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音
社会资金可参股新设农村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银监会召开的“农村信用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表示,允许社会资金参与现有金融机构重组和参股新设农村金融机构,探索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建立农村信贷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
点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金融支持不可或缺。当前,从金融角度看,最热切盼望的就是能够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机遇,使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能够尽快得到完善,希望不久后看到一批在这个领域里成长起来的实力金融企业。
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不存在法律障碍
商业银行法并没有禁止民营资本参与商业银行的设立。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来说,民营资本历来是重要的资金来源。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讲,也没有限制民营资本参与金融机构的规定。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
点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历来没有法律障碍,这是一个事实。但为什么留给人们的印象却并非如此?到底民营资本进入中国银行业的障碍在哪里呢?有时候,没有限制比起有明确的限制,更加让人捉摸不透,更加让人不可预期,更加让人无可奈何。随着中国民营资本实力的增强、监管水平的提高,但愿民营资本对银行业的参与度也能越来越高,让中国民营资本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让民营资本也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
数字
央行上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至5.85%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点评:参照今年一季度中国金融经济形势呈现出的某种过热现象,此时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也在情理之中,利率的小幅调整也带有明显的宣示作用。此次央行调整利率的行动比较迅速,不像以前那样有着很长的决策时滞,这也反映出高层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比较一致。
然而,中国的经济主体对贷款利率的敏感性究竟有多高,这是一个尚未弄清楚的问题。可能的情况是,真正过热的行业恰是利率敏感性低的行业,而真正要保护的行业恰好是利率敏感性高的行业,利率这种一般性的价格调节手段显然无法作用于结构性的问题。此次调息上调贷款利率,不调存款利率,最受益的还是商业银行,宣布调息的次日银行股全线飙升就是一个佐证。正要改变以往靠利差过日子的商业银行,看来可以不用那么着急地进行经营转型了。
我国银行卡发卡量达9.6亿张
截至2005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机构175家,发卡量达9.6亿张,特约商户39万家,POS机具61万台,ATM终端8万台。2005年银行卡交易金额47万亿元,其中消费交易额9600亿元,剔除批发性的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消费交易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接近10%,而五年前仅为2.1%。同时,人民币银联卡走出国门,实现了在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受理。
点评:中国银行卡产业的成绩令人瞩目,银行卡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与国际相比,银行卡产业还有较大的潜力,改善用卡环境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更为重要的是,银行卡还要进一步完善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月20日跨行交易的中断为正在高速成长的中国银行卡产业敲响了警钟。
事件
中国将取消全国境外投资用汇规模限制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表示,中国正计划取消全国境外投资用汇规模限制,以满足企业购汇进行境外投资的需要。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允许企业在设立境外企业或正式进行境外收购前,对前期资金如开办费、律师费、保证金等可进行购汇及汇出。此外,外管局还将在允许跨国公司外汇资金内部运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限制,允许跨国公司集合境内外的外汇资金进行外汇资金池运作,并允许跨国公司将其外汇资金向境外子公司进行放款,支持境外企业的发展。
点评:境外理财产品的开放和境外直接投资用汇规模限制的放松,表明中国正在慢慢朝着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化方向行进。面对87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确实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减压的办法。其中有效的办法就是鼓励居民、企业持有和使用外汇。但是,对于长远来看这有较大的好处,但在短期内效果不会太明显。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很困难。
工行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完成38亿美元资金交割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分别与三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完成总计投资约38亿美元的资金交割,这是迄今为止境外投资者对中国金融业最大的单次投资。 工商银行负责人表示,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这三家工商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将用这些投资购买工商银行241.85亿股新发行股份,股权比例总计为8.89%。
