值链划分基础之上。
2010,电子阅读器的资源之争即将展开
杨 洪
2009年,是中国电子阅读器产业不平凡的一年。
早在2009年年初,如是说法便开始在业内盛行。然而直到2009年7月,随着以汉王、津科、易博士、方正,EDO等为代表的国产电子阅读器企业的集体发力,以及岁末年终联想、纽曼、华旗等一批IT企业的蜂拥而入,才使得这个被寄予厚望的产品开始显露峥嵘。
随着电子阅读器市场的日渐火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身于电子阅读器产业。然而,不论是国际大品牌华为、联想,还是在IT数码通信产业拥有多年积累的纽曼、华旗、欣博阅等企业都面临着一道残酷的“生死劫”。目前,零售l万台作为电子阅读器企业最基本的生存门槛,包括上述品牌在内的所有新晋厂商仍无一家成功迈过。毕竟不同于其他电子产品,电子阅读器不仅面临着电子纸显示屏这一高额的成本障碍,还要面临软件是否完善、内容是否匹配并符合国家版权方面的严格要求等三大瓶颈。
首先,电子纸显示屏作为电子阅读器的核心部件,占据相当大的成本,而新晋品牌由于采购数量的限制,再加上之前没有深厚的合作基础,使其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并最终决定其终端产品在价格竞争力方面不具优势。其次,与电脑和智能手机一样,软件在电子阅读器产业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若对软件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很容易让产品夭折。最后,电子阅读器的灵魂在于内容。随着移动数字阅读推动数字出版飞速发展,合法的数字内容将成为电子阅读器厂商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形成数字出版产业、形成移动数字阅读这样的新业务,就必须要解决内容和版权的问题,缺乏正版内容的电子阅读器产品将面临巨大的版权风险。
从市场层面看,国内消费者对于电子阅读器产品并不陌生,但过去8年里电子阅读器在市场上始终只是“亮点”,而没能成为真正的“热点”。这其中价格居高不下无疑是最直接的原因,即便到了2009年,一台电子阅读器的实际售价也普遍在1600元以上,这一价格甚至高于同时期主流手机市场均价。笔者认为,电子阅读器产业多年来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没能形成真正的产业,价格只是表面瓶颈,而此前制约其真正成为市场热点的原因,主要还在于以显示屏为代表的技术瓶颈、以正版内容为代表的资源瓶颈,以及厂商在挖掘市场时与消费者需求间存在的误差。
尽管市场的火热比先前的期望滞后了不少时间,然而业界对于电子阅读器的热切程度并没有因此降低。有乐观的声音认为,电子阅读器的发展速度将十分惊人,最多10年之内纸质书就会被边缘化,而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传统的信息传播平台将被颠覆。如果参照手机市场的发展速度,我国的电子阅读器市场将很快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2010年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促内需、求增长、保稳定”的关键一年,作为“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完美体现的电子阅读器产业,有望在整合创新中继续成长。据笔者观察,2010年,包括惠普,戴尔、联想、华为、长城、方正、长虹、华硕、清华同方、纽曼、华旗等在内的近100个品牌都将正式推出自己的电子阅读器产品,“群雄争霸”一触即发。电子阅读器产业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也将开始激烈的资源争夺。未来,电子阅读器市场的驱动力,将是以内容为代表的配套服务能力即“软竞争力”的较量。
又以台湾地区为例,2008年,台湾数字出版产业(非数字内容产业)规模占出版业的20%,达到400亿元新台币以上的直接或间接产值。其所占比例和规模超过大陆。其重要因素之一是尊重版权机制,因素之二是数字出版物的定价机制。 鉴于此,笔者认为,未来电子阅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建立在“尊重版权机制”条件下的合理的价值链划分基础之上。
2010,电子阅读器的资源之争即将展开
杨 洪
2009年,是中国电子阅读器产业不平凡的一年。
早在2009年年初,如是说法便开始在业内盛行。然而直到2009年7月,随着以汉王、津科、易博士、方正,EDO等为代表的国产电子阅读器企业的集体发力,以及岁末年终联想、纽曼、华旗等一批IT企业的蜂拥而入,才使得这个被寄予厚望的产品开始显露峥嵘。
随着电子阅读器市场的日渐火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身于电子阅读器产业。然而,不论是国际大品牌华为、联想,还是在IT数码通信产业拥有多年积累的纽曼、华旗、欣博阅等企业都面临着一道残酷的“生死劫”。目前,零售l万台作为电子阅读器企业最基本的生存门槛,包括上述品牌在内的所有新晋厂商仍无一家成功迈过。毕竟不同于其他电子产品,电子阅读器不仅面临着电子纸显示屏这一高额的成本障碍,还要面临软件是否完善、内容是否匹配并符合国家版权方面的严格要求等三大瓶颈。
首先,电子纸显示屏作为电子阅读器的核心部件,占据相当大的成本,而新晋品牌由于采购数量的限制,再加上之前没有深厚的合作基础,使其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并最终决定其终端产品在价格竞争力方面不具优势。其次,与电脑和智能手机一样,软件在电子阅读器产业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若对软件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很容易让产品夭折。最后,电子阅读器的灵魂在于内容。随着移动数字阅读推动数字出版飞速发展,合法的数字内容将成为电子阅读器厂商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形成数字出版产业、形成移动数字阅读这样的新业务,就必须要解决内容和版权的问题,缺乏正版内容的电子阅读器产品将面临巨大的版权风险。
从市场层面看,国内消费者对于电子阅读器产品并不陌生,但过去8年里电子阅读器在市场上始终只是“亮点”,而没能成为真正的“热点”。这其中价格居高不下无疑是最直接的原因,即便到了2009年,一台电子阅读器的实际售价也普遍在1600元以上,这一价格甚至高于同时期主流手机市场均价。笔者认为,电子阅读器产业多年来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没能形成真正的产业,价格只是表面瓶颈,而此前制约其真正成为市场热点的原因,主要还在于以显示屏为代表的技术瓶颈、以正版内容为代表的资源瓶颈,以及厂商在挖掘市场时与消费者需求间存在的误差。
尽管市场的火热比先前的期望滞后了不少时间,然而业界对于电子阅读器的热切程度并没有因此降低。有乐观的声音认为,电子阅读器的发展速度将十分惊人,最多10年之内纸质书就会被边缘化,而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传统的信息传播平台将被颠覆。如果参照手机市场的发展速度,我国的电子阅读器市场将很快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2010年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促内需、求增长、保稳定”的关键一年,作为“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完美体现的电子阅读器产业,有望在整合创新中继续成长。据笔者观察,2010年,包括惠普,戴尔、联想、华为、长城、方正、长虹、华硕、清华同方、纽曼、华旗等在内的近100个品牌都将正式推出自己的电子阅读器产品,“群雄争霸”一触即发。电子阅读器产业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也将开始激烈的资源争夺。未来,电子阅读器市场的驱动力,将是以内容为代表的配套服务能力即“软竞争力”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