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美术课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力和审美能力,如何将小学美术教学与人文素养进行有效的结合,是小学教师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观察意识,以期为美术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按照小学生新课程的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小学生的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活动,利用情境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适当地改变评价方式,丰富美术素养的基本内涵。在长期、系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创造意识,并让小学生在创造和交流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意识,增强他们对于美术的兴趣
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首先应该让他们对美术这一门学科产生感觉,让学生意识到美术的重要性。相关实践表明,美术素养较强的学生,在生活中往往拥有美丽且善良的心灵。并且会将学习到的美术知识很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分析生活中和美术有关的事物。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教师更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的美术意识,发现艺术的美。例如,在第十一册中的《画汗衫》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或者是小制造等多样化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心目中的汗衫。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件不同的汗衫,然后提问学生,让学生当设计师,自行设计一件汗衫,看看谁设计得最有创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了解汗衫的材料以及制作方式,而汗衫上的图案,应该让学生自行发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设计出他们自己认为最好看、最喜欢的图案。学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点,而个体上的差异性,让他们对于任何事物,都有着不同的感受。这也需要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要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观念,发现其中的差异性,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以此来增强他们对于美术的感觉。
二、日常课堂中通过情境式的教学,增强对事物的探索欲望
所有问题的源泉都以思考为开始,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年龄普遍是7—12岁,正处于思维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而且对于未知事物的探讨欲望非常强烈。美术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点,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平常的教学模式中,以设置情境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新奇有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融入这种情境式的模式中。例如,在《色彩的纯度渐变》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并学会应用纯度的改变方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给予每个小组一些和生活有关的图片,观察图片中的色彩,以此来感受到生活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播放一些轻音乐,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享受到艺术所带来的美好。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利用多媒体,将生活中一些风景照展示给学生,如春天的柳树、夏天的薰衣草、秋天的菊花、冬天的蜡梅等。整体上看来,都是颜色的画面,而这些五颜六色的画面会让人感到非常舒服,但是当阳光逐渐褪去的时候,这些颜色就会逐渐变淡,纯度也就降低了。最后,以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原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增强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又能够增强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进而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创新教学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思想是行动前的导向。在小学美术的教育中,要着重体现其中的美术素养,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与思维能力,唤起他们的创造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观察问题,看待问题,并且运用综合性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发生的问题。善于观察与分析生活中的事物,不能只是看重学生表面上的学习,更应该强调学生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课堂教学并不只是传授知识的一个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开始传授知识之前,对学生进行美术上的指导。例如,在教导学生如何构图的时候,在了解学生个人特点的情况下,指导他们拼图、构图,将图画中的主体放置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然后搭配一些课件,就能让构图的知识更加形象和具体。把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水果图片通过粘贴、复制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移动的功能,来构建一个完整的图像。以不同的角度和视角进行构图,能够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重点是将抽象化的图像变得非常具体。通过合理化的教学技巧和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让美术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和有趣,这样也能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四、改进评价方式,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
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优化改进相应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真正将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大数据背景下,应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术,将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认为学习美术是有用的。而评价式的教学也是培养小学生美术素养的一部分,学生往往很看重教师对于自己的态度。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以激励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方式,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兴趣、动机进行综合的评价,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于自己的重视程度。这种评价方式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或者是行动上的,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可以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而适当的鼓励,能够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不断提升,无论是在绘画的过程中,或者是最后展示作品的时候,都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五、结语
美术素养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全部完成的,对于美术基础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要有耐心,对教学方式不断地改善与创新。美术素养的培养作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实现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才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按照小学生新课程的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小学生的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活动,利用情境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适当地改变评价方式,丰富美术素养的基本内涵。在长期、系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创造意识,并让小学生在创造和交流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意识,增强他们对于美术的兴趣
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首先应该让他们对美术这一门学科产生感觉,让学生意识到美术的重要性。相关实践表明,美术素养较强的学生,在生活中往往拥有美丽且善良的心灵。并且会将学习到的美术知识很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分析生活中和美术有关的事物。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教师更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的美术意识,发现艺术的美。例如,在第十一册中的《画汗衫》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或者是小制造等多样化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心目中的汗衫。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件不同的汗衫,然后提问学生,让学生当设计师,自行设计一件汗衫,看看谁设计得最有创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了解汗衫的材料以及制作方式,而汗衫上的图案,应该让学生自行发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设计出他们自己认为最好看、最喜欢的图案。学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点,而个体上的差异性,让他们对于任何事物,都有着不同的感受。这也需要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要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观念,发现其中的差异性,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以此来增强他们对于美术的感觉。
二、日常课堂中通过情境式的教学,增强对事物的探索欲望
所有问题的源泉都以思考为开始,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年龄普遍是7—12岁,正处于思维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而且对于未知事物的探讨欲望非常强烈。美术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点,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平常的教学模式中,以设置情境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新奇有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融入这种情境式的模式中。例如,在《色彩的纯度渐变》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并学会应用纯度的改变方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给予每个小组一些和生活有关的图片,观察图片中的色彩,以此来感受到生活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播放一些轻音乐,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享受到艺术所带来的美好。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利用多媒体,将生活中一些风景照展示给学生,如春天的柳树、夏天的薰衣草、秋天的菊花、冬天的蜡梅等。整体上看来,都是颜色的画面,而这些五颜六色的画面会让人感到非常舒服,但是当阳光逐渐褪去的时候,这些颜色就会逐渐变淡,纯度也就降低了。最后,以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原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增强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又能够增强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进而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创新教学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思想是行动前的导向。在小学美术的教育中,要着重体现其中的美术素养,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与思维能力,唤起他们的创造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观察问题,看待问题,并且运用综合性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发生的问题。善于观察与分析生活中的事物,不能只是看重学生表面上的学习,更应该强调学生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课堂教学并不只是传授知识的一个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开始传授知识之前,对学生进行美术上的指导。例如,在教导学生如何构图的时候,在了解学生个人特点的情况下,指导他们拼图、构图,将图画中的主体放置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然后搭配一些课件,就能让构图的知识更加形象和具体。把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水果图片通过粘贴、复制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移动的功能,来构建一个完整的图像。以不同的角度和视角进行构图,能够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重点是将抽象化的图像变得非常具体。通过合理化的教学技巧和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让美术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和有趣,这样也能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四、改进评价方式,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
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优化改进相应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真正将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大数据背景下,应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术,将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认为学习美术是有用的。而评价式的教学也是培养小学生美术素养的一部分,学生往往很看重教师对于自己的态度。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以激励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方式,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兴趣、动机进行综合的评价,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于自己的重视程度。这种评价方式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或者是行动上的,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可以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而适当的鼓励,能够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不断提升,无论是在绘画的过程中,或者是最后展示作品的时候,都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五、结语
美术素养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全部完成的,对于美术基础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要有耐心,对教学方式不断地改善与创新。美术素养的培养作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实现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才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