点评:工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取得了成功,卖出了一个好价钱。这一方面表明国际战略投资者对中国工商银行的认同,另一方面也是工行改制后发优势的体现。作为探路者的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国有银行贱卖论者”都帮了工行的忙,他们功不可没。
澳新银行有望年内入股上海农商行
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报道,澳大利亚四大银行之一的澳新银行计划于2006年年底前完成入股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的目标,澳新银行此次收购的股权比重仍为外资银行入股中国银行业最高的20%,预计金额2亿澳元。如果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信息属实,这将是澳新银行第二次入股中国银行业,2005年澳新银行曾斥资1.6亿澳元收购天津城市商业银行20%股份。
评论: 当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改革之时,多家外资银行就开始在中国内地寻找潜在的投资对象。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得外资银行对中国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青睐有加。
华夏银行与德意志银行展开合作
华夏银行4月21日发布公告,该行吸收三家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计划已正式获银监会、国资委和财政部批准。公司18家法人股股东向德意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德意志银行卢森堡股份有限公司、萨尔·奥彭海姆股份有限合伙企业转让合计5872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3.98%。5月初德意志银行高层将来北京参加双方第一次高层合作会议,讨论进一步合作具体事项。
点评:作为境内五家上市银行之一的华夏银行一直不温不火,表现平平。自2005年,有关德意志银行等外资参股华夏银行的消息传出以来,人们对华夏银行充满了期待。本桩交易的获批,更加坚定了人们对华夏银行的信心。德意志银行作为德国最大的银行,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甚至保险等诸多金融业务领域都有一套非常成功的经验,双方的合作或许真能为华夏银行找到一条新路。
美联储考虑结束加息进程
4月18日公布的美联储3月27日至28日的会议纪要向外界发出近来最强烈的信号:在5月10日的下次会议上美联储加息可能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最后一次。当天会议纪要公布后,市场反应强烈,股市大涨,美元走软,长债走高。
点评:早在加息到4.5%之时,就有专家预测,美联储利率将在5%以后维持一段时间。自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连续15次加息,已经走到4.75%的高位。其意在于抑制美国过度的消费,刺激储蓄。但加息不能过头,也许5%是一个恰当的利率。因为,利率远非解决美国赤字的根本办法,财政政策的配合也至关重要。
社会资金可参股新设农村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银监会召开的“农村信用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表示,允许社会资金参与现有金融机构重组和参股新设农村金融机构,探索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建立农村信贷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
点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金融支持不可或缺。当前,从金融角度看,最热切盼望的就是能够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机遇,使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能够尽快得到完善,希望不久后看到一批在这个领域里成长起来的实力金融企业。
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不存在法律障碍
商业银行法并没有禁止民营资本参与商业银行的设立。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来说,民营资本历来是重要的资金来源。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讲,也没有限制民营资本参与金融机构的规定。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
点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历来没有法律障碍,这是一个事实。但为什么留给人们的印象却并非如此?到底民营资本进入中国银行业的障碍在哪里呢?有时候,没有限制比起有明确的限制,更加让人捉摸不透,更加让人不可预期,更加让人无可奈何。随着中国民营资本实力的增强、监管水平的提高,但愿民营资本对银行业的参与度也能越来越高,让中国民营资本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让民营资本也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
数字
央行上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至5.85%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点评:参照今年一季度中国金融经济形势呈现出的某种过热现象,此时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也在情理之中,利率的小幅调整也带有明显的宣示作用。此次央行调整利率的行动比较迅速,不像以前那样有着很长的决策时滞,这也反映出高层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比较一致。
然而,中国的经济主体对贷款利率的敏感性究竟有多高,这是一个尚未弄清楚的问题。可能的情况是,真正过热的行业恰是利率敏感性低的行业,而真正要保护的行业恰好是利率敏感性高的行业,利率这种一般性的价格调节手段显然无法作用于结构性的问题。此次调息上调贷款利率,不调存款利率,最受益的还是商业银行,宣布调息的次日银行股全线飙升就是一个佐证。正要改变以往靠利差过日子的商业银行,看来可以不用那么着急地进行经营转型了。
我国银行卡发卡量达9.6亿张
截至2005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机构175家,发卡量达9.6亿张,特约商户39万家,POS机具61万台,ATM终端8万台。2005年银行卡交易金额47万亿元,其中消费交易额9600亿元,剔除批发性的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消费交易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接近10%,而五年前仅为2.1%。同时,人民币银联卡走出国门,实现了在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受理。
点评:中国银行卡产业的成绩令人瞩目,银行卡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与国际相比,银行卡产业还有较大的潜力,改善用卡环境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更为重要的是,银行卡还要进一步完善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月20日跨行交易的中断为正在高速成长的中国银行卡产业敲响了警钟。
事件
中国将取消全国境外投资用汇规模限制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表示,中国正计划取消全国境外投资用汇规模限制,以满足企业购汇进行境外投资的需要。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允许企业在设立境外企业或正式进行境外收购前,对前期资金如开办费、律师费、保证金等可进行购汇及汇出。此外,外管局还将在允许跨国公司外汇资金内部运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限制,允许跨国公司集合境内外的外汇资金进行外汇资金池运作,并允许跨国公司将其外汇资金向境外子公司进行放款,支持境外企业的发展。
点评:境外理财产品的开放和境外直接投资用汇规模限制的放松,表明中国正在慢慢朝着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化方向行进。面对87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确实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减压的办法。其中有效的办法就是鼓励居民、企业持有和使用外汇。但是,对于长远来看这有较大的好处,但在短期内效果不会太明显。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很困难。
工行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完成38亿美元资金交割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分别与三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完成总计投资约38亿美元的资金交割,这是迄今为止境外投资者对中国金融业最大的单次投资。 工商银行负责人表示,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这三家工商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将用这些投资购买工商银行241.85亿股新发行股份,股权比例总计为8.89%。
点评:工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取得了成功,卖出了一个好价钱。这一方面表明国际战略投资者对中国工商银行的认同,另一方面也是工行改制后发优势的体现。作为探路者的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国有银行贱卖论者”都帮了工行的忙,他们功不可没。
澳新银行有望年内入股上海农商行
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报道,澳大利亚四大银行之一的澳新银行计划于2006年年底前完成入股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的目标,澳新银行此次收购的股权比重仍为外资银行入股中国银行业最高的20%,预计金额2亿澳元。如果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信息属实,这将是澳新银行第二次入股中国银行业,2005年澳新银行曾斥资1.6亿澳元收购天津城市商业银行20%股份。
评论: 当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改革之时,多家外资银行就开始在中国内地寻找潜在的投资对象。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得外资银行对中国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青睐有加。
华夏银行与德意志银行展开合作
华夏银行4月21日发布公告,该行吸收三家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计划已正式获银监会、国资委和财政部批准。公司18家法人股股东向德意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德意志银行卢森堡股份有限公司、萨尔·奥彭海姆股份有限合伙企业转让合计5872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3.98%。5月初德意志银行高层将来北京参加双方第一次高层合作会议,讨论进一步合作具体事项。
点评:作为境内五家上市银行之一的华夏银行一直不温不火,表现平平。自2005年,有关德意志银行等外资参股华夏银行的消息传出以来,人们对华夏银行充满了期待。本桩交易的获批,更加坚定了人们对华夏银行的信心。德意志银行作为德国最大的银行,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甚至保险等诸多金融业务领域都有一套非常成功的经验,双方的合作或许真能为华夏银行找到一条新路。
美联储考虑结束加息进程
4月18日公布的美联储3月27日至28日的会议纪要向外界发出近来最强烈的信号:在5月10日的下次会议上美联储加息可能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最后一次。当天会议纪要公布后,市场反应强烈,股市大涨,美元走软,长债走高。
点评:早在加息到4.5%之时,就有专家预测,美联储利率将在5%以后维持一段时间。自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连续15次加息,已经走到4.75%的高位。其意在于抑制美国过度的消费,刺激储蓄。但加息不能过头,也许5%是一个恰当的利率。因为,利率远非解决美国赤字的根本办法,财政政策的配合